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信号处理与信号变换500问
定价:88.00元
售价:70.4元
作者:林凌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121303654
字数: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职场新生代实用电子技术问答系列》丛书收集了高年级大学生、研究生在实验和课题研究工作中的电路问题,还包括工作不久的工程技术人员在新产品研发或产品维护中遇到的大量问题,并进行了解答。本选题主要是有关信号处理与信号变换电路的基本知识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实际上,具备信号处理与信号变换电路的全面知识与足够的设计能力决定了测控系统、仪器仪表等任何一个现代化装置与系统的性能甚至成败。
目录
作者介绍
林凌:女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1978.9-1982.7在合肥工业大学本科学习,获学士学位。1982.9-1984.8在中国煤炭科学院唐山分院工作,任助理工程师,参加了井下激光定向仪的研制工作。1984.9-1987.6在天津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1987.7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至今。讲授'现代传感技术”、'信号与系统”两门主课,主持横向合作项目'脉搏式动脉血氧计的开发”,参加了天津市科委项目'长时间动态心电监测关键技术的研究”。1995.10作为中日交流留学生由国家教委派往日本北海道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9.12获博士学位后即按计划回国。回国后立即着手指导研究生开展人体组织内光传播的建模与蒙特卡罗法仿真、组织光学特性无损检测、组织化学成分无损检测理论与技术、新生儿脑血氧监护仪等相关研究,已完成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天津市科委基金项目,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检索100篇、EI检索200篇),申请国家发明150多项(其中授权100余项),出版教材和专著22本。
文摘
序言
内容覆盖的广度和深度达到了一个令人赞叹的平衡点。对于一个声称涵盖“500问”的参考书而言,最怕的就是为了数量而牺牲质量,变成一本蜻蜓点水的知识汇编。然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涵盖了数字信号处理的经典核心内容,比如FIR/IIR滤波器设计、FFT算法的细节推导,更难能可贵的是,它还对一些前沿或者应用型的内容有所涉猎。比如,在某几个关键章节中,它对现代谱估计方法的基本思想和局限性进行了简明扼要的阐述,这对于希望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系统的工程师来说,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它做到了既能满足应试或打基础的需求,又能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个坚实的跳板。这种恰如其分的取舍和权衡,体现了作者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对读者群体的深刻洞察。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编排逻辑性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作者显然对信号处理这个庞大的体系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梳理脉络。它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而是构建了一个层层递进的知识体系,从最基础的连续时间系统和离散时间系统的概念引入,然后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傅里叶分析、Z变换这些核心工具的深入剖析。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处理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时,总能找到一个绝佳的切入点,通过对比、类比或者给出具体的工程背景实例,让原本抽象的数学描述变得生动可感。例如,在讨论卷积时,它不是干巴巴地给出积分公式,而是巧妙地结合了滤波器脉冲响应的实际意义来解释,读完之后,那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感,是其他一些只注重公式堆砌的教材难以给予的。这种精心设计的叙事结构,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的学习曲线,让人感觉每翻一页都是在向目标靠近,而不是在迷宫里打转。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吸引人,硬壳的质感和封面的排版都透露出一种专业又不失典雅的气质。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立刻就能感受到内容份量的扎实。我特别欣赏它在视觉呈现上的用心,配色沉稳,字体选择清晰易读,即便是面对复杂公式和图表,也不会让人感到阅读疲劳。出版社在印刷质量上也下了大功夫,纸张的光泽度和墨水的附着力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这对于需要反复查阅和在草稿纸上推演公式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翻开内页,那份对细节的关注延续了进来,页边距的处理恰到好处,让人在做笔记和标记时有足够的空间,不会觉得局促。这种对实体书体验的重视,在如今电子阅读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可以放在书架上细细品味的工艺品,每次不经意地瞥见,都能唤起我曾经攻克那些难题时的成就感。可以说,光是捧着它,就能感受到一种对知识的敬畏和对阅读本身的尊重。
评分不同于许多技术书籍那种冷峻、学术化的语言风格,这本书的文字表达充满了恰到好处的人文关怀。作者的笔触是那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特有的沉稳和幽默感的结合体。它在解释那些晦涩难懂的概念时,会使用非常贴近生活或者工程实践的比喻,使得那些高深的理论不再高不可攀。我尤其欣赏它在每段落收尾时,经常会有一个简短的总结性评论,或者是一个对未来知识点的预告,这种“承上启下”的处理方式,使得阅读过程非常连贯顺畅,完全没有那种被生硬的知识点打断的感觉。即便是涉及到复杂的矩阵运算或线性代数知识,作者也能用一种平易近人的口吻去引导读者,仿佛身边就有一位耐心的导师在耳边低语,及时为你扫清理解上的障碍。这种细腻的文字功底,无疑是其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分从实操层面的反馈来看,这本书的“问答”形式处理得非常巧妙,远超一般的FAQ集合。它并不是简单地把常见问题拎出来回答,而是将那些学生最常犯的错误、最容易混淆的细节,设计成了一个个独立的“问题”。每一个问题后面,都紧跟着详尽的解析过程,其中包含了理论基础的重申、推导步骤的展示,以及对潜在陷阱的警示。这种“以问导学”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主动思考。我发现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在尝试回答这些问题时,主动去检索和巩固脑海中的知识点。很多时候,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背后的解析却能揭示出整个理论框架的一个重要连接点。这种互动性极强的学习模式,使得知识的吸收率和记忆持久性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的第一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