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致产品

极致产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鸿祎 著
图书标签:
  • 产品设计
  • 产品经理
  • 用户体验
  • 商业模式
  • 创新
  • 增长
  • 数字化
  • 互联网
  • 创业
  • 方法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82884
版次:1
商品编码:12268778
品牌:中信出版
包装:精装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18-06-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296
字数:220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 360集团创始人兼CEO周鸿祎首部系统阐述其20年产品理念的图书。

2. 企业家级产品经理,倾囊相授,每一位互联网从业者不可错过的爆品打造指南。

3. 系统阐述、细节研讨、案例翔实,好读、好用。


内容简介

周鸿祎作为知名的产品经理之一,一手打造了众多国民级的产品。他关于打造爆款的理念,比如刚需、高频、“小白”思维等,已成为网络热词而被广泛接受。

本书是周鸿祎首次系统总结其20年产品经理的心得,不仅将以往的理念进行总结、归纳,而且在与包括各方面创业者、产品经理的碰撞后,将其观念进一步升华,成为迄今为止首部将其产品理念倾囊相授的作品。


作者简介

周鸿祎


中国知名产品经理,国民级安全产品缔造者,创业黑马学院导师。

360集团创始人兼CEO,以超预期的用户体验重新定义了互联网安全。公司旗下360安全卫士、360杀毒、360安全浏览器等系列产品深受用户好评。


精彩书评

朱啸虎 /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

做产品,*忌讳的就是闭门造车,要从用户反馈中寻找灵感。产品应该追求极zhi而非完美,我很赞同周鸿祎的这一观点,产品*怕的不是有缺点,而是缺乏亮点。所谓“伤敌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做产品就是要找到用户的一个真正痛点,然后将其做到极zhi。


徐小平 /真格基金创始人/

做天使投资是一件极具风险的事情,但“无限风光在险峰”,*大的风险往往蕴含着*大的机会。无论做企业还是做投资,只有敢于冒险、不怕失败的人,才能成事。周鸿祎就是这样的人。他为创业者们树立了一个勇敢者的楷模。


李 丰 /峰瑞资本创始人/

任何时代中,产品都是企业*核心的竞争力。特别是在这个用户选择权得到充分解放的互联网社会,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只有依靠更好的产品、更高的效率以及更好的技术。简单来说,产品经理们确实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只能竭尽所能地将产品打磨到极zhi。对此,这本书中的一些观点或许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涂鸿川 /沸点资本创始人/

当年我投资不满一岁的360时,身边几乎所有人都告诫我周鸿祎是个不安分的搅局者,不相信他可以成功。但老周的思维非常有前瞻性,不跟风,而且执行力超强。他对产品的极zhi要求并不是单纯为了赚点钱,而是为了不断给用户更多的惊喜。这也是老周成功地把360建设成中国*大的互联网安全公司的源头。


俞敏洪 /新东方董事长兼总裁/

我们常说要有工匠精神,事实上,所谓工匠精神,就是要摆脱浮躁,对准一个目标勇往直前并且不断创新,*终将其做到极zhi的一种精神。当前的中国企业需要这种精神,只有这样,中国的品牌和产品结构才能得到全面升级,中国制造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


江南春 /分众传媒创始人/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消费市场也迎来了全面升级。在互联网已经进入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谁更加注重用户体验,谁能够为用户解决问题、创造价值,谁就更容易赢得市场的接纳。因此,产品经理一定要以用户体验为第1原则,任何不顾用户体验的产品,都不能被称为好产品。


吴晓波 /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出版创始人/

对于企业而言,挖掘颠覆性的商机,事实上就是一个用户研究的过程。所有的产品都应该围绕用户需求,要能够戳中用户痛点。能够帮助用户解决实际问题,并将其做到*好,为用户提供超乎想象的产品体验,就是所谓的极zhi产品。


姚劲波 /58同城首席执行官/

  看过这本书之后,对于书中谈到的一些观点很有感触。我认为选择一个细分领域,然后深挖再深挖,将其做到极zhi、做到第1,才是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特别是初创企业正确的做法。任何时候,满足用户需求都是第1位的,将用户需求做到极zhi都是企业*终所追求的,这一点,和本书中的一些看法不谋而合。


目录

推荐序 产品打造第1教材 / VII

序 言 我的产品经理之路 / XI


第1 章 极zhi产品的三个关键词 / 001


如果你打算在产品经理这条路上走下去,打算研发出一款脍炙人口的产品,务必关注三个关键性要素:刚需、痛点和高频。换言之,你的产品需要符合人性*根本的需求,能抓住用户痛点,并拥有较高频次的使用场景。


刚需:不符合人性的需求都是伪需求 / 003

痛点:在用户的强需求上全力突破 / 012

高频:衡量产品的重要标准 / 019


第2 章 “小白”思考法 / 027


我们平时所说的“小白”,就是我们的主力用户,这是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360 公司内部有一个口号叫“像白痴一样去思考,像专家一样去行动”,万不可反过来,变成“像专家一样去思考,像白痴一样去行动”。


打破知识的诅咒 / 029

取舍源自用户 / 035

打造“同理心” / 045

通过用户反馈深度分析问题 / 053


第3 章 没有用户体验,就没有商业价值 / 061


我一直坚持用户至上的理念,产品经理一定要以用户体验为第1原则。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真正放到用户的角度上,先做用户再做客户。如果一个产品不考虑用户体验,*终一定会失去用户。


只有超预期才叫用户体验 / 063

用户体验不能假设 / 070

抱怨是产品研发的灵感来源 / 078

损害用户体验的利益不可取 / 086


第4 章 我的智能硬件产品观 / 091


和软件相比,硬件的探索之路显然更加坎坷,智能硬件更是难上加难。智能硬件虽然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有诸多结合,但市场上的很多智能硬件产品都过于强调互联网化服务,而背离了智能硬件的本质。关于智能硬件产品,我颇有些心得想要与你分享。


80% 的智能硬件都是虚假的 / 093

智能硬件+ 云端的人工智能 / 100

智能硬件交互任重道远 / 103

智能硬件不可免费 / 108

不要跟“定位理论”作对 / 115


第5 章 产品经理成长之路 / 123


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是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必须关注的两大关键点,然而这只是第1步。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产品经理确实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你能做的,只有竭尽所能、精益求精。


忘掉完美,拥抱极zhi / 125

脸皮要厚,不要怕挨骂 / 131

对老板负责还是对自己负责 / 139

忘我,打破“成功的幻觉” / 143

保持好奇,“折腾”不止 / 151

持之以恒,不要害怕重复 / 157


第6 章 优秀的创业者,大多是优秀的产品经理 / 163


如果你是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就有机会在一个创业公司成为一名灵魂人物,同时具备创业的可能性。如果你能够做出一款几千万人都喜欢的产品,进而影响几千万人的生活和工作,这比挣几千万元的价值还要大。


创业需要仰望星空,更需要脚踏实地 / 165

聚焦,像针尖一样刺破现有格局 / 169

创新是企业的责任 / 174

任何商业模式,都源自用户需求 / 185

用*简单的方法创新 / 193

忘掉估值,回归创业的本质 / 202


第7 章 创业者的“道” / 207


只有战术没有战略,往往成不了大气候。项羽赢了刘邦无数场,战术上的优势无可比拟,却在战略上一败涂地,*后输了一场便只能霸王别姬、乌江自刎,此为明证,亦是警钟。


创业者的本质是无畏 / 209

不装、不端,有点“二” / 215

人是决定创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 222

对失败宽容以待 / 230

调整心态,重新站立 / 235


附录 极zhi产品实验室 / 239


在极zhi产品实验室里,周鸿祎亲自教导学员如何打磨、完善产品,并对学员的产品进行诊断,给出改进建议。同时,周鸿祎还与学员就创业的实战问题进行过多次深入交流。他精辟的点评和独到的观点令大家受益匪浅,也对创业者颇有借鉴意义。


老周问答 / 241

课后感悟 / 258

学员名录 / 274


精彩书摘

曾有员工找我反映:“周总,你太吹毛求疵了,我们产品的第一个版本就已经比市面上的其他竞品好很多了,为什么还要一版一版地改进?”我认为这个观点存在很大的问题。产品经理一定要在自己内心定下一个超过用户预期的标准,而不是比竞品好就满足了。

用户体验,顾名思义是用户的体验,因此,标准的确立应该是根据用户的感受,而不是根据竞品。可能竞品只是三流水平,你做到二流,一看比竞品好了,就觉得行了,实际上还远没有达到极致。

真正能够成为爆款的产品,背后一定有一个追求极致的产品经理。


在iOS之前,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已经有很多了,但为什么直到现在,用户体验最好的操作系统依然是iOS?用比较粗放的方式看,都是手机操作系统,都提供了应用,功能相差得其实也没有那么多。但如果拿放大镜看,会发现很多细节上的差异。

乔布斯就是一个追求极致的产品经理。有这么一个故事,说在早期的iOS系统中,谷歌公司上传了谷歌地图App。乔布斯在将谷歌地图App的图标放大若干倍后,发现第三行某个像素的颜色不对,他认为这严重影响了iOS系统的整体美观,是对苹果产品的一种不负责任。于是,乔布斯给谷歌高管打电话,要求谷歌公司立刻修正该像素的颜色,否则便要将谷歌地图的图标从iOS系统中删除。


今天的很多消费者并不理智,他们更多地在意感性的层面。他们选择或抛弃一个产品,往往不是基于对产品本质的了解,更不是基于技术的优劣,而是基于产品点滴细节中的用户体验。在这种认知下,产品拼的不是功能和技术,而是细节体验,这也是苹果能够颠覆手机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我看来,苹果公司的所有战略无外乎用户战略和产品战略,不断发现并满足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极致的产品体验。乔布斯的关注点永远是某个图标是否精美、手机用起来是否顺畅。比如,他专门为苹果手机设计了一个图形处理器,以保证苹果手机界面屏幕滚动时会让用户感觉更加顺滑。

与同时期的竞品相比,你的产品在功能和技术方面不会相差太多,而用户感知的往往是产品的细节,这时就需要你用产品经理的敏感去感受这种细节的差异。2016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并由此成为舆论的热门话题。所谓“工匠精神”,实际上就是一种精雕细琢、不断完善的产品精神——做任何产品,都要坚持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注重每一个细节,为用户提供远超预期的体验。这是每一个产品经理必备的品质。


前言/序言

我的产品经理之路


2016年,创业黑马的牛文文让我和他们的学员多交流交流,我觉得和创业者交流是非常好的事情,年轻创业者有活力、有想法,他们能不能从我身上学到什么我不太确定,但是我确实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之后,创业黑马就为我办了一个创业实验室,邀请了15位创业者,我们一起做了几次交流。本书的很多内容,是我和创业实验室的成果,也有一些是我分享的内容。

这本书的名字虽然叫《极致产品》,但并不是具体教你怎么使用产品经理工具的,所以也很适合创业者看。而且我觉得,优秀的创业者,大多数都是优秀的产品经理。

虽然我说自己是产品经理,但是我并没有刻意把自己训练成为一个产品经理。以前我有个不是很恰当的观点,觉得人人都可以成为产品经理,因为每个人都是有需求、有欲望的。当你发现一个需求之后,去实现它,这是产品经理要做的事情。

我是放养长大的,我们生于70年代的这代人,小时候物质生活比较匮乏,没有手机、电脑,玩的玩具很多都是自己做出来的。比如我们院子里的小伙伴,就自己做过露天电影院。

露天电影院是如何被小孩复制出来的呢?其实就是用毛笔和墨水在玻璃片上涂抹上各种图案,然后再用手电筒进行照射,把光投射到大屏幕上。现在看,这其实就是一个简易的幻灯片。小伙伴们用这些幻灯片编成故事,有人拿着手电筒,有人负责换玻璃,有人负责在旁边照看着,有人在旁边讲故事。

我小时候也利用木头线轴、橡皮筋等物品做过自动小汽车,还用钢丝做弹弓枪。相信很多人的童年都有这样的经历,所以每个人都有成为产品经理的潜质。但是,为什么我觉得“人人都可以是产品经理”的观点又有局限性呢?

通常情况下,我们自己的需求是很容易被发现的,但优秀的产品经理应该能够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我们发现的需求,是真需求还是伪需求?这一点我在书里写得比较详细了,刚需、痛点以及高频,是做出好产品的关键词。

发现产品的这些特性是产品经理的优秀能力,这种能力是在工作和生活中日积月累形成的。产品经理往往容易自以为是,觉得自己的东西就是完美的,自己想的就是对的。但是,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不仅要站在产品经济的角度思考问题,也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

除了功能需求,很多时候,还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比如用户体验、用户的使用方式和方法。我在大学期间有过创业经历,第一次创业我做了一款硬件产品,用来清除计算机病毒的电脑外接卡设备,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Master防病毒卡”。当时这个产品需求是有的,虽然中间遭遇各种曲折,但最终我们还是把这个产品做出来了,并且在一个国家级的比赛中获了奖。一切看起来都十分美好,似乎已经能够看到产品推向

市场后获得巨大成功的场景。当时我们从学校周边的企业开始销售“Master防病毒卡”,

仅仅卖出去几十份之后,我们就遭遇到毁灭性的打击,我们发现防病毒卡在用户电脑上的表现与我们测试时的表现几乎可以说是有着天壤之别。用户买回去插在他们的电脑上之后,不仅有软件冲突,还会出现一些硬件问题,甚至导致一些用户的电脑无法开机。

这对当时一心想做个“产品疯子”的我可以说是天大的打击,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我们最初的测试是在学校的机房,机器配置几乎没区别,然而我们没有考虑到用户使用的设备配置千差万别,用户的使用场景远比我们实验室里的复杂得多,因此一定要从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现在做产品,虽然不太容易出现我当时的那种彻底崩塌的情况,但依然有很多不考虑用户使用习惯的问题。很多产品经理相当固执,只相信自己的直觉,这是产品经理的大敌。反病毒卡失败之后,我原本是有机会转向做软件反病毒的,但由于自己的固执,最终错过了。

紧接着,我又犯了产品经理或者说创业者容易犯的另一个错误:不够专注。我选择了切入另一个行业,做了一款平面广告创意系统。实际上,这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原创产品,而是一个把国外软件汉化后与硬件捆绑在一起的综合性产品。

可以说,当时这个平面广告创意系统与市场上其他竞品相比,基本上没有什么创新。因此,这个项目不仅很快被其他人抄走形成竞争,在后来面对强大竞争对手的挤压时,几乎也没有反手之力。

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我的成长就是不断地踩坑、爬出来又跌进去的过程。回首做过的产品,最让我骄傲的,可能就是童年用钢丝做的可以发射纸团的手枪了。因为当时的那个小孩,做产品的心是纯粹的,希望为自己做一个各方面都非常极致的玩具。

重要的是,当时作为“产品经理”的我,不仅明白自己的需求,还拥有强大的“同理心”,发现了用户(也就是我)的真需求,并且能够保持好奇,不断折腾。


《匠心之刃:雕琢卓越,引爆增长》 在这瞬息万变的商业浪潮中,什么样的产品才能真正脱颖而出,赢得用户的心,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匠心之刃:雕琢卓越,引爆增长》深入剖析了成功产品的底层逻辑,它并非一本关于“如何快速制造某个爆款”的秘籍,也不是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公式。相反,它是一场关于洞察、打磨、以及持续进化的思想实验,是对产品生命力源泉的深度挖掘。 本书的核心在于阐释一个贯穿始终的理念:真正的产品卓越,源于对用户需求的极致理解,以及对每一个细节近乎苛刻的雕琢。 它引导读者跳出“功能堆砌”的陷阱,深入探寻用户行为背后隐匿的动机,理解他们真正渴望解决的痛点,以及他们对美好体验的期盼。作者通过大量真实案例,从初创企业的一鸣惊人,到百年老店的涅槃重生,揭示了那些能够穿越周期、赢得忠诚的产品,无一不是在用户洞察上下足了功夫。 洞察的深度:看见用户看不见的渴求 《匠心之刃》强调,有效的用户洞察绝非简单的市场调研数据堆砌。它要求我们像侦探一样,透过用户表面的诉求,去发现那些潜藏的、甚至用户自己都未能清晰表达的需求。这意味着: 走进用户的生活: 作者提倡“情境式研究”,鼓励产品团队走出办公室,亲身观察用户在真实环境下的行为、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如何尝试解决问题。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能够捕捉到冰冷数据无法传达的情感共鸣和行为模式。例如,了解一位母亲在深夜哄睡孩子时,最需要的是一个能够提供安心感、同时又不打扰宝宝睡眠的工具。 挖掘“未被满足的痒点”: 许多成功的产品,恰恰解决了用户习以为常却始终感到不便的问题,或是提供了他们从未想过却能极大提升效率和幸福感的新方式。这需要一种敏锐的观察力和跳出思维定势的能力,去发现那些“不够好”但大家已经习惯了的状态,并思考如何用全新的产品来颠覆它。 共情与同理心: 最终,产品是为“人”服务的。本书反复强调,产品经理和设计团队需要具备强大的同理心,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用户的感受、困境、甚至是他们隐藏的焦虑。只有当我们真正关心用户,才能创造出让他们感到被理解、被关怀的产品。 打磨的极致:细节中见真章 在洞察的基础上,《匠心之刃》将焦点转向了产品的实际构建过程。它认为,产品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无数次精益打磨的成果。这本书详尽探讨了: “少即是多”的设计哲学: 成功的简洁,并非意味着功能的缺失,而是将核心功能做到极致,剔除一切不必要的干扰。作者以极简主义设计理念为例,阐述了如何通过聚焦核心价值,让产品易于理解、易于使用,从而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提升使用效率。一个干净、直观的界面,比一个功能繁多却令人眼花缭乱的界面,更能赢得用户青睐。 交互的温度与流畅: 产品的用户体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互设计。本书深入分析了如何通过流畅的动画、清晰的反馈、以及符合用户习惯的操作流程,来营造一种“顺滑”的体验。这种体验,能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到愉悦,而非挫败。例如,一次顺畅的支付流程,或是一次精准的搜索结果,都能极大地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性能的坚实与可靠: 产品的稳定性和性能,是用户信任的基石。本书强调,即使拥有再创新的功能,如果产品经常崩溃、响应迟缓,那么它注定难以长久。开发者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进行严格的测试、优化代码,确保产品在各种场景下都能表现出色。 从“可用”到“惊艳”的飞跃: 《匠心之刃》鼓励团队超越“可用性”的底线,去追求“惊艳感”。这意味着在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思考如何给用户带来超出预期的惊喜。这可能体现在一个意想不到的隐藏功能,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设计细节,或是一个个性化定制的选项。 进化的韧性:拥抱变化,持续生长 产品并非一次性创造的艺术品,而是一个在动态环境中不断演进的生命体。《匠心之刃》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产品持续进化的蓝图: 数据驱动的迭代: 成功的团队并非依靠直觉做决策,而是将用户行为数据作为产品改进的指南针。本书深入探讨了如何有效收集、分析用户数据,从中发现产品的使用瓶颈、用户流失的关键节点,并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这是一种科学的、迭代式的增长方法。 拥抱反馈,建立双向沟通: 用户反馈是产品最好的老师。本书鼓励企业建立开放的反馈渠道,积极倾听用户的声音,并将其转化为产品改进的动力。同时,也要学会与用户沟通,让他们了解产品的演进方向,从而建立更深的信任和参与感。 前瞻性布局,预见未来趋势: 优秀的产品团队不会仅仅满足于解决当前问题,他们还会时刻关注行业趋势、技术发展,以及用户需求的变化,并据此进行前瞻性布局。这使得产品能够在市场发生变化时,依然保持领先地位,甚至引领新的潮流。 构建长期的用户关系: 《匠心之刃》认为,产品的成功最终体现在能否与用户建立长期、稳固的关系。这意味着产品不仅仅是提供一次性的解决方案,而是能够随着用户需求的演变而不断成长,成为用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匠心之刃:雕琢卓越,引爆增长》 是一本献给所有追求卓越的产品人和创新者的指南。它教会我们,真正的产品力量,源于对用户深刻的理解,对细节近乎偏执的追求,以及对未来持续的思考与行动。它提醒我们,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只有那些怀揣匠心,不断打磨,并拥抱进化的产品,才能真正锋芒毕露,在商业世界中铸就长久的辉煌。本书不会告诉你“做什么”,而是引导你思考“为什么”以及“如何做得更好”, empowering 您去发现并创造属于自己的“匠心之刃”。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在拿起《极致产品》之前,我带着一丝怀疑。市场上关于“如何打造爆款”的书籍层出不穷,大部分都是换汤不换药,充斥着套话和空洞的理论。然而,《极致产品》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惊喜。它没有给我什么“万能公式”或者“秘籍”,而是提供了一套极其系统且极具颠覆性的思考框架。作者不是在教你“做”产品,而是在教你“理解”产品背后的本质。他深入浅出地剖析了那些伟大的产品是如何从无到有,如何从小众走向大众,又是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关于“留白”的阐述,这不仅仅是设计上的留白,更是战略上的留白,是给用户想象空间,让他们参与到产品的进化过程中。这种“慢下来”的智慧,在如今追求效率和速度的时代显得尤为可贵。这本书的结构也非常清晰,逻辑严谨,每一个章节的论述都层层递进,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产品”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仅仅是功能和界面的堆砌,而是一种深刻的文化和哲学。

评分

这本《极致产品》真是一本能让人“睡不着觉”的书!不是因为它写得晦涩难懂,而是因为它里面蕴含的思想太过于震撼,太过于颠覆了。我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对用户需求有比较精准的把握,但看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自己之前的理解多么浅薄。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你“怎么做”,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挑选的案例,引导你一步步去探索“为什么”。他把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优秀产品,比如某款社交软件、某款出行服务,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进行了解构。我尤其惊叹于他对“情感连接”的解读,他认为好的产品不应该仅仅满足功能需求,更应该触及用户内心深处的情感,引发共鸣。这种超越物质层面的追求,让我看到了产品设计的另一种高度。书中的许多观点,初读时可能会让你觉得“不可能”或者“太理想化”,但当你深入思考,结合现实中的种种现象,就会发现,这恰恰是那些真正伟大的产品所具备的特质。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相当有感染力,不是那种生硬的理论灌输,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娓娓道来,与你分享他的思考和感悟。

评分

天哪,这本书简直颠覆了我之前所有对“创新”的认知!我本来以为《极致产品》讲的无非就是那些老生常谈的功能堆砌、用户体验至上之类的理论,但读完之后,我才发现自己错得离谱。作者用一种极其精妙的方式,把我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思考维度。他不是在教你“怎么做”,而是在引导你“为什么这样做”。每一个案例都经过了非常深入的剖析,你会看到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成功背后,隐藏着多么庞大而复杂的思考链条。我尤其喜欢他关于“用户痛点”的解读,以往我总觉得是去“解决”问题,但作者却点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洞察:很多时候,用户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而极致的产品,恰恰是那个能够“预见”并“创造”用户需求的存在。这种前瞻性的视角,让我醍醐灌顶。而且,他的语言风格也很有特色,不是那种枯燥的学术论文,而是充满了故事性和启发性,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甚至会让人手不释卷,恨不得一口气读完。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过去的工作方式,也激发了我对未来产品设计的无限遐想。这绝对不是一本可以“翻阅”的书,而是一本需要“沉浸”其中,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其中奥妙的书。

评分

《极致产品》这本书,绝对是我近几年来读到的最具启发性的商业书籍之一。我之前一直在思考如何让自己的产品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但始终找不到突破口。读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问题不在于“做什么”,而在于“怎么想”。作者并没有提供那些“快速成功”的技巧,而是通过对一系列经典案例的深度挖掘,揭示了那些“极致”产品背后隐藏的深刻逻辑。我尤其被打动的是他关于“用户边界”的讨论,如何理解用户在功能、体验、甚至情感上的极限,并在这些边界上进行突破。这种对用户深层需求的洞察,远远超越了简单的用户调研。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有特色,不落俗套,充满了洞察力,读起来让人欲罢不能。它不是那种让你看了就忘的“快餐读物”,而是一本需要你反复思考,并且在实践中不断验证的书。这本书让我对“产品”的定义有了全新的理解,不再是冷冰冰的功能堆砌,而是一种能够触动人心、改变生活方式的强大力量。

评分

读完《极致产品》,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头脑风暴。我一直以为自己对“用户体验”已经有了相当的理解,但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认知。作者并没有给出那些陈词滥调的“用户至上”原则,而是以一种更加宏观和深刻的视角,探讨了“什么是真正的用户需求”。他反复强调的“反直觉”原则,让我茅塞顿开。很多时候,我们直觉认为用户会喜欢的东西,反而是阻碍产品走向极致的绊脚石。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给你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你进行独立思考。每一个案例的分析都充满了智慧,你会发现那些我们司空见惯的成功产品,背后都隐藏着如此精妙的战略和哲学。我尤其喜欢他对“势能”的探讨,如何通过产品设计,让用户自己产生一股强大的推动力,从而驱动产品的传播和增长。这本书的叙事方式也很有趣,不是一本正经的教材,而更像是一次深入的对话,充满了启发性和互动性。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工作,也让我对未来的产品规划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评分

给朋友买的。其实我非常讨厌这种书!

评分

不错啊下次还来

评分

很不错的产品!很不错的产品!

评分

呼呼呼你牛股

评分

非常不错,待我细细品读。

评分

买了很多书,送货超级快,以后买东西买书都在京东啦!!!!

评分

360集团创始人兼CEO,以超预期的用户体验重新定义了互联网安全。公司旗下360安全卫士、360杀毒、360安全浏览器等系列产品深受用户好评。

评分

书是正版,质量很好,包装很好,快递小哥送货态度超好!

评分

非常不错的购书感受,物流速度超级快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