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全集(第2版 增订版 第18卷)

列宁全集(第2版 增订版 第18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苏] 列宁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局 译
图书标签:
  • 列宁
  • 全集
  • 马克思主义
  • 历史
  • 政治
  • 俄国革命
  • 苏联
  • 思想
  • 经典
  • 红色经典
  • 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171081
版次:2
商品编码:12218921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列宁全集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2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列宁全集(第2版 增订版 第18卷)》是列宁哲学名著《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专卷,包括《向报关人提十个问题》、《唯物主义和检验批判主义》,附录收入《弗·伊·涅夫斯基的论文<辩证唯物主义和僵死反动派的哲学》。与第2版相比,本卷没有增加新的文献。全书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引文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0卷本为主,依此校订。对第2版中的文字做了规范,对一些句子做了调整,对本卷中涉及的自然科学家的译名,依据科学家通用的译名做了改动,对发现的不够严谨的地方做了改动。对书后的注释、索引做了修改和规范,以反映这些年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成果。

目录

前言
向报告人提十个问题(1908年5月15日[28日]以前)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对一种反动哲学的批判(1908年2-10月)
第一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代绪论 某些“马克思主义者”在1908年和某些唯心主义者在1710年是怎样驳斥唯物主义的

第一章 经验批判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一)
1.感觉和感觉的复合
2.“世界要素的发现”
3.原则同格和“素朴实在论”
4.在人出现以前自然界是否存在?
5.人是否用头脑思想?
6.关于马赫和阿芬那留斯的唯我论

第二章 经验批判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二)
1.“自在之物”或维·切尔诺夫对弗·恩格斯的驳斥
2.论“超越”,或弗·巴扎罗夫对恩格斯学说的“修改”
3.路·费尔巴哈和约·狄慈根论自在之物
4.有没有客观真理?
5.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或论亚·波格丹诺夫所发现的恩格斯的折中主义
6.认识论中的实践标准

第三章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经验批判主义的认识论(三)
1.什么是物质?什么是经验?
2.普列汉诺夫对“经验”概念的错误理解
3.自然界中的因果性和必然性
4.“思维经济原则”和“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5.空间和时间
6.自由和必然

第四章 作为经验批判主义的战友和继承者的哲学唯心主义者
1.从左边和从右边对康德主义的批判
2.“经验符号论者”尤什凯维奇怎样嘲笑“经验批判主义者”切尔诺夫
3.内在论者是马赫和阿芬那留斯的战友
4.经验批判主义往哪里发展?
5.亚·波格丹诺夫的“经验一元论”
6.“符号论”(或象形文字论)和对赫尔姆霍茨的批判
7.对杜林的两种批判
8.约·狄慈报为什么会为反动哲学家喜欢?

第五章 最近的自然科学革命和哲学唯心主义
1.现代物理学的危机
2.“物质消失了”
3.没有物质的运动可以想象吗?
4.现代物理学的两个派别和英国唯灵论
5.现代物理学的两个派别和德国唯心主义
6.现代物理学的两个派别和法国信仰主义
7.俄国的“一个唯心主义物理学家”
8.“物理学”唯心主义的实质和意义

第六章 经验批判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德国经验批判主义者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漫游
2.波格丹诺夫怎样修正和“发展”马克思的学说
3.关于苏沃洛夫的《社会哲学的基础》
4.哲学上的党派和哲学上的无头脑者
5.恩斯特·海克尔和恩斯特·马赫
结论

第四章 第1节 的补充 尼·加·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从哪一边批判康德主义的?
附录
弗·伊·涅夫斯基的论文《辩证唯物主义和僵死反动派的哲学》(1920年)
注释
人名索引
文献索引
年表
插图
1908年列宁《向报告人提十个问题》手稿第1页
1909年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第1版封面
1930-1950年我国出版的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的部分中译本
1920年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第2版封面
《列宁全集》(第2版 增订版 第18卷)图书简介 卷册概述 《列宁全集》(第2版 增订版 第18卷)作为一部涵盖了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思想精髓的宏大文献集合,其第18卷并非孤立的文本,而是整个思想体系中承前启后、至关重要的一环。本卷集中收录了列宁在特定历史时期撰写、发表或演说的重要文献,这些文献深刻地反映了他在指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前后,以及早期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局面、提出的尖锐问题和制定的战略方针。它不仅是研究列宁主义理论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是理解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中一个关键阶段的钥匙。 核心内容与历史背景 第18卷所涵盖的内容,时间跨度上紧密联系着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及其后续的巩固和发展。在这个阶段,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内外的敌人企图扼杀这个新生政权,经济建设百废待兴,如何有效地组织国家、领导人民、应对危机,成为摆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面前的严峻考验。本卷文献,便是列宁针对这些挑战所给出的思想回应和行动指南。 例如,在经济方面,列宁在这一时期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进入了关键阶段。他深刻认识到,在经历了战争和革命的破坏后,俄国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社会主义不能一蹴而就,必须采取审慎而灵活的策略。本卷中可能包含了他关于新经济政策(NEP)的早期构想、论述以及实施过程中的重要讲话和文章。新经济政策的提出,标志着列宁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道路上,进行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创新。他论证了在一定条件下利用市场机制、商业和资本主义的某些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力,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物质条件。这其中的理论深度和现实考量,在第18卷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在政治和国家建设方面,列宁深刻阐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器如何运作、如何巩固。他强调了党在国家生活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苏维埃组织广泛的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本卷中可能涉及如何建设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如何克服官僚主义的弊端,如何保障工农联盟的巩固,以及如何进行普选和民主监督等问题。他对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辨析,以及在实践中如何将其具体化,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在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上,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面临着帝国主义国家的敌视和干涉。列宁在这一时期,审时度势,制定了灵活的外交策略。本卷文献可能反映了他如何处理与西方列强的关系,如何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支持,如何应对外部军事威胁,以及如何为世界革命创造有利条件。他对国际政治格局的深刻洞察,对不同国家政治力量对比的精确分析,以及在复杂的外交斗争中展现出的战略智慧,都值得深入研究。 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列宁全集》(第2版 增订版 第18卷)的理论价值在于,它集中展现了列宁主义在实践中的不断发展和丰富。列宁并非教条主义者,他善于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瞬息万变的现实相结合,在革命和建设的洪流中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思想。本卷中的许多文献,是对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的直接回应,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列宁是如何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行动纲领。 例如,他对国家、政党、阶级、革命、建设等一系列基本概念的阐释,并非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紧密围绕着如何夺取政权、如何巩固政权、如何建设一个全新的社会展开。他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对社会发展阶段的判断,对国际形势的分析,都带有鲜明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特色。本卷中的论述,为我们理解社会主义的复杂性、曲折性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所面临的艰巨任务,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在实践意义上,本卷对于研究20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十月革命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世界各地的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而列宁的理论和实践,为他们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第18卷所收录的文献,是列宁指导布尔什维克党带领俄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文献,其中蕴含的经验教训,对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以及其他国家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尤其是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如何应对资本主义的挑战,如何处理好国家发展与人民利益的关系,如何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这些问题依然是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通过研读本卷,我们可以从列宁的思想中汲取智慧,理解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问题。 版本特点与研究价值 作为“第2版 增订版”的第18卷,其版本特点通常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使得其在学术研究中更具价值: 文献的全面性与准确性: 增订版意味着对原有的文献进行了更广泛的搜集和更细致的校订,力求收录尽可能多的相关文献,并确保文本的准确无误。这可能包括补充了之前版本未收录的信件、笔记、批注、电报等,以及对已有文献进行了更为严谨的考证和注释。 编排的逻辑性与系统性: 增订版的编排往往会根据文献的体裁、写作时间、主题内容等进行更为科学的组织,使得读者能够更清晰地把握列宁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体系结构。对文献进行分类、分期,并配以详细的目录和索引,有助于研究者快速定位所需信息。 注释与考证的深入: 增订版通常会配备更为详尽的注释,对文献中的人名、地名、事件、术语等进行解释,并对文献的写作背景、发表过程、传播影响等进行考证。这些深入的注释和考证,极大地降低了研究者的阅读门槛,提升了研究的深度和可靠性。 新史料的引入: 随着档案的解密和研究的深入,新的史料不断涌现。增订版的一大特点就是可能引入了近年来的新发现,从而为理解列宁的思想和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证据。 因此,《列宁全集》(第2版 增订版 第18卷)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政治学研究者、历史学研究者案头的必备参考书,对于所有希望深入了解20世纪世界历史、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以及列宁主义思想精髓的读者来说,都具有不可估量的研究价值和阅读意义。它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究伟大革命家如何应对时代挑战、如何构建和引领一个全新社会的窗口。

用户评价

评分

《列宁全集》第18卷,其中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章节,带给我一种全新的理解。列宁在早期革命成功后,对于如何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特别关注了他关于“新经济政策”(NEP)的论述。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了挽救和发展苏维埃政权而采取的非常重要的战略调整。他认识到,在国家经济濒临崩溃、民众普遍不满的情况下,强制性的“战时共产主义”已经难以为继。因此,他大胆地引入了市场机制,允许一定程度的商品交换和私人经营,甚至引进外国资本。这在我看来,是一种极具魄力的“向后退一步,是为了更好地向前进”的策略。他并不回避承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复杂性,也不否认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需要借助一些“资本主义的因素”。这种基于现实的审慎与大胆相结合的经济思想,让我对社会主义的建设模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看到了理论与实践之间需要多么精妙的平衡。合上书,我对于“发展”有了新的认识,不再是单一的模式,而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创新的过程。

评分

《列宁全集》(第2版 增订版 第18卷)带给我的,是一种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我常常被书中对于帝国主义阶段的精辟分析所吸引。列宁在那个时代,就已经预见到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将走向垄断和全球扩张,并将由此带来新的矛盾和冲突。他对于金融资本、殖民主义以及国际竞争的论述,具有极强的预见性。我尤其欣赏他对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这一论断的论证,他将经济、政治、军事等多个维度结合起来,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这种深刻的分析,让我看到了历史并非偶然,而是有着内在的逻辑和发展趋势。读到他关于如何认识和利用帝国主义矛盾,以及如何为世界革命做准备的部分,我更是感到震撼。他并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将其与具体的革命实践相结合,为当时的革命者指明了方向。合上书,我感觉自己对世界格局的理解更加清晰,也更加理解了那个时代革命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评分

这本《列宁全集》(第18卷)中,关于工人运动和阶级斗争的分析,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列宁对工人阶级作为革命主体的论证,细致入微,他深入剖析了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以及他们为何必然成为推翻旧秩序的力量。我特别欣赏他对工人政党作用的强调,他认为工人政党必须是具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和理论自觉的先锋队,才能有效地领导工人阶级进行革命斗争。他对于如何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的实际相结合,避免工人运动走向盲目和机会主义,提出了许多宝贵的见解。他关于宣传、组织和教育工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工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读到他关于如何分析不同阶级的利益,如何争取中间力量,如何瓦解敌对势力的策略时,仿佛看到了一个经验丰富的革命家在指挥一场艰巨的斗争。合上书,我脑海中浮现的是工人阶级团结奋斗、改造世界的壮阔图景,以及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力量。

评分

读《列宁全集》(第2版 增订版 第18卷)的感受,真是百感交集。我最先被吸引的,是其中对于“国家与革命”那一章的深刻论述。列宁在那里不仅仅是理论的阐述,更是将历史的脉络梳理得一清二楚。他对于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分析,细致入微,仿佛能看到当时的社会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必然的变革。特别是他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国家机器的暴力转型来消灭剥削的论证,让我反复揣摩。他并非空泛地谈论理想,而是将其置于具体的历史情境中,联系现实中的阶级斗争,使得他的理论更具说服力。读到他关于革命后国家权力如何组织,如何防止官僚主义的萌芽,以及如何通过工人民主来巩固政权的部分,我更是感到惊叹。他预见到革命成功后可能出现的种种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这是一种何其深刻的远见!这种前瞻性,在很多理论著作中是难得一见的。当我合上书页,那些关于革命的逻辑、关于国家机器的运作、关于人民力量的动员,依然在我脑海中回响,引发我对当下社会治理的深深思考。

评分

这本《列宁全集》第18卷,给我的最大触动在于它所展现的那个时代特有的思想激荡与变革的决心。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左翼共产主义”的讨论。列宁在当时并非一味地固守教条,而是积极回应和处理革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他针对那些过于激进、脱离实际的“左倾”思潮,进行了尖锐而又富有建设性的批评。他强调革命策略的灵活性,指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了革命的最终胜利,可以采取与资产阶级进行妥协甚至合作的策略,比如运用一些资本主义的组织形式和管理经验。这种 pragmatism,在很多人眼中可能是“不彻底”,但我却看到了它背后深邃的战略眼光。他并非牺牲原则,而是为了更有效地达成革命的目标。这种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求最佳路径的智慧,让我受益匪浅。他对于如何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革命的生命力,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合上书,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个在复杂局势中运筹帷幄的战略家形象,他的思想,即便跨越百年,依然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尤其是在我们今天面对各种挑战时,反思其策略,自有其独特的价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