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譯老子讀本》(修訂三版)
内容简介
《老子》一書雖僅五千餘言,可是有關《老子》的著述,卻不下千餘種。
這 本書之所以受到如此重視,一是其思想微妙玄通,深不可識,使人一接觸,就感到其中別有天地,廣大無垠,非要窮其究竟不可。一是其思想已深入到國人的心底,可以說每個中國人的軀體裡,或多或少總存有一點老子思想的細胞。本書目的即在以現代的語言,把《老子》註釋、翻譯出來 ,以供現代人閱讀,希望能為現代人提供一個充滿哲思的心靈指標。
作者介绍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汉族,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故里鹿邑县亦因老子先后由苦县更名为真源县、卫真县、鹿邑县,并在鹿邑县境内留下许多与老子息息相关的珍贵文物。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基本资料
作者:余培林
出版社: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分類:哲學中國哲學先秦哲學及其研究
ISBN:9789571459684
裝幀:平裝
語言:中文(繁)
出版日期: 2014/11/01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很用心,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三民书局一贯的扎实做工。纸张的质感很好,印刷清晰,排版疏朗有致,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它在保持古籍原貌和现代阅读便利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对于像我这样的业余爱好者来说,阅读先秦哲学经典往往伴随着对晦涩文字的困扰,而这本读本在注释和导读部分的处理上显得尤为体贴。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学术堆砌,而是带着一种引导和陪伴的姿态,让读者能够逐步深入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意境之中。那种墨香和纸张的触感,本身就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让人愿意放下手机,安静地与这些古老的智慧对话。每次翻开它,都像是完成了一次小小的精神洗礼,这种实体书带来的仪式感,是任何电子阅读器都无法替代的。
评分作为一本先秦哲学的入门读物,它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体现了深厚的编撰功力。它不是简单地将《道德经》从头到尾罗列一遍,而是按照主题和思想的递进关系进行了巧妙的组织。每章节的引入都有清晰的脉络,帮助读者建立起一个宏观的认知框架,避免在阅读过程中迷失在细枝末节里。这种结构化的学习路径,对于想要系统性掌握老子思想精髓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读一本孤立的古籍,而是在参与一场精心设计的思想漫游,每一步都有清晰的指引,每到一个重要的节点,都有适时的回顾和总结,确保知识的内化和吸收。
评分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导读部分的处理方式,他并没有急于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展现了一种开放的、鼓励探索的学术态度。老庄思想的魅力恰恰在于其多义性和启发性,过早地将结论框定,反而会扼杀读者的独立思考。这本读本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提供了足够的背景知识和文本梳理,让我们能站在一个相对稳固的基石上,去自行体会“道”的变幻莫测。我感觉作者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他指出了山路的主要脉络,但更重要的风景,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和解读。这种“授人以渔”的教学思路,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互动性和发现的乐趣,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灌输。这种对读者智识尊重的态度,让我对这本书的信赖度倍增。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所蕴含的“生活哲学”气息。很多时候,我们把老子和庄子视为高高在上的理论大师,他们的思想似乎只存在于书斋之中。然而,这本读本通过其详实的解读,不断地将那些抽象的概念拉回到日常生活的具体情境中。无论是关于处世的态度、人际的交往,还是对自然万物的观察,书中都提供了很多可操作、可感悟的视角。它不像是一本纯粹的学术专著,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好好活着”的智慧指南。读完后,我发现自己看待一些日常的冲突和不如意时,心境都变得更加平和开阔了,这种实实在在的效用,远超出了单纯的知识获取层面。
评分阅读这部经典的体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译注的精准度与流畅性。很多老子的译本,要么过于拘谨,读起来拗口,像是生硬的文言文复述;要么则过于“现代”,为了追求通俗易懂而牺牲了原意的微妙差别。这本读本的译文则掌握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既保留了古文特有的韵味和节奏感,使得诵读时能感受到一种内在的音乐性,同时又确保了现代读者能够准确把握其核心概念。对于像“有无相生”、“祸福相依”这类核心辩证法思想,译者没有采取简单的对等翻译,而是结合上下文,给出了贴合语境的精妙阐释,这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让人仿佛能直接触摸到两千多年前思想家的心跳。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