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在追問中悟道 / 任勇 / 1
第*編|數學,究竟教什麼
教什麼好比供應,如果盲目供應,或供大於求,或供不應求,或供非所求,都會齣問題的,所以,弄清楚教什麼,必須先弄清楚需求——為什麼學與考,從而平衡好供求關係,纔能確定教什麼。
問題一我為什麼要學數學 / 3
反思1 三個“不等號”引發的質疑 / 4
反思2 “考場狀元”是怎麼造就的 / 11
反思3 數學教育遭遇的三大挑戰 / 15
問題二我為什麼要考數學 / 21
反思1 是誰讓考試走瞭歪路 / 22
反思2 應試能力不等於應試教育 / 27
反思3 讓“考試能手”成為“職場能手” / 32
問題三我教什麼樣的數學 / 42
反思1 數學基礎的重新定位 / 42
反思2 教有用的數學 / 51
反思3 教有趣的數學 / 63
第二編|學生,究竟怎麼學
“怎麼學”好比接收,如果盲目接收,或不想接收,或者沒有能力接收,或者接收的東西是有害的,同樣齣現問題。所以必須弄清楚接收者是怎麼想的,是怎麼接收的,接收時會齣現哪些問題。
問題一學生是怎麼想的 / 79
研究1 學生是有想法的 / 80
研究2 學生是怎麼想的 / 87
研究3 學生的想法很簡單 / 96
問題二學生是怎麼學的 / 104
研究1 學生是會學習的 / 104
研究2 學生是怎麼學的 / 111
研究3 學生的學習假象需警惕 / 117
問題三學生是怎麼成長的 / 125
研究1 學生是在哪裏學的 / 126
研究2 學生受誰的影響 / 131
研究3 學生需要什麼幫助 / 135
第三編|教師,究竟怎麼教
如果把教材當作供應者,把學生當作接收者,那麼教師就是傳輸者,傳輸不當,或傳輸得過多,或傳輸過少,對學生的學習都是有害的。教師要想傳輸得科學、適當、通暢、有效,就要盡量拉近供應者(教材)與接收者(學生)的距離,靈活地處理教材,使數學學習活動貼近學生的實際,從而實現三種思維活動的統一。
策略一兒童化的教學之術 / 145
方法1 教學設計兒童化 / 146
方法2 教學過程兒童化 / 155
方法3 教學方式兒童化 / 165
策略二數學化的教學之道 / 173
方法1 形象與抽象中互動 / 174
方法2 遷移與轉化中變通 / 179
方法3 聯係與對比中聚焦 / 186
策略三前置式的教學之變 / 195
方法1 從先教嚮先學轉變 / 197
方法2 從先學後補嚮先補後學轉變 / 205
方法3 從課外作業嚮課內作業轉變 / 212
附錄 / 219
後記 / 221
戴曙光老師告訴我們,其實,可以把課上得簡單一些。簡單課堂真實,樸實,紮實,實實在在,沒有過多的華麗色彩,沒有過多的熱熱鬧鬧,沒有過多的刻意追求。簡單課堂看似簡單,卻有內涵;看似簡單,卻有韻味;看似簡單,卻不簡單。“簡單”的課堂顯得更加厚重、更有思想、更有學科味,學生更為喜歡、學得更為輕鬆。
《數學,究竟怎麼教 大夏書係》係作者一綫教學智慧的結晶,以作者的講座提綱為藍本,細分為“數學,究竟教什麼”“數學,究竟怎麼教”“教師,究竟怎麼教”。從一綫數學教師經常碰到的問題入手,把實踐理論化,把理論實踐化,娓娓道來,深入淺齣,是一綫教師提升專業素養的不錯讀物。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原來數學可以這麼“好玩”!作者用一種極其親切、幽默的筆觸,描繪瞭他如何在小學課堂上點燃孩子們對數學的熱情。書中沒有晦澀的理論,隻有滿滿的智慧和實踐經驗。他分享的那些充滿創意的教學方法,比如用遊戲來理解分數,用搭建積木來學習幾何,讓我驚嘆不已。我一直覺得,數學是邏輯嚴謹但缺乏情感的學科,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數學的另一麵——它是充滿想象力和創造力的。作者巧妙地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與兒童的生活經驗聯係起來,讓他們在玩樂中不知不覺地掌握知識。我特彆欣賞他對學生個體差異的關注,他提齣的“因材施教”的理念,並不是空談,而是落實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讀這本書,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充滿歡聲笑語的數學課堂,感受到孩子們在探索和發現中的快樂。它不僅為我提供瞭實用的教學技巧,更重要的是,它讓我重新認識瞭數學的魅力,以及教育的本質。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影響。我原本對小學數學教學的理解比較片麵,總覺得是關於知識點的傳授和解題技巧的訓練。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宏大、更深刻的教育圖景。作者並沒有急於給齣“如何教”的答案,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為什麼教”和“教什麼”。他所倡導的“簡單教數學”,實際上是一種迴歸教育本源的思考。書中充斥著作者對教育的熱愛和對學生的關懷,這種真摯的情感,讓我深受感動。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曆,講述瞭如何在教學中剋服睏難,如何與學生共同成長。我尤其欣賞他對“數學文化”的強調,他認為數學不僅僅是學科知識,更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在與一位智者對話,他的話語樸實無華,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數學教學的書,更是一本關於教育和成長的書。
評分這本書是一份沉甸甸的禮物,它給予瞭我關於小學數學教學的全新視角。我一直以為,數學教師隻需要精通學科知識,然後把知識傳授給學生。但這本書讓我明白,一個優秀的數學老師,更重要的是要擁有教育智慧,要懂得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作者在書中分享的許多關於“為什麼”的思考,讓我開始深入探究數學的本質,以及學生學習數學的內在動力。他提齣的“讓數學‘活’起來”的理念,讓我看到瞭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性,也讓我看到瞭小學數學教學的無限可能。我尤其喜歡他對“提問”的重視,他認為一個好的問題,能夠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深入探究。書中列舉的許多引發學生深度思考的問題,都讓我拍案叫絕。讀這本書,感覺就像是在跟隨一位經驗豐富的引路人,他不僅指明瞭方嚮,更教會瞭我如何在路上行走,如何享受整個過程。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衝擊和震撼,或許用“顛覆”來形容都不為過。我一直以為,所謂的“教數學”就是把公式、定理講解清楚,然後帶著學生做大量的練習。但讀瞭這本書,我纔意識到,這僅僅是冰山一角。作者通過他多年的實踐經驗,打破瞭我固有的思維模式。他強調的“簡單教數學”並不是指降低難度,而是指找到最直觀、最符閤兒童認知規律的教學方式。書中有大量的案例分析,詳細描述瞭作者是如何引導學生發現數學的規律,如何讓他們主動思考,而不是被動接受。我特彆喜歡他對“錯誤”的看法,他認為錯誤是學習過程中寶貴的資源,是學生理解和進步的契機。這種積極的視角,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在輔導孩子時對待錯誤的態度。書中提齣的“化繁為簡”的教學策略,以及如何從生活情境中提取數學問題,都讓我茅塞頓開。讀這本書,感覺就像是在與一位智慧的教育傢進行一場坦誠的交流,他的每一個觀點都讓我受益匪淺,也讓我對未來的教學充滿瞭信心和期待。
評分這本書真是讓我眼前一亮,完全超齣瞭我對一本數學教學書籍的預期。一開始我抱著學習一些小學數學教學技巧的心態購入,結果發現它更像是一次關於數學本質和教育理念的深度對話。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各種題型和解題方法,而是深入淺齣地探討瞭“數學究竟是怎麼教的”這個問題。這種從根源齣發的追問,讓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的數學學習經曆,以及在教育孩子時可能存在的誤區。書中關於數學思維的培養,以及如何讓孩子們真正理解概念而非死記硬背,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我尤其欣賞作者提齣的“用故事講數學”的理念,這讓原本枯燥的數字和公式變得生動有趣,仿佛打開瞭一個全新的世界。閱讀的過程中,我仿佛看到瞭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師,在我的耳邊娓娓道來,分享他多年教學的寶貴心得。書中的許多例子都非常貼近實際,讓我能夠立刻聯想到自己孩子在學習中的具體場景,並從中找到啓發。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本啓迪心靈的讀物,讓我對數學教育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感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