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看懂艺术:伟大艺术品背后的故事 | ||
| 定价 | 68.00 | |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5月 | |
| 开本 | 32开 | |
| 作者 | 翁昕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559617613 | |
| 重量 | ||
《如何看懂艺术》是艺术经纪人、知乎艺术达人翁昕趣讲艺术的第壹辑。本书从欣赏西方艺术的第壹站——意大利开始,由翁昕带领读者重回伟大艺术的诞生地,亲临罗马、梵蒂冈、那不勒斯、米兰四大古城,游走于大大小小的美术馆、教堂与屹立千年的名胜古迹,0距离欣赏艺术名作。
本书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讲起,经过漫长的中世纪、文艺复兴的黄金时代直到灿烂的巴洛克时期结束,跨越千年历史,细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卡拉瓦乔等众多艺术大师的创作生涯,及其旷世杰作背后的精彩故事。
序言
时间线
意大利概览
罗马
1 zui初的基因:伊特鲁里亚艺术
2 古希腊艺术的伟大继承者
3 照进现实的古罗马雕塑
4 罗马文明的纪念碑
5 “文艺”的失落与复兴
6 教皇收藏——天国的眼光
7 波提切利:黄金时代孕育的天才
8 达·芬奇和他的圣哲罗姆
9 米开朗琪罗:身不由己的艺术家
10 米开朗琪罗:超yue凡尘的力量
11 拉斐尔:教皇的宠儿
12 卡拉瓦乔:绘画界的戏剧大师
13 委拉斯贵兹:*前*后的教皇肖像
14 贝尼尼:灿若星辰的全能雕塑家
15 去罗马看天顶画
那不勒斯
1 庞贝——墙壁上的古罗马
米兰
1 客居米兰的晨光
2 十项全能的达·芬奇
3 人生苦短,唯画永存
4 zui后的晚餐
后记
我是一个追求效率和高质量信息摄入的人,对于那些冗长拖沓的文本是很难有耐心的。但这本书的文字功底实在太扎实了,每一个段落都经过了精心的雕琢,信息密度极高,却丝毫不会让人感到吃力。作者的语言节奏把握得炉火纯青,时而激昂澎湃,为我们展现艺术的宏伟蓝图;时而又细腻入微,捕捉那些不易察觉的情感波动。这种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极大地保障了阅读的顺畅感。更重要的是,它成功地在“普及性”和“专业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既能让初学者迅速入门,又不至于让资深爱好者感到浅薄。如果说艺术是视觉的盛宴,那么这本书的文字,就是一场听觉与智力的盛宴,让人欲罢不能。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对艺术史是抱着“了解一点点就好”的心态开始翻阅的,没想到这本书的魔力让我完全沉浸其中,简直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它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将复杂的历史背景、人物关系和创作技巧,巧妙地编织成一张巨大的、引人入胜的网。我发现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在脑海中构建起那个时代的场景,甚至能想象出画家们在画室里争论的火热场面。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远比死记硬背年代和人名有效得多。书中的某些章节,比如对某个关键时期艺术变革的描述,其跌宕起伏的叙事结构,甚至可以媲美优秀的悬疑小说。我已经忍不住向我身边所有不怎么“懂艺术”的朋友安利了,告诉他们这绝对是刷新认知的佳作。
评分哇,最近读到一本超级引人入胜的书,简直把我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仿佛作者不是在讲解枯燥的历史知识,而是在娓娓道来一个个充满戏剧性的故事。我特别喜欢它对艺术家内心世界的挖掘,那些关于创作灵感、挣扎和最终突破的细节,让人感同身受。它让我意识到,每一幅伟大的作品背后,都凝聚着创作者无数的心血和不为人知的幕后花絮。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因为某个转折或某个惊人的发现而停下来,回味许久。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设计也深得我心,清晰而富有美感,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它不是那种让人望而却步的学术巨著,而是真正做到了将深刻的艺术理解融入到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中,强烈推荐给所有对美有好奇心的人!
评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完全打破了我以往对艺术史的刻板印象。我一直觉得艺术史是高冷的,充满了专业术语和晦涩难懂的理论,但这本书完全不是这样。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朋友,用最接地气、最生动有趣的语言,为我揭开了那些陈年往事的面纱。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介绍不同艺术流派演变时所采用的类比和对比手法,那些看似毫不相干的社会事件和文化思潮,是如何像滚雪球一样影响了艺术风格的巨变,读起来酣畅淋漓。而且,它不仅仅停留在“看图说话”,而是深入探讨了艺术品在当时语境下的社会功能和观众反应,这种多维度的解读,让艺术品真正“活”了起来,变得有血有肉,充满了烟火气。我已经开始期待下一本能用这种方式解读其他领域的书籍了!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更多是来自于它对“人”的关注。很多艺术史书籍只是罗列作品和风格,但这本书显然更侧重于挖掘隐藏在画布背后的那些鲜活的个体生命。通过作者细致入微的描述,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些伟大艺术家在面对审查、贫困、爱情和时代洪流时的挣扎与坚持。这种对人性深处的洞察,使得那些原本遥不可及的殿堂级作品,瞬间拉近了与我的距离,它们不再是博物馆里被玻璃保护的“文物”,而是那个时代、那个灵魂最真实的呐喊。这种人文关怀的深度,让我对艺术的理解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哲学层面。每次合上书本,都会觉得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了极大的充实和滋养,感觉自己也变得更有同理心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