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现行正字法
定价:11.00元
作者:冯寿忠著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07-01
ISBN:9787506806374
字数:195000
页码:25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以当前国家的语言文字法规、政策为依据,从汉字的字音、字义、字形、字体四个方面,介绍了现行用字的规范性标准,以及防治各种不规范现象的方法和措施;并且把与各种不规范现象有关的字分门别类地统计整理出来,为读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提供了翔实而可靠的资料。 本书可作为学习和推广规范汉字的教科书、工具书,也可以作为研究规范汉字的参考书,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是学校师生、文秘工作人员、新闻出版等传播媒体工作人员、科学研究工作人员和社会各界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 本书是“汉字规范化丛书”的一种。
目录
序章 正字法与规范化
第1节 正字法与规范化的关系
第2节 汉字规范化的历史和意义
章 字音法
第1节 正章的标准和方法
第2节 多音多义字的音义对应关系
第3节 多音同义字的音域对应关系
第4节 统读字的统读音辩正
第5节 与读半边有关的常用字
第二章 字义法
第1节 正义的意义和方法
第2节 形近易混字辩析
第3节 同音近易混字辩析
第4节 音形皆近易混字辩析
第5节 音义皆近易混字辩析
第三章 字形法
第1节 正形的标准和方法
第2节 容易搞错笔数的字
第3节 常见笔形变化规律例析
第4节 常见不明笔顺的字
第5节 容易混淆的组字部件
第6节 常用部件与部位的关系
附录《新旧字形对照表》
第四章 字体法
第1节 现行字体法及其标准
第2节 常见“死灰复燃”异体字
第3节 常见非对称性繁简字
第4节 待规范异体字辩正表
附录1 标点符号用法
附录2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从一个普通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关于用字规范的讨论常常因为各种新媒体的传播而显得混乱不堪,但手握这样一本由权威机构出版的、经过审慎推敲的文本,能给人带来极大的安定感。每当我在书写或编辑稿件时遇到犹豫不决的字形,翻开此书,答案往往是明确且不容置疑的。这种“定海神针”般的作用,是其他零散的学习资料所无法比拟的。我个人最欣赏作者的谦逊态度,他从不以绝对真理自居,而是将自己的工作定位为“对现有共识的梳理与呈现”,这种严谨的学术姿态,让人心生敬意。唯一的遗憾是,这本书的发行量似乎不像某些畅销书那样巨大,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实体书店很难觅得,希望出版社能够考虑增加再版次数,让更多对汉字规范有需求的人能够方便地获取到这部重要的参考资料。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时代感,封面的字体选择和色彩搭配,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所承载的厚重历史感。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翻阅起来手感舒适,装订牢固,看得出出版社在制作上是下了功夫的。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就像是捧着一本经过岁月洗礼的经典。不过,就内容而言,我个人觉得它在某些章节的论述上略显保守,对于一些新兴的语言现象和变化,似乎没有给出足够深入的探讨和前瞻性的分析。也许是受限于成书的年代,一些前沿的观点未能充分体现。尽管如此,作为一部规范性著作,它在基础理论构建上的扎实程度是毋庸置疑的,每一个规则的推导都力求有据可循,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我花了很长时间去对比其中关于某些笔画定型的描述,发现即便是细微之处,作者也做了细致的考量,这对于追求精确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
评分这本书的理论体系构建得非常宏大且自洽,作者似乎试图建立一个全面覆盖现行规范的逻辑框架。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对于“约定俗成”与“强制规范”之间张力的探讨,这部分内容写得非常精彩,辩证性很强。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一切都归结于行政命令,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规范背后所承载的社会共识和历史惯性。在阅读这些思辨性强的章节时,我感觉自己不仅是在学习规则,更是在理解规则是如何一步步凝固成型的。不过,可能是篇幅的限制,一些在实际应用中非常棘手的边缘案例,书中只是点到为止,没有展开深入讨论,这让我有点意犹未尽。我希望作者能够在后续的修订中,增加一个专门的“疑难案例解析”部分,收录一些日常生活中最容易混淆或产生争议的字形实例,那样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将得到指数级的提升。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布局,可以说是中规中矩,没有太多花哨的设计,完全是为了内容的清晰传达服务。字体的大小和行距的设置,都考虑到了长时间阅读的舒适度,这一点值得称赞。我特别注意到它在引用注释和参考文献的处理上非常规范,清晰地标注了每一条引用的出处,这体现了作者对学术诚信的重视。然而,如果从现代阅读习惯的角度来看,它的图表制作略显陈旧,部分示意图的分辨率和清晰度,在打印成册后效果不是特别理想,尤其是在展示一些复杂的结构分解时,细节的辨识度有所下降。我尝试用放大镜去观察其中一幅关于偏旁部首组合的示意图,发现线条的锐利度确实有待加强。对于那些需要精确分析字形结构的专业人士来说,这可能会成为一个小的障碍。不过,瑕不掩 চরিত্রের,总体而言,它依然是一本工具书的典范,实用性远大于形式感。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与历史的对话。作者在梳理字形演变脉络时,引用的古代文献和范例非常丰富,这使得我对汉字形体的流变有了更直观的认识。特别是关于异体字的辨析部分,我发现自己过去的一些“想当然”的用法得到了修正。例如,书中对于某个特定部首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写法差异,进行了详尽的图示和比对,这比单纯的文字描述要有效得多。当然,这种详尽也带来了一定的阅读门槛,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些晦涩难懂,需要反复查阅上下文才能完全理解作者的意图。我建议那些希望系统学习规范用字的朋友,最好是配合一些古代字帖或拓片来进行对照学习,这样吸收效果会更佳。整体来看,这本书的学术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扎实的参考系,让我们得以在纷繁复杂的现代书写实践中,找到一个坚实的锚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