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升级时代,服务升级对企业意味着什么?如何通过提升服务水平为企业打开新局面?通过对服务业现状的追问与反思,找回从业者尊严。
◎理念+实践+案例,从事服务业20余年,老刀让你重新认识服务,在经济新常态下重新定位服务精神。
◎每位服务业从业人员都应该读一读,学会换位思考,让自己从心态到行动都发生本质的改变。
这本书以服务为基点审视商业模式、经营思维及企业文化的系统性著作,兼具理论与实践步骤,具体而细致地阐释了在消费升级时代,如何利用“服务精神”转变企业经营思维模式,提升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构建服务型企业文化,打造一支懂得服务内涵的团队,提升企业持续赢利的能力。
在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感受到了服务的价值,但在具体实践上往往陷入困境,因为“服务”这一概念目前并未受到业界的足够重视,国内亦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手册,导致服务沦为企业挂在墙上的标语。
这本书细致地界定并解构了“服务”在商业应用领域的概念范畴,为企业管理人员、一线从业者提供了“服务升级”的技术诀窍(Know-How),对于有志于以服务为基点进行商业突围的企业和从业者而言,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赵珂僮:雕刻时光咖啡联合创始人、总顾问,北京咖啡协会执行会长,中国TMT国际商会执行董事。
17岁赴新加坡留学并接受酒店餐饮服务训练,2005年以“雕刻时光”咖啡馆合伙人身份担任CEO。10年内带领雕刻时光从4家高校咖啡馆开始,发展成在全国拥有60余家咖啡馆、3家咖啡学院,以及具有咖啡豆研发种植能力的大型连锁企业。
多年来一直工作在服务一线,深感中国社会对服务的价值及可能带来的机遇未引起足够重视。她认为,我国整体服务水平有待提升,但背后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对“服务”与“蓝领”工作价值的普遍不尊重,因此发起“蓝计划”,旨在推动中国服务水准的提升与服务环境的变革,并协助企业依托服务升级获取持续增长。
推荐序 没有风口的年代,服务是唯一的风口 / V
自 序 靠服务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 IX
第一章 服务精神让你赢利
我用服务提升10倍营业额 / 3
从产品驱动到服务驱动 / 7
客服是机会而不是成本 / 11
以服务质量为导向进行财务测算 / 15
生意有大小,服务无边界 / 20
第二章 服务是一种思维方式
到咖啡馆不是为了喝咖啡 / 27
消费者不关心我们是哪个部门 / 31
你真的在意顾客意见吗 / 36
用心就能创造惊喜 / 40
不断优化服务SOP / 45
把握服务与干扰的界限 / 48
第三章 99%的服务人员不懂沟通
为什么服务人员不受欢迎 / 55
服务人员真的会沟通吗 / 59
顾客错了怎么办 / 65
正确地处理投诉 / 69
“淘宝体”所代表的话语革命 / 76
第四章 服务视角下的品牌策略
服务体验就是品牌 / 81
销售话术是一种负资产 / 86
顾客爱占小便宜?那是我们的机会! / 90
如何设计一个双赢的营销方案 / 95
小店真的不需要品牌吗 / 100
第五章 打造极致的服务团队
我们的客户到底是谁 / 107
员工为什么不喜欢培训 / 111
比员工更需要培训的是老板 / 115
到海底捞挖人有用吗 / 122
每个员工都需要权力空间 / 126
第六章 建立企业服务文化
中国需要一场服务精神的变革 / 133
“跪式服务”背后是人格平等 / 136
服务精神呼唤对“人”的关注 / 142
你真的会做“团建”吗 / 148
你的企业有自己独特的故事吗 / 151
企业文化建设是日拱一卒的精进 / 155
第七章 服务精神的本土案例
聚龙小镇:一个因优质服务而扬名全国的社区 / 163
克丽司汀:无星酒店靠“逆天”服务“秒杀”五星对手 / 170
横店集团:靠“服务战”创造每年1500 万的游客量 / 182
圣淘沙茶楼:它比海底捞早了20 年 / 189
海底捞:我们不是一家餐饮公司 / 193
附 录 服务精神实践手册
5 个服务精神关键词 / 201
20 个指标检测自身服务是否合格 / 204
10 种类型顾客的应对策略 / 206
10 个方法让员工面对投诉不再恐慌 / 209
10 种姿态让顾客成为忠实的回头客 / 212
10 个策略优化服务流程 / 216
10 个应当遵守的电话沟通原则 / 221
20 个技巧让员工快速提升沟通能力 / 222
20 个服务人员不应出现的身体动作 / 224
10 个策略让员工主动参与培训 / 226
10 个应避免的团建方案 / 231
10 个策略让团建真正发挥作用 / 234
10 句话让员工感受到关怀 / 239
我用服务提升10 倍营业额
过去十几年来,我的主业是做咖啡馆—所以很多人以为我是“卖咖啡”的。但我每次都要耐心解释一下,我不是卖咖啡的—我既不搞咖啡豆批发,也不是专业咖啡师。我自己做的精品咖啡,可能还不如一个刚学过两年的新手做得好。但说到开咖啡馆,我可以自豪地说,我不输任何专业人士,不管是咖啡豆专家还是咖啡制作专家—因为我是做服务的专家。
我刚回国的时候,加入了刚创办不久的雕刻时光咖啡馆,承担了大部分管理和培训工作。当时,雕刻时光在著名的北京香山开了一家直营店,成为中国咖啡行业试水景区的一个经典案例。当时大部分人都不看好那块地方。为什么呢?因为香山是著名的景区。一讲到景区店,你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人山人海的火爆场面,那都是潜在的收入啊。大家玩儿累了,总要找个地方歇歇脚吧,咖啡馆简直是最好的场所了。
但实际上,在景区做过生意的人都知道,景区的生意不好做。首先,好的景区租金不便宜;其次,淡旺季很明显,像香山,秋天一个季度的客流量占了全年的一大半,所以是冰火两重天。在我们接下这个店之前,曾有好几个做餐饮的同业去看了那个地方,但最后都没有接手。
最终,我们不仅成功地让香山店实现了赢利,而且将其做成了雕刻时光最具代表性的品牌旗舰店之一。这是如何做到的呢?因为我们凭直觉抓住了一个服务上的痛点。景区的产品已经给人留下了性价比不高的固有印象,仿佛大家出去旅游就已经做好了被宰的准备。至今还有很多景区的咖啡馆使用速溶咖啡,很多景区的小店甚至不敢亮出自己的品牌。这种不是很健康的业态反而是一个机会, 因为客人本身的期待不是很高,如果你能做到业内平均水平甚至优秀水平,那就会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所以我们就在服务上下功夫。当时香山的大多数店铺都有强制消费,进去坐一坐就得点单。我们直接取消了这一条,让客人有绝对的自主权。很多客人进店就想休息一下,我们不仅不赶人或者强迫客人消费,而且会免费端上一杯柠檬水。客人在心理上一下子就获得了安全感,感觉非常舒服。很多客人坐了一会儿,就会拿起菜单看一看,发现我们的价格并没有特别贵,就开始主动点单了。他们试了一下我们的产品,发现质量还不错,于是心理满意度又提升了一档。我们的口碑慢慢就扩散出去了。
跟商场里的店铺不同,去爬山、游玩的客人,不太在乎服务人员的“颜值”,更重视的是服务能不能让他们舒服。所以我们请了一些稍微上点年纪的“阿姨”做服务员,这些人给人的感觉比较亲切,人力成本也比较低。
我们还收养了很多流浪猫。有些喜欢猫的客人,甚至主动带着猫粮到店里帮我们喂猫。
到后来,香山店的口碑越来越好,很多客人甚至慕名而来,不是为了爬山,只是为了到咖啡馆喝杯咖啡,看看山景。
第一个月,我们大概完成了2万~3万的营业额。到第三年的时候,每月的营业额已经达到了20万~30万。我们就这样把一个所有人都不看好的店铺,变成了雕刻时光的一头“现金牛”。
这个店为什么成功?是我们的咖啡豆特别新鲜,还是我们的桌椅别具一格?都不是。让我们“咸鱼翻身”的,是我们的服务。这两年有一个关键词很火:消费升级。在过去几十年间,中国的消费市场一直在追求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想为产品卖出更高的价格。所有人都意识到了某种变化正在发生,认为我们需要“升级”。但“升级”的方向在哪里?目标在哪里?是要求我们的互联网企业超越硅谷,还是我们的精密工业超过德国,抑或是我们的“工匠精神”超过日本?
在我们大谈特谈“消费升级”的当下,我们的企业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也没有足以支撑这种升级的企业战略。
我觉得有一个重要的方向被我们忽略了—消费背后的服务升级。
产品的创新与迭代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因为它需要科技、研发等一系列“硬功”的支撑,但服务的优化和提升却不需要。如果具备了服务的意识,同时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服务升级” 所能带来的附加值将是惊人的。
君不见,美国的服务业早已占据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大半,东南亚各国、日本、韩国也依靠优质的服务创造了大量的外汇。而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经济体,如果能进行一场服务的升级和革命,将改变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实业经济也将迎来它的第二春。
【案例】
台湾王品集团靠“服务制胜”
王品集团是一家多品牌连锁企业,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在台湾地区崛起,旗下拥有牛排、日本料理、原烧烧肉、铁板料理等12 个餐饮品牌。消费者普遍认为王品集团产品美味、价格实惠、环境优雅,但每一项都不是最好的:它的牛排不是最美味的,日本料理不是最便宜的,原烧烧肉也不是用餐环境最好的……但是,它却成为台湾首屈一指的连锁型餐饮企业。其中的关键,便在于其不断迭代、优化的服务。持续领先的优质服务,让王品集团形成了一种统一的氛围,所以即便子品牌众多,也没有出现一般多品牌企业顾此失彼的现象。服务成为王品集团画龙点睛、跃升卓越的关键诀窍。
推荐序 没有风口的年代,服务是唯一的风口
我做了20年书店,珂僮做了20年咖啡馆。如果要寻找讲述“中国服务”故事的人,我想我们俩可能还是有一点发言权的。
卖书、卖咖啡都是慢生意。书要一本一本卖,咖啡要一杯一杯做,很难有什么“爆发性”增长。这20年来,我们在中国见识了一个个“风口”的崛起,互联网、房地产、金融、智能硬件,造就了一大批高速成长的企业和一大批一夜暴富的亿万富翁。
像书店、咖啡馆这些行业,或者把范围再扩展一下——服务业,却基本上是以“日拱一卒”的状态在发展着。但说实话,这些行业才算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基本面”,也创造了大部分的就业,养活了数以亿万计的蓝领们。
然而,无论在国家政策层面,还是在媒体传播层面,这些行业都并没有获得足够的关注。直到最近几年,随着中国整体经济形态的变化,以及类似于“日式服务”“海底捞”等关键词的出现,“服务”才真正开始进入公众视野。
但是,对服务该如何做,以及企业如何以服务视角创造附加值的总结和探索,在中国还是很少的。本来,在这方面我也有很多想说的话,可我是一个比较懒惰的人。还好,珂僮比较勤奋,用了很大的精力梳理、总结自己对服务业长达20 年的观察和思考,这才有了这本《极致服务指导手册》。
之前我们总说,“服务就是细节”。这无疑点中了服务的一个重要基准面。书店、咖啡馆等,不同于房地产、互联网的狂飙突进,是靠一点一点的细节精进来吸引顾客的。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读到珂僮在20 年的实践中所积累的关于服务每一个侧面的宝贵经验,从沟通的有效性,到服务流程的优化,到团队服务能力的构建……这些都是很接地气、有操作性的“干货”。
另一方面,在今天,“服务业”边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随着新技术的崛起,所有行业都在向“服务业”进化。包括在农村包一个山头种橙子、种苹果,也需要开始从消费者角度考虑外观、品牌认知、流通配送等问题——这就是“服务的思维”。珂僮在书里把这句话说了出来:服务是一种思维方式。
未来,所有的企业可能都需要以这种思维方式来思考自己的商业模式、团队架构与管理、品牌塑造等。这些更偏向于理论性的思考,在书中也有体现。
珂僮在这本书里所做的工作,我觉得是比较有探索性的。直到今天,“服务”和“服务理论”的边界并不清晰,理论与实践的边界也比较模糊。我在书中看到,珂僮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来兼顾、整合服务理论与实践。我不认为这种整合是完美的,但我认为它的探索意义或者说启发意义是巨大的。
我认为,在今天的中国商业领域,狂飙突进的时代已经结束,中国已经走入“后泡沫时代”。在这种情况下,“风口”的意义也将发生变化。类似于“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这种意义上的“风口”将不复存在。
在没有风口的时代,以服务的视角和思维,日复一日地推进企业服务能力的建设,可能是我们在未来获胜的唯一法门。因此,我在这里向所有服务类企业推荐这本既有观念也有方法的书。
龙之媒、快书包创始人 徐智明
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选择过多的时代,为什么顾客会放弃那些看起来“也不错”的选择,而坚定地选择某一家企业?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为我拨开了迷雾。它并没有用空泛的概念来套用,而是从顾客的视角出发,深入挖掘他们内心深处的“选择动机”。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其独到的洞察力。它没有回避服务中的痛点,而是直击要害,剖析了为什么很多看似周到的服务,最终却无法赢得顾客的“心”。书中关于“建立信任的基石”的论述,让我眼前一亮。它不仅仅是强调诚实守信,更是从信任的建立、维护和修复等多个维度,给出了非常细致的指导。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情感账户”的概念,它让我明白了,每一次与顾客的互动,都是在为这个账户增减余额,而那些能够带来高额余额的服务,往往是那些真正关心顾客、理解顾客的服务。 更让我兴奋的是,这本书提供了一系列实用的“工具箱”。它不是让你空想,而是提供了具体的“方法论”。比如,如何通过“故事化营销”来增强品牌吸引力,如何通过“个性化推荐”来提升顾客满意度,以及如何构建一个让员工乐于提供“超预期服务”的企业文化。这些内容都非常具有可操作性,我回去之后,已经开始尝试将书中的一些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效果令人惊喜。这本书让我对“服务”的理解,不再局限于被动响应,而是将其视为主动创造价值、建立长期关系的战略性武器。
评分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于“服务”的理解,还停留在“客户至上”、“微笑服务”这些比较传统的层面。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仅仅是在教你怎么“服务好”一个顾客,而是告诉你,如何“让顾客选择你”,并且“持续选择你”。这种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转变,是这本书最核心的价值所在。 我非常欣赏作者对于“顾客旅程”的深度解析。它将顾客从初次接触到最终成为忠诚拥趸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细致的拆解,并为每一个环节提供了相应的服务策略。尤其是关于“离店后服务”的章节,让我看到了巨大的潜力。我们往往过于关注顾客在店内的体验,而忽略了那些在顾客离开后,如何继续保持连接,加深好感度的重要性。这本书提供了很多创新的思路,比如如何通过定制化的内容营销,如何通过社区运营,来维系顾客的情感。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理论的高度,又不失实践的温度。作者用了很多引人入胜的案例,这些案例并非空中楼阁,而是真实发生在商业世界中的鲜活故事,让我能够感同身受,并从中汲取灵感。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构建口碑传播机制”的部分,它让我明白,口碑并非偶然,而是可以通过系统性的设计和持续的努力来培养的。总而言之,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认识到,“服务”不仅仅是企业运营的一个环节,更是建立品牌护城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它让我看到了,如何将每一次服务,都转化为顾客选择你的强大理由。
评分作为一名在零售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我深知“顾客是上帝”这句话的分量,但同时也深知如何真正让“上帝”心甘情愿地“选择你”,却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最近,我偶然翻开了这本书,结果一发不可收拾。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将“服务”仅仅停留在执行层面,而是将其上升到了战略的高度,将“服务”视为企业与顾客建立深度连接,从而构建持久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 书中对于“价值感知”的探讨,让我醍醐灌顶。它不仅仅谈论了产品本身的价值,更强调了服务过程中所传递的情感价值、体验价值以及品牌价值。作者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解释了为什么在很多情况下,顾客愿意为“感觉”而买单。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差异化服务策略”的部分,它提供了多种创新性的服务模式,这些模式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细微的调整和创意的注入,就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所谓“极致服务”,并非一味地增加成本,而是要找到那个最能触动顾客“心弦”的切入点,并将其做到极致。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吸引人,没有那些枯燥乏味的理论说教,而是充满了智慧的火花和实战的经验。作者似乎能够洞察到每一个读者心中所面临的困惑,并用最恰当的方式给予解答。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从抱怨中发现机会”的章节,它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方法,教你如何将潜在的负面情绪转化为提升服务的契机,这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引导我一步步地探索服务创新的奥秘,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评分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客户体验的书,说实话,一开始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市面上类似的图书太多了,很多都停留在表面,讲一些套话,真正能落地的东西少之又少。然而,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次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它并没有用华丽的辞藻来包装,而是以一种非常实在、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深入浅出地探讨了“为什么顾客会选择一家企业”这个核心问题。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不只是给你罗列一堆“要做什么”,而是让你去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它花了很多篇幅去分析顾客的心理需求,不仅仅是那些显性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那些潜藏在心底,甚至连顾客自己都未必清楚的期望。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这本书让我明白,优质的服务不仅仅是响应迅速、解决问题,更是一种能够引起顾客共鸣的情感共鸣。书中提到的“个性化互动”和“超越期待”的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开始反思自己目前的服务模式,发现很多地方都可以做得更好,更有针对性。 而且,这本书的逻辑结构也非常清晰,从宏观的战略层面,到微观的操作细节,层层递进,让我能够一步步地理解作者的思路。它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工具和方法,比如如何构建有效的客户反馈机制,如何将零散的客户数据转化为可执行的行动计划等等。我甚至在书中找到了一个关于“如何设计一个让顾客心甘情愿成为你传播者”的详细框架,这对我目前的营销策略非常有启发。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提供服务,而是能够主动地去创造价值,去赢得顾客的青睐。
评分这本书真的太让我惊喜了!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尤其是在服务行业,同质化太严重了。这本书的题目就抓住了我的痛点——“给顾客一个选择你的理由”。读完之后,我感觉我脑海中那些模糊的想法一下子清晰了许多,而且还学到了很多我之前从未想过的角度。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做好服务”,而是教你怎么“构建一个让顾客主动选择你的生态系统”。它深入剖析了顾客心理,从他们为什么会选择某个品牌,到他们如何形成忠诚度,再到他们如何成为品牌的传播者,都给出了非常详细且可操作的指导。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情感连接”的章节,它不再是冰冷的流程讲解,而是通过很多生动的案例,让我体会到,真正能打动人心的,是那些超出预期的、带有温度的服务。书中提到的“微小惊喜”策略,我回去就尝试了几次,效果出奇地好!顾客的反馈明显变得更加积极,甚至有一些顾客主动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他们的体验,这对我来说是巨大的鼓舞。 总的来说,这本书绝对不是一本“鸡汤”式的励志读物,而是充满了实战技巧和深度思考。作者的语言风格也很接地气,不像有些专业书籍那样晦涩难懂,读起来很有代入感。我感觉这本书不仅适合服务行业的从业者,也适合任何想要提升客户体验、建立品牌忠诚度的企业经营者。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服务”的本质,并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我强烈推荐给所有还在为如何让顾客“选择你”而烦恼的朋友们!
评分好书,实用
评分非常好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非常好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理由充分,开卷有益!
评分还可以吧 没什么插图 图片 单纯的文字 有空参考一下
评分快,好
评分快,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