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大傢編寫的優秀古籍通俗讀物,從古書中取材,用白話講故事。
◆準確傳遞的內容,娓娓道來的口吻, 用這些小故事帶讀者叩開中華典籍之門。
◆老少皆宜,雅俗共賞,故事中包含的傳統文化常識讓人受用一生。
◆注釋詳盡,材料豐富;民國白話,彆有風味。
中國古代典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寶庫,閱讀古代經典,瞭解傳統文化,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本書是一套中國古代典籍通俗讀物,由民國時期的著名作傢、教育傢和編輯等編寫,從經典古籍中選取篇目,編譯為白話故事並加上注釋。這些古籍的原作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經過編者的改寫後適閤各種年齡層的現代普通大眾閱讀。讀者閱讀這套書,可以學到很多傳統文化知識,對古代中國社會的方方麵麵有初步認識。
上古神話與史話
上古時期的神話與曆史之間界限模糊,二者互相交融,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本書從古籍記載中選齣數則相關材料,改寫為有趣的白話小故事。這些故事囊括瞭上古時期自然環境與人類社會的方方麵麵,在講故事的同時,還傳遞瞭勇於奮鬥、自強不息等中華民族精神。
莊子寓言 列子寓言
本書從古代典籍《莊子》和《列子》中摘錄寓言故事,並譯成瞭白話。這些故事剔除瞭深奧的哲理,注重趣味性和情節性,旨在引導普通讀者領略《莊子》和《列子》的藝術魅力。本書還從《列子》中選取瞭若乾極富想象力的神話故事。
孟子寓言 韓非子寓言
本書從古代典籍《孟子》和《韓非子》中選齣若乾用來說理論證的寓言,用文藝的手法編寫成白話故事。這些故事有理有趣,體現瞭孟子和韓非子的思想觀念,引導讀者去認識他們究竟是怎樣的人。
呂氏春鞦寓言 晏子春鞦寓言
本書從古代典籍《呂氏春鞦》和《晏子春鞦》中取材,用淺明易懂的白話演繹成故事。這些故事或飽含深意,或博人一笑,皆興味十足。以小見大地反映齣戰國時期百傢爭鳴的思想和政治傢晏子的風采。
搜神記神話 世說新語故事
本書從魏晉南北朝的筆記小說代錶作《搜神記》和《世說新語》中選取材料,並改寫為白話故事。《搜神記》是魏晉誌怪小說的代錶作,在奇幻的外錶下飽含著普通人的真摯感情。《世說新語》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誌人小說,短小精悍卻精彩傳神,展現瞭當時人獨有的瀟灑風度。
左傳故事
本書從春鞦編年體史書《左傳》中選取原文片段,編譯成白話故事,講述當時各個諸侯國之間的戰爭和政事。本書時間跨度大,事件和人物較多,在故事中還保留瞭一部分文言字詞。
史記故事
本書從漢代史書《史記》中選取著名人物的傳記,用白話演繹成通俗故事。本書選取的人物多為人生經曆豐富的帝王貴族,用豐富多彩的故事情節來喚起讀者的興趣。本書在精準把握原著的基礎之上,還做瞭閤理發揮,用輕鬆俏皮的口吻與讀者對話。
漢書故事
本書選取《前漢書》和《後漢書》的人物傳記,編譯為白話故事。本書中的故事,有的隻是一個場景,有的是一段完整的個人經曆或曆史事件。本書選取的人物,從帝王將相到平民百姓一應俱全,讀者可以從本書中領略到漢代曆史的跌宕起伏。
百喻經寓言
本書選譯自佛經寓言集《百喻經》。原作中的寓言包含瞭講故事和講佛法兩部分,本書隻選取瞭故事,譯為白話文,引導讀者從故事中吸取教訓,同時不影響讀者對寓言趣味的欣賞。
呂伯攸,民國時期中華書局編輯,著名作傢、詩人。他編輯創作的作品多為通俗讀物和兒童文學。
硃文叔,民國時期中華書局編輯,參與中小學教科書編寫和《辭海》修訂,治學嚴謹。
喻守真,民國時期中華書局編輯。以編寫中小學教科書為主,亦參與《辭海》編輯,畢生習文,擅長注釋。
鄭昶,民國時期中華書局編輯,曾編著齣版《中國畫學全史》,畫譽遠播四海。
吳剋勤,民國時期中華書局編輯。
範作乘,民國時期中華書局編輯。
七夕的故事
【故事】
每年夏鞦之交,在天氣清明的晚上,我們如果抬起頭來,嚮天上望一望,常常可以看見,有一條灰白色的像帶子一般的東西,橫在半空。據傳說,這是天上的一條河流,名字叫作天河①。
天河的西麵,有一顆星,名字叫作牽牛②。天河的東麵,也有一顆星,名字叫作織女③。它們隔著一條河流,麵對麵地永遠這樣站著,你們知道是什麼緣故嗎?
原來自天地開闢以後,天上就有一個天帝④,管理一切。這個織女,就是那天帝的女兒。
織女生來非常聰明,手腳又十分勤快。她每天住在河東的天帝宮裏,沒有事做,便專心學習紡織的事情。不久,居然被她發明瞭一種錦,織齣來五顔六色的,很是美麗。自此以後,她便格外地勉力瞭,一天到晚,隻是忙著織錦,從來也沒有浪費一刻光陰的。
自然,天帝對於這個勤勞的女兒,是十分愜意的。
這時,河西住著一個牽牛郎。天帝每天看見他牽著一頭牛,一刻不停地在田裏工作,也很贊美他的勤勞,因此,便把織女許配給瞭牽牛郎。
哪知,織女和牽牛郎結婚以後,他倆的性情卻大大地改變:一年到頭,織女既不再織齣一匹錦來;牽牛郎也從不知道到田裏去望一望。兩人整日地隻是貪著遊戲,委實變成瞭一對懶人瞭。
漸漸地,這消息竟傳到瞭天帝的耳朵裏,天帝不覺大怒,於是立刻便把織女叫瞭迴來,不準她再到河西去和牽牛郎一塊兒住。——並且,定瞭一條規則,隻準他們在每年七月七日那天晚上,可以會麵一次。
天帝定瞭這條規則,在他自己想起來,總算是已經萬分寬恕的瞭。但是,按到實際,卻仍舊和永遠不準見麵,沒有什麼分彆。因為,他們住著的地方,隔開瞭這麼遼闊的一條天河,那河上既沒有橋梁,河裏又沒有船隻,試問,他們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走攏來相會呢?
所以,這一年雖然已經挨到瞭七月七日那天晚上,可是,織女和牽牛郎,一個站在河東,一個站在河西,依舊像平日一般地,互相遙望著,依舊不能談一句話。
站瞭好一會兒,他們覺得實在沒有會麵的希望瞭。不知怎的一陣心酸,兩人便同時放聲大哭起來。
這哭聲,卻驚動瞭天河邊宿著的一群烏鵲⑤。它們眼瞧著這種情形,很是可憐,因此,它們便張開瞭雙翼,一隻一隻地接續著,飛去停在那河麵上,立刻造成瞭一條鵲橋⑥。
織女踏在這些烏鵲的背上,一步一步地走去,居然渡過瞭河,和那久彆的牽牛郎相見,而且訴說瞭許多彆後的衷麯。直等到天快亮瞭,織女仍舊從那鵲橋上渡過河東,那些烏鵲纔散瞭開去。
一直到現在,每年在七月七日那天晚上,我們如果細細地考查起來,全世界的烏鵲,一定要比平日少些,因為,它們都到天河上架橋去瞭啊!
七月七日那天晚上,人傢也就特地替它起瞭一個名字,叫作“七夕”。
【注釋】
①天河:是無數微光的恒星集閤而成的,彎環如帶,闊約十度至十五度。一名銀河,又名銀漢,亦名天杭。
②牽牛:星名。在天河的西麵,和織女星遙遙相對;共有三顆,並排地列著;俗名扁擔星,又名河鼓星,亦名黃姑星。
③織女:也是星名。在天河的東麵。一說是天帝的孫女,所以又叫作天孫。
④天帝:管理天空的神。
⑤烏鵲:鳥名。尾長六七寸,和它的身體相等。背黑,有紫綠色的光澤,肩腹及翼下都是白色。迷信的人,常常愛聽它的叫聲,以為是很吉祥的。
⑥鵲橋:俗說,每年七月七日以後,烏鵲都無緣無故地會禿瞭頂毛,這是因為架橋的時候,被織女踐踏的。
我近期在讀的這本《明清小說中市井風俗的百科全書式記錄》讓我大開眼界。它完全跳脫瞭傳統小說評論隻關注情節和人物塑造的窠臼,而是像一個勤奮的田野調查者,從《金瓶梅》到《儒林外史》,將明清兩代城市的物質文化和社會風尚進行瞭係統性的梳理。書中對當時衣食住行、婚喪嫁娶、商業契約、乃至江湖隱語的描述,細緻到令人咋舌。比如,它會專門開闢章節講解當時茶樓酒肆的等級劃分,或者不同地區服飾的細微差彆,這些都是純粹閱讀小說時容易忽略掉的社會切片。作者的文字帶著一股濃厚的煙火氣,讀起來非常過癮,就像翻開瞭一本古代的“生活指南”。它極大地豐富瞭我對那個時代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想象,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將相,而是實實在在的、有血有肉的、在市井中討生活的鮮活群體。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將文學作品還原成瞭那個時代最真實的社會文獻。
評分這套精裝的《中華文化瑰寶鑒賞錄》簡直是打開瞭一扇通往古代文明的奇妙之門!裝幀之精美,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就能感受到齣版者的用心。我尤其欣賞它對宋代文人畫的深入剖析。書中不僅展示瞭大量高清的拓本和摹本,更重要的是,它將那些山水、花鳥背後的哲學思想、士大夫的情懷娓娓道來。比如,解讀範寬《溪山行旅圖》時,那種“可遊、可居、可觀”的審美體驗被描述得淋灕盡緻,讓我這個非科班齣身的讀者也能體會到北宋山水畫雄渾壯闊的氣勢和內斂的文人雅趣。它沒有用晦澀的術語堆砌,而是用非常生動的筆觸,將枯燥的藝術史變得如同在欣賞一幅徐徐展開的畫捲。每一篇對某個重要流派或代錶人物的介紹,都像是請瞭一位博學的導遊,細緻入微地講解著每一處筆墨的深意和曆史背景的變遷。看完之後,再去看博物館裏的藏品,感覺完全不一樣瞭,多瞭許多層理解和共鳴。這套書對於想係統瞭解中國傳統視覺藝術脈絡的人來說,絕對是案頭必備的寶典。
評分《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意境營造與空間哲學》這本書,簡直是治愈我心靈的良藥。我一直很喜歡江南園林,但總覺得隻看到瞭錶麵的亭颱樓閣和麯徑通幽。這本書則深入挖掘瞭“藉景”、“對景”、“框景”這些手法背後的東方哲學觀。作者用詩意的語言,結閤大量的園林平麵圖和經典案例(如拙政園、留園),解釋瞭如何通過有限的空間來暗示無限的自然,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境界。書中對於“虛實相生”和“動靜結閤”在園林布局中的體現,分析得入木三分。讀著讀著,我仿佛能聞到雨後太湖石上的苔蘚氣味,聽到竹林沙沙作響的聲音。它不僅教會我欣賞園林,更教會我如何用更具東方美學的高度去觀察生活中的一草一木。這本書的排版和插圖選擇也極其考究,每一張照片都像是精心構圖的藝術品,與文字相得益彰,讓人愛不釋手。
評分我最近沉迷於《古代絲綢之路的經濟與社會變遷》這本書,讀得我心潮澎湃,簡直像親身經曆瞭那段風雲變幻的韆年史詩。作者的史料搜集工作做得極其紮實,從敦煌壁畫上的鬍商形象到中亞齣土的佉盧文書信件,各種一手資料的引用讓論述極具說服力。最精彩的部分在於,它不僅僅羅列瞭貿易的商品——絲綢、香料、瓷器,更深入探討瞭這種跨區域交流對沿綫社會結構、宗教傳播乃至生活習俗産生的深刻影響。比如,書中對比瞭粟特商人社群在不同朝代扮演的不同角色,揭示瞭商業活動如何驅動瞭族群的融閤與隔閡。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能聞到長安城西市裏外邦語言的喧囂,感受到駱駝商隊在沙漠中跋涉的艱辛。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非常好,既有宏觀的貿易路綫分析,也有微觀的個體故事穿插,使得曆史的厚重感與故事性完美結閤,是一部既有學術深度又極具可讀性的佳作。強烈推薦給所有對世界史和人類文明交流史感興趣的朋友。
評分說實話,我本來對古代樂律的研究興趣不大,覺得那應該是專業人士纔能涉獵的領域,直到我翻開瞭《周秦漢魏晉的禮樂製度與社會秩序構建》。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不是一本枯燥的樂理教科書,而是一部社會史的精彩解讀。作者巧妙地將“樂”作為切入點,闡述瞭禮樂如何成為維護早期帝國統治、確立等級製度的核心工具。書中對雅樂的形製、宮廷祭祀儀式的詳細描述,展現瞭聲音是如何被製度化,從而成為一種強大的政治語言。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對“中和”思想的闡釋,即通過音樂的和諧來象徵天下的太平與統治者的德行。文字流暢優美,即便是對編鍾、編磬的結構分析,也寫得清晰易懂。看完這本書,我纔真正明白,古代的音樂不僅僅是藝術享受,更是國傢機器運轉的基石。它讓我對中國古代政治哲學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層次。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開捲有益,開捲有益!
評分開捲有益,開捲有益!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開捲有益,開捲有益!
評分開捲有益,開捲有益!
評分開捲有益,開捲有益!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