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国际可持续发展百科全书(第6卷):可持续性的度量、指标和研究方法》是“国际可持续发展百科全书”第6卷。
《国际可持续发展百科全书(第6卷):可持续性的度量、指标和研究方法》以简单易懂的方式概要地层示世界范围内的可持续性的概念、研究和度量可持续性的指标和方法。首先介绍了”知识产权”、“社区和利益相关者的投入”等有关可持续性的理论和概念。其次,介绍了“全球植物保护战略”、“全球报告倡议”以及“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等度量可持续性的全球项目及其可能对可持续研究产生的巨大影响和变化。
再次,《国际可持续发展百科全书(第6卷):可持续性的度量、指标和研究方法》介绍了许多度量可持续性的指标。最后,”地理信息系统”、“长期生态研究”、”社会网络分析”和“计算机建模”等词条展示了研究可持续可选择的工具,“专题小组”、“公民科学”和“跨学科研究”等词条则展示了研究中可以采用获取不同人群意见和帮助这样相对简单的方法。这些概念、指标、方法,使可持续性研究成为内容丰富、有序,而且可操作、可测度的具体工作。
内页插图
目录
A
广告
(Advertising)
21世纪议程
(Agenda21)
空气污染指标及其监测
(Air Pollution Indicators and Monitoring)
B
生物指标一一生态系统
(Biological Indicators—Ecosystems)
生物指标一一基因
(Biological Indicators—Genetic)
生物指标一一物种
(Biological Indicators—Species)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Building Rating Systems,Green)
业务报告方法
(Business Reporting Methods)
C
碳足迹
(Carbon Footprint)
可持续性度量面临的挑战
(Challenges to Measuring Sustainability)
公民科学
(Citizen Science)
社区和利益相关者的投入
(Community and Stakeholder Input)
计算机建模
(Computer Modeling)
成本一效益分析
(Cost-Benefit Analysis)
D
设计质量指标
(Design Quality Indicator,DQI)
发展指标
(Development Indicators)
……
E
F
G
H
I
L
M
N
O
P
Q
R
S
T
U
W
前言/序言
度量可有多种方式,我们有时用仪表来测量,例如,大多数人都熟悉汽车中的仪表是测量速度的,用温度计测量温度也已有很长的历史了,这些仪表提供的信息有助于我们掌控自己的安全和健康。现在已经有很多种仪表,其中一些与可持续性紧密相关。例如,现在世界上有一些仪表具有特殊的显示和思考功能,它们度量着当前世界的人口以及其他先于人眼捕捉到的增长的数字(见www.worldometers.info/)。在本卷完成的2011年,世界人口已经超过70亿。度量及可持续性
可能我们中的有些人会问:“为什么要度量?动机是什么?”这个动机有时是约定一个报酬或者一个值,以衡量发生了什么或者我们在哪儿。例如,古希腊思想家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首先精确地计算了地球的圆周,提出了经度和纬度体系以测定一个人在星球表面的位置。以前在海上,航海家们多依靠纬度来判断自己的位置,他们只靠看星星来判断自己正在海洋的东面或者西面。直到17世纪发明了在海上测量经度的准确方法,才解决了航海的一大难题。装载着珍宝的船从遥远的大陆行驶到海上,迷失了方向,因为船长无法测定船的南北位置。什么导致了测量经度的发明?实质是一些政府对发明者提供的奖励、地位和财富。
度量我们周边所发生事物的另一个动机,是对我们的生存已经超出了大自然负载极限的忧虑。我们正在制造着一个连续的、不可持续的和不公平的自然和环境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因此,我们需要制定政策和管理我们所有的信息,正如老话所云:“你不能管理你没有度量的东西。”这话与可持续性特别有关,例如衡量鱼群的大小、海洋酸化的程度、对碳足迹的贡献,都可以帮助我们监测我们身处的环境状况。
测量看起来很直接、很真实,但是存在着很多挑战。其一是对什么是最好测量的评定和认可。记住可持续性主题最好用单一指标(像造林的树的数量或者填埋场处理废物的量),或者最好用综合指标(环境和社会影响或者国民幸福指数或者能效)。如何衡量整体可持续性以及跟踪可持续性进程(或者没有推进)也是挑战,正如环境正在不断变化,经济也在变化。例如,由于洪水或者海啸(这两种灾害在21世纪都发生了)使供应链中断,X绿色公司决定从世界某个区域海运零件,那么会发生什么?这个决定将如何影响X绿色公司的全球环境足迹?因此还有许多未知的问题要引起关注。如果自助洗衣机越来越普遍,人们不再购买自己的洗衣机,情况又会如何?这又引出了关于不需要洗涤的纳米材料话题的争议(或者确实不再需要洗衣机了),那么,衡量此议题可持续性的复杂性会以指数形式增长。仅仅这几个简单的例子,已经显示了经济和生态相互关联的本质。
第二个挑战是决定度量的频次。某些情况一次性度量即可,但是更多的是需要在全程隔一段时间进行度量以帮助分析趋势。这也称为监测。这不仅是一个决定度量频次的问题,还必须决定监测的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可以(或不能)检测到该趋势。由于所选时间阶段不同,可能存在所分析的趋势不真实的风险。在全球温度趋势的争论中就有这样的例子,研究人员根据所选择的时间段,研宄结果有的显示全球温度降低,而有的显示升高。
度量的依据和影响似乎是最难的挑战,因为并不总是能很容易地将所观测的影响与可能的依据联系起来,这个困境也在有关气候变化原因的核心争论中出现。这种变化和趋势是随机事件吗?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升高与全球温度升高之间是否真的相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全球科学家和科学组织关注的问题。人类活动和工业活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升高已成共识,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的积累正在影响全球温度和气候变化这一观点也得到了承认。
为了可持续性的缘故,过去从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最好的科学和最优秀的科学家提供基于环境管理和政策的信息。这不是说只有好的科学就可以了,决策者通常不是科学家,而是外行人士,政策制定也不是基于科学而是基于道德。为了管理我们的资源且规范环境行为,我们需要度量,但是由于缺乏数据(以及收集数据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科学和政策之间往往没有直接联系,通常是为测量而测量,为监测而监测。确实,有些人会说过去最大的挑战是缺乏测量数据作为应对变化或者影响政策工具的评价机制,但是比测量的需求更紧急的需求是搞清楚测量能不能满足需求。应该了解我们日常的生活影响着我们星球的可持续性,因此,衡量我们对环境的影响是采取行动的第一步。本卷将提供必要的框架作为工具,使研究者和科学家可以用这些工具来度量我们对地球影响的研究。
《国际可持续发展百科全书》(第6卷):在动态的知识疆界中导航 《国际可持续发展百科全书》的第六卷,题为“可持续性的度量、指标和研究方法”,并非仅仅是关于如何量化可持续性的一个技术性论述。它更是一次深入的探索,旨在理解和构建一个更美好、更持久的未来。这一卷书超越了单纯的数字和图表,它是一份关于我们如何审视、理解并最终塑造可持续发展范式的综合性指南。在这里,我们不仅仅关注“是什么”,更深入地探讨“为什么”以及“如何”。 本书的核心在于认识到,可持续性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一个不断演进、充满挑战的动态过程。它要求我们以一种新的、更具批判性的视角来审视人类活动与地球生态系统之间的复杂互动。第六卷正是为应对这一挑战而生,它汇聚了全球顶尖的学者、实践者和政策制定者,共同描绘出理解和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清晰路径。 度量:从概念到量化的桥梁 可持续性的度量是本书的基石。我们认识到,任何宏大的目标若没有可行的衡量标准,都可能沦为空谈。因此,第六卷花费了大量篇幅来阐述如何将抽象的可持续性原则转化为可量化的指标。这涉及多层面的考量,从环境承载力到社会公平,从经济韧性到治理效率。 环境维度的度量: 我们深入探讨了如何量化和监测关键的生态系统服务,例如生物多样性、水资源的可利用性、土壤健康、空气质量以及温室气体排放。这不仅仅是记录数据,更重要的是理解这些数据背后的驱动因素,并识别出环境退化的关键节点。本书引入了诸如生命周期评估(LCA)、生态足迹、物质流分析(MFA)等方法,并对其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解析。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有多少”,而是“能持续多久”以及“对后代的影响”。 社会维度的度量: 可持续性离不开对人类福祉的关怀。本卷也详细考察了社会公平、健康、教育、文化多样性、社区韧性以及人权等方面的度量方法。这包括如何量化贫困、不平等、性别差距,以及如何评估社会资本和社区参与度。我们认识到,任何以牺牲部分人群利益而实现的环境或经济增长,都不是真正的可持续。因此,本书强调了包容性、公正性和代际公平的重要性,并提供了量化这些复杂社会指标的工具和框架。 经济维度的度量: 传统的经济指标,如GDP,已不足以全面反映可持续性。第六卷审视了更广泛的经济指标,例如绿色GDP、自然资本核算、循环经济绩效指标以及对弱势群体的经济包容性。我们关注的不再是单纯的增长,而是“质量”的增长,即能否在保护环境和促进社会福祉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繁荣。本书探讨了如何将外部性(如污染成本)内化到经济核算中,从而更准确地评估经济活动的真实成本和效益。 治理与制度的度量: 一个有效的可持续发展体系离不开健全的治理结构和有效的制度安排。本卷也探讨了如何度量治理的透明度、问责制、公众参与度以及政策的有效性。我们关注的是制度如何支持可持续的实践,以及如何评估政策在推动可持续转型中的作用。 指标:指引方向的罗盘 有了度量的方法,就需要将这些度量结果转化为易于理解和行动的指标。第六卷在这方面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实用的工具。 指标的类型与选择: 本书区分了不同类型的可持续性指标,包括描述性指标、绩效指标、驱动力指标、状态指标和影响指标。它指导读者如何根据不同的目标、尺度和受众来选择最合适的指标。例如,对于一个地方政府,可能需要关注本地的空气质量和垃圾回收率;而对于一个跨国企业,则可能需要关注其全球供应链的碳排放和人权记录。 指标的构建与应用: 如何从原始数据中构建出有意义的指标,并将其有效地传达给决策者和公众,是本书关注的重点。我们探讨了指数构建的方法,例如加权平均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并提供了具体的案例研究,展示了如何利用这些指标来监测进展、识别问题、评估政策效果以及促进问责。 超越线性思维的指标: 随着对可持续性认识的深化,我们认识到简单的线性指标可能无法捕捉到系统性的复杂性和反馈回路。因此,第六卷也探讨了如何开发更具动态性和综合性的指标,能够反映系统韧性、适应能力以及潜在的临界点。 研究方法:探寻真理的工具箱 理解和推进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学科的领域,需要多样化的研究方法。第六卷为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工具箱,涵盖了从理论框架到实证研究的各种方法。 定性与定量研究的融合: 本书强调了定性研究(如访谈、案例研究、民族志)和定量研究(如统计分析、模型模拟、数据挖掘)在理解可持续性问题中的互补性。例如,定性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当地社区对环境变化的感知和适应策略,而定量研究则可以提供大规模的趋势分析和预测。 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 可持续性问题天然具有跨学科的特性,涉及环境科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地理学、工程学等多个领域。第六卷深入探讨了如何构建有效的跨学科研究团队,以及如何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复杂的可持续性挑战。 参与式研究方法: 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研究往往不能脱离实际的参与者。本书介绍了各种参与式研究方法,例如行动研究、利益相关者分析、共建指标等,旨在让受研究者积极参与到研究的设计、实施和成果转化过程中,从而确保研究的 relevance 和 impact。 新兴研究方法的应用: 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的研究方法不断涌现。本书也关注了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遥感技术、系统动力学建模等新兴技术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收集、分析和解读与可持续性相关的数据。 伦理考量与研究诚信: 在进行可持续发展研究时,伦理考量至关重要。本书也强调了研究中的伦理原则,例如知情同意、数据隐私、公平对待研究对象等,以及如何确保研究的诚信和透明度。 结论:迈向更明智的行动 《国际可持续发展百科全书》(第6卷):可持续性的度量、指标和研究方法,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汇编,更是一次思维的启迪。它挑战我们超越表面的繁荣,深入挖掘可持续性的本质,并为我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工具和方法来衡量、监测和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本书的存在,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复杂世界,识别我们面临的紧迫挑战,并找到应对这些挑战的有效途径。它是一份邀请,邀请每一个关注地球未来的人,加入到这场至关重要的探索之中。通过对度量、指标和研究方法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变得更加明智、更有方向、也更有能力去创造一个真正可持续的未来,一个不仅为我们自己,更为后代子孙所珍视的地球家园。这卷书,是我们迈向这一目标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