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著 者:[美]哈里·C·博克斯(Harry C. Box)
译 者:李 铭 字 数:750千
书 号:978-7-5502-9078-5 页 数:672
出 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印 张:42
尺 寸:190毫米×260毫米 开 本:1/16
版 次:2017年3月第1版 装 帧:平装
印 次:2017年3月第1次印刷 定 价:118.00元
正文用纸:胶版纸
媒体推荐
博克斯用朴素的语言,介绍从摄影指导、灯光师、灯光预置人员、灯光助理……直至灯具操作员每天都用得到的器材和日常的操作使用技巧,彻底揭开了电影照明的神秘面纱。
——《美国电影摄影师》杂志
简 目
前 言
第一章 片场基础知识
第二章 前期制作计划
第三章 基本钨丝灯库
第四章 灯架与灯光预置
第五章 照明的目标和方法
第六章 光的控制
第七章 电工的布景操作规程
第八章 HMI灯库
第九章 荧光灯
第十章 LED灯
第十一章 照明控制
第十二章 电 学
第十三章 配电与调光设备
第十四章 电的使用
第十五章 电气预置
第十六章 电 源
第十七章 特殊环境与实践
第十八章 特种照明器材
附 录
重要词汇
出版后记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影视照明专业教程,出版二十余年,历经四次修订,长销不衰,并被好莱坞工会指定为灯光培训教材。作者将复杂的照明工程拆解为一个个十分钟内即可理解的简单细节,教你从新手照明电工逐步进阶为一名全面的灯光师。
本书涵盖片场照明工作从前期对器材、人员和时间的规划,到现场灯具的安装、布线和配电的整个流程。详解钨丝灯、HMI灯、荧光灯、LED灯四大类片场常用灯具,抽丝剥茧地对每一步技术细节进行剖析;阐释每一种灯的发光原理、操作方法和优缺点,如何控制光的色彩、亮度、光质、形状和运动,从而营造特定氛围,高效实现照明目标;介绍好莱坞工业化团队如何通过合理分工、充分准备、规范操作,以解决拍摄困境,规避安全隐患。
全书配有丰富的照明效果图、片场工作照、器材实物图,以及精心绘制的灯位图、工具示意图、操作示意图,甚至详尽的技术数据图表,以供摄影师、灯光师、照明电工查阅使用,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必备工具书。同时,对导演、制片人、影视公司、广告公司、舞台灯光从业者乃至影视器材租赁公司均有参考价值。
著者简介
哈里·C·博克斯(Harry C. Box),好莱坞资深掌机和灯光师,在影视业界摸爬滚打三十年,从事过从照明电工到摄影指导的摄影组各个工种,在电影、电视剧集、电视节目、纪录片、MV、广告等领域均有丰富经验,曾于2004年获国际电影摄影师工会(International Cinematographers Guild)新兴摄影师大奖。主要作品有剧集《英雄》(Heroes)、《 兄 弟 姐 妹 》(Brothers and Sisters)和《人人都恨克里斯》(Everybody Hates Chris),电影《逃亡乐队》(The Runaways)等。
作为一名资深灯光技术人员,我必须承认,市面上关于灯光技术的书籍汗牛充栋,但真正能做到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并且与时俱进的却凤毛麟角。这本书,至少在第四版这个版本上,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准和对行业前沿的敏锐捕捉。我特别欣赏它在数字照明和LED技术这块的深入探讨,这在老一些的教材里是很难看到的。很多老派的灯光师可能还停留在钨丝灯和石英灯的经验上,但这本新版很扎实地引入了DMX控制、色彩管理以及高帧率拍摄对光线频率的要求等硬核内容。我对比了书里关于“硬光与软光混合运用”的章节,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技术参数,更重要的是创作者的视角——如何在保证技术准确性的前提下,服务于导演的叙事意图。书里的插图和图示,那些光路图的绘制精准到毫米级别,对于我们日常在复杂场景中快速判断和布置光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读完之后,我甚至调整了我工作室里一套常用灯具的摆放习惯,效果立竿见影,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工具书,而不是那种读过一次就束之高阁的速朽读物。
评分这本书的厚度吓了我一跳,拿到手感觉像砖头一样,一开始还担心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啃完它。但奇怪的是,一旦开始阅读,时间仿佛过得飞快。我最欣赏的地方在于它对不同电影类型的灯光策略做了详尽的区分。比如,拍摄一部复古的黑色电影,它会告诉你如何模拟老式碳弧灯的效果,需要注意哪些画面噪点和对比度;而拍摄一部现代的科幻片,则会侧重于使用冷色调的LED面板来营造未来感和空间感。它不像某些书籍那样搞“一招鲜吃遍天”,而是强调根据项目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其中关于“自然光模拟”的一章简直是神来之笔,它详细拆解了如何使用柔光箱、反光板和遮光板,来精确复制出特定时间、特定天气下的日光效果,这对于在室内场景追求真实感的外景团队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超越了纯粹的布光技巧,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光影叙事策略”的百科全书,指导我们如何用光来讲述故事,而非仅仅是记录画面。
评分这本书,哎呀,我拿到手的时候简直是如获至宝,虽然我不是科班出身的,但对电影制作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很讲究,纸张的质感一流,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下了血本的精品。我翻开目录,里面的章节划分得特别清晰,从基础的光学原理到复杂的现场布光技巧,循序渐进,完全不会让人觉得云里雾里。最让我惊喜的是,里面有很多经典的案例分析,那些我曾经在屏幕上惊叹的画面,这本书竟然把背后的布光逻辑给剖析得一清二楚。比如说,某个场景那种柔和又富有层次感的光影效果,书里会详细解释用的是什么类型的灯具组合,光线的角度怎么控制,甚至连色温的选择都分析得头头是道。对于我这种业余爱好者来说,这简直就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感觉自己瞬间对光有了更深的理解,不再是只知道“打亮”这么简单粗暴的概念了。看完前面几章,我回家对着家里的台灯都开始琢磨怎么利用阴影来营造氛围,完全是沉浸式的学习体验,非常推荐给所有对视觉艺术有追求的朋友们。
评分我最近在筹拍一个短片,遇到了一个棘手的室内场景,光线条件非常差,而且预算有限,无法使用昂贵的专业设备。焦虑之下,我翻开了这本书,专门查找了关于“低成本布光”和“利用现有光源”的章节。我本以为这类书籍对预算有限的独立制片人都不太友好,但这本书的实用性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教导我们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窗户光、利用廉价的家用灯泡,通过巧妙的角度和简单的DIY道具(比如白纸、锡箔纸)来制造出专业级的层次感。书里介绍了一个用浴帘做大柔光箱的技巧,我半信半疑地尝试了一下,结果效果竟然好得惊人,瞬间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让我得以顺利推进拍摄。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的普适性——它既能为好莱坞大制作提供顶级的技术支持,也能为初创团队提供脚踏实地的解决方案。它教会我的最重要一课是:光是有限的,但创意是无限的,只要掌握了原理,即便是最简单的光源,也能创造出震撼人心的画面。
评分说实话,我当初购买这本书时,内心是抱着一丝怀疑的,因为“圣经”这个词用得太夸张了,我担心内容会过于学术化,晦涩难懂,毕竟我的专业背景更偏向于美术设计,对纯粹的工程技术总是有点敬而远之。然而,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人性化。它没有一上来就丢一堆公式和专业术语,而是先从“光是如何被感知”这个哲学层面上切入,非常巧妙地引导读者进入情境。比如,它用大量篇幅讲解了“情绪光”的构建,如何通过侧光来强调角色的内心挣扎,或者用顶光来营造疏离感。这些描述,读起来更像是文学创作赏析,而不是技术手册。而且,书中的排版非常考究,大段的文字中间穿插着对比鲜明的照片,告诉你“这是错误示范”和“这是理想效果”,这种直观的对比效果,比枯燥的文字描述有效一万倍。它让我明白,布光不仅仅是把东西照亮,更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导演和摄影指导用来和观众进行情感交流的桥梁。对于想从艺术角度提升自己摄影审美的人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是无可估量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