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勝慧到彼岸功德寶集偈》是印度佛教般若部的重要經典。現存西夏文獻中,《功德寶集偈》兼具漢、藏、西夏文三種文本,這也是比較少見的。通過各種語言文本的對勘,《西夏功德寶集偈跨語言對勘研究》作者段玉泉發現瞭很多有趣的問題,得齣瞭一係列重要的結論。
總序
引言
研究篇
一、西夏文《聖勝慧到彼岸功德寶集偈》綜考
(一)西夏文本殘捲的判定
(二)西夏文本殘捲序說
1.**藏捲
2.英國藏捲
3.日本藏捲
4.法國藏捲
5.俄國藏捲
(三)西夏文譯本的成書年代及版本
附:西夏文本《聖勝慧到彼岸功德寶集偈》考訂一覽
二、西夏文本的漢藏對勘材料
(一)房山雲居寺漢文本
(二)兩個不同的藏文本
1.房山雲居寺本
2.俄藏黑水城齣土XT16號藏文文獻
3.黑水城齣土XT16號藏文文獻與房山雲居寺藏文本的關係
三、《聖勝慧到彼岸功德寶集偈》在西夏的傳譯過程
(一)西夏諸本的傳譯者
1.賢覺帝師波羅顯勝
2.五明顯密國師拶也阿難捺
3.演義法師遏啊難捺吃哩底
4.顯密法師周慧海
5.漢譯本作者鮮卑寶源
(二) 《聖勝慧到彼岸功德寶集偈》諸本間的關係
1.周慧海西夏文譯本的翻譯底本
2.西夏文譯本依據的藏文底本為西夏重新譯齣
3.周慧海譯本與寶源漢譯本的關係
4.流傳脈絡
(三)西夏藏傳佛教文獻翻譯過程中的梵譯與梵本問題
四、西夏文《聖勝慧到彼岸集偈》與《功德寶集偈》的關係
(一)關於西夏文《聖勝慧到彼岸集偈》
(二)西夏文《聖勝慧到彼岸集偈》與《功德寶集偈》文本之比較
(三)周慧海譯本與金剛王譯本流傳之比較
五、結語
對勘篇
凡例
《聖勝慧到彼岸功德寶集偈》(捲上)夏漢藏對勘
《聖勝慧到彼岸功德寶集偈》(捲中)夏漢藏對勘
《聖勝慧到彼岸功德寶集偈》(捲下)夏漢藏對勘
參考文獻
附錄
一、梵文本《聖勝慧到彼岸功德寶集偈》
二、佛教詞語對照錶
三、藏文字母轉寫符號對照
後記
初翻閱此書的目錄和前言,我立刻被作者嚴謹細緻的研究態度所摺服。可以看齣,作者在文獻搜集和比對上花費瞭巨大的心血,那種“十年磨一劍”的工匠精神,讓人肅然起敬。對於任何一個希望深入瞭解西夏曆史和宗教文本的學者或愛好者而言,這本書無疑是提供瞭一個堅實可靠的基石。它不像某些流行的通俗曆史讀物那樣追求聳人聽聞的敘事,而是老老實實地蹲在田埂上,一磚一瓦地構建知識的殿堂。我欣賞這種學術上的內斂和沉穩,它代錶瞭對知識的敬畏之心,而非對眼球經濟的追逐。
評分這本書的章節安排體現瞭極高的邏輯性,從宏觀的背景介紹到微觀的文本分析,層層遞進,毫不含糊。我發現作者在處理那些跨語言的復雜問題時,展現齣一種近乎魔術般的梳理能力,將原本糾纏不清的綫索一一解開,使得原本晦澀的義理變得相對清晰可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來,反復咀嚼某些段落,那種智力上的挑戰感是令人興奮的,它促使讀者主動地參與到思考的過程中,而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這種結構上的精妙設計,極大地提升瞭閱讀體驗的深度和持久性。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沒得說,那種典雅的古籍風格,拿在手裏沉甸甸的,讓人感覺對得起它所承載的學術分量。內頁紙張的質感也很好,印刷清晰,字體排布考究,即使是麵對那些晦澀難懂的西夏文字,也能感受到排版者的用心。我特彆喜歡它封麵上那種低調的紋飾,仿佛穿越時空,觸摸到瞭那個神秘王朝的遺風。對於一個對手稿文獻有潔癖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物理呈現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那種對傳統學術規範的尊重,在如今這個快速迭代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
評分我得說,這本書的學術密度非常高,對於非專業讀者來說,閱讀過程可能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持續的專注力。它需要的不是快速翻閱,而是帶著放大鏡去細細品味每一個注釋和引文的來源。然而,正是這份“不妥協”的專業性,纔使得它具備瞭長久的生命力。我預見,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裏,任何想在西夏文獻研究領域發聲的人,都無法繞開這本書所奠定的基調和提供的參考坐標。它像是被放置在書架高處的一座燈塔,指引著後來的探索者們前行的方嚮。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相關領域的旁觀者,我深感學術研究的孤寂與不易。而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這個相對小眾卻至關重要的研究領域注入瞭一劑強心針。它所采取的“跨語言對勘”這一獨特視角,極大地拓寬瞭我們理解西夏宗教思想的維度,使得原本被碎片化處理的史料得以重構一個更為整體的圖景。這種方法論上的創新和實踐上的突破,是衡量一部嚴肅學術著作價值的關鍵標準。它讓我們得以窺見,在遙遠的過去,不同文化和信仰體係是如何進行艱難而深刻的對話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