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什么是中国式怀孕?孩子从产道出生,可是你认识你的阴道吗?孕期健身,是明星、超模的专利吗?可怕,产后锻炼等于子宫下垂?产后女性必须过着性冷淡的生活吗?“产后恢复黄金期”真实存在吗?”
这不是一本催着你上跑步机哗哗刷公里数、推着你举杠铃狂飙汗的健身宝典,而是一本希望你从全裸站在镜子前观察自己身体开始,重新察觉自我,找回对自己身体掌控力的分享记录薄。
也许你从未了解过自己的身体,也许你正为孕育新生命而准备,也许你是健身达人但面对孕产期健身依然望而却步;不管你是哪一种,也许本书都能为你解答些许疑惑。
打破坐月子的“不动神话”,以孕产为契机,让每一位女性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身体,不再为取悦他人而苦苦埋头——理解每一种状态下的女性身体,抛弃对“完美身材”的执念。
作者简介
王小芳是健身教练、香港IPTFA孕产培训师、维珂教育孕产培训师和心理咨询师、90天完美蜕变课程体系创始人、中圣会健身创始人。现已从事孕产健身教学12年。
曾担任广东卫视《健康有道》和广州电视台《今晚睇多D》节目的健身专家嘉宾。出版多部健身系列教学片,并在广东体育频道播出。
如今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拥有丰富的孕产健身和产后恢复经验,现用自己的身体做实验,将心得体会集结成书,希望能帮助产后身材走形的女性恢复身材以及自信心。
精彩书评
王小芳这本书着眼于女性从备孕、怀孕、生产到产后恢复的整个阶段关于健康和美丽的探求,我认为颇有意义。因为这个阶段对女性而言,既意义重大又影响深远,甚至很大程度影响了后续的人生质量。
——广东福光影音CEO 资深出版人 岳欣
王小芳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的不仅仅是技巧,还有很多人生经验。读一读这本书吧,从大的地方说,能够让你意识到你作为女性的价值所在;从小的地方说,能教你如何迅速地恢复身材。很可能,你人生关键时期的改变,就缺这么一本书了。
——著名作家 侯虹斌
目录
第一章 我的孕产故事:用自己的身体记录健身实践
1. 我是一个爱折腾的孕妇
2. 第一次怀孕:与传统坐月子的初抗争
3. 第二次怀孕:怀着宝宝的健身搏击
4. 亲历2次产后身体走形,我知道你们有多辛苦
5. 重视自己的身体,看见它,改变它
第二章 什么是中国式怀孕?
1. 什么是中国式怀孕?
2. “恃孕形凶”——怀孕的特权派
3. 身体在现代,脑子却在古代
4. 陪伴你一生的身体,可你却一点也不了解它
5. 你试过全裸着,欣赏自己的身体吗?
第三章 怀孕期间可以健身吗?
1. 孕期健身,是明星的专利吗?
2. 孕期健身伤了我的孙子,你负责吗?
3. 孕期说“忙”,不给上课的教练,都是在规避风险
4. 孕期健身问答
第四章 为什么你总不能成功减肥?
1. 我们为自己一身肥肉找借口的能力,超乎想象
2. 谁有能轻松地拥有?还不是靠自律和死撑
3. 很抱歉,你所知道的减肥方法都是错的
4. 你不是没时间,只是没管理好时间
5.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6.不是健身没用,是你从不坚持
7.为什么你总是减不了肥,想听真话吗?
第五章 连女性阴部什么构造都不知道,谈何备孕?
1. 现代人的压力导致不孕不育吗?
2. 肥胖是备孕的一大杀手
3. 想要二胎?你测试过你身体生理年龄了吗?
4. 宝宝从产道出生,可是你真的认识阴道吗?
5. 99%中国男人不知道的秘密:老婆没怀孕,你的因素占一半
第六章 怀孕就可以放开吃?别骗自己了!
1. 医生已经说了要控制体重,你怎么还在疯狂饮食?
2. 你以为孕期屁股疼是正常?可能是“耻骨联合分离”!
3. 彻夜难眠,辗转反侧,孕妈妈都懂的痛
4. 孕妈妈腰酸背痛?试试用“情绪肌”缓解
5. 分娩时痛不欲生?做这些运动,有助分娩你知道吗
第七章 所有产后妈妈都身材臃肿,毫无性吸引力?
1. “产后恢复黄金期”真实存在吗?
2. “产后恢复”从何开始?
3. 失去少女感是因为“拜拜肉”、“虎背”、“四方臀”
4. 哺乳的女人,她们的胸部都不再挺拔了吗?
5. 明明已经卸货,为什么肚腩还这么大?
第八章 你以为坐月子是养身?你是在坐坏自己的骨盆呀!
1. 甩掉尿失禁的难言之隐,你的骨盆底肌还好吗?
2. 产后评估盆底肌力,及时改善尿失禁
3. 多少女人产后过着性冷淡的生活
4. 产后阴道松了,如何“紧”回来?
5. 坐月子不仅是坐着不动,连肠胃也不会蠕动了
6. 抹不平的妊娠纹:肌肉纤维撕裂还能修复吗?
7. 可怕,产后锻炼等于子宫下垂?
第九章 给自己心理一个出口,产后抑郁并不可怕
1. 有多少产后抑郁都是最亲的人造成的
2. 真的“一孕傻三年”?
3. 社会文化塑造了“完美妈妈”的假象
第十章 如果只为产后美一回,放弃本书吧
1. 健身,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2. 如果你觉得困难,先从小目标开始
3. 你表现得那么痛苦,却又纵容懒癌反复
4. 你的努力终将成就更好的你
精彩书摘
第7章 所有产后妈妈都身材臃肿,毫无性吸引力?
失去少女感是因为
“拜拜肉”“虎背”“四方臀”
我遇到的产后妈妈们,几乎都饱受身材变形的困扰,怀孕、生产、坐月子,让她们的身材离少女之路越走越远,其中一个非常集中的问题,就是臀部的松弛变形。
尤其是本来就没有运动习惯的女性,加上传统“坐月子”思想的影响,硬生生地把自己的屁股坐成了“妈妈臀”——臀部中间位置凹进去,整个臀部明显是四方形的。
生完孩子后,因为背部脂肪变厚,手臂肌肉松弛变粗,在大臂内侧腋窝下边,经常会生有两片赘肉,位于肱三头肌(上臂后缘)的位置,我们形象地叫它“拜拜肉”。
因为肌肉面积大,使用机会少,如果缺乏练习,这两片软趴趴的肥肉,就会让整个身材显得比较臃肿,为之所苦。
为什么生过孩子的女人会有拜拜肉?
原因一:孕期,我们会经常使用下手臂,但是由于很多“准妈妈”缺乏运动,所以上手臂的肌肉比较难活动到,这样就容易造成脂肪积存及肌肉松弛。
原因二:由于大臂经常处于不运动的状态,淋巴循环不畅通,水分会滞留在内侧位置,形成肿胀。容易导致手臂内侧肥胖,再加上脂肪堆积,逐渐就形成拜拜肉。
原因三:经常弯腰驼背,会令斜方肌、三角肌和三头肌处于松弛状态,久而久之令脂肪堆积在手臂及肩背位置。
如何和“拜拜肉”说拜拜?
可以请专业的私人教练制订有效的计划:①减去全身整体多余的脂肪;②进行手臂力量训练让整个手臂变得紧实;③每天进行肱三头肌和三角肌的拉伸,让手臂线条变得更修长。
另外,又宽又厚的虎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你真的胖了,全身的脂肪都堆积起来了。
(2)你的肩胛骨已经跑位了。
圆肩含胸驼背是导致肩胛骨跑位的关键因素,也是把背部肌肉拉长整个后背变宽的因素。
除了通过运动减去多余的脂肪,赶走虎背,非常关键的是体态调整开肩的训练,平时生活中注意挺胸,就能帮助肩胛骨回复正确的位置,避免背部脂肪继续累积。
平时还可以通过去健身房参加芭蕾形体课程、毛巾操课程、爵士舞课程、瑜伽课程等不同运动来增加手臂和肩部肌肉线条的流畅度,帮我们塑造和收紧手臂的肌肉线条,通过不同的运动形式多方面地达到摆脱“拜拜肉”“四方臀”“虎背”,回归少女感。
很多人认为锻炼哪里就能减掉哪里的脂肪,于是为了减小肚子每晚做几百个仰卧起坐,为了锻炼蜜桃臀每天做200个深蹲,为了甩掉拜拜肉每天100次举小杠铃,这都是错误的!
要知道,脂肪的堆积是全身性的,男人腹部脂肪堆积得最快,而女人臀部、小腹及腰部脂肪堆积得最快,然后才是四肢。因此减脂也是全身性的,并且正好相反,四肢减得最快,腰腹和臀部减得最慢。从来没有锻炼哪里就减哪里这种说法。
减脂到一定的程度,就需要做曲线雕塑。
当然臀部紧致不光是美观、性感,更是为了规避臀部和大腿松弛造成的妇科健康问题。很多人不知道,大腿和臀部的松弛,也会直接导致阴道松弛。一旦阴道松弛就会出现皱皱,久了容易滋生细菌,容易形成妇科炎症,妇科炎症又容易导致输卵管堵塞,这样对整个身体就会产生恶性循环。
无论是锻炼蜜桃臀,还是甩掉拜拜肉,我们都要知道,所有的塑型训练,都建立在减脂的基础上。如果身上脂肪过多,即使练出肌肉,也无法凸显肌肉的线条,因为你的脂肪都被挡住了。
因此,塑型和减脂应该是相得益彰、互相搭配的,一个劲地只练习某个局部的动作,是永远达不到你看见的“名模”效果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肌肉的锻炼除了运动塑形之外,还必须给予肌肉足够的休息时间,每一天练习相同部位的效果最终就是没有效果。因为你的肌肉得不到休息,无法生长恢复,就无法塑造你期待的肌肉线条。
自序
产后恢复的谎言与事实
90天只有3个月,3个月能做什么?
有人年复一年地带娃买菜做饭看电视剧,舒服养膘一身肉;有人日复一日地跑步瑜伽举铁到健身房,出汗享瘦一身轻。
与怀胎十月相比,产后的3个月似乎并不轻松。
新手妈妈们要应付随时哇哇大哭的小宝贝,要时刻注意自己的饮食保证足奶,最糟心的可能就是在这一切辛劳之后,还要看着自己走样的身材,却难以抽出时间进行产后恢复和锻炼。
产后恢复,已经成为现代孕产妈妈们最关注的话题之一了。
产后90天,是否可以恢复少女一般的身材呢?要实现这点,究竟要做哪些努力?
从事孕产健身教练工作12年,我给上千名孕产妈妈们上过课,她们之中有飞行员、律师、演员、主持人、企业创始人、全职太太等等。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产后90天恢复少女身材是谎言,也是事实!
我先后生过两个孩子,都是用了不到3个月时间,就恢复到原来的身材。
所以我说,产后90天,恢复少女身材,是事实。
但是,我在怀孕、备孕时,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产后恢复就很简单。
在产后恢复,从生产完之后开始进行,是大部分人的误解。真正的产后恢复,都从备孕开始。如果你认为怀孕期间胡吃海喝、放飞自我,“卸货”之后节食减肥,90天后就能恢复原来的身材,那么产后90天恢复少女身材一定是个天大的谎言。
一如孩子待在母亲子宫里就开始接受熏陶,孕产妈妈的产后恢复是从怀孕,甚至备孕期就吹响的拉锯战。
现代妈妈们,都非常注重胎教,怀孕期间听舒缓的古典乐,读浪漫的文学书,极力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但是准妈妈们却忽略了自己的身体才是为孩子供给养分最佳的载体。
孩子的教育从胎教开始,妈妈们的产后恢复则是从备孕开始!
从备孕期间起,注重饮食搭配,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为怀孕、生产打造结实健康的身体,才有可能在产后90天里,活力地让自己恢复18岁的少女身材。
18岁,在很多人看来是人生最好的芳华年代。人们怀念青春,也怀念自己18岁时娇艳、充沛、温暖、紧实的身体。
青春流逝,时光不再。但身材却可以通过挥汗健身,尽可能地保持年轻。
经历生产的女性,与产前相比,固然生理、心理和身材都会不同,但我们还有机会拥有18岁的身材和产前的状态。
生育并不是女性的义务,但在社会文化的浸染下,似乎变成理所当然。
而如今,“丧偶式育儿”“守寡式婚姻”在中国遍地开花。生育于女性而言,绝不止生产过程本身,女性还要接受养育孩子本身、丈夫及夫家,甚至是整个社会的压力。你不仅要做贤良的妻子、称职的母亲,还要兼顾工作,不能拖累家庭;更甚者,还要随时保持美艳如花。
在多重压力下,孕产妈妈的心理崩溃,并不出奇。
可是,与其流泪,不如流汗。
当然,我们不仅是为了孩子而保持健硕的身体,更不是为了讨好男人而性感妩媚,在我看来,有趣的灵魂和好看的皮囊都是为了从心底关注自己、欣赏自己、爱自己。
90天,那是产后给自己鼓励而划定的时间线,你要做的,是从现在开始给予自己身体足够的关注和锻炼,让自己不仅在产后保持少女身材,还依然可以做一个精力充沛、勇敢张扬的“少女”。
我是Vicco,我是一名产前产后私人教练,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我由衷地认为,每一位生过孩子的女人都是超人!
如果你认同我的观点,你是我的同类,你一定会果断地把这本书拿走。
而作为孕产健身教练,我更是诚心地以为,每一位孕产妈妈,都值得拥有更科学、更健康的孕产健身过程。
这本书没有动作教学,而是一本让全中国的孕产妈妈们,开始更关注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的分享书。当你真的读完读懂这本书之后,产后90天恢复少女身材的秘密就有答案了。
拿到了产后90天恢复身材的密码之后,我相信,你只要给自己90天,轻松找回少女身材,绝对不仅是一句口号,而是誓言和承诺。
……
产后身体的全面重塑与自我发现之旅 本书并非关于“产后90天恢复少女身材”的速成指南,而是深入探讨女性在经历孕育生命这一伟大过程后,身体所经历的深层变化、长期适应机制,以及如何通过科学、可持续的方式,实现身心健康的全面提升与重塑。 本书的核心在于理解“恢复”的真正含义——它不是简单地回到孕前状态,而是接纳并优化产后身体的全新功能与形态。我们关注的是一个长期、渐进、充满尊重的自我照护过程,旨在帮助新妈妈们建立起对自身身体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掌控力。 第一部分:身体的“新常态”:理解孕产带来的结构性变化 许多产后恢复的指导往往聚焦于表象,例如体重下降或腹部紧致。然而,本书将从更基础的生物力学和生理学层面,带领读者全面了解孕产对女性身体的结构性影响。 第一章:骨盆的深层对话 本章深入探讨怀孕期间荷尔蒙变化(如松弛素)如何影响骨盆关节的松弛,以及分娩过程中骨盆底肌群所承受的巨大压力。我们不仅仅谈论“凯格尔运动”,而是详细解析: 骨盆环的稳定性重建: 介绍骨盆前倾、后倾等常见姿态偏移的成因,并提供基于身体评估的姿态矫正练习,重点在于激活深层核心稳定肌群,而非仅仅依靠表层肌肉的力量。 耻骨联合的适应性修复: 探讨耻骨联合在孕期和产后的不同状态,以及如何通过特定的运动模式和生活习惯调整,减轻该区域的不适感和代偿性疼痛。 第二章:腹直肌分离的科学认知与分层修复 本书对腹直肌分离(Diastasis Recti)的处理采取了循序渐进的、非侵入性的方法,强调“功能性恢复”优先于“外观性闭合”。 评估的精确性: 教导读者如何在家中安全、准确地测量腹直肌分离的宽度和深度,区分不同类型的分离(上腹、下腹主导)。 呼吸与核心的连接: 核心训练的基石是膈肌呼吸。我们将详细讲解如何重新建立膈肌、腹横肌、多裂肌和骨盆底肌之间的协同工作模式,这是解决腹直肌分离问题的关键。 分阶段的进阶训练: 明确区分产后早期(侧重组织愈合与连接)与中后期(侧重功能性负荷的耐受性)的训练重点,避免早期不当的卷腹动作对腹白线组织造成二次拉伸。 第三章:脊柱与体态的重塑 从怀孕时期的胸椎后凸增加,到哺乳期不自觉的弯腰驼背,脊柱承受了极大的压力。本部分侧重于长期姿态的改善: 肩胛骨的动态控制: 探讨因抱孩子和哺乳姿势导致的圆肩驼背,介绍如何激活中下斜方肌和菱形肌,恢复肩胛骨的稳定性和活动度。 下肢代偿模式的识别: 产后许多膝盖、髋关节疼痛源于核心稳定性的缺失。本书将分析从足部到髋部的链式反应,如何通过改善步态和站姿来减轻下肢关节的压力。 第二部分:营养与代谢:支持身体的长期修复 本书将营养视为身体结构重建的基石,而非单纯的卡路里计算。重点在于内分泌平衡和组织修复的原料供给。 第四章:激素的“新平衡点” 产后激素水平的剧烈波动对情绪、睡眠和体重管理有着深远影响。 甲状腺与皮质醇的管理: 探讨压力(皮质醇)和睡眠不足如何阻碍身体恢复,并提供基于食物和生活方式的策略来支持肾上腺功能。 胰岛素敏感性的优化: 针对孕期可能出现的代谢变化,介绍如何通过膳食纤维、优质脂肪和运动时机,来改善产后血糖调控能力,这对于持久的精力维持至关重要。 第五章:修复性饮食的关键要素 强调“修复”而非“节食”。本书不推崇任何极端饮食法,而是关注以下关键营养素的摄入: 胶原蛋白的摄入与合成: 详细分析骨骼、关节、皮肤和内脏韧带修复所需的氨基酸,提供富含胶原蛋白的天然食物来源及其烹饪技巧。 肠道菌群与情绪连接: 孕产期常伴随的消化问题和“脑雾”。我们将介绍益生元、益生菌的平衡摄入,以及如何通过改善肠道健康来支持免疫系统和心理健康。 第三部分:超越身体:心理韧性与可持续的自我关怀 身体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强大的心理韧性来支撑。本书致力于培养一种“内在教练”的心态。 第六章:从“完成任务”到“享受过程”的思维转变 我们挑战“尽快恢复少女身材”的社会压力,倡导一种更宽容和长远的视角。 对不完美的接纳: 探讨如何正视身体留下的印记(如妊娠纹、瘢痕),并将其视为生命历程的勋章,而非需要“隐藏”的缺陷。 慢恢复的价值: 明确指出真正的身体适应需要数年而非数月。建立“微小进步”的衡量标准,帮助妈妈们从日常的小胜利中获得成就感。 第七章:构建适应产后生活的运动系统 本书提供的训练方案具有极高的可操作性和灵活性,完全契合新妈妈碎片化的时间安排: “五分钟黄金窗口”训练法: 如何在宝宝小睡的间隙,完成高效、针对性的核心激活或力量训练。 功能性力量的培养: 重点在于培养能应对育儿挑战(如长时间抱娃、提重物、弯腰捡玩具)所需的实际力量和耐力,而非追求健美运动员的体型。例如,深蹲替代深蹲机,提拉替代固定器械。 第八章:长期的身心整合 最后的章节将所有内容串联起来,指导读者如何将这些知识内化为一种生活方式: 倾听身体的信号: 识别疲劳、疼痛和情绪波动背后的身体需求,区分“是想休息”和“是需要更具针对性的运动”。 建立支持网络: 强调伴侣、家庭和社会支持在产后恢复中的不可替代性,如何清晰地沟通自己的身体需求,并合理分担育儿责任,为自我恢复创造必要的空间和时间。 本书旨在成为一本陪伴女性度过产后第一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实用手册,它不提供虚假的承诺,只提供科学的原理、细致的指导和坚定的支持,帮助每一位母亲重新发现并珍视她们在孕育生命过程中所获得的、更强大、更具智慧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