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尚济形意拳练法打法实践
定价:86.00元
作者:马保国;马晓阳著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53049140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不讲形意拳的套路练法,而是专讲打法。
本书有三大突破:
1.提出了左右四个斜方向的隅劲:横、掤、盖、裹,描述了上下、前后、左右六面争力的立体浑元劲。
2.揭示了形意拳技击秘诀——高水平地运用接手、化手、发手。
3.系统完整地提出、论述了十六字临战、交手心法秘诀。
内容提要
2007年,尚济嘱马保国写一本专门介绍形意拳打法的书。十年后,2017年,马保国与子马晓阳终于写就此书。书中在描述形意拳五行十二行时,将练法与打法结合讲解,使读者能直观了解形意拳的技击技法。此外还专门介绍了在搏击中经常需要用到的临战交手心法秘诀、五行十二形合一防踢打绝技。
目录
章浑元形意之练法、打法原则00
第二章浑元形意之三项创新00
节新十三字诀0
第二节新九宫0
第三节九层功夫、九种练法0
第三章临战、交手心法秘诀0
节临战心法秘诀0
第二节交手心法秘诀0
第四章预备式、常用步法及常用转换动作0
节预备式0
第二节常用步法及转换动作0
第五章浑元五行拳练法、用法0
节崩拳0
第二节钻拳
第三节劈拳
第四节横拳
第五节炮拳
第六章浑元十二形练法、用法
节龙形
第二节蛇形
第三节燕形
第四节鹞形
第五节形
第六节鸡形
第七节猴形
第八节鼍形
第九节虎形
第十节马形
第十一节鹰形
第十二节熊形
第七章五行十二形合一防踢打绝技
节防“霸王乱拳”
第二节防抱头撞裆、双风贯耳
第三节防弹踢、正蹬、低踹、鞭腿
第四节防点拳开路接过步后手重拳
第五节防膝撞
第六节防肘击
附录
浑元形意太极门四大老前辈简介
当代武林泰斗尚济老前辈约晤入室弟子的嘱咐
神奇的竟是个“缘”字
——当今武林泰斗尚济恩师与徒儿我
形意拳河北省大支派系统表
跋
作者介绍
马保国
马保国,先后随父亲、抗日老战士马德峰习练祖传山东马家功夫。成年后,先后幸遇中国传统功夫大师尚济、郭升海、王长海老前辈,深得教诲,成为入室弟子。
自1970年12月起至出国前,从军5年,两次上大学,从政、从商多年。
2002年2月至2007年1月,在英国教中国功夫5年。教健身,帮不少学员治好了多种慢性疾病;教技击,培养出了一批高徒。学员中,有三名曾获英国自由搏击冠亚军。
2004年2月,创建了英国混元太极拳协会,任首届会长。2013年夏,与儿子马晓阳及众弟子,共同创立了浑元形意太极门。
2015年秋,协助儿子马晓阳创办了上海浑元国术馆。
马晓阳,1977年冬生于武术世家。
自幼随爷爷、父亲学练祖传的山东马家功夫和军警功夫。1990年秋,始与父亲同学于到家登门授艺的郭升海老前辈,练习峨眉、武当功夫数年。1997年夏,与父亲一道拜见王长海老前辈,学练混元太极功夫多年。2012年秋,得师爷尚济和师奶刘光陆指点。
2001年秋,赴英国攻读MBA。在英期间,助父教学,并一同参加表演、比武。与父同创立、完善了浑元形意太极门功夫,并协助父亲创立了浑元形意太极门。
2015年秋,在父亲和师兄弟们的协助下,带领浑元团队创办了上海浑元国术馆,任馆长。
文摘
序言
这本拳谱光是看名字就让人精神为之一振,“形意拳练法打法实践”几个字仿佛带着一股子劲道,让人忍不住想翻开看看。我最近对传统武术的理解又深入了一些,总觉得很多老拳谱在讲“理”的时候,文字略显晦涩,真正落地到“法”和“打”的部分,细节往往不够清晰。我期待这本书能在这一点上有所突破,毕竟,光有理论,没有实操指导,对于真正想入门或者想精进的习武者来说,总像隔着一层纱。比如,形意拳的桩功,看似简单,实则内涵深厚,每一个起手、每一个呼吸的配合,都是千锤百炼的结果。这本书如果能把这些细微之处,用清晰的图文或者深入的文字描述出来,那就太棒了。我希望能看到一些不同于以往的观察角度,或许是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练拳的切身体会,对一些经典招式进行了解构和重塑,让那些看似“玄之又玄”的内劲运行,能够被现代人更容易理解和模仿。武术的精髓在于传承与创新,如何在保留古法的基础上,让现代习练者更容易上手,这是每一本优秀的武术书籍都应该思考的问题。这本书的作者名字也很有意思,让人对他们的武学造诣充满好奇。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实践”二字抱有极高的期望。很多武术著作,往往将重心放在了历史渊源和哲学思想上,这固然重要,但对于渴望提升技击能力的爱好者来说,实战的应用才是王道。形意拳的特点是直截了当,讲究“一打就中,一中就倒”。那么,在具体的攻防情境下,比如对手的肘部上提,我应该如何运用“崩”劲去穿透?对手的身体前倾,我应该如何用“钻”劲去反制?这些具体的“如果……那么……”的实战逻辑,是教科书上最容易缺失的部分。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基于不同体型、不同距离的应对策略,哪怕是一些作者自己总结的对练套路和心得,都会极大地丰富我的实战思维。武术不是僵硬的招式堆砌,而是一套灵活应变的系统,希望作者能在书中展现出这套系统的活力和适应性。
评分拿到书的时候,我最先关注的是它的装帧和印刷质量,毕竟武术书籍,清晰的图示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图片模糊不清,或者动作的分解不到位,那么再好的文字描述也失去了说服力。我特别留意了一下书中对于步法和劲力传导的描写,形意拳讲究“进如风,退如山”,这个“进”和“退”的转换,往往决定了攻防的效率。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非常细致的图解,最好能从不同角度拍摄,比如侧面、正面,甚至俯视,来展示身体重心的微妙变化。很多时候,我们看录像或者别人的演示,只能看到结果,看不到过程中那些不起眼的细节——比如膝盖是否内扣,胯部的松紧如何拿捏。如果这本书能把这些“看不到”的功夫,通过详尽的文字和精准的配图“描绘”出来,那对于我这种一直在追求“内练外化”的习武者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想象一下,对照书本,一步步检验自己的动作,纠正那些潜藏的错误,这种自我提升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乐趣和成就感。
评分读武术书,有时候读的不仅是招式,更是作者对武术哲学的理解。形意拳讲究“万物之中,唯我独尊”的气势,这种气势并非蛮力,而是由内而外的信心和对自身结构的绝对掌控。我希望这本书不仅停留在教我“怎么做”,更能启发我“为什么这么做”。比如,在阐述“三节贯通”时,作者是如何体会到从脚到手的劲力如何无缝衔接的?这种体悟是很难用语言完全表达的,需要一种共鸣。我期待这本书能用一种令人信服的方式,引导读者去体验这种整体性。如果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心法”的探讨,比如如何通过训练来培养那种“意在身先”的瞬间反应速度,那就更好了。一本真正优秀的武术经典,是能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身体也跟着产生某种潜意识的反应和调整的,期待这本书能带来这样的阅读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阵容,马保国和马晓阳,让人联想到的是一种传承的厚重感,尤其在形意拳这个领域,师承和家学往往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我个人很看重作者的实战背景,武术的境界,最终还是要通过对抗来检验的。所以,我非常希望在书中能看到一些关于“知己知彼”的心得。比如,如何通过观察对手的眼神、架势的松紧来预判他的下一步动作?在推手或者接触练习中,如何利用形意拳独特的“错空”理念,制造出对手意料之外的攻击路径?如果书中能穿插一些作者在实战或对练中遇到的真实案例,并分析如何运用书中所教的“练法”去解决问题,那就更具参考价值了。毕竟,理论和实战之间,永远隔着一层“临场反应”的迷雾,能把这层迷雾稍微拨开一点的书,就是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