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12627 9787122308382 9787121324710
对于设计类公司来说,如何在设计创意与企业收益之间寻求平衡是经营的难题。本书即尝试解决这一难题。本书原作者凯斯·格拉内是美国知名商业咨询专家,在这本书中,作者识图打破商业嗅觉与创意天分二者不可兼得的悖论。
本书提供了将创意作为一个成功的事业需要具备的所有条件——从账务处理, 到人力资源, 品牌经营到项目管理, 再到市场营销以及著作权授权等所有领域, 是一本不可或缺的设计类公司经营的实用指南。
本书由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M.亚瑟·金斯勒撰写序言,书中独立专访了众多在建筑及设计领域独树一帜的设计人,如迈克尔·格雷福斯,约翰·梅里尔,A.尤金·科恩,理查德·迈耶等。这些设计大师分享了他们一路以来的心路历程, 以及在将设计转变成事业的过程中所获得的诸多经验教训。
14 一章
设计业的基础
设计教育 17
撰写商业计划书 18
创建自己的公司 25
战略计划 27
十大商业实践 29
34 访谈:迈克尔·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
36 二章
商业和财务管理
财务工具 40
损益表 40
利润计划报告 40
资产负债表 41
总账 41
现金日记账 43
应收账款报告 43
应付账款报告 43
项目相关报告 44
采购报告 45
会计系统:报告和数据评估 50
你应该对会计软件有什么期待? 50
你应该多久检查一次数据 52
设定预算 52
年度运营预算 52
项目预算 56
合同 57
协商收费和收费结构 57
建筑事务所 57
室内设计 61
其他财务相关的合约条款 63
利润管理 64
十分之一法则 64
66 访谈:约翰·梅里尔(John Merrill)
68 三章
市场影响和公共关系
市场营销 70
制定市场营销计划 75
公共宣传 75
知名度 78
构建社群 79
寻找利基 82
学会说不 82
公共关系 84
90 访谈:A. 尤金·科恩(A. Eugene Kohn)
92 四章
人力资源
寻找合适的人选 98
考核你的员工 99
培训你的员工 100
员工福利 106
招聘工作 107
公司结构 107
所有权转移 109
建立一家持久的公司 111
公司研讨会 112
116 访谈:维多利亚·哈根(Victoria Hagan)
118 五章
项目管理
项目启动 121
团队结构和角色 123
时间规划 130
设定预算 130
合约管理 136
技术与项目管理 139
沟通的力量 139
142 访谈:理查德·迈耶(Richard Meier)
144 六章
产品开发
聘请授权代理人 147
产品开发流程 148
品牌书展示 152
研究潜在的合作对象 152
构建品牌层级 155
商谈合约 155
合约管理 158
授权与自主生产 159
创建自己的品牌 162
关于被仿造的担忧 164
大众媒体和你的品牌 166
169 结语
170 致谢
说真的,我对市面上那些动不动就强调“颠覆性思维”的书已经有点审美疲劳了。我更感兴趣的是那些扎根于日常实践的智慧。就拿品牌策划来说吧,很多人都说要找到“独特卖点”(USP),但这“独特”二字背后隐藏了多少辛酸的妥协和艰难的取舍,书里很少提到。我倒是希望看到作者能坦诚地剖析一下,在商业压力下,设计师是如何在坚守设计初衷和满足客户需求之间走钢丝的。比如,一个项目,客户的要求可能很平庸,但预算非常丰厚,是选择做一个平庸但赚钱的项目,还是坚持一个有设计价值但可能要耗费更多精力的项目?这种现实的困境,才是真正考验一个“生意头脑”的地方。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决策模型的框架,帮助我们在复杂的情境下做出更明智的选择,那就太有价值了。现在这些书读下来,感觉设计师的职业生涯更像是空中楼阁,少了些脚踏实地的重量感。
评分哎呀,最近真是被一些设计营销的书籍搞得团团转,感觉自己像是掉进了一个知识的迷宫。我手里现在捧着的这几本,名字听起来就挺唬人的,什么“平衡之道”、“逻辑”的,搞得我压力山大。说实话,我更希望看到一些真刀真枪的案例分析,而不是那种空泛的理论说教。比如,我特别想知道,那些成功的品牌是怎么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作坊,一步步蜕变成街头巷尾人尽皆知的巨头的?他们的用户洞察是怎么进行的?是不是真的像书里说的,有一套万能的公式可以套用?我总觉得,设计这东西,光有创意不行,还得懂人性、懂市场,可很多书里讲的这些,感觉就像是写给专家看的,我们这些刚入行的小白,读起来简直是云里雾里,抓不住重点。如果能多一些实操层面的指导,比如如何制作一份能让客户眼睛一亮的提案PPT,或者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最大化设计的影响力,那就太棒了。我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能立刻用起来的“干货”,而不是那些读完后只剩下“哦,原来如此”的感慨。
评分坦白讲,我购买这些书籍的初衷,其实是想找“高手过招”的秘籍,而不是基础教程。市面上太多介绍“什么是好的设计”的书了,但我现在更关心“如何让糟糕的设计变得可以接受,或者让优秀的设计卖出天价”的策略。这其中涉及的心理学、定价策略、渠道选择,远比单纯的色彩搭配和版式布局要复杂得多。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设计资产化”的深度探讨——你的设计能力,如何被量化、打包,并转化为可持续的收入流?如果只是泛泛而谈“创意变现”,那未免太过敷衍。我期待的,是能深入到合同谈判、知识产权保护这些“硬核”商业环节的经验分享。毕竟,创意如果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商业价值,那它顶多算是一种昂贵的爱好。这本书如果能在这方面多下功夫,而不是停留在“美学与商业的和谐统一”这种虚无缥缈的口号上,我一定会对它刮目相看。
评分我对设计和商业结合的书籍有一个很深的“逻辑陷阱”的疑虑。很多作者热衷于构建一套严密的、看似无懈可击的逻辑体系,仿佛设计成果就是这条逻辑链条的必然终点。但我个人的经验告诉我,市场是流动的、用户是善变的,很多时候,那些最成功的创意恰恰是反逻辑的、出乎意料的。我非常期待能读到一些关于“如何管理不确定性”的内容,而不是一味地强调“遵循流程”。比如说,如何识别那些“看起来没道理但却会火起来”的趋势?如何构建一个能容忍失败的迭代系统,而不是一次性追求完美?如果设计逻辑只是为了证明既有商业决策的正确性,那它就失去了作为创新驱动力的价值。我更希望看到的是,设计思维如何挑战和重塑传统的商业逻辑,而不是仅仅依附于它。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关于“反直觉设计”的成功案例及其背后的方法论,那才是真正的宝藏。
评分每次翻开这类书籍,我总会有一种“代入感缺失”的困扰。作者往往站在一个极高的俯视角度来描绘整个行业图景,但对于身处一线,每天都要面对客户的反复修改、供应商的突然变卦、内部跨部门沟通不畅的设计师来说,这些宏大的叙事显得有些苍白无力。我真正需要的,是那种能让人会心一笑的、关于职场生态的真实描摹。比如,如何巧妙地拒绝一个明显会毁掉项目但由老板力保的“创意”?如何通过设计报告,将抽象的“美感提升”转化为具体的“销售额增长”?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设计师的生存智慧”,关于如何在组织内部建立自己的影响力和话语权,那比任何设计理论都来得实在。毕竟,设计要落地,最终还是要靠“人”来推动,这本书如果能关注到“人”在商业运作中的微妙博弈,那就抓住了重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