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全集(第2版 增订版 第59卷)

列宁全集(第2版 增订版 第59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苏] 列宁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局 译
图书标签:
  • 列宁
  • 全集
  • 马克思主义
  • 政治
  • 历史
  • 俄国革命
  • 苏联
  • 思想
  • 经典
  • 红色经典
  • 理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171432
版次:2
商品编码:12218851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列宁全集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6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共60卷,是我国自行编辑出版的版本,也是目前世界上收集列宁文献*多的版本,共收载列宁文献9000多件。
  《列宁全集(第2版 增订版 第59卷)》按照计划本次增订。一是要根据近20年来《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使用中所发现的问题,以及新发现的列宁文献和国内外新研究成果,有必要对《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的部分译文进行必要的修订;二要是对新发现的列宁文献要按照列宁全集的收文原则进行增补;三是要根据《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列宁专题文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的新译文对列宁引用的马恩论述进行必要的统一;四是要依据新的研究成果对各卷注释、索引等进一步修改完善。

目录

前言
1888—1894年
在卡·马克思《资本论》上作的批注
《资本论》德文版第1卷(不早于1888年底)
《资本论》俄文版第1卷(不早于1888年底)
《资本论》德文版第2卷(不早于1893年)
《资本论》俄文版第2卷(不早于1893年)
《资本论》德文版第3卷上下册(1894年12月25日以后)

1899年
卡·考茨基《土地问题》一书提要(1月26日和3月21日[2月7日和4月2日]之间)

1901年
卡·考茨基《我的<土地问题>的两位批判者》一文提要(6—9月)
关于批评维·切尔诺夫土地问题观点的材料(6—9月)
维·切尔诺夫论文目录
维·切尔诺夫:《资本主义和农业的演进类型》
卡·马克思《资本论》中有关农业资本主义过程的论述
关于资本主义和农业的演进问题
反驳维·切尔诺夫的提纲
又一个假内行
维·切尔诺夫《经济制度范畴的农民和工人》一文的摘录和批注
《德国农民状况》一书的摘录和批注(6—9月)
弗·赫茨对《农民状况》的摘引
谢·布尔加柯夫对《农民状况》的摘引
H.赖赫贝格文章的摘录和批注(6—9月)
《农民问题和巴伐利亚社会民主党(1893—1896)》一书的摘录和批注(6—9月)
威·李卜克内西《论土地问题》一书提要(8—9月)
阿·布亨贝格尔《农业与农业政策》一书的摘录和批注(1901年8月和1904年9月之间)
《新时代》杂志摘录(1901年底—1902年初)

1902年
卡·考茨基《福尔马尔和国家社会主义》一文的摘录和札记(不晚于3月)

1903年
弗·恩格斯《法德农民问题》一文摘录(2月10日[23日]以前)
……
1905年
1906年
1907年
1909年
1910年
1911年
1912年
1913年
1914年
插图
《革命的火种与时代的巨响:论20世纪的社会变革与思想激荡》 历史的洪流,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裹挟着无数的思潮、事件与人物,共同塑造了我们所处的时代。20世纪,尤为如此,这是一个充满剧烈变革、深刻冲突与颠覆性创新的世纪。从帝国的崩溃到新国家的崛起,从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烈交锋到意识形态的激烈对抗,从科技的飞速发展到社会结构的重塑,20世纪以其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撼动了人类文明的根基。 《革命的火种与时代的巨响》并非一本简单的历史叙事,它更像是一幅宏大的思想与实践交织的史诗画卷,聚焦于20世纪那股改变世界格局的强大力量——革命思潮及其由此引发的社会巨变。本书深入探讨了那些点燃革命火种的理论基石,分析了它们如何与现实的社会矛盾相结合,最终汇聚成震撼时代的巨响。 第一部分:思想的孕育与裂变——革命的种子如何生根发芽 在本部分,我们将追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那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的思想源流。我们并非直接呈现某个特定政治领袖的言论集成,而是剖析构成革命思想体系的核心要素,追溯其哲学根源、经济学分析以及对未来社会模式的设想。 哲学思潮的洗礼: 19世纪的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为理解历史的动态发展提供了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义汲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并融合了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构建了一个以阶级斗争为核心,以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的理论体系。本书将深入探讨这些哲学思想如何被解读、被转化,以及它们如何成为解释社会不公与预言未来变革的有力工具。我们将考察其对历史必然性、社会发展规律以及人性本质的独特见解,并分析这些思想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接受度和演变。 经济学的透视: 资本主义的扩张与矛盾,是20世纪革命思潮的重要催化剂。本书将审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生产力进步,以及随之而来的贫富差距、剥削问题和周期性经济危机。我们不会拘泥于具体的经济数据统计,而是侧重于对资本主义内在运作逻辑的批判性分析,例如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的必然趋势以及周期性危机如何加剧社会矛盾。同时,也将探讨早期社会主义经济学家们对未来社会经济组织形式的设想,他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更加公平、更能满足人类需求的经济体系。 社会现实的呼唤: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社会转型带来的阵痛尤为明显。贵族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农民的土地问题、工人的恶劣工作条件,以及日益加剧的民族主义情绪,都为革命思想的传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本书将描绘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存状态,分析不同群体所面临的压迫与诉求,以及这些现实问题如何与抽象的革命理论相互印证,激发民众的革命热情。我们将聚焦于工人运动的兴起、农民的抗争,以及知识分子群体对社会变革的深刻思考与参与。 第二部分:革命的实践与回响——从理论走向现实的艰难旅程 思想的种子一旦播撒,便渴望在现实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并最终结出丰硕的果实,或者,有时是苦涩的。本部分将聚焦于20世纪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革命实践,分析其产生的背景、过程、特点以及深远影响。 20世纪初的动荡: 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极大地加速了旧有秩序的瓦解。俄国十月革命,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不仅改变了俄国的命运,也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将深入分析俄国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特别是其在战争背景下的特殊性。我们将探讨革命过程中不同政治力量的博弈,以及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面临的挑战。此外,也将考察其他地区在同一时期发生的革命运动,例如民族解放运动的早期萌芽,以及它们如何受到俄国革命的鼓舞。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困境: 在俄国革命之后,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思潮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席卷全球。本书将审视不同国家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我们将关注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建设、社会改革、文化发展等方面的尝试,分析其取得的成就,也正视其面临的挑战与困境。本部分将避免简单的价值判断,而是力求客观地呈现不同社会主义模式的实践经验,以及它们在不同历史语境下的得失。例如,我们将探讨计划经济的优势与弊端,集体化农业的推进及其带来的社会影响,以及在意识形态控制与个人自由之间的张力。 反殖民主义浪潮的兴起: 20世纪,随着殖民帝国的衰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此起彼伏。本书将聚焦于这些波澜壮阔的反殖民运动,分析它们如何与国际上的社会主义思潮、冷战格局相互作用。我们将考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解放斗争的独特路径,以及它们在争取独立后所面临的挑战,例如国家建设、经济发展以及民族和解等问题。本部分将突出这些运动在重塑世界政治地图,推动全球平等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思想的传播与演变: 革命思想并非一成不变,它在实践中不断接受检验、修正与发展。本书将考察革命思想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传播过程中发生的本土化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流派和解读。我们将分析革命理论如何与当地的民族传统、宗教信仰以及社会结构相互融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革命模式。此外,本部分还将关注革命实践对原初理论的反思与挑战,例如对民主形式、经济组织以及个人权利的再思考。 第三部分:时代的回响与未来的启示——从历史中汲取的智慧 20世纪的革命浪潮,其影响至今仍未消退。本部分将超越对具体事件的叙述,转而探讨20世纪革命实践所留下的宝贵经验与深刻教训。 变革的力量与代价: 革命无疑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强大力量,但其过程往往伴随着巨大的代价。本书将反思革命的必要性与局限性,探讨如何在追求社会进步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冲突与牺牲。我们将分析不同革命模式的经验,例如如何避免暴力升级,如何实现社会各阶层的融合,以及如何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 理想与现实的张力: 许多革命的初衷是建立一个更美好的社会,但现实往往是复杂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张力。本书将探讨如何在革命的实践中,平衡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约束,如何在追求平等的同时,保障个体自由,如何在建设集体的同时,尊重个体的创造力。 历史的连续性与断裂性: 20世纪的革命并非凭空出现,也并非完全终结。它们是历史连续性的体现,也带来了历史的断裂。本书将尝试理解20世纪革命与更早期的历史进程以及当今世界之间的联系,分析它们如何塑造了我们今天的世界格局、社会制度和思想观念。 反思与借鉴: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对20世纪革命思潮与实践的深入剖析,本书旨在为我们提供深刻的反思与宝贵的借鉴。理解那个时代的激情与困惑,理解那些伟大的探索与曲折的道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当下的挑战,并以更加审慎、更加智慧的态度,去构想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革命的火种与时代的巨响》试图以一种宏观的视角,梳理20世纪那场席卷全球的社会变革浪潮,它是一次对思想与实践的深度对话,是对人类在追求进步道路上所经历的辉煌与磨难的深刻反思。本书期望能引导读者穿越历史的迷雾,感受那个时代的脉搏,并从中汲取智慧,以更清醒的头脑,去面对我们今天的时代,以及未来的挑战。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句心里话,对于像我这样对历史细节有强迫症的读者来说,一套完整的“全集”就是一座宝库,而“增订版”则意味着宝库被重新打理了一番,添置了新的藏品。这次的修订,明显增强了文献的可检索性。以前查找某个特定论述,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在繁复的目录和索引中穿梭,而新版在结构编排上似乎做了一些人性化的调整,使得核心论点的定位更加迅速和准确。这对于需要频繁引用或交叉比对不同时期思想演变的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更令人欣慰的是,新版在翻译的准确性上似乎也有提升,一些过去被简单略过的拗口句式,在新版中得到了更贴切、更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表达,这大大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让理论的艰深不再被语言的障碍所阻碍。它让这部巨著更具“使用价值”,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收藏价值”上。

评分

这部《列宁全集》的增订工作,着实展现了一种对经典负责的态度。我发现编者在处理那些具有争议性的历史片段时,并没有采取回避的态度,而是通过更详尽的史料佐证和背景介绍,让读者自己去形成判断,这才是严肃的学术态度。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体悟,这与增订版的丰富细节密不可分。例如,某些关于民族问题和帝国主义的论述,新版提供的国际关系背景材料,使得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列宁在当时的战略考量,那是一种在极端复杂环境中对宏大历史走向的精准把握。阅读体验上,那种知识的密度和思想的张力是无可替代的。它迫使你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对照现实,去探寻那个时代留给我们的遗产究竟几何。毫不夸张地说,这套书的每一次更新,都是对我们理解现代政治思想的一次重要助力。

评分

这部《列宁全集》的新版,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这本增订版,每一处细节的打磨都体现出了编纂者的用心良苦。我过去也翻阅过一些老版本的列宁著作,但总感觉在某些历史背景的解读上稍显单薄,而这次的修订版,明显在注释和导读部分做了大量的补充和深化。阅读过程中,我能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仿佛亲身站在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前沿。它不仅仅是文献的堆砌,更像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通过列宁的文字,我们得以窥见一个伟大革命家思想的演变轨迹。尤其是对于一些关键历史事件的论述,新的增补材料提供了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更细致的国内动态,使得理解不至于停留在表面。那种抽丝剥茧、层层递进的逻辑推演,即使对于已经了解基本史实的读者来说,也依然具有强大的智力吸引力。可以说,这次的增订,极大地提升了这部经典著作的学术价值和可读性,让今天的读者能以更清晰、更全面的视角去把握那个时代的复杂性与必然性。

评分

每一次阅读《列宁全集》的特定卷册,对我来说都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而这次的增订版,尤其在深化对特定历史阶段的理解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极其精密的学术研讨会中,周围都是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在不断涌现。那些新增的脚注和参阅文献,如同一个个精准的聚光灯,照亮了过去模糊不清的角落。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对于经济理论与政治实践相结合的部分,新版在梳理列宁如何应对特定经济危机时的论述,更加详尽地引入了当时不同学派的观点交锋,这使得列宁的理论选择不再是孤立的决定,而是深思熟虑后的产物。这种多维度的分析框架,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认知层次。与其说我在阅读一部历史文献,不如说我在参与一场跨越世纪的对话,那些思想的火花,即便是今天来看,依然具有令人震撼的穿透力。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是带着一丝怀疑的态度来接触这本增订版的,毕竟“全集”这种体量的出版物,想要做到真正的“与时俱进”是极其不易的。但翻开后,那种印刷的质感和版式的优化就先声夺人。坦率地讲,相比旧版那些略显陈旧的纸张和密密麻麻的排版,新版在视觉上给予了读者极大的友好度。但更关键的,是内容上那些润物细无声的改进。比如在某些跨国社会主义运动的论述部分,新加入的引文和文献相互印证,让原本略显孤立的论点变得更加坚实有力。我尤其欣赏编者在保持原著精神内核的前提下,所做的那些细微的校勘工作,那些曾经模糊不清的人名、地名,如今都得到了清晰的界定。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对于我们这些严肃的阅读者来说,是最大的尊重。它让我确信,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再版,而是一次严肃的学术重构,值得我们投入时间去细细品味其中的每一个字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