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月红编著的《中国文化万花筒》源于《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的十年的国际化运作中,以中英文形式创意出“用一系列的中国文化元素”(小折子或小册子)去致谢来自67个**约2万多名国际同行评审专家。用中英文集合形式出版这些深深印络着中国文化脉络的文化小名片。本书资料性强,文化味足,既浅显易懂,又据籍可查,上至学者,下至少儿均可阅之。且英文均经过英美学者的专业润色。
**章 华夏文明
华夏,中国也
中文,世界文字史上**“活着”的语言
中国文化名片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万里长城
祭祀天坛
河姆渡文化遗址
中国书画——“板桥”一*
中国戏曲——国粹京剧
中国乐器
中国陶瓷
文化圣人——孔子
第二章 神州大地
中国地理
中国地图儿歌——《东方雄鸡图》
中华民族大家庭
大好河山
母亲之河:长江、黄河
奇山五岳:泰山雄、华山险、衡山秀、
恒山雅、嵩山峭
高原西藏与布达拉宫
明珠香港
繁华澳门
宝岛台湾
其他省区市名称的故事
第三章 中国古典文学集锦
《三国演义》
《水浒传》
《牡丹亭》
第四章 中国古代建筑集锦
古塔楼阁
第四章 中国古代建筑集锦
古塔楼阁
六和塔
大雁塔
镇国塔
佑国寺塔
黄鹤楼
岳阳楼
滕王阁
蓬莱阁
江南水乡古镇
昆山周庄
吴江同里
桐乡乌镇
湖州南浔
吴中角直
嘉善西塘
第五章 中国民俗文化
中国节日(“年”)文化
中国书法——篆、隶、楷、行、草
中国书画四君子——梅、兰、竹、菊
第七章 中国哲学
先秦时代的六大思想家
中国文化的先哲
——孔子(前551—前479)
儒家理想主义流派代表
——孟子(约前371—前289)
儒家现实主义流派代表
——荀子(约前298—前238)
道家的创始人之一
——老子(约前571—前471)
道家早期*有影响的人物
——庄子(约前369—前286)
孔子的**个反对者
——墨子(约前479—前381)
第八章 现代中国一景:2008北京奥运
2008北京奥运会——中国奖牌亮点
北京奥运吉祥物——福娃的故事
第九章 家园之美——杭州
人间天堂——杭州
龙井茶香与陆羽的《茶经》
环绕杭州的水乡之美——德清
后记
一个学术期刊编辑的文化表达
《中国文化万花筒》这本书中的篇章,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介绍,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些宏伟的宫殿、精巧的园林之中。书中对故宫的布局、太和殿的雄伟、御花园的精致,都进行了细致的描述,让我能够想象出当年皇帝在宫中生活的场景。而关于苏州园林的篇幅,则让我领略到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精妙之处,那些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假山叠石,是如何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作者还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结构,比如斗拱的应用,以及它们在支撑屋顶、分散荷载方面的作用,让我惊叹于古人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特别是关于风水和建筑选址的论述,让我看到了中国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对和谐人居环境的追求。读完这部分,我才真正理解了,中国的建筑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场所,更是承载着历史、文化、哲学思想的艺术品,它们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物质载体。
评分《中国文化万花筒》这本书中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介绍,对我来说是一次温暖的“回家”之旅。我从小就对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有着深厚的感情,而这本书让我对这些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春节那部分,我最喜欢的是关于“年兽”的传说,以及人们如何用鞭炮、红色来驱赶年兽,这不仅仅是一个神话故事,更反映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还有关于除夕夜的“年夜饭”,作者详细描述了不同地区不同的年夜饭菜肴,以及“团圆”这个核心意义,读来令人垂涎欲滴,也勾起了我对家乡年夜饭的无限思念。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在作者的笔下,与屈原的爱国情怀紧密相连,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节日的文化内涵。中秋节的月饼、赏月,也变得不仅仅是食物和活动,而是寄托着思念亲人、期盼团圆的象征。这本书让我对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这些代代相传的文化遗产,觉得它们不仅仅是日子,更是中国人情感的纽带和身份的认同。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情有独钟,《中国文化万花筒》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简直是我的福音。它没有枯燥地说教,而是将儒、道、墨、法等主要学派的思想,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一个个引人深思的寓言,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关于孔子及其思想的篇章,作者并没有将孔子塑造成高高在上的圣人,而是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普通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如何思考人生、治国之道,以及他对于“仁”、“礼”、“智”、“信”等概念的阐述。那些关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虽然听起来简单,但经过作者的解读,我才真正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智慧和普世价值。同样,老子的《道德经》,我以前总是觉得深奥难懂,但在这本书里,通过对“道”、“无为”、“自然”等概念的具象化解释,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更加清晰、更接地气的道家世界。那些关于顺应自然、返璞归真的理念,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给予了我一种宁静的力量。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为我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评分《中国文化万花筒》这本书,我刚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厚重的质感和封面那幅描绘着古代宫殿与现代都市交织的画作深深吸引了。翻开书页,一股淡淡的纸墨香扑鼻而来,仿佛瞬间把我带入了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世界。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介绍,作者没有仅仅列出它们的名字和基本原理,而是深入挖掘了每项发明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过程、对世界文明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比如,造纸术的起源,从最初的植物纤维处理到后来的精细加工,每一步都充满了智慧和巧思。而火药,从炼丹术士无意间的发现,到后来成为改变战争模式的关键,其中曲折的过程引人入胜。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更是打破了知识传播的壁垒,为文化的普及立下了汗马功劳。指南针的精准辨别方向,也让航海家们得以探索更广阔的世界。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生动,配以大量精美的插图,让那些枯燥的历史事实变得鲜活起来,仿佛我亲眼见证了这些伟大发明诞生的瞬间。读完这部分,我对中华民族的创造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祖先的智慧感到无比自豪。
评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国文化万花筒》书中对中国古代艺术的描绘。我一直对中国水墨画情有独钟,书中对水墨画的起源、发展,以及不同画派的特点进行了细致的介绍。我尤其喜欢关于“写意”的解读,作者通过对几位著名画家的作品分析,展现了如何用寥寥数笔勾勒出山川河流的壮丽,以及人物的神韵。那些画面仿佛跃然纸上,让我感受到了中国画独特的韵味和意境。此外,书中对书法艺术的讲解也让我大开眼界。我以前只觉得书法是写字,但读完这本书,我才了解到,书法不仅仅是文字的记录,更是一种线条的舞蹈,一种情感的表达。从篆书的古朴庄重,到隶书的蚕头燕尾,再到楷书的端庄秀丽,以及行书和草书的流畅飘逸,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作者还介绍了一些著名的书法家,他们的作品不仅是艺术品,更是他们人格精神的体现。这本书让我对中国传统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赏,也激发了我对这些艺术形式的学习兴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