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房(第3辑)》全面展示了明末清初书画家、诗人担当和尚的生平、作品以及艺术思想和艺术成就,详细讲述了中国传统制墨工艺和工匠故事,考证和记录了“白鹿洞书院”的兴衰更迭。全书分为六个板块“文心相印”“旷世之怀”“天工开物”“书房内外”“筑室西山”“案头斋壁”,搭配上百幅精美书画、器物图片。
丛书简介:(必填项)
《中国书房》系列是由北京止观元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品,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首部挖掘与传播古今书房里人、物、事的传统人文类丛书;旨在打造一套书房与艺道同研、技术与学养同修、琴棋与书画同步、文房与文心共存的可读可藏的精神读本。《中国书房》每年推出四辑。每辑页码300P左右,共设六大板块:
《文心相印》《旷世之怀》:从诗文、年表、访谈、文章等角度深入研究一位文化大家;
《天工开物》:挖掘书房的空间布局、文化历史,以及文房器物的制作工艺、流变传播等;
《书房内外》:围绕书籍文献,介绍藏书家、藏书楼,金石碑拓;古籍版本、文献研究等;
《筑室溪山》:收集闲散、雅趣的文章,包括学林掌故、名士趣闻、读书笔记等;
《案头斋壁》:以大量图片记录文人学者的书房空间、布置、环境、文房器物等。
许石如先生,中国止观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著名出品人,收藏爱好者,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崇者。文化产业投资人。止观书房主人、《中国书房》丛刊出品人、主编。书房文化与空间研究者,好收藏,金石碑拓、笔墨丹青、文房器物均有所涉猎,尤好古砚怪石。
卷首语
文心相印
担当和尚诗选
担当和尚年表
苍山洱海遗担当 ——朱万章先生谈担当和尚
旷世之怀
侠僧风骨
从《踏雪寻梅图》看担当的禅画境界
担当和尚出家与师承考辨
我不担当与阿谁
刍议担当与《七十三壶图》及其他
天工开物
文房四谱?造墨
天工开物?丹青(节选)
守真亦为道 墨香传文心—— 对话「又玄斋」的墨里人生
醉心玄圭龙麝
烟村竹树 古调犹弹——徽州问墨散记
事功半世 著书平生
古砚“掌中宝” 文人“心头肉”
投壶雅戏
春秋亭文房小记
古法造纸之美
书房内外
白鹿洞书院揭示
王阳明与朱熹创建的白鹿洞书院
洞中三日 世上千年 —— 白鹿洞书院纪游
古器物考辨两则——“匕”与“桮”
金文小传
遗老或隐士的江湖杂谈——何薳及其《春渚纪闻》
藏书印流变小考
筑室溪山
商务两名宿 —— 高梦旦和张元济
郑逸梅的小书斋
流动的书房
东坡肉与寒食帖
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
一念清净 染污自落
案头斋壁
文石清供
止观案头
奢摩他室
不求邀众赏
看山·游园
拿到书的时候,我本以为会看到大量关于建筑学或者室内设计的硬核内容,毕竟“书房”这个词带有很强的空间指向性。我设想中,这本书应该会细致地剖析不同地域、不同朝代书房的结构特点,比如南方园林式书房的通透与光影,北方四合院书房的规整与内敛。我会仔细研究那些斗拱、藻井的设计,以及窗棂的开方式对采光的影响。毕竟,光线对于阅读和书法练习是至关重要的。理想中的评价会集中在,作者是否能将这些技术性的描述,融入到对文人精神世界的解读中去,比如,为何要选择朝北的窗户以避免阳光直射,这是否也象征着一种清冷自持的人格态度。如果能配上精确的平面图和立面图,那就更完美了,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古代匠人与文人之间的默契配合。
评分这本《中国书房(第三辑)》的书名倒是挺雅致,让人一下子就联想到那种墨香四溢、古韵悠长的空间。我原本是抱着一种探寻古代文人生活情趣的心态去翻阅的,期待能看到一些关于明清时期文人书房布局、陈设、乃至他们日常起居的小细节。比如,一张线条流畅的楠木书桌,摆放着宋代的端砚和几方精美的歙砚,旁边可能是几件把玩的小物件,如玉石摆件或竹刻笔筒。那种对器物之美的极致追求,对精神世界的栖居之地的精心营造,是我最感兴趣的部分。我希望看到的是,每一件物品背后所承载的文化意涵,是如何与主人的学识修养相映成趣的。是哪位大儒的书房,藏着多少孤本秘籍,又是如何通过这些环境的布置,来体现其“不求闻达,但求心安”的隐逸情怀。这样的描述,应该能让人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宁静与智慧。
评分坦白说,我对那种纯粹的文学鉴赏类内容并不太感冒,我更偏爱实物研究和文化符号的解读。如果这本书仅仅是罗列了一些古代诗词歌赋中对“书斋”的描绘,那未免有些空泛了。我希望看到的,是深入到材料学的层面。比如,用来制作书案的木材的年代和产地,不同时期纸张的纤维构成和润墨性差异,乃至用于装订书籍的丝线和皮质的演变。这些硬核的考证,才能真正支撑起“中国书房”这一宏大主题的重量感。我期待看到的是,通过对这些物质载体的分析,能够勾勒出一个时代的文化消费水平和审美趋势。如果作者能提供一些显微镜下的细节图,或者对不同时期墨锭的成分进行对比分析,那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可就大大提升了,绝不是泛泛而谈的“风雅”二字可以概括的。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更多的是希望它能提供一种关于“时间感”的体验。书房,是思想沉淀和历史对话的场所。我希望作者能巧妙地将不同历史时期的“书房精神”串联起来,展示出一种绵延不绝的文化基因。比如,从魏晋的竹林清谈,到唐宋的科举备读,再到明清的藏书热潮,书房的功能和象征意义是如何演变的。我不关心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想知道,在特定历史节点,书房是如何成为知识分子对抗外部世界、构建内心秩序的最后堡垒的。如果能有关于“焚书坑儒”后,文人如何将知识“藏于深闺”的研究,或者探讨在战乱时期,书箱如何代替书房成为文化血脉的载体,那这种跨越时空的叙事,才能真正赋予“中国书房”一种厚重而深邃的生命力。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收藏者的角度来看,我更关注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那些孤本和文房杂项的收藏史。一本好的中国书房图录,理应是古代文人士大夫珍藏谱录的现代汇编。我期待看到的是,哪些珍贵的宋版书流传至今,它们都曾被哪些重要人物收藏,流转过程中又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对于那些书房中必不可少的器具,如珍贵的“文定公”印泥、徽州陈氏制笔的毛笔尖毫、或是某位皇帝御赐的玉镇纸,其历史背景和真伪辨别方法,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如果这本书能像一本高端的拍卖图录那样,对每一件被提及的实物都进行详细的来源追溯和估价分析,那对我这样的爱好者来说,无疑是极具参考价值的宝典。光有情怀是不够的,实打实的“物证”才是硬道理。
评分书籍印刷出版还不错,就是运输包装要注意扎实规范
评分特别喜欢这个……特别喜欢这个哦……特别喜欢这个哦……
评分给岭南书房购买的图书,希望广大游客能够喜欢这些书,以及岭南书房,感谢。
评分书籍印刷出版还不错,就是运输包装要注意扎实规范
评分特别喜欢这个……特别喜欢这个哦……特别喜欢这个哦……
评分书房就是个艺术品,主人的志趣修养都能一窥究竟
评分书房就是个艺术品,主人的志趣修养都能一窥究竟
评分书籍印刷出版还不错,就是运输包装要注意扎实规范
评分书籍印刷出版还不错,就是运输包装要注意扎实规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