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 | ||
作者: | 曲黎敏 | 开本: | |
定价: | 36 | 页数: | |
现价: | 见1;CY=CY部 | 出版时间 | 2017-01 |
书号: | 9787536485105 | 印刷时间: | |
出版社: |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版次: | |
商品类型: | 正版图书 | 印次: |
中国著名中医养生专家,《健康时报》评选“中国*影响力的健康教育专家”,《孕味》杂志顾问,北京天人医易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具有深厚的国学素养,精通文字学、传统医学等。多年来,曲黎敏教授一直致力于中华医道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多次受邀在清华、北大、浙大、复旦等著名高校和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主讲《黄帝内经》,创下养生类栏目收视奇迹。她的其他著作《从头到脚说健康》《从字到人》《生命沉思录》《诗经:越古老越美好》等均雄踞销售排行榜。
精彩导读 目录目录
三版序 为什么一定要学习《黄帝内经》
二版序 重新发现《黄帝内经》
自序 医道,就是生活之道
——DI一章——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
一《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地位D特…003
二学习《黄帝内经》可以认知自我…005
三人身难得,真法难闻,中国难生…010
四可以培养我们内在的洞察力…012
——第二章——中医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一为什么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025
二中国人为什么说“左右”,不说“右左”…026
三为什么大蒜、辣椒不入中药…027
四什么是“咽喉要道”…029
五什么是中国人常说的“仁、义、礼、智、信”…030
六为什么秦皇汉武要封禅泰山…031
七为什么北京城东有崇文门、西有宣武门…032
八《黄帝内经》为什么不说“始终”,而说“终始”…034
——第三章——饮食养生法
一食物和药的区别…037
二吃对食物不生病…040
三中国人的饮食习惯…043
四《黄帝内经》的饮食之道…046
五 孔子的12个饮食观…049
六不同节气的进补…054
七人参为什么补气…057
八食物的偏性…058
九五味过度会对人体造成伤害…060
十《伤寒论》DI一方——桂枝汤…062
——第四章——四季养生法
一四气调神大论…069
二春天养生法…072
三夏天养长法…076
四秋天养收法…079
五冬天养藏法…083
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088
——第五章——因天之序——十二时辰养生法
一子时(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胆经D令…093
二丑时(凌晨1点到3点)——肝经D令…097
三寅时(凌晨3点到5点)——肺经D令…101
四卯时(早晨5点到7点)——大肠经D令…104
五辰时(早晨7点到9点)——胃经D令…106
六巳时(上午9点到11点)——脾经D令…109
七午时(上午11点到下午1点)——心经D令…112
八未时(下午1点到3点)——小肠经D令…115
九申时(下午3点到5点)——膀胱经D令…118
十酉时(下午5点到7点)——肾经D令…122
十一戌时(晚上7点到9点)——心包经D令…127
十二亥时(晚上9点到11点)——三焦经D令…131
——第六章——上古天真论
一生命是一个过程…139
二法于阴阳,和于术数…144
三人为什么会得病——习性造病…146
四怎样才能不得病…149
五脏腑本性…153
六阴阳论——女七男八…156
——第七章——情志病的中医对治法
一女子伤春、男子悲秋和生活对治法…169
二人为什么会有烦恼…171
三人生四惑——酒、色、财、气…174
四百病生于气…177
五情志生克法…181
——第八章——中医如何对治亚健康
一健康的定义…189
二中医论人为什么会得病…191
三“五劳”和“七伤”…193
四中医解读亚健康…198
——第九章——医道总纲
一《黄帝内经》和《伤寒论》…208
二顺其自然…211
三求医不如求己…213
四天人合一…215
五医易同源…216
六医的本意…220
七药的本意…222
——第十章——中医的六大要点
一人为本,病为标…228
二自愈力——人体自有大药…231
三强调身心互动…233
四重视人文关怀…234
五不治已病治未病…236
六同病异治,异病同治…241
附一《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245
附二《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247
目录
三版序 为什么一定要学习《黄帝内经》
二版序 重新发现《黄帝内经》
自序 医道,就是生活之道
——DI一章——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
一《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地位D特…003
二学习《黄帝内经》可以认知自我…005
三人身难得,真法难闻,中国难生…010
四可以培养我们内在的洞察力…012
——第二章——中医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一为什么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025
二中国人为什么说“左右”,不说“右左”…026
三为什么大蒜、辣椒不入中药…027
四什么是“咽喉要道”…029
五什么是中国人常说的“仁、义、礼、智、信”…030
六为什么秦皇汉武要封禅泰山…031
七为什么北京城东有崇文门、西有宣武门…032
八《黄帝内经》为什么不说“始终”,而说“终始”…034
——第三章——饮食养生法
一食物和药的区别…037
二吃对食物不生病…040
三中国人的饮食习惯…043
四《黄帝内经》的饮食之道…046
五 孔子的12个饮食观…049
六不同节气的进补…054
七人参为什么补气…057
八食物的偏性…058
九五味过度会对人体造成伤害…060
十《伤寒论》DI一方——桂枝汤…062
——第四章——四季养生法
一四气调神大论…069
二春天养生法…072
三夏天养长法…076
四秋天养收法…079
五冬天养藏法…083
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088
——第五章——因天之序——十二时辰养生法
一子时(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胆经D令…093
二丑时(凌晨1点到3点)——肝经D令…097
三寅时(凌晨3点到5点)——肺经D令…101
四卯时(早晨5点到7点)——大肠经D令…104
五辰时(早晨7点到9点)——胃经D令…106
六巳时(上午9点到11点)——脾经D令…109
七午时(上午11点到下午1点)——心经D令…112
八未时(下午1点到3点)——小肠经D令…115
九申时(下午3点到5点)——膀胱经D令…118
十酉时(下午5点到7点)——肾经D令…122
十一戌时(晚上7点到9点)——心包经D令…127
十二亥时(晚上9点到11点)——三焦经D令…131
——第六章——上古天真论
一生命是一个过程…139
二法于阴阳,和于术数…144
三人为什么会得病——习性造病…146
四怎样才能不得病…149
五脏腑本性…153
六阴阳论——女七男八…156
——第七章——情志病的中医对治法
一女子伤春、男子悲秋和生活对治法…169
二人为什么会有烦恼…171
三人生四惑——酒、色、财、气…174
四百病生于气…177
五情志生克法…181
——第八章——中医如何对治亚健康
一健康的定义…189
二中医论人为什么会得病…191
三“五劳”和“七伤”…193
四中医解读亚健康…198
——第九章——医道总纲
一《黄帝内经》和《伤寒论》…208
二顺其自然…211
三求医不如求己…213
四天人合一…215
五医易同源…216
六医的本意…220
七药的本意…222
——第十章——中医的六大要点
一人为本,病为标…228
二自愈力——人体自有大药…231
三强调身心互动…233
四重视人文关怀…234
五不治已病治未病…236
六同病异治,异病同治…241
附一《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245
附二《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247
这本书的结构编排逻辑性极强,仿佛一张精心绘制的地图,引领读者从宏观的宇宙观逐步深入到微观的个体调理。起初几章奠定了天地人合一的哲学基础,让人建立起看待健康的“大局观”,理解人体的运行不过是自然法则的微缩体现。随后,它细致地拆解了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体质人群的特点与应对策略,这部分内容对于我这种需要兼顾家庭与工作的人来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最巧妙的是,它没有把理论和实践割裂开来,而是在讲解每一种养生法时,都巧妙地穿插了古代医家在实际诊疗中的案例佐证,这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趣味性和代入感。读起来就像是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在历史的长廊中行走,每一步都有理论的支撑,每一步都有实践的印证,让人读完后,不仅获得了知识,更获得了一种笃定的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凝练,但绝非晦涩难懂,它用一种非常具有画面感和哲思性的文字,勾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图景。作者在阐述某些复杂的生理机制时,常常会引用一些巧妙的比喻,比如将人体的经络比作江河湖海的运行,将脏腑功能类比为朝廷百官的协同运作。这种类比使得原本艰深的医学概念变得生动起来,不再是枯燥的术语堆砌。我特别喜欢它在描述“情志”对健康影响的那一部分,那种深入骨髓的洞察力,仿佛能看穿现代人焦虑的根源。它引导读者去关注内心世界的稳定,而不是一味地去对抗外在的压力。读完这些章节,感觉心灵得到了一次彻底的梳洗,让人能够更平和地接纳生活中的不完美,从精神层面达到了某种程度的豁达。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雅致的风格,一看就知道里面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拿到手上掂了掂,分量十足,感觉不是那种轻飘飘的快餐读物,而是真正用心打磨过的作品。我特别喜欢它封面采用的某种传统纹样,虽然我不完全认识,但那种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立刻联想到那些流传千古的智慧结晶。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十分考究,印刷清晰,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匠人精神,读起来眼睛非常舒服,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也不会感到疲惫。而且,这本书的排版布局非常合理,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即便是初次接触这类题材的读者,也能很快找到阅读的节奏感。从物理层面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收藏级别的精品,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视的艺术品,让人在翻阅之前就对其中的内容充满了敬意和期待。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也让我更加确信作者在内容上的打磨定然是下了大功夫的。
评分与其他流传下来的养生类书籍相比,这本书最显著的特点是其贯穿始终的“中正平和”的理念,它不提倡任何极端的主张,拒绝走火入魔式的修炼。我过去接触过一些过于推崇某种单一疗法或强调短期速成的书籍,读完往往心浮气躁,甚至因过度追求而适得其反。然而,这本书却始终在强调“适度”与“持恒”的重要性,它将养生视为一场漫长的人生修行,而非百米冲刺。作者似乎总是在提醒读者,生命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任何用力过猛都会打破这种微妙的平衡。这种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论述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内容的可靠性和可信度,让人在遵循其指导时,心中充满安稳感,明白健康是一步一个脚印积累起来的成果,而非一蹴而就的奇迹。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对我个人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在看待日常作息和饮食习惯方面。过去我总觉得养生就是吃点保健品或者做些剧烈运动,但阅读之后才明白,真正的“道”在于顺应自然节律,注重细节的平衡。比如书中对于四季养生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论述,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我试着根据季节调整我的户外活动和饮食结构,比如在气候转凉时,会刻意增加一些温补的食物,而不是像从前那样一味追求口感。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感觉身体的抵抗力似乎增强了,不再那么容易受风寒的侵扰。这种将宏大理论转化为日常可操作的具体实践的方法,是这本书最让我欣赏的地方。它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切实可行、贴近生活的指导方针,让人从心底里对这种古老的生命哲学产生由衷的敬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