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牛津法律理论词典
定价:35元
作者:(美)比克斯 著,邱昭继 等译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5-01
ISBN:9787503672958
字数:209000
页码:24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暂无相关内容
目录
暂无相关内容
内容提要
同行之间的智识砥砺激发了我撰写这本词典的灵感。学术同行互相阅读对方作品时,经常有“隔行如隔山”的感觉,因为一个学术传统的学者不能理解另外一个学术传统的标准术语。从事法律与经济学研究的学者几乎不能理解分析法学传统中的术语,并且这两派学者往往忽略了女权主义法律理论或种族批判理论中使用的观点和术语。本书的目标是充当一本译文手册,成为一部语词和短语的贝立兹(BerlitZ)指南,以此帮助不同法律学术传统的学者之间的理解和交流。如果本书在相互理解方面有所助益(相互理解是迈向相互评论的步),那我就心满意足了。本书也有更宏大的目标:以学生和学者易于掌握的方式提出一些来自不同法理学传统的基本概念。
有如下几点值得注意的地方:
,究竟选取哪些不选取哪些词条是撰写这本词典时不可避免的难题;在确定词条的范围时,我遵守了如下原则:
1.不撰写在世作者的词条(截止于撰写时),虽然在其他的词条中会讨论在世作者的思想(即使不考虑当下作者思想的可变性,评价他们的思想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此外,撰写哪个作者的思想不撰写哪个作者的思想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情,而仅撰写过世作者的词条则不太会遭受人们的议)。
2.不同的作者对法律理论的论题有着不同的理解;我力图容纳一个较宽的论题域,但当法律理论侵入政治理论、经济学、道德哲学、形而上学、社会理论和宪法等领域时,这种做法存在使法律理论变得完全没有边界的危险。我容许法律理沦适度地侵入这些相邻的领域。但有些读者喜欢较宽的论题域,而有些读者喜欢较窄的论题域,这是难以调和的。
3.有些理论家(例如,伊曼努尔·康德)或论题(例如,平权行动)的主要影响力和重要性超出了法律理论(狭义地理解),本书主要讨论这些人物或论题与法律理论相关的部分。
第二,这项工作的主旨不是提出原创性的思想。它的主要目标是以一种人们易于理解的方式提出一个领域中习惯性的用法。然而,完全的客观是很难做到的,即使有可能(或许没有这种可能)做到这一点。本书不可避免地反映了我的判断,特别是我对他人的观点仅仅予以编辑的时候。本书致力于语词和思想理解的另外一个副产品是:虽然所有的词条都是我撰写的,但特定的词条或概括思想的方式反映了其他文本的成果。有些地方我概括词语的方式不同于特定作者的概括,我在文中对此作了详细的交待。
第三,当本书涉及法律实践时,不可避免,更多的是美国和英国的法律实践。然而,许多讨论涉及更宽的论题,因而也触及了其他普通法系国家的法律实践,偶尔也触及了民法法系国家的法律实践。类似的,许多学派讨论不可避免地以英语世界的作品或翻译为英语的作品为基础。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布赖恩·H.比克斯,美国明昆尼拉大学FrederickW.Thomas法律与哲学教席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理学、家庭和合同法。其他著作有《法律、语言与法律的确定性》等。
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我深知理解法律理论的重要性。很多时候,我们在学习法律条文或案例时,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为什么”。这些“为什么”往往就根植于深层的法律理论。例如,关于法律的效力来源、法律的解释方法、法律的公正性基础等问题,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很难做到融会贯通。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性地解释这些复杂理论的工具书。传统的教材往往会将理论穿插在各个章节中,不够集中,也不够系统,难以形成一个整体的认知框架。一本优秀的法律理论词典,应该能够清晰地界定每一个核心理论概念,追溯其起源,阐述其主要内容,并介绍其代表人物和不同学派的观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个清晰的法律理论地图,让我能够更有效地理解和学习民法、刑法、公法等各个分支领域背后的理论支撑,从而更好地进行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
评分我是一名对法学理论充满好奇心的法律爱好者,尽管我并非专业人士,但一直以来我都对法律背后的哲学思考和思想脉络着迷。很多时候,我们在新闻报道中看到的法律事件,或者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背后都隐藏着复杂的社会和伦理考量。理解这些考量,需要我们对法律理论有更深入的认识。例如,关于“自然法”与“实证法”的争论,关于“功利主义”在法律中的体现,关于“权利”与“义务”的界定,这些都涉及到深刻的哲学命题。一本好的法律理论词典,应该能够用相对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这些高深的理论,并且能够将理论与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联系起来,帮助像我这样的非专业读者,也能感受到法律理论的魅力和价值。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探索法律世界的一扇窗户,让我看到法律背后更广阔的天地。
评分法律理论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它对现实世界的指导和塑造作用。一本优秀的法律理论词典,不应仅仅是理论家们的内部参考,更应该能够引发公众的关注和讨论,促进社会对法律的理解和反思。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超越枯燥的学术术语,用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案例,揭示法律理论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如何塑造我们的社会。例如,关于“国家”的理论,如何解释政府的权力来源和界限;关于“人权”的理论,如何保障个体的自由和尊严;关于“契约”的理论,如何维护市场秩序和交易安全。这些理论的普及,能够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法律的运作,更积极地参与到法律的讨论中来,从而推动法律的良性发展。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连接学术与大众的桥梁,让法律理论不再是象牙塔里的学问,而是触及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智慧。
评分在我接触到的法律文献中,概念的模糊和界定的不清常常是阻碍理解的绊脚石。尤其是在跨学科研究或者翻译引进国外理论时,对核心概念的准确把握至关重要。例如,对于“正义”、“公平”、“秩序”等基本概念,不同的法律理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侧重,而这些理解上的差异,往往导致了论证的偏离或结论的混淆。一本权威的法律理论词典,应该能够清晰地界定这些核心概念,提供不同学派的视角,并指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不仅对于学者进行严谨的学术研究至关重要,对于政策制定者、法律实务工作者以及任何需要进行法律论证的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工具。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标准化的、可信赖的理论参照系,帮助我们统一语言,提升沟通效率,从而推动法律理论研究的深化和法律实践的进步。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法律学界的一大盛事。作为一名法律从业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梳理和阐释法律理论核心概念的权威著作。市面上不乏各种法律类书籍,但往往侧重于某一特定领域,或者停留在基础的法律条文解读,对于那些更深层次的、影响法律发展的理论流派和思想内核,却少有深入的探讨。尤其是在当下,法律理论的快速发展和多元化,使得理解和掌握这些理论体系变得尤为重要。一本好的法律理论词典,不应仅仅是概念的堆砌,更应是理论逻辑的梳理、历史脉络的勾勒以及不同学派之间关系的辨析。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填补这一空白,为法律人提供一个全面、深入、条理清晰的理论指南,帮助我们跳出具体案件的泥沼,从更宏观的视角理解法律的本质、功能及其演变。同时,我也希望它能够兼顾理论的学术性和实践的应用性,让那些抽象的理论概念在实际工作中焕发生命力,成为指导我们思考和行动的有力武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