独特的女人魅力:林徽因

独特的女人魅力:林徽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孟祥保 著
图书标签:
  • 林徽因
  • 建筑
  • 文学
  • 女性
  • 传记
  • 历史
  • 文化
  • 才女
  • 民国
  • 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ISBN:9787519302238
版次:1
商品编码:1214634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独特的女人魅力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4
字数:12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她,魅力独特,性情温和,既有小家碧玉的恬静,亦有大家闺秀的端庄;她,走过江南的雨幕,穿过北平的尘烟,临霭康桥的夜雾,落在诗人的笔下。她从人间四月天走来,终成为诗人,小说家,****代女建筑学家,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她的名字叫林徽因。

作者简介

  孟祥保,70年代生人,常年从事教育类图书的编写和策划工作。出版了一系列有质量、有影响力的作品。本人热爱文学、书法,曾在国内外发表管理论文多篇。对于文学有着独特的见解。

目录

第一章 独立,是女人的一道魅力风景 / 1

愈自信愈惹人怜爱 / 1

冷静自制,笑看风景 / 5

情非我属,笑言婉拒 / 7

人格独立,保持纯真 / 11

理性生活,感性相爱 / 14

行走在理性与感性之间 / 17

第二章 热情率真,外柔内刚 / 21

热情追梦,快乐生活 / 21

少一些矜持,多一些率真 / 27

率真的女人更可爱 / 31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 35

外柔内刚做女人 / 39

以“外柔”立世,以“内刚”为人 / 43

第三章 兰心蕙质,提升品位 / 46

秀外慧中,让美貌与智慧齐飞 / 46

品位是抓住男人心的秘密武器 / 50

林徽因是内外兼修的“中国丽人” / 54

美,就要美得有如传奇 / 60

做男人心中的精神符号 / 63

冷静理智,泰然自若 / 67

第四章 闻书香,许自己一个才识人生 / 72

腹有诗书气自华 / 72

读书让你更精致 / 77

闪耀你的才识魅力 / 81

有学识才有魅力 / 85

才女往往是大众焦点 / 89

知识使女人格调雅致 / 94

第五章 有追求就有高度 / 98

学做一个厉害的女人 / 103

辉煌苦中来 / 108

柔而不媚,强而不悍 / 113

多元化塑造人生高度 / 118

于自在中追求纯美的理想 / 123

第六章 扩大圈子,坦诚交友 / 129

听从“主我”,坦诚相对 / 129

一厅一世界,挚友自然来 / 134

胸襟宽广,大度待人 / 139

甄别良莠,讲究质量 / 144

善解人意,体恤苦楚 / 149

第七章 智慧选择,爱我所爱 / 155

有比较才有鉴别 / 155

把握好相处的距离 / 160

吵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 165

方向一致才会爱得长久 / 170

爱不是生活的全部 / 176

做个完美的小女人 / 181

第八章 绽放美丽,展现温柔 / 187

绽放自己的美丽 / 187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 192

不做他人眼中的“传奇” / 198

既能浪漫,又能世俗 / 203

保持本真,活出自我 / 209

第九章 婚姻生活,演好角色 / 214

尽快适应角色转换 / 214

做生活高手,给家人未来 / 220

平平淡淡也显魅力 / 224

是慈母更是导师 / 230

优雅地面对所有的不如意 / 241

精彩书摘

  林徽因是一个传奇。在近现代史上,还有哪个女人能像她那样,活着的时候,有那么多人,而且是名人爱着她,又有那么多的名人围绕着她,离开后还有更多的人关注她。有人说,做女子当如林徽因,独立而充满魅力,独特而自成风景。

  愈自信愈惹人怜爱

  自信,是通向成功的第一个要点。无论做什么,都需要自信。自信,让你无论何时都能收放自如。与人交往,自信使你更快地融入气氛,获得更多的好感。自信的女人,就像一块磁石,会散发出知性的魅力,吸引懂得欣赏你的男人。

  有人说,林徽因像一支蜡烛,借着她的光线,我们能够看到她身后的男人,那一连串闪耀着无限光芒的炫目名单:梁启超、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胡适、费正清、沈从文、张奚若……这些人要么名垂青史,要么才情四溢,他们都无一例外地与林徽因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有三个著名的爱情故事几乎妇孺皆知,都是那么荡气回肠,而且三个故事拥有共同的女主角,那就是林徽因。有人评论说,她与徐志摩共同出演的是一部青春感伤片,浪漫与悲伤;她和梁思成导演的是一部婚恋正剧,甘醇而绵长;而与金岳霖合演的则是一部地道的悲情小说,无奈与悲怆。哪一个故事拿出来都是一部巨著、大片。林徽因取“悦”于太多的人,让他们悉数纳入了她的思维领域,甚至于,就连她的父亲——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的林长民也说:“做一个天才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分,先求做到友谊的了解。”

  然而,林徽因能够受到那么多名儒文人的青睐,绝对不是她与生俱来的本事。与徐志摩的故事,其实早在她正值豆蔻年华时就已经开始上演了。诗人用他超凡脱俗般的热情,向她发起“攻击”,林徽因亦被其所染,徐志摩的浪漫与清逸、激情与热度,都曾深深吸引了她。但是,最终林徽因却选择了欣赏,她没有去把握这段情,她也没有像同时代的丁玲、石评梅、庐隐那样,大胆地追求所谓自由的爱。

  她的驻足观望,无疑也为她赢得了尊重,就连张幼仪也对她有着至高的评价,当张幼仪得知徐志摩所爱之人是林徽因时,曾说过:“徐志摩的女朋友是另一位思想更复杂、长相更漂亮、双脚完全自由的女士。”

  我们都曾记得,当邰丽华七彩的世界被无声笼罩,当她再也无法用声音去感知世界的美妙,去聆听父母的关爱,去传递内心的情感,哪里有人会想到她会有丑小鸭变白天鹅的一天,哪里想到她能在爱琴海边迈向世界舞动中国的丰采。是什么支撑她从生命的谷底到达艺术的巅峰?是什么引领她从一个生命的弱者成长为一个生命的强者?是她对于自己的信心!她明白,只要自己肯坚持,就不会沉沦,就不会失败,就终会有成功的那一天。无数个日夜,她在汗水中度过,在歧视中走过,在疼痛中熬过。最终,她终于见到了风雨后的彩虹,终于让自己的微笑自信地在人生舞台上绽放。

  ……

前言/序言

  林徽因的魅力是世人公认的,她让无数的男子“渴望仰慕爱”,也让众多的女子“羡慕嫉妒恨”。

  林徽因出生在江南的一个名门世家,20世纪30年代初涉足文坛,短短几年中奇峰突起,才华毕现,出手不凡,篇篇珠玉。

  在近代中国,才貌双全的女人不多见,才貌双全且还能在爱情中保持理智的女人更少见。而林徽因做到了,她是三个爱情故事里的魅力女主角:一个是建筑大师梁思成,一个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学界泰斗、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她在最好的年华里遇到了多情的诗人,在最恰当的时机选择了志趣相投的男人,又在幸福的婚姻里保留了一份唯美的情谊。

  林徽因是坚韧的。她不断追求人格上的独立和自由,一生中很少表现出三从四德式的温顺。还是在少女时期,她便饱受丧父之痛,当时尚在异国留学的她失去了精神支柱和经济来源,却仍然坚强地在异国他乡勤工俭学。为了自己热爱的建筑事业,她多次不顾重病,颠簸在穷乡僻壤、荒山野岭,沉醉于荒寺古庙、危梁陡拱中考察研究中国古建筑。

  林徽因又是温婉的。她曾说过:“温柔要有,但不是妥协,我们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地坚强。”在梦想面前,这位清澈湛明的聪慧女子从未失去过对生活的憧憬,哪怕很多憧憬被现实岁月的流沙所淹没,但是日月依旧与她相伴,她的天空依旧宽广无边。

  林徽因是智慧的。在她家客厅的著名沙龙里,任何“谈笑有鸿儒”的对话中,她都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即使重病中躺在沙发上仍跟客人们大谈诗歌与哲学。柴米油盐并没有污浊了她的气息,她把事业和家庭打理得风生水起、有滋有味。

  林徽因也是乐观阳光的。不论外在环境是安乐或艰苦,无论身体如何被病魔折磨,她总能淡泊一切,怀有一颗饱满热情的心去面对未知世界。正如她描述的那样:“我认定了生活本身是矛盾的,我只要生活,体验到生活的愉快,灵质的、透明的、美丽的、近于神话理想的快活。”

  林徽因的独特魅力不只在婉约、智慧和爱情,更在于她对事业和梦想的执着追求。建筑是林徽因一生痴迷的事业,从1930年到1945年,她与丈夫共同走过中国的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物,如河北赵州石桥、山西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很多古建筑因为他们的考察而被世人熟识,进而得到保护。1951年,林徽因担任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圆满完成了碑座纹饰和浮雕图案的设计任务。这样的成就和贡献,足以让林徽因永载史册。

  岱峻曾经这样评价她:“强大的母亲,温柔的妻子,严厉的老师,浪漫的女友,勤奋的学者,犀利的沙龙女主人——一个普通而丰富的女人,清清爽爽地从历史深处走出来,让其他美人黯然失色。”

  的确,林徽因的魅力,难免让所有的凡俗女子心生落寞:没有她那样的高贵出身,没有她那般的才情和智慧,如何做一个柔婉又坚忍、诗意又真实的女子?如何承受岁月的变迁、像她那样拥有肆意潇洒的传奇人生?……这本《独特的女人魅力——林徽因》也许有你想要的答案。


尘世浮光与时代回响:一部关于民国女性群像的史诗 书名: 尘世浮光与时代回响:一部关于民国女性群像的史诗 作者: (此处可填入一个虚构的、具有历史研究色彩的作者名,例如:沈知微) 内容提要: 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位光芒万丈的个体,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剧烈转型时期,那些在历史洪流中或激昂、或隐忍、或抗争的女性群像。它是一部跨越政治风云、社会变革与文化觉醒的宏大叙事,试图从历史的褶皱深处,挖掘出那些构成民国时代底色的、鲜活而复杂的女性生命体验。 全书以时间为轴,以地域为景,精细描摹了从清末“闺阁”到新文化运动浪潮,再到抗战烽火下的各阶层女性形象。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报纸上记载的进步者或革命者,更是深宅大院中觉醒的大家闺秀、工厂里辛勤劳作的女工、乡村中坚守传统的母亲,以及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的普通民众。 第一部:旧梦未醒的闺阁(约1900-1915) 开篇描绘了传统礼教下,受过新式教育的初期女性群体的挣扎与萌动。她们的“独特”并非源于名声,而是源于对自我价值的初步认知。我们走进苏州的园林,聆听她们在诗词与西洋画册中寻找出口的低语。着重探讨了早期女学堂的建立,如何为后续的社会变革埋下火种,以及“女学生”这一身份,在父权社会中引发的微妙的、近乎叛逆的张力。她们的抗争是温和的,通过拒绝缠足、争取旁听权、甚至与家庭就婚姻自由进行隐秘的拉锯战来实现。 第二部:风云际会的知识浪潮(约1916-1927) 五四运动的飓风席卷全国,女性的解放被推向了高潮。本部分聚焦于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的“新女性”。她们走出闺阁,进入大学,参与论战,她们的形象变得多元而充满矛盾:一面是热情洋溢地拥抱白话文和德先生、赛先生的先锋派;另一面,是发现政治理想与世俗生活冲突后陷入迷茫的实践者。 本书详细梳理了当时活跃在各大高校的女学生群体,她们如何组织学会、创办刊物,探讨“娜拉出走以后怎么办”的终极问题。特别对比了活跃于北平、上海和武汉三地的女性思想形态的差异,展示了地域文化如何塑造了她们对“解放”的不同理解。例如,上海的女性往往更早地与商业消费和现代生活方式结合,而北方的女性则更侧重于思想启蒙的纯粹性。 第三部:都市霓虹与职业选择的边界(约1928-1937)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都市化进程加速,女性进入了更为广阔的公共领域。本章探讨了“职业女性”的兴起——教师、职员、律师、以及在新兴传媒业工作的女性。她们如何在职场上争取与男性平等的地位?经济独立对传统家庭结构的冲击如何体现? 本书深入剖析了“摩登”女性(Modern Girl)的文化现象。这种时尚与消费主义的结合,在赞美其光鲜亮丽的同时,也引发了关于女性是否“过于西化”或“轻浮”的社会道德辩论。我们审视了当时报刊上对职业女性“能干”与“失职”(未能扮演好贤妻良母角色)的矛盾评价,揭示了现代性对女性身份认同带来的双重束缚。 第四部:烽火中的坚韧与隐忍(约1937-1945) 抗日战争的爆发,彻底改变了女性的命运轨迹。本书的笔触转向了后方和沦陷区。女性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分子或家庭主妇,她们成为了救亡图存的直接参与者。 这部分重点描绘了以下几种形象:深入敌后,承担情报和宣传工作的女地下党员;组织妇女动员和后方生产的民间组织者;以及在颠沛流离中保护家庭血脉的乡村女性。书中不回避战争带来的创伤,探讨了女性在流离失所中如何重塑社区联系,以及在物资极度匮乏下,展现出的超乎寻常的生存智慧和母性力量。她们的“魅力”不再是外在的修饰,而是植根于对国家和民族责任的承担之中。 第五部:尾声:历史的回响 本书的最后部分进行总结性反思。民国女性的奋斗史,并非一条平坦的解放之路,而是一系列充满妥协、反复与自我发现的历程。她们在传统与现代、个体自由与集体责任之间寻找平衡的努力,构成了中国现代社会转型期最为动人心魄的篇章。作者试图证明,理解那个时代女性的复杂性,是理解整个民国历史的关键切口。 本书特点: 史料扎实,细节丰富: 广泛引用了当时的日记、信件、地方志和民间口述资料,避免了对历史人物的脸谱化处理。 视角独特: 拒绝单一的“精英史观”,关注了工厂女工、乡村教师、底层职员等“无名之辈”的声音。 叙事张力强: 将时代大背景的宏大叙事与个体生命的微观体验紧密结合,具有强烈的文学感染力。 本书是对一个伟大时代中,无数在变革中挺立的女性生命力的深情致敬。她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历史的塑造者。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魅力,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独特气质,而林徽因恰恰是这种气质的最佳代表。这本书最让我着迷的地方,在于作者对林徽因复杂情感世界的深入剖析。她并非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主角,而是同时拥有着对事业的执着、对朋友的真诚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书中对她与梁思成在建筑事业上的合作,那种志同道合的默契,那种共同为中国建筑事业奉献的精神,让我看到了爱情更深层次的意义。而她与金岳霖之间那种超越爱情的友情,更是充满了一种哲学式的智慧和理解。作者通过大量的史料和细节,还原了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林徽因,让我看到了她不仅有女性的柔情,更有知识分子的理性与担当。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与林徽因灵魂的对话,它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女人魅力”,不在于外表的修饰,而在于内心的丰盈、思想的深度和人格的光辉。

评分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林徽因不仅仅是一个生活在文学和建筑传奇中的名字,她更是一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个体。作者用一种近乎考古式的严谨,将林徽因的人生片段一一呈现,但却又赋予了它们温暖的叙事温度。我被她早年留学海外的经历深深吸引,那种跨越文化、独立自主的精神,在当时的中国女性身上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而她与梁思成、金岳霖之间那种超越世俗的深厚情谊,更是让人浮想联翩。书中对她建筑设计的描述,虽然我并非专业人士,但也能感受到那种将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匠心独运,特别是她对中国古建筑保护的热情,那种对民族文化的深沉热爱,让人肃然起敬。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女性在多个领域都能达到巅峰的可能性,而且是在一个相对保守的时代,这无疑是对“女性魅力”最深刻的诠释。她并非依靠任何外在的标签,而是源于内心的强大、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这种魅力是如此的独特,如此的具有穿透力。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在于它让我重新审视了“独立”这个词。林徽因的独立,并非孤立,而是建立在深厚的学识、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对自我价值的清晰认知之上。作者并没有将她塑造成一个完美无缺的神祇,而是展现了她也会有困惑,会有失落,但正是这些“不完美”让她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真实。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她文学创作的部分,那些诗句,看似轻描淡写,实则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哲思。她的诗,像她的人一样,有一种独特的韵味,不落俗套,却又触动人心。读她的作品,仿佛能听到她低语,看到她眼中闪烁的光芒。而她作为建筑师的成就,更是让我看到了一个女性在传统意义上被认为“男性主导”的领域中所能达到的高度。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介绍林徽因,更是在探讨一种女性力量的觉醒,一种超越时代局限的生命姿态。它鼓励着每一个女性,去发掘自己内心深处最独特的光芒,去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了,淡雅的水墨晕染,再配上林徽因温婉却又充满力量的肖像,仿佛一下子将人拉回到那个风华绝代的年代。我一直对民国时期的女性,特别是那些才华横溢、独具风骨的女性充满好奇,而林徽因无疑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星。这本书的标题“独特的女人魅力”,让我对作者将如何解读林徽因的魅力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期待的不仅仅是她作为一个建筑师、作家、诗人的成就,更想了解她作为一个女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如何保持自我,如何与周遭世界互动,如何在爱情、友情、事业中展现出她与众不同的光芒。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否会深入挖掘林徽因在面对社会压力、个人选择时的内心挣扎,以及她如何将这些经历转化为她创作的灵感源泉。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这样渴望了解真实林徽因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它承诺带我走进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林徽因的世界。

评分

这本书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林徽因的独特,不仅在于她的才华,更在于她对生命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作者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讲述了林徽因在人生不同阶段所面临的选择和挑战,但始终没有偏离她那种积极向上、永不放弃的精神。我被她对生活细节的关注所打动,无论是她对服饰的品味,对家居的布置,还是她对友人的关怀,都展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忱和精致。她并非一个被时代束缚的女性,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在有限的空间里活出了无限的精彩。书中对她晚年投身于中国古建筑保护的描述,尤其让我感动。那种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格局,那种为了理想不惜一切的精神,是多么令人钦佩。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女人,即便在时代洪流中,也能保持自己独特的姿态,并且以自己的方式,去影响和改变世界。她所散发的魅力,是一种历久弥新、令人回味无穷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