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翡翠收藏与鉴赏
:78.00元
作者:玮珏 编著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510435638
字数:187000
页码:246
版次:1
装帧:软精装
开本:16开
编辑推荐
一本集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的翡翠收藏鉴赏书籍,帮助读者朋友们了解翡翠的基本知识,学习翡翠鉴定和值评估的方法,增强辨识假翡翠的能力。图片清晰,知识点详细,无论从视觉冲击力,还是实际购买指导值上,都有同类图书中不具备的特色和亮点。
目录
章 玉石之冠——话说翡翠
翡翠名称的由来
翡翠传入我国的时间
翡翠的相关传说
翡翠的物理化学性质
翡翠的产地
缅甸翡翠产地主要的矿区和场口
翡翠的品相
翡翠的种
翡翠的色
第二章 怦然心动——翡翠选购技巧
选购翡翠戒指的方法
选购翡翠耳环的方法
选购翡翠手镯的方法
选购翡翠珠链的方法
选购翡翠花牌的方法
选购翡翠胸饰的方法
选购翡翠摆件的方法
翡翠饰品的养护
翡翠摆件的养护
第三章 慧眼识宝——翡翠优劣鉴别
第四章 金屋藏“娇”——翡翠收藏方法
第五章 抵挡不住的诱惑——赌石中的门道
第六章 光彩夺目——翡翠珍品欣赏
附录
内容提要
本书结合图文的形式,从翡翠的历史沿革、辨别翡翠真伪、翡翠艺术品的加工工艺、欣赏翡翠的艺术美感等各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一个炫目的翡翠世界,是广大的翡翠爱好者在收藏与鉴赏翡翠作品过程中极具值的一部宝典。
全书的收尾部分,关于“古董传世”的视角转换,处理得非常巧妙,它将玉石的价值从单纯的物质属性,提升到了文化传承的高度。作者探讨了历代玉器审美观念的变迁,从新石器时代的礼器到明清时期的文玩摆件,每一时期的风格侧重和工艺特点都被梳理得井井有条。这种宏大的历史视野,让我意识到,我手中所把玩的不仅仅是一块经过打磨的石头,而是承载着几千年中华文明审美情趣的历史载体。这种文化底蕴的注入,让原本略显“技术性”的鉴赏内容,获得了灵魂和深度。这本书的格局很大,它成功地构建了一条从地质到文化,从原石到珍宝的完整脉络,非常适合希望全面提升玉石素养的进阶读者。
评分我最关心的部分,是关于玉石的“入门知识百科”部分,坦白说,我之前在网上看过不少零散的资料,信息碎片化且真假难辨,很多所谓的“秘籍”读起来像武侠小说,缺乏科学依据。这本书的叙事方式极其严谨又不失亲和力,它从矿物学的基本概念讲起,一步步引导读者理解什么是“种”、“水”、“色”的科学定义,而不是简单地罗列形容词。作者似乎深谙初学者的困惑点,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比如“飘花”和“色根”的区别,处理得非常到位,通过对比图例清晰地剖析了它们在形成机理上的差异。阅读下来,我感觉自己像是跟在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行家身边,他没有直接把答案丢给你,而是耐心地教你如何去观察、去思考,建立起一套逻辑自洽的认知体系,这比死记硬背要有效率高得多。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典雅中透着沉稳的气质,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制作者的用心。内页的纸张选用了偏暖调的米白色,触感温润,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我特别欣赏它在版式布局上的考究,图文排版的疏密得当,没有丝毫拥挤感,大量的精美插图和高清实物照片,对于我们这些初涉玉石领域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要知道,光是那些不同光照条件下翡翠色彩变化的细微差别,文字描述往往是苍白无力的,但这本书通过专业的摄影技术,几乎将实物的神韵捕捉了下来。光是翻阅这些图片,就已经完成了一次视觉上的盛宴,让人对书中即将深入探讨的那些复杂的鉴赏标准充满了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品味的象征。
评分不得不提的是,关于“赌石”的部分,它并没有渲染那种一夜暴富的幻想,反而以一种近乎冷静甚至带着一丝悲悯的笔调,揭示了这个行业光鲜外表下的残酷性。作者深入剖析了“门道”所在,并非指那些所谓的玄学或内部消息,而是基于对地质构造、皮壳特征以及历史经验的综合判断。书中对不同场口(如某某场口的黄沙皮、某某场口的粗糙皮)的特征描述细致入微,仿佛将读者带到了矿区现场,去触摸那些未经雕琢的原石。这种详尽的现场感描绘,让我深刻体会到,所谓的“门道”,其实是建立在对自然规律和市场博弈的深刻理解之上,而非简单的运气使然。阅读这部分,让人在兴奋之余,更多的是一种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评分对于那些想进入实际交易环节的朋友来说,书中关于“购翡翠优劣鉴定方法”的章节,简直是实战宝典。不同于市面上很多夸大其词的鉴定指南,这里的论述非常务实,充满了对市场潜规则的洞察。它详细地解析了优化处理的各种手法,比如常见的酸洗、覆膜,并提供了肉眼或借助简单工具(如十倍放大镜)如何识别的技巧,甚至连光照角度对判断抛光均匀度的影响都被纳入了考量。我尤其赞赏其中关于“合理定价区间”的讨论,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辨别真伪,更重要的是教会你如何在市场上根据品质和稀有度做出理性的价值判断,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而遭受损失,这种深入到商业伦理层面的探讨,让整本书的价值瞬间拔高了一个层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