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国臣主编的《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共收录了22位医家,集成20册医学全书,其中唐代3位医家,两宋时期9位医家,金元时期10位医家。收录原则为收入医家的全部存世著作;对该医家有争议的著作,当考镜源流,分辨正伪,尽量做到正本清源;在正本清源的基础上,对其弟子收集其遗论整理而成又确能反映其学术思想的亦可收入。 郑洪新主编的《张元素医学全书(精)》为丛书之一,收录《医学启源》、《珍珠囊》、《脏腑标本药式》3部著作,体现和代表了张氏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医学启源
珍珠囊
脏腑标本药式
张元素医学学术思想研究
张元素医著研究论文题录
对于这本书,我最想强调的是它所体现出的“传承”的力量。中国古代医学之所以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衰,正是因为有无数像书中所记载的这些名家,他们将自己的毕生所学,通过口传心授、著书立说等方式,一代代传承下来。这本书就像是一个汇聚了无数智慧的宝库,它不仅记录了唐宋金元时期医家的学术成就,更展现了他们对医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奉献精神。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一些争议性医术的论述,作者并非简单地接受或否定,而是会追溯其历史渊源,分析其合理之处,并结合后世的发展进行评价。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对书中内容的信任度大大提高。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听到那些先贤在与我对话,他们的问题,他们探索的方向,他们所得出的结论,都给我带来了莫大的启发。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医学的历史,更让我感受到了医学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和人文关怀。它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评分初次翻阅《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就被其浩瀚的内容和精炼的语言所震撼。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多才的长者,耐心而详尽地向我讲述着他一生所学的医学精髓。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养生”的论述。它不仅仅是简单的饮食起居建议,更是从精神、情志、运动等多个维度,阐述了如何达到身心和谐的最高境界。读到关于“情志致病”的章节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长期的焦虑、抑郁,真的会对身体造成如此巨大的伤害。书中所提倡的“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更是让我对生命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让我意识到,健康并非仅仅是疾病的消失,而是与整个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我特别喜欢书中引用的那些古代名医的医案,这些生动的案例,让我更直观地理解了医学理论的实际应用,也让我看到了名医们高超的医术和深厚的医德。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医学典籍,更是一部关于生命智慧的百科全书,它引导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努力追求更加健康、和谐的生活。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本古老的宝藏,里面蕴含着古人对生命、疾病以及治疗的深刻智慧。初翻开,那泛黄的纸页和古朴的字体就带着一种穿越时空的沉静感,仿佛能触摸到那些曾经为医术倾注一生心血的名家巨匠的呼吸。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气”的论述所吸引,书中对气的运行、失衡以及治疗方法的阐述,让我对身体内部的微妙变化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枯燥的医学理论,更像是一场关于生命能量流动的哲学思考。读到那些关于“辨证论治”的篇章时,我仿佛置身于古代的医馆,亲眼看着医者如何细致入微地观察病人的症状,然后根据个体差异制定出独一无二的治疗方案。这种“因人施治”的理念,在现代医学中同样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医学不仅仅是冰冷的仪器和药物,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我尝试着将书中的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调整饮食、规律作息,竟然真的感受到身体状态有所改善。这本书给我带来的,远不止于医学知识的拓展,更是一种对生活方式的启迪,让我更加关注身体的内在感受,并学会与身体和谐相处。
评分这套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它收录了多少具体的方剂或穴位。对我而言,它更像是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得以窥见中国古代医学思想发展的壮丽画卷。从唐朝的严谨求实,到宋朝的理论创新,再到金元的兼收并蓄,每一个朝代的医学成就都如同璀璨的星辰,在这本书中熠熠生辉。我尤其着迷于书中对经典医籍的解读,那些看似晦涩难懂的古文,在作者的注释和阐述下,变得生动而富有逻辑。它不仅仅是知识的搬运工,更是智慧的传承者。阅读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古代医家是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通过观察、实践和悟性,一步步构建起庞大而精深的医学体系。书中对不同疾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思路,展现了古人对疾病复杂性的深刻理解,以及他们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虽然我并非专业医学人士,但阅读过程中,我依然能感受到那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病患负责的仁心。这本书让我明白,医学的进步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历经无数代人的积累和发展,它承载着人类对健康的不懈追求,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智慧和文化底蕴。
评分这本《张元素医学全书》给我的触动,可以说是颠覆性的。我一直以为,中国古代医学都是一些模糊不清、缺乏科学依据的经验之谈,直到我读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自己有多么的无知。书中关于“气、血、津液”的理论,解释得条理清晰,甚至可以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解读一部分。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脏腑”功能的描述,它不是简单地把脏腑当作解剖学上的器官,而是将其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心理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整体观,恰恰是现代医学常常忽略的。我反复研读了关于“湿热”、“痰饮”等病证的论述,书中对这些病证的成因、表现以及治疗方法,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剖析,而且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方药和手法。我尝试着理解书中的一些经典方剂,并对照现代医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发现其中的许多原理,竟然与现代的药理学和生理学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这本书让我对中医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玄学,而是基于深刻观察和严谨逻辑的科学体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