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産後什麼時候開奶?”
“母乳喂養齣現乳汁不足,怎麼辦?”
“乳頭凹陷如何哺乳?”
“自己也能進行催乳按摩嗎?”
“寶寶總溢奶,是怎麼迴事?”
……
母乳是適閤寶寶的天然食物,哺乳更是母子建立親密關係的重要方式!母乳喂養為越來越多的人推崇,然而實際喂養過程中常齣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開奶睏難、乳汁遲遲不下、背奶後泌乳量下降、乳頭皸裂、寶寶吐奶等。遇到這些問題沒能很好解決的話,會非常打擊新媽媽母乳喂養的信心,所以,本書就從哺乳技巧、開奶、催奶、背奶、斷奶等不同角度、不同階段來解決大傢常見的哺乳難題。
針對非常普遍的乳汁不足問題,還將催乳按摩單列瞭一章,詳細介紹不同類型乳汁不足的按摩催乳方法,和乳房齣現脹痛、乳腺炎時可以輔助按摩緩解的辦法。按摩不僅能解決新媽媽乳汁不足的煩惱,而且能讓新媽媽擁有挺拔的胸部麯綫。當然也少不瞭要為新媽媽們介紹哺乳期的飲食宜忌,讓新媽媽吃得好還要吃得對,乳汁自然源源不斷。
相信在本書的指導下,媽媽們的母乳喂養之路能走得更順利、更長遠。
作者簡介
邸慧敏
母乳喂養指導與催乳協會執行會長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認證催乳師培訓講師
北京金童母嬰特色培訓學校校長
邸慧敏擁有十幾年的母乳喂養指導經驗,緻力於將中醫按摩手法與國際新的母乳知識相結閤。通過大量案例分析,在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研發齣哺乳期乳房護理無痛手法,及母乳喂養常見問題的係統解決方案。她多年來積極參與母乳喂養相關公益項目的宣傳工作,負責國傢公益項目“喂愛工程”的推廣工作,並擔任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催乳師職業資格培訓教材》主編。
內頁插圖
精彩書摘
你的母乳夠吃嗎
許多年輕媽媽在體驗初為人母的欣喜時,深知母乳喂養對寶寶身心發育的重要,非常渴望能成功地用母乳喂養自己的寶寶。但媽媽也常常感到乳汁不多,很擔心自己不能喂飽小寶寶。那麼,怎樣纔能判斷乳汁是否充足呢?
母乳充足的錶現
1.媽媽會感覺到乳房脹滿、堅硬,甚至有些脹痛,而且會發生溢乳現象,即寶寶吃一側乳房時,另一側乳房就會同時有乳汁流齣。
2.乳汁充足,寶寶吃奶時,可以聽到“咕嘟、咕嘟”的咽奶聲音。
3.寶寶吃奶之後能安靜地入睡,一般情況下能睡2個小時左右。
4.寶寶的日常行為良好,體重每月增長約600剋,或每周增長150剋以上。
5.寶寶每日小便次數在6次以上,尿液無色或色淡;大便每日四五次,色黃質軟。
母乳不足的錶現
1.寶寶吃完奶後咬著乳頭不放、哭鬧,入睡不到2小時醒來(排除因大小便醒來),說明母乳不足。
2.寶寶吃奶光吮吸,聽不到“咕嘟、咕嘟”的咽奶聲音,或咽的很少,說明母乳不足。
3.寶寶齣生7天後,每24小時排尿少於6次,且色深,大便次數少於3次,且呈綠色,並含有黏液,說明母乳不足。
4.寶寶齣生後一個月體重增長少於600剋,前3個月平均每月增長不足500剋都是母乳不足的錶現。
5.寶寶精神狀態不佳,呈疲態,也說明母乳不足。
母乳不足的原因
1.寶寶吮吸乳房的次數少:新生兒每24小時應哺喂8~12次,可促進乳汁分泌。
2.喂養不當:沒有在産後半小時內及時開奶,沒有按需哺乳,母嬰分離等都會造成母乳不足。
3.寶寶銜乳不正確:不正確的銜乳姿勢會導緻寶寶吃奶睏難,乳房受到的泌乳刺激少導緻母乳不足。
4.媽媽缺乏母乳喂養信心:傢人應給予媽媽心理上的關懷和支持。
5.媽媽休息不好或營養不良:休息不夠或營養不良會直接導緻泌乳量下降。
6.媽媽乳腺發育不良:乳房手術、乳房發育不良、甲狀腺功能低下等可能緻使乳汁分泌不足。
7.疾病或服用影響泌乳的藥物:媽媽患病或服用影響乳汁分泌的藥物會導緻母乳不足。
吃完奶讓寶寶美美地打個嗝
有些寶寶吃飽瞭會哭,這是因為寶寶吃奶時,吸入空氣,體內會脹氣,不排齣來會很不舒服,小傢夥就會
哭鬧,所以媽媽不要以為寶寶吃完奶就大功告成瞭,還要輕拍寶寶的背部,讓他舒舒服服地打個嗝。
1.讓寶寶趴在媽媽的肩膀上,最好讓頭探齣肩膀一點點,一隻手托住寶寶的小屁股,另一隻手輕輕拍打寶寶的後背,直到寶寶打嗝為止。
2.讓寶寶坐在媽媽腿上,媽媽的一隻手托住寶寶的上半身,撐住寶寶的身體,另一隻手輕輕拍打背部。
3.讓寶寶趴在媽媽的大腿上,一隻手撐住寶寶,另一隻手輕拍寶寶背部。
氣血虛弱型缺乳
氣血虛弱型缺乳是指在生産過程中媽媽齣血過多,或平時身體虛弱,導緻産後乳汁甚少或乳汁長時間不下。具體錶現為媽媽乳房柔軟不脹、麵色蒼黃、皮膚乾燥、神疲乏力、頭暈耳鳴、心悸氣短、腰酸腿軟。因此媽媽的飲食可選擇補氣養血的食材,如當歸、烏雞、枸杞子等,將身體調理好瞭,乳汁纔會源源不絕。
氣血虛弱型缺乳的按摩,前幾個步驟與産後普通型缺乳的相同(第110~113頁),在此基礎上再加上以下幾個步驟,效果會更好。
1.拇指點按少澤,左手右手各5~10次。
2.點按前榖,左手右手各5~10次。
3.雙手手掌麵順時針輕輕按摩腹部,不要太過用力。
快速取穴
?少澤:小指末節尺側,距離指甲角0.1寸。
?前榖:小指尺側,第5掌指關節前方,握拳取穴,掌指橫紋端凹陷處。
孕産育兒實用指南:新手父母的科學育兒手冊 本書是一本麵嚮所有新手父母、準父母以及關心嬰幼兒健康成長的傢庭成員的綜閤性育兒指南。它摒棄瞭過時的經驗主義和零散的道聽途說,旨在提供一套基於現代科學研究和權威兒科專傢建議的、係統且實用的育兒知識體係。全書內容涵蓋瞭從孕期準備到嬰幼兒階段的關鍵性挑戰與解決方案,力求幫助父母們以更科學、更自信的心態迎接為人父母的旅程。 第一部分:孕育的準備與健康基石 本部分著重於孕前、孕期及産後的身心準備,為寶寶的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一章 孕前規劃與健康管理: 詳細闡述瞭最佳生育年齡的選擇、孕前身體檢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營養均衡的飲食和適度的運動來優化身體狀況。內容包括葉酸的補充時機、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在備孕期的管理策略,以及如何建立健康的心理預期,應對孕前焦慮。同時,本章也探討瞭伴侶雙方在孕前階段的共同準備工作,強調瞭男性健康在優生學中的作用。 第二章 孕期營養與生活方式的調整: 孕期營養是構建胎兒健康的關鍵。本章將提供詳細的孕期營養素需求指南,區分早、中、晚三個階段的飲食重點。我們深入探討瞭宏量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閤物)和微量營養素(鐵、鈣、維生素D、碘等)的每日攝入量建議及食物來源。此外,本章還對孕期常見的安全問題進行瞭詳盡的指導,包括食品安全禁忌、藥物使用原則、旅行建議,以及如何通過科學的運動(如凱格爾運動、孕期瑜伽)來保持身體的舒適與活力。針對孕期的情緒波動,提供瞭實用的自我調節技巧。 第三章 分娩的科學選擇與準備: 分娩是為人父母過程中最關鍵的事件之一。本章客觀地介紹瞭各種分娩方式的優缺點,包括自然分娩、導樂分娩、無痛分娩(硬膜外麻醉)的應用,以及剖宮産的適應癥與術後恢復。我們詳細講解瞭拉瑪澤呼吸法、按摩技巧等自然分娩的支持方法。同時,本章指導父母如何製定個性化的分娩計劃,理解産程中的生理變化,並學會與醫療團隊有效溝通。産後即刻的“黃金一小時”護理,如新生兒的皮膚接觸和初步評估,也有詳盡的圖文說明。 第二部分:新生兒護理與早期發展 本部分聚焦於寶寶齣生後的第一個月及學步期前的重要護理知識和發展裏程碑的觀察。 第四章 新生兒的專業護理技術: 涵蓋瞭日常護理的方方麵麵。包括科學的洗澡方法(避免頻繁洗澡的誤區)、正確的穿衣原則(如何判斷寶寶是否過冷或過熱)、每日的皮膚護理、臍帶護理以及指甲修剪等精細操作。重點介紹瞭如何識彆和處理新生兒常見的生理現象,如黃疸的觀察與應對、溢奶與吐奶的區彆,以及如何建立規律但靈活的作息。本章還強調瞭安全睡眠環境的布置,如“仰臥睡眠”的重要性及防SIDS(嬰兒猝死綜閤徵)的措施。 第五章 嬰幼兒的科學喂養策略(非母乳特有): 本章提供瞭全麵的喂養指導,覆蓋瞭從齣生到一歲的飲水、輔食添加原則。對於配方奶喂養的傢庭,詳細解析瞭不同階段配方奶的選擇標準、衝調劑量、消毒儲存的規範,以及如何判斷寶寶是否過敏或不耐受。對於母乳喂養的傢庭,本章側重於如何科學評估寶寶的飽腹信號,以及在混閤喂養模式下的管理技巧。輔食添加部分,嚴格遵循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各國兒科協會的最新推薦,指導傢長如何循序漸進地引入單一食物、識彆過敏原,並培養寶寶良好的進食習慣,避免“精細化喂養陷阱”。 第六章 寶寶的大腦發育與早期潛能開發: 嬰幼兒時期是神經係統發育的黃金期。本章介紹瞭不同月齡寶寶的運動、認知、語言和社交能力的發展裏程碑。我們提供的不是填鴨式的早期教育,而是基於“玩中學”的理念。內容包括如何選擇適齡的玩具,如何通過親子互動(如“咿呀學語”的反饋、鏡子遊戲)來刺激寶寶的感官和語言發展。本章特彆強調瞭高質量的親子依戀關係對情感健康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常見健康問題與居傢應對 父母常常對寶寶突發的小毛病感到手足無措。本部分提供瞭針對嬰幼兒常見健康問題的初步判斷和居傢護理建議,並明確指齣何時需要立即就醫。 第七章 呼吸道與消化道常見問題處理: 詳細解析瞭嬰幼兒感冒、咳嗽、鼻塞的居傢緩解方法,如加濕、生理鹽水洗鼻等。對於消化係統問題,本章區分瞭脹氣、腸絞痛與消化不良的錶現,並提供瞭如飛機抱、順時針按摩等非藥物緩解技巧。同時,對腹瀉和便秘的傢庭護理方案,包括水分和電解質的管理,提供瞭清晰的步驟指導。 第八章 皮膚護理與疫苗接種規劃: 嬰幼兒的皮膚嬌嫩易損。本章探討瞭尿布疹的預防與治療、濕疹(特應性皮炎)的溫和護理方案,以及如何識彆熱疹和蚊蟲叮咬。疫苗接種部分,本書嚴格依據國傢或地區的免疫規劃錶,詳細解釋瞭每種疫苗的作用、接種程序和可能齣現的輕微反應。同時,解答瞭傢長關於疫苗安全性的常見疑慮,幫助傢長製定科學的疫苗接種時間錶。 第九章 意外傷害的預防與急救常識: 預防勝於治療。本章重點指導傢庭環境的安全化改造,如電源插座保護、傢具防傾倒固定、洗浴安全等。內容還包括兒童燙傷、輕微跌倒、誤食等意外情況的初步處理步驟,強調瞭父母應保持冷靜並知曉緊急醫療求助電話的重要性。 結語:父母的自我關懷 育兒是一場馬拉鬆,而非短跑。本書最後一部分鼓勵父母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它探討瞭“新手父母倦怠期”的常見錶現,提供瞭高質量睡眠的實踐建議,並指導父母如何設定閤理的期望值,學會嚮伴侶和傢人尋求支持,強調瞭夫妻關係在育兒過程中的重要性。隻有照顧好自己,纔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本書的語言風格力求簡潔明瞭,圖錶和步驟分解清晰,旨在成為父母手中一本隨時可以查閱、值得信賴的育兒工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