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全集(第2版 增订版 第19卷)

列宁全集(第2版 增订版 第19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苏] 列宁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局 译
图书标签:
  • 列宁
  • 全集
  • 马克思主义
  • 历史
  • 政治
  • 俄国革命
  • 苏联
  • 思想
  • 经典
  • 红色经典
  • 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171029
版次:2
商品编码:12218879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列宁全集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2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共60卷,是我国自行编辑出版的版本,也是目前世界上收集列宁文献*多的版本,共收载列宁文献9000多件。按照计划本次增订一是要根据近20年来《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使用中所发现的问题,以及新发现的列宁文献和国内外新研究成果,有必要对《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的部分译文进行必要的修订;二要是对新发现的列宁文献要按照列宁全集的收文原则进行增补;三是要根据《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列宁专题文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的新译文对列宁引用的马恩论述进行必要的统一;四是要依据新的研究成果对各卷注释、索引等进一步修改完善。本卷收录列宁1909年6月—1910年10月所写的著作。

目录

前言
1909年
《无产者报》扩大编辑部会议文献(6-7月)
*1 关于《无产者报》扩大编辑部会议公报(7月3日(16日))
*2 讨论《关于离开党单独召开布尔什维克代表大会或布尔什维克代表会议的鼓动》决议时的讲话(6月8日(21日))
*3 讨论关于召回主义和最后通牒主义问题时的讲话(6月9日(22日))
*4 讨论关于卡普里党校问题时的讲话(6月10日(23日))
*5 讨论关于布尔什维克在党内的任务问题时的讲话(6月11日(24日))
*6 讨论关于派别统一问题时的讲话(6月12日(25日))
*7 讨论关于布尔什维克在杜马活动方面的任务时的第一次讲话(6月12日(25日))
*8 讨论关于布尔什维克在杜马活动方面的任务时的第二次讲话和决议草案(6月12-13日(25-26日))
*9 对《关于在党的其他方面的工作中对杜马活动的态度》的决议的补充(6月13日和15日(26日和28日)之间)
*10 讨论关于党的刊物问题时的发言(6月15日(28日))
*11 讨论关于在中央机关报上发表哲学文章问题时的发言(6月15日(28日))
*12 关于拨款给杜马党团报纸的建议(6月16日(29日))
*13 讨论关于改组布尔什维克中央问题时的发言和建议(6月17日(30日))
*14《无产者报》扩大编辑部会议决议(7月3日(16日))
1.关于召回主义和最后通牒主义
2.布尔什维克在党内的任务
3.关于离开党单独召开布尔什维克代表大会或布尔什维克代表会议的鼓动
4.关于在国外某地创办的党校
5.关于马克西莫夫同志分裂出去的问题
取消取消主义(7月11日(24日))
评沙皇的欧洲之行和黑帮杜马某些代表的英国之行(7月11日(24日))
*为《无产者报》编辑部发表马·利亚多夫的信加的按语(7月11日(24日))
被揭穿了的取消派(9月5日(18日))
*关于莫斯科郊区委员会执行委员会的公开信(9月5日(18日))
谈谈彼得堡的选举(短评)(9月5日(18日))
论拥护召回主义和造神说的派别(9月11日(24日))
再论党性和非党性(9月14日(27日))
寄语彼得堡布尔什维克(10月3日(16日))
*《彼得堡选举》一文的按语(10月3日(16日))
*关于巩固党和党的统一的决议草案(10月21日(11月3日))
*在社会党国际局会议上关于荷兰社会民主工党分裂问题的发言(10月25日(11月7日))
沙皇对芬兰人民的进攻(10月31日(11月13日))
可耻的失败(11月28日(12月11日))
论目前思想混乱的某些根源(11月28日(12月11日))
取消派的手法和布尔什维克的护党任务(11月28日(12月11日))
《社会民主党人呼声报》与切列万宁(11月28日(12月11日))
资产阶级报界关于高尔基被开除的无稽之谈(11月28日(12月11日))
论俄国社会民主党内思想上的涣散和混乱(11月末(12月初))
关于八小时工作制法令主要根据的草案说明书(1909年秋)
论《路标》(12月13日(26日))
俄国自由主义的新发明(1909年12月24日(1910年1月6日))
社会党国际局第十一次常会(1909年12月24日(1910年1月6日))
*论“前进”集团大纲(12月底)

1910生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全会关于派别中心的决议草案(1910年1月2日C15日]和23日[2月5日]之间)
论统一(1月23日和2月1日[2月5日和14日]之间)
反党的取消派的《呼声报》(答《社会民主党人呼声报》)(3月11日C24日])
为什么而斗争?(3月23日C4月5日])
对芬兰的进攻(4月26日(5月9日])
他们在为军队担忧(4月26日[5月9日])
党在国外的统一(4月26日[5月9日])
党的统一的障碍之一(4月26日(5月9日])
政论家记(3月6日和5月25日[3月19日和6月7日])
一 论召回主义的拥护者和辩护人的《纲领》
二 我们党内的“统一的危机”
1.两种统一观
2.“两条战线的斗争”和对各种偏向的克服
3.统一的条件和小组外交手腕
4.关于党内状况的决议的第1条
5.十二月(1908年)各项决议的意义以及取消派对这些决议的态度
6.论独立派一合法派集团
7.关于护党派孟什维主义和对它的评价
8.结论。关于布尔什维克的纲领
致《斗争报》纪念号(7月)
哥本哈根代表大会俄国社会民主党代表团关于合作社的决议草案(8月16—17日[29—30日])
论“前进派分子”的派别组织(8月30日[9月12日])
现代农业的资本主义制度(9月15日[28日]以后
第一篇文章
一 现代农业经济制度概貌
二 多数的现代“农产”(无产者“农户”)实际上是怎么样的农户
三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农民农户
四 农业中的妇女劳动和儿童劳动
五 小生产中劳动的浪费
六 现代农业中使用机器的资本主义性质
七 小生产中的低劳动生产率和过度劳动
哥本哈根国际社会党代表大会关于合作社问题的讨论(9月25日[10月8日])
谈谈某些社会民主党人是如何向国际介绍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情况的(9月25日10月8日])
俄国党内斗争的历史意义(9月底-11月)
论俄国罢工统计(9月底-11月)
关于出版《工人报》的通告(10月30日[11月12日]以前)
革命的教训(10月30日[11月12日])

附录
《反革命自由派的意识形态》报告的提纲(《路标》的成就及其社会意义)(1909年11月13[26日]以前)
《哥本哈根国际社会党代表大会及其意义》报告的提纲(不晚于1910年9月11日[24日])
《俄国党内斗争的历史意义》一文提纲(9月23日或24日[10月6日或7日])
注释
人名索引
文献索引
年表
插图
弗·伊·列宁(1910年)
1909年6月11日(24日)列宁在《无产者报》扩大编辑部会议
上《讨论关于布尔什维克在党内的任务问题时的讲话》手稿第1页
1909年11月13日(26日)列宁作《反革命自由派的意识形态》报告的海报
1910年列宁《现代农业的资本主义制度》一文手稿第1页
罢工工人人数季度统计表(1910年作)
1910年10月列宁《关于出版(工人报)的通告》一文手稿第1页
1910年10月30日(11月12日)载有列宁《革命的教训》一文(社论)的《工人报》第1号第1版
《科学的飞跃》 前言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思想的火花,如璀璨的星辰,照亮前行的道路,引领我们走出蒙昧,迈向更高的认知境界。科学,正是这样一种永恒的求索,它以理性的光芒驱散迷信的阴霾,以严谨的逻辑构建认识世界的桥梁,以实践的检验确立真理的基石。本书《科学的飞跃》,正是汇集了这一伟大进程中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思想、理论突破以及技术革新,旨在勾勒出人类如何依靠智慧与勇气,不断挑战极限,实现认知上的飞跃,从而深刻改变自身与所处世界面貌的壮丽画卷。 本书并非一部简单的科学史编年,而是力求深入剖析那些塑造了我们今日世界的关键科学范式转换,探究隐藏在科学进步背后的思想动力,以及科学家们在探索未知时所展现出的非凡创造力与不懈精神。我们将回溯那些激动人心的时刻,重温那些挑战传统观念、引发思想革命的伟大发现。同时,我们也将审视科学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以及人类如何在克服重重障碍后,不断拓展科学认知的边界。 《科学的飞跃》力图从多个维度展现科学的魅力与力量。它不仅关注宏大理论的构建,也关注细微之处的观察与实验;它不仅聚焦于那些改变历史进程的重大科学成就,也关注那些默默无闻的探索者所付出的努力。我们相信,科学的进步是累积的、是多样的,它渗透在人类活动的每一个角落,塑造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模式,更指引着我们对未来世界的无限遐想。 第一章:启蒙时代的理性之光——近代科学的奠基 十七世纪,欧洲迎来了思想解放的曙光,科学革命如同一场摧枯拉朽的风暴,颠覆了数千年来束缚人类思想的亚里士多德式的自然哲学。本书将首先聚焦于这一关键时期,探讨牛顿以其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如何将天体运行与地面物体运动统一在同一物理框架之下,为经典力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将详细分析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如何以严谨的数学语言和实验证据,构建起一个宏大而精密的宇宙模型,彻底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秩序的认知。 同时,我们也会深入剖析伽利略在天文学和物理学领域所做的开创性工作。他的望远镜观测,如何颠覆了“地心说”的宇宙观,提供了有力的“日心说”证据;他对于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如何打破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下落速度与其质量成正比的错误论断,揭示了重力加速度的普遍性。我们将探讨他所坚持的实验方法和数学分析,是如何成为近代科学研究的典范,强调了“知识来源于经验,并要用经验来检验”这一科学精神。 此外,本书还将审视开普勒如何通过对火星轨道的精确观测,发现了行星运行的椭圆轨道以及面积定律和周期定律,从而为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提供了重要的前置条件。笛卡尔的解析几何,如何将代数与几何相结合,为物理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数学工具;惠更斯在光学和力学方面的贡献,也将在这一章中得到深入阐述。我们将描绘出一幅清晰的图景:理性主义思潮如何为近代科学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土壤,而一群杰出的科学家,如何以他们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共同点燃了科学革命的熊熊烈火,为人类认识自然开辟了崭新的道路。 第二章:能量的密码与物质的本质——物理学的革命浪潮 进入十九世纪,物理学的发展迎来了一系列激动人心的突破。本书将重点关注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的发现,阐述能量守恒原理是如何在化学、机械能等不同形式的能量转换中得到普遍证实。我们将分析卡诺循环的理论,以及焦耳、迈耶等科学家如何通过实验验证了热功当量,最终确立了能量守恒定律,这一普遍适用于宇宙一切过程的基本法则。 我们还将深入探讨熵的概念,以及热力学第二定律所揭示的“不可逆性”和“能量耗散”的普遍规律。这将帮助读者理解,为什么自然界中的过程总是倾向于从有序走向无序,以及为何我们无法构建永动机。这些理论不仅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对能量的理解,也为化学、工程学乃至经济学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本章的另一核心内容,将聚焦于电磁学的统一。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奠定了基础;麦克斯韦则通过一套优美的数学方程,将电、磁、光统一起来,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我们将详细解析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意义,阐述它如何预示了无线电波、X射线等电磁波的存在,从而打开了人类认识宇宙的新窗口。赫兹的实验验证,更是将这一理论构想变成了现实,彻底改变了人类的通讯方式和对宇宙的认知。 此外,本书还将触及原子论的早期发展,以及对物质微观结构的初步探索。这些早期研究,为二十世纪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诞生埋下了伏笔,预示着人类对物质和时空的理解将发生更为深刻的变革。 第三章:进化的棋局与遗传的蓝图——生命科学的拨云见日 十九世纪中叶,生命科学领域也迎来了划时代的进步,其中最为瞩目的无疑是达尔文的进化论。本书将详细阐述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我们将分析他如何通过对达尔文号的环球航行考察,收集了大量关于生物多样性、地理分布以及化石证据,并将其融会贯通,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机制。 我们将深入探讨自然选择如何解释生物体的适应性特征,以及它是如何驱动物种的起源和演化的。本书将不仅仅停留在对学说的介绍,更将强调达尔文的科学方法——严谨的观察、细致的比较以及逻辑的推理,这些都成为了现代生物学研究的基石。 与此同时,本章还将重点介绍孟德尔在遗传学领域的奠基性工作。尽管达尔文的进化论在当时缺乏对遗传机制的解释,但孟德尔通过对豌豆的杂交实验,揭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现了遗传的基本单位。我们将详细解析他的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阐明他的工作如何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清晰的理论框架,也为达尔文的进化论提供了关键的遗传学支撑。 此外,本书还将简要回顾显微镜技术的发展,以及细胞学说的确立。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所有生物都由细胞组成”的学说,以及后来的细胞分裂学说,为理解生命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我们将展现这些生命科学领域的突破,是如何共同揭示了生命的奥秘,打破了过去关于生命起源和演化的种种迷思,开启了现代生命科学蓬勃发展的新篇章。 第四章:相对的世界与量子的跃迁——现代物理学的时空观革命 二十世纪初,物理学迎来了一场更为深刻的范式转换,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彻底颠覆了牛顿力学所建立的经典时空观。本书将详细阐述狭义相对论的核心内容,包括光速不变原理和相对性原理。我们将解释“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等奇特现象,并深入剖析质能方程E=mc²的革命性意义,它揭示了质量与能量之间的深刻联系,为原子能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接下来,我们将聚焦于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如何将引力理解为时空的弯曲,以及这一理论如何成功解释了水星近日点的进动等经典物理学难题。我们将描绘出相对论所描绘的宇宙图景:一个动态的、受引力影响而弯曲的时空,这与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同时,本书也将深入探讨量子力学的诞生。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假说,如何为解释黑体辐射的难题打开了突破口;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解释,如何确立了光的波粒二象性。我们将详细介绍玻尔原子模型,以及它如何初步解释了原子光谱的离散性。 随后,我们将重点阐述薛定谔方程和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薛定谔方程如何描述了微观粒子的波函数及其演化,而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又如何揭示了微观粒子固有的不确定性,挑战了经典物理学的决定论。我们将强调量子力学所带来的概率性描述和观测者效应,这些都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本书将通过对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深入分析,展现现代物理学如何以一种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时间和空间、物质与能量、微观与宏观的相互关系,为人类认识宇宙的深层奥秘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工具。 第五章:基因的密码与生命的重塑——分子生物学的黎明 二十世纪中叶,生命科学迎来了另一场革命性的飞跃,分子生物学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揭示了生命的物质基础。本书将首先聚焦于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我们将详细介绍沃森、克里克、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等科学家为此所做的贡献,以及他们如何通过X射线衍射和化学分析,最终解析出DNA的分子结构。 我们将深入剖析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阐述其如何为遗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提供了完美的分子机制。腺嘌呤(A)、胸腺嘧啶(T)、胞嘧啶(C)和鸟嘌呤(G)这四种碱基的序列,如何构成了生命的遗传密码,决定了生物体的性状。 本书将进一步阐述中心法则的建立,即DNA通过RNA转录,再到蛋白质翻译,从而将遗传信息转化为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蛋白质。我们将介绍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等关键的分子过程,展现生命的精巧设计和信息流动的逻辑。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基因工程技术的萌芽。限制性内切酶的发现,如何为切割和连接DNA提供了工具;DNA连接酶的发现,又如何将不同的DNA片段连接起来。这些技术的出现,为改造生物体,创造新的基因组合,治疗遗传性疾病等带来了无限可能,标志着人类开始能够直接干预生命的分子机制,开启了生命科学研究的全新时代。 结语 《科学的飞跃》穿越了数个世纪,回溯了人类在认知世界道路上那些最为辉煌的篇章。从牛顿力学的宏伟架构,到爱因斯坦时空观的革命;从达尔文进化论的深刻洞见,到分子生物学揭示的生命密码,每一次的飞跃,都离不开人类的智慧、勇气和不懈的探索。 科学不是静止的真理,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求索。每一次的突破,都建立在前人坚实的基础之上,同时也为未来的探索指明了方向。本书所呈现的,只是人类科学史长河中的几个重要节点,但它们足以展现科学的力量,以及它如何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世界,塑造着我们的未来。 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激发读者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的思维,并认识到科学精神的重要性——那就是对真理的追求,对未知的好奇,以及对理性与实践的尊重。科学的飞跃仍在继续,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场伟大征程中的一份子,都能够通过学习和探索,为人类知识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我经常会被书中那种深刻的洞察力和锐利的分析所折服。列宁对社会现象的剖析,常常能够直指核心,揭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本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主动去思考作者提出的问题,并尝试着去寻找答案。这种主动思考的过程,让我对知识的吸收更加深刻,也培养了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历史,更是在展示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一种探索真理的精神。我发现,通过对这些经典著作的学习,我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也更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问题。这种能力的提升,对我而言,是阅读中最宝贵的收获。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个对历史和政治理论有一定兴趣的读者来说,《列宁全集》(第2版 增订版 第19卷)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书中丰富的史料和深刻的分析,为我提供了一个认识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变革的窗口。我特别留意书中对一些社会问题的剖析,那些当年提出的解决方案和思考,虽然与现在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但其分析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尝试着将书中的观点与我所了解的其他历史事件和理论进行对比,从中可以发现一些共性与差异,这极大地拓展了我的知识视野。每次阅读,都会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让我对历史的理解更加透彻,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一些经典的政治理论。我过去对一些概念可能只是模模糊糊的认知,但通过这本《列宁全集》(第2版 增订版 第19卷)的学习,我开始能够对其有更清晰、更系统的理解。特别是在一些关于国家、阶级、革命的论述部分,作者的逻辑非常严谨,论证过程也环环相扣。我尝试着去梳理其中的逻辑链条,并尝试将其中的一些思想与当今的社会现象进行比对,从中获得了一些新的启发。有时候,读到一些震撼人心的段落,会让我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仿佛看到了人类社会发展中那些永恒的命题。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导我一步步地深入理解复杂的思想体系,让我对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这本《列宁全集》(第2版 增订版 第19卷)的封面设计,我一拿到手就觉得很厚重,有一种历史的沉淀感。打开之后,里面的排版也相当讲究,字号适中,纸张也比较有质感,读起来很舒服,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尤其是一些重要段落的标注和注释,处理得非常到位,让我能更清晰地理解作者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的思想和观点。我特别喜欢的是它对一些革命年代的照片和插图的收录,这些珍贵的图像资料,就像穿越时空的回声,将我带回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让我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当时社会的面貌、人民的生活以及革命者们的精神状态。这本书不仅仅是一堆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一扇窗户,透过它,我能窥见历史的真实脉络,体会那些改变世界的思想是如何孕育和传播的。每次翻开它,我都会被其中蕴含的磅礴力量所感染,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那个时代激荡的风云。

评分

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看,《列宁全集》(第2版 增订版 第19卷)带给我的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这本书并非仅仅罗列理论,而是将深邃的思想置于具体的历史背景中去解读,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列宁是如何根据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发展规律,提出并不断完善其政治、经济和哲学思想的。我尤其对书中对一些策略性决策的分析印象深刻,那些在关键时刻做出的判断,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中,推动历史进程,这本身就是一部生动的案例研究。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想象如果在那个时代,我会如何面对这些挑战。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对历史的理解不再是枯燥的记忆,而是充满思考和感悟的互动过程。它不仅仅是在“读”历史,更是在“理解”历史,以及历史中人物的决策逻辑和时代精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