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社会体育导论
定价:22.9元
作者:卢元镇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1-01
ISBN:9787040140385
字数:
页码:25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社会体育导论》从增强人民体质,增进社会健康,延长人的寿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美、消遣、娱乐、休闲、保健、医疗、康复、社交等多个角度,对社会体育进行丁广泛的论述。《社会体育导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体育慨述,社会体育与社会进步,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与任务以及地位与功能,社会体育参与,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因素,社会体育活动原则、内容与方法,社会体育活动的分类指导,社会体育管理的内容,社会体育管理的方法、社会体育机构等。
《社会体育导论》还附有《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社会体育导论》也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其他专业选修课教材以及社会体育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一、建立社会体育学科的必要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兴起的大众体育热潮,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群众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体育出现的深刻变化,以及“以人为本”观念的全面确立,为社会体育学的建立提供了极其良好的社会条件。
(一)国外大众体育热潮的形成
西方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社会之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引起了人口构成的老龄化、劳动构成的知识分子化、膳食构成的高营养化和消费结构的社会服务化,以及疾病构成的文明病化,使人们日益认识到发展大众体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众体育因此迅速崛起。大众体育与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高水平竞技运动和向正规化方向发展的学校体育,呈三足鼎立之势,并形成了一系列的特点如平民化、普及化和科学化等。
(二)我国群众体育的迅猛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要求把我国群众体育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一种投资形式,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社会活动。但我国开展群众体育的经济条件还相当薄弱,而开展群众体育的思想认识正在逐步转变和提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群众体育得到了稳步的发展,体育人口数量迅速增长,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城乡居民的体质与健康状况大有改善;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已经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全民健身运动正在为现代化的建设者塑造着强壮的体魄;体育场馆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职工体育、农民体育、社区体育、民族体育、老年人体育、残疾人体育推动了群众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一种适应市场经济的体育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已经逐步形成;人们的体育价值观念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我国的群众体育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具有鲜明民族色彩的中国群众体育是当今世界大众体育的组成部分。因此,用科学的态度研究外的大众体育的经验,并建立理论,以指导我国社会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已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强烈时代需要。同时也应该看到,外大众体育的发展,为社会体育学的建立在不断提供着极其丰富的信息,创造了良好的理论环境。
序言
绪论
章 社会体育概述
节 社会体育的概念体系
第二节 社会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社会体育与社会进步
节 社会体育与生产方式
第二节 社会体育与生活方式
第三节 社会体育与社会文化
第三章 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与任务以及地位与功能
节 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与任务
第二节 社会体育的地位与功能
第四章 社会体育参与
节 社会体育参与概述
第二节 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基本因素
第三节 体育人口概述
第四节 非体育人口
第五章 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因素
节 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宏观因素
第二节 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中观因素
第三节 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微观因素
第六章 社会体育活动原则、内容与方法
节 社会体育活动的原则
第二节 社会体育活动的内容
第三节 社会体育活动的练习方法
第四节 社会体育活动的指导方法
第七章 社会体育活动的分类指导
节 社会体育的人群分类
第二节 社会体育的社会组织分类
第八章 社会体育管理的内容
节 社会体育人员管理
第二节 社会体育财务管理
第三节 社会体育物质管理
第四节 社会体育信息管理
第五节 社会体育社会问题处理
第九章 社会体育的管理方法
节 社会体育管理的法律方法
第二节 社会体育管理的经济方法
第三节 社会体育管理的计划方法
第四节 社会体育管理的行政方法
第五节 社会体育的社团管理
第六节 社会体育的标准化管理
第十章 社会体育机构
节 体育行政机构
第二节 社会体育社会团体
第三节 社会体育企业
附录
附录1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附录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附录3 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
附录4 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
参考书目
《社会体育导论》这本书的内容让我受益匪浅。它深入剖析了体育与国家发展、社会政策之间的紧密联系。书中详细阐述了不同国家在发展社会体育事业时所采取的不同策略和政策导向,以及这些政策对国家经济、文化和民众健康产生的深远影响。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如何通过体育来提升国家软实力,以及如何利用体育赛事来推动旅游业和城市发展的案例分析印象深刻。本书还探讨了体育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角色,以及国际体育组织在推动全球体育交流与合作中的作用。作者对体育产业的国际化、商业化发展趋势的分析,也让我对体育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的逻辑严谨,论证充分,对于理解体育在宏观社会层面的意义和功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它不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份关于如何通过体育建设更健康、更和谐社会的思考。
评分说实话,在读《社会体育导论》之前,我对体育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强身健体”这个层面。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仅仅是关于体育本身的介绍,更多的是在讲述体育如何“做人”——如何塑造一个人的品格,如何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如何塑造一个社会群体的集体意识。书中对于体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如何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规则意识的论述,让我深有体会。它还探讨了体育如何帮助人们克服困难,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以及如何在失败中学习和成长。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体育与民族精神、爱国情怀的连接,这让我看到了体育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体育教育不仅仅是身体的训练,更是心灵的塑造。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看到了体育对于培养健全人格、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意义。
评分拿到《社会体育导论》这本书,我本来只是想随便翻翻,了解一下体育在社会中的基本地位。没想到,这本书的内容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得多,而且非常贴近现实生活。它不仅讲了体育是如何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还探讨了体育对我们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甚至我们价值观的影响。书中有很多关于体育如何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讨论,以及体育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这些都让我觉得很有共鸣。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体育如何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交平台,以及如何帮助人们建立人际关系的分析。它让我意识到,体育不仅仅是为了锻炼身体,更是人与人之间沟通和连接的重要桥梁。书中对一些现代社会体育发展趋势的预测,比如数字体育、虚拟运动的兴起,也让我对未来体育的发展充满了好奇。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比较亲切,读起来不费力,感觉就像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聊天,听他讲述体育与社会的故事。
评分这本《社会体育导论》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理论读物,充斥着各种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统计数据。然而,它却以一种非常生动、引人入胜的方式,将体育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介绍体育项目的规则和技巧,而是深入探讨了体育在社会结构、文化传承、经济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健康等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书中对于不同历史时期体育的社会功能演变,以及现代社会中体育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的分析,都让我耳目一新。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体育如何成为社会凝聚力的载体,以及如何促进代际交流和民族认同的论述。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体育的理解不再局限于“运动”本身,而是上升到了一个更广阔、更深刻的社会学视角。这本书不仅适合体育专业的学生,也强烈推荐给所有对社会学、文化研究,以及希望更全面理解体育价值的读者。它打开了我认知世界的一扇新窗户,让我看到了体育背后隐藏的巨大社会力量。
评分我近期阅读了《社会体育导论》,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非常清晰地勾勒出了体育社会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基本理论和主要研究方法。作者在梳理学科发展脉络的同时,也对一些关键的社会体育概念进行了辨析,例如“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如何从社会学角度理解“体育精神”。书中列举了大量的案例分析,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体育发展模式,到特定体育现象的社会学解读,都极具启发性。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体育与性别、体育与阶级、体育与种族等议题的探讨,这些内容让我意识到体育并非是普遍而平等存在的,而是深受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的影响。此外,本书对于体育产业的发展及其社会影响的分析也十分到位,让我对体育经济学有了初步的认识。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系统性强、理论扎实,同时又兼具现实关照的优秀教材,对于想要入门体育社会学领域的研究者和学生来说,绝对是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