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甲骨文丛书: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
[美] 格尔哈特?伦斯基 著
关信平 陈宗显 谢晋宇 译
2018年1月出版 / 92.00元
精装·656页
ISBN 978-7-5201-1217-8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内容介绍
自古以来,平等就是人们普遍重视的问题。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之间,不平等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关于不平等的问题,自古以来,基本的矛盾都是存在于两个思想学派之间的,一个是由保守主义论点的支持者组成,认为
社会不平等即是不可避免的,又是公正的;而另外一个则是由激进的相反论点的支持者组成,认为社会不平等既不是必然
的,也不是公正的。
《权力与特权》主要回答了社会分层领域中的核心问题:谁得到了什么?为什么能够得到?格尔哈特?伦斯基通过辩证的
视角来审视这一学科思想的的发展,勾勒了正在兴起的理论综合的框架。他认为众多社会学家——如马克思、斯宾塞、
萨姆纳、凡勃伦、莫斯卡、帕累托、索罗金、帕森斯和达伦多夫——所持的多元、矛盾的观点都可以被包含于不断发展
的、系统化的理论主体当中。
格尔哈特?伦斯基,美国社会学家,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社会学荣休教授,以其对宗教社会学、社会不平等和生态进化论
等方面的贡献而闻名。其他代表作有The Religious Factor: A Sociological Study of Religion's Impact on Politics;
Human Societies(与Jean Lenski合著)
目录1988年版中译本序
1984年英文平装版序
序言
第壹章 谁得到了什么?为什么会得到?
公元前的早期观点
从保罗到温斯坦莱的基督教观点
从洛克到莫斯卡的近代早期观点
功能主义者和冲突派理论家
正在出现的综合
基本的争论点
第二章 人与社会
人性
社会的性质
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它们的关系
个人利益:它们的性质
社会利益:它们的性质
第三章 分配制度的动力学
分配的两个规律
分配制度中的差异情况
qiang力及其转化
权利的统治
制度化权力的种类
政治周期
中间阶级和权力的制度化
反作用
政权的垮台
第四章 分配制度的结构
阶级
种姓、等级、地位群体和精英
阶级系统
公民权:一个具有潜在价值的资源
分配制度
对地位不一致的反应
回顾和展望
第五章 狩猎和采集社会
狩猎和采集社会的共同特征
狩猎和采集社会的差异特征
分配制度的共同特征
分配制度的差异特征及其产生原因
第六章 简单园耕社会
简单园耕社会的共同特征
分配制度的共同特征
分配制度的差异特征
关键性发展
第七章 先进园耕社会
先进园耕社会的共同特点
分配制度简介
造成在政治发展和不平等方面差异的原因
政体与不平等
统治者的权力
权力的其他基础
武力、意识形态与效用
权力和特权的世袭传递
立宪制度及其约束
第八章 农业社会(一)
农业社会:一个普遍类型?
农业社会的共同特征
国家、统治者和社会不平等
执政阶级
统治者对抗执政阶级:多种模式及其原因
第九章 农业社会(二)
侍从阶级
商人阶级
僧侣阶级
农民阶级
手工业者阶级
贱民和堕落者阶级
被遗弃者阶级
图解总结
地位群体
垂直流动
关于分配公正性的一个注脚
第十章 工业社会(一)
工业社会的共同特征
基本趋势的逆转
逆转的原因
政府的角色
统治阶级:事实还是神话
政治的阶级系统
财产的阶级系统
第十一章 工业社会(二)
业主阶级
党的官员阶级
管理者阶级
军人阶级
专业技术职业者阶级
职员阶级
销售者阶级
工人阶级
农业者阶级
失业者阶级和奴隶劳动者阶级
第十二章 工业社会(三)
教育的阶级系统
种族、民族和宗教的阶级系统
以性别为基础的阶级系统
以年龄为基础的阶级系统
阶级和地位一致性
垂直流动
阶级斗争
公民权和再分配过程的复兴
声望分层
未来的趋势
第十三章 回顾与展望
对一般理论的再考察
再看保守主义和激进主义
未来的议程
考文献
人名索引
4主题索引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吸引人,拿到手的时候就有一种沉甸甸的质感,封面的设计简约又不失力量感,那种带着历史厚重感的排版,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通常不太关注书籍的物理形态,但这本书的内页纸张质量也出乎意料地好,阅读体验非常舒适,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而且,书脊的装订非常牢固,即便是频繁翻阅也不会有散页的担忧,看得出出版社在制作上是下了不少功夫的。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持续思考的动力。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像是被授予了一把精密的解剖刀,可以更深入地剖析社会现象背后的权力网络和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它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教会了我如何提出更好的问题。我强烈推荐给那些厌倦了浅尝辄止的社会评论,渴望进行深度智力探索的读者。这是一次值得投入时间的思想洗礼。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进行了一次思想上的漫游,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他总是能用一种非常清晰的逻辑,将那些抽象的社会学概念具象化。我尤其欣赏他对于历史案例的引用,那些看似遥远的社会现象,在他的笔下仿佛就发生在眼前,让我对权力的运作机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有时候,读到一些观点时,我甚至会停下来,反复琢磨,思考它与我现实生活中的观察有何关联,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思维激发过程。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远超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对既有理论的简单梳理,更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批判与重构。作者对于不同学派的观点交锋描绘得淋漓尽致,没有丝毫偏颇,展现出极高的学术素养。我喜欢这种不带感情色彩,但又充满洞察力的分析,它迫使我跳出固有的认知框架,去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社会结构。这对于任何一个对社会运行逻辑感兴趣的人来说,都是一份极其宝贵的思想资源。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门槛不算低,其中涉及的专业术语和理论框架需要读者投入相当的精力去消化。但是,一旦你适应了作者的节奏,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无与伦比的。我发现自己开始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观察报纸上的新闻、朋友间的对话,甚至是日常的公共政策讨论。它提供了一套分析世界的“底层代码”,让原本模糊不清的社会图景变得清晰起来,那种智力上的满足感是无法替代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