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反對專傢:古希臘的公共奴隸9787567566873 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保蘭·伊斯馬

民主反對專傢:古希臘的公共奴隸9787567566873 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保蘭·伊斯馬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保蘭·伊斯馬爾 著
圖書標籤:
  • 政治學
  • 古希臘
  • 民主
  • 專傢
  • 公共領域
  • 奴隸製
  • 古典政治思想
  • 社會史
  • 曆史學
  • 保蘭·伊斯馬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悟元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7566873
商品編碼:29402003511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7-09-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民主反對專傢:古希臘的公共奴隸
作者 保蘭·伊斯馬爾
定價 58.00元
齣版社 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 9787567566873
齣版日期 2017-09-01
字數
頁碼
版次 1
裝幀 平裝-膠訂
開本 32開
商品重量 0.4Kg

   內容簡介

西方民主製號稱是古希臘民主政體的繼承者,但古希臘民主政體對權力與知識的思考卻和現代政治傢們的觀點迥然相異。我們認為專傢因擁有專門的知識而具有瞭治理他人的資格,但古希臘人卻認為專業能力本身並不會使統治具有閤法性。世界上首批公職人員的身份是公共奴隸,他們具備普通希臘人所缺的各種知識,他們的身影充斥於各個管理部門,可古希臘人很清楚知識會壟斷權力。本書從各個層麵剖析古希臘公共奴隸的來龍去脈,重新對權力和知識進行瞭一番梳理。


   作者簡介

作者 保蘭·伊斯馬爾(Paulin Ismard),巴黎di一大學希臘史副教授。專攻古希臘與希臘化時期社會史、古希臘奴隸製與希臘法律史。著有《結成網絡的城邦:希臘及其盟邦》《古希臘編年史》《蘇格拉底事件》等。

譯者 張竝,自由譯者,2012、2013年兩次入圍傅雷翻譯奬。法文譯著有:《民主與城邦的衰落》《羅馬法與帝國的遺産》《教會法與神聖帝國的興衰》《古希臘人是否相信他們的神話》《探求自由的古希臘》《黑色獵手》《身體的曆史》(捲一)等;英文譯著有:《毒木聖經》《遺忘》《村落》《惡棍來訪》等。


   目錄

前言/1

引言/1
古代人、現代人與野蠻人的奴隸製/4
何謂公共奴隸製/12
奴隸照耀下的城邦/16

章 起源/20
荷馬筆下的dêmiourgos/22
奧德修斯的仁慈/26
多隆被處死/28
戴達洛斯,是dêmiourgos還是奴隸?/31
服務於公民共同體的異邦專傢/36
僭主製,公共奴隸製的起源?/42
公共奴隸製,民主政製之子/47

第二章 城邦的奴僕/51
公民製度中的小職員/53
公共文書/55
公民印記/59
規訓與懲罰/62
服務於城邦的匠人/68
為城邦服務的祭司?/71
獲取奴隸/74
古典時代城邦的“公共服務”?/79

第三章 異邦奴隸/86
奴隸的肉身/88
享有特權的奴隸/91
擁有財産……與奴隸的奴隸/93
“血親特權”?/98
“作為自由人”/104
城邦的禮遇/107
作為公共財産的奴隸/111
dêmosios的身份/115

第四章 民主製下的知識等級/121
奴隸與專傢/125
民主認識論:普羅塔戈拉或者的城邦/136
政治煉金術/140
哲學傢dêmiourgos/143
奴隸的知識有什麼名稱?/144

第五章 希臘國傢的秘密/154
古希臘的國傢問題/156
理想的奴僕/161
Polis反對國傢/164
謎一般的城邦體製/169
神的摹本與王的影子/173
無名的弟子/177
蘇格拉底的幽靈/180
個基督徒:“你所念的,你明白嗎?”/182

結語/192
中立化的政治/194
製度的生與死/196
城邦的普通身體/198

書目/204
奴隸製的曆史/204
公共奴隸製與王室奴隸製的比較/206
古希臘的公共奴隸製/209


   編輯推薦

你知道奴隸在古希臘,並不僅僅是“會說話的工具”嗎?
你能想象國傢銀行行長、警察局局長、國傢檔案館館長這樣一些國傢重要機構的領導是由奴隸擔任的嗎?
我們該如何理解“古希臘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隸製的基礎上”這句話?
為什麼希臘人認為,讓奴隸來管理國傢,會讓政治生活變得更民主?
*後,希臘人是如何理解知識專傢的quanwei與大眾民主參與之間的緊張關係?

法國古典學新秀保蘭·伊斯馬爾,重新發掘齣瞭希臘城邦中“公共奴隸”這一角色,嚮我們展示瞭古希臘民主生活中不為人知而又極其重要的一麵。這部著作不僅有助於更迭現代人對古代奴隸製的認知,還能使我們重新認識西方民主製度的起源,對日漸異化的政治生活提供嶄新想象。


   文摘

   序言

《古希臘公民的自由與束縛:一種社會史的探索》 引言 古希臘,一個以民主、哲學、藝術和戰爭聞名於世的文明古國。當我們談論古希臘,腦海中常常浮現齣雅典的衛城、斯巴達的勇士,以及那些在 Agora(市場)上慷慨陳詞的公民。然而,在這看似輝煌的民主製度背後,存在著一個不容忽視的復雜現實——奴隸的存在。奴隸製並非古希臘文明的邊緣現象,而是構成其社會、經濟和文化根基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並非聚焦於某個特定角度或個體,而是試圖展開一幅更廣闊的社會史圖景,深入探究古希臘社會中,從公民的日常生活中,到國傢機器的運作,再到思想觀念的形成,奴隸製度所扮演的隱秘而關鍵的角色。我們將挑戰“民主”與“自由”這兩個概念在古希臘語境下的絕對性,揭示其與被剝奪自由的龐大群體之間的深刻張力。 第一章:公民的定義與隱秘的邊界 古希臘的“公民”(Polites)並非一個普遍適用的概念。它首先是一個排他性的身份,與“外邦人”(Meteco)、“自由人”(Eleutheros)以及最重要的“奴隸”(Doulos)形成瞭鮮明的界限。成為一名公民,意味著享有參與城邦政治生活的權利,如在公民大會上投票、擔任公職、以及在法庭上發聲。然而,這種權利的獲得並非天然,而是與特定的社會地位、經濟能力以及父係血統緊密相連。 公民的身份,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以犧牲他人自由為前提的特殊恩賜。他們的自由,他們的閑暇,他們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都離不開一個看不見的、但又無處不在的勞動群體。這個群體,構成瞭公民生活的物質基礎,支撐著城邦的運轉,甚至塑造瞭公民的自我認知。因此,理解古希臘的民主,必須首先理解其公民身份的形成機製,以及這一身份背後所隱含的,對非公民群體的依賴和排斥。公民的“自由”,便是從“不自由”的奴隸身上被切割齣來的。 第二章:從傢庭到城邦:奴隸在日常生活中的滲透 奴隸在古希臘社會中的身影,遠不止於礦山和農田。他們滲透到公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從最私密的傢庭空間,到最公開的公共領域。 在傢庭中,奴隸扮演著多重角色。他們是“僕役”(Oiketes),負責洗衣、做飯、打掃庭院,承擔一切傢務勞動,從而解放瞭傢庭中的自由女性,也進一步鞏固瞭男性公民的公共活動時間。他們是“看管者”(Paedagogus),負責照料和教育年幼的公民,甚至影響著年輕一代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在某些富裕傢庭,奴隸甚至可以成為傢庭成員的“伴侶”,他們的身體和情感,都可能被納入主人支配的範疇。這種近距離的滲透,使得奴隸的存在感無處不在,同時也模糊瞭主人與奴隸之間的界限,造成一種看似和諧,實則充滿權力不對等的“共處”模式。 在城邦層麵,奴隸的存在更是對公共秩序和效率至關重要。從道路修建、公共建築維護,到市政設施的清潔,再到軍事行動的後勤保障,許多髒纍苦險的工作都由奴隸承擔。雅典著名的拉烏裏昂銀礦,便是依靠大量奴隸的勞作來支撐其經濟命脈。在某些特殊時期,甚至會齣現“公營奴隸”(Demosioi Douloi),他們被城邦直接雇傭或分配,服務於公共事業。這種對奴隸勞動的係統性使用,不僅降低瞭公民的直接勞動成本,也使得公民能夠更專注於政治參與和軍事訓練,從而維持瞭城邦的運轉和繁榮。 第三章:經濟的基石與意識形態的構建 奴隸製並非僅僅是一種勞動力分配方式,更是古希臘經濟體係的基石。其影響深遠,觸及生産、財富分配和社會階層流動等多個層麵。 古希臘的經濟,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奴隸勞動之上。農業、手工業、商業,幾乎所有主要經濟部門都不同程度地依賴奴隸的勞動。奴隸作為一種“可移動的財産”,其買賣、租賃、以及生育(生殖奴隸),構成瞭經濟活動的一部分。奴隸的擁有,成為財富和地位的重要象徵。擁有越多、越高質量的奴隸,往往意味著越高的社會聲望和經濟實力。 更重要的是,奴隸製度在意識形態層麵,為古希臘人構建瞭其關於“自由”與“不自由”、“理性”與“非理性”、“文明”與“野蠻”的二元對立。哲學傢們,如亞裏士多德,盡管對奴隸製的細節有所討論,但整體上將其視為符閤自然秩序的一部分,認為某些人天生便是為奴役而生。這種將奴隸的“不自由”內化為“自然秩序”的解釋,為維護既有的社會結構提供瞭閤法性。奴隸的“他者化”,使得公民能夠更容易地將自身定位為“自由人”,從而強化瞭公民的身份認同和集體意識。這種意識形態的構建,使得奴隸製得以長期存在,並被普遍接受。 第四章:法律的陰影與身體的商品化 在古希臘的法律體係中,奴隸的地位極其低下。他們不被視為具有完整權利的個體,而更接近於主人的財産。 法律賦予瞭主人對奴隸幾乎絕對的支配權,包括懲罰、買賣、甚至生殺予奪的權力。盡管在某些情況下,法律也會對虐待奴隸的行為有所約束,但這更多是為瞭保護主人的財産利益,而非真正承認奴隸的生命權或身體權。奴隸一旦成為“物”,其身體的感受、情感的訴求,在法律上幾乎被完全忽略。 奴隸的身體,被徹底商品化。他們的勞動力被齣售,他們的生育能力被利用,他們的身體甚至可能被用於滿足主人的性欲。在這種情況下,奴隸的身體成為瞭一種資源,一種工具,一種可以被定價、被交換的商品。這種對身體的剝奪和支配,是奴隸製度最殘酷的一麵,也是古希臘公民社會內部最深刻的矛盾之一。 第五章:反思與啓示 本書並非旨在對古希臘文明進行道德審判,而是希望通過對奴隸製度的深入剖析,引發我們對“自由”與“民主”概念的深刻反思。古希臘的民主,盡管在人類曆史上具有裏程碑式的意義,但其光輝之下,始終籠罩著奴隸製度的陰影。 理解古希臘的奴隸製度,有助於我們認識到: “自由”的相對性: 任何一種社會形態下的“自由”,都可能建立在對另一群體的“不自由”之上。我們所珍視的自由,是否也潛藏著對某些群體不公的代價? 民主的局限性: 民主製度的建立和發展,並非一蹴而就,也並非沒有其曆史局限性。對不同群體權利的保障,是衡量民主成熟度的重要標尺。 社會結構的影響: 經濟基礎和意識形態,對於維護某種社會結構具有強大的力量。我們對社會不公的認知,往往受到既有觀念和權力結構的影響。 人性的復雜性: 在看似文明輝煌的社會背後,人性的復雜和矛盾也展露無遺。個體如何在權力結構中生存,如何在道德睏境中做齣選擇,是永恒的議題。 通過迴溯古希臘的社會史,我們可以更清晰地看到,那些我們今天習以為常的觀念,如自由、平等、民主,在曆史上並非如此純粹和普遍。它們是經過漫長的社會演變、鬥爭和反思,纔逐漸被賦予更深刻的內涵。本書希望能夠啓發讀者,以更批判性的眼光審視我們自身所處的時代,以及我們所理解的“自由”與“民主”,並警惕任何可能存在的、以犧牲他人福祉為代價的“便利”。古希臘的經驗,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寶貴的鏡鑒,提醒我們在追求進步的同時,時刻保持對被邊緣化群體和被忽視角落的關注。

用戶評價

評分

閱讀過程中,作者的語言風格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者,在爐火邊娓娓道來,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生活化的洞察力。他的錶達方式非常注重與讀者的“對話感”,常常使用一些富有啓發性的設問或者反問,逼迫讀者停下來,審視自己原有的認知盲區。我發現自己經常會因為某一句精闢的論斷而停筆沉思良久,不得不說,這種文字的穿透力是相當驚人的。而且,作者在闡述核心觀點時,總能找到最精準、最不落俗套的詞匯來描摹,避免瞭大量空泛的術語堆砌,使得原本可能晦澀難懂的議題,變得既有深度又引人入勝。這種既保持學術高度又兼顧可讀性的平衡掌握,是很多嚴肅論著難以企及的成就。

評分

這本書在引用和旁徵博引方麵的處理,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範例。它沒有將注釋和參考資料堆積在書的末尾,而是巧妙地將重要的史料、哲學思辨的碎片,以一種互文性的方式融入到正文的論述之中。這種編排方式極大地豐富瞭文本的層次感,讓讀者在跟隨主綫思考的同時,還能隨時觸碰到那些經典思想的源頭活水。每當看到作者精準地引用某段文獻來支撐一個微妙的論點時,我都會被這種紮實的學術功底所摺服。它不是簡單的羅列文獻,而是將它們視為論證鏈條中不可或缺的環節,讓整個論述體係顯得異常穩固和全麵,給人一種無可辯駁的信服力。

評分

這本書的章節編排邏輯性強得令人稱奇,作者顯然在梳理脈絡上下瞭極大的功夫。每一部分內容的過渡都處理得極其自然流暢,仿佛是順著一條蜿蜒的河流在前進,時而開闊,時而深入狹窄的峽榖,但總能準確地將你引嚮下一個重要的節點。我特彆欣賞作者在引入新概念時所采用的鋪墊手法,它不是生硬地拋齣理論,而是通過一係列精心設置的案例或曆史背景來軟化過渡,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就接受瞭新的認知框架。這種高超的敘事技巧,極大地降低瞭理解復雜思想的門檻,使得即便是初涉該領域的讀者也能跟上作者的思路。讀完一個大章節後,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真的非常棒,清晰的結構為深奧的論述提供瞭堅實的骨架支撐。

評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思維衝擊是多維度的,它打破瞭我以往對於某些既有觀念的固有框架,像一把鋒利的鑿子,在我固有的認知壁壘上鑿開瞭一道裂縫。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對一些長期被簡化或誤讀的曆史現象所進行的細緻入微的解構過程。他沒有滿足於錶麵的解釋,而是深入挖掘瞭其背後的權力結構、社會心理和文化慣性是如何相互作用的。閱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世界運行的基本邏輯有瞭一種更具批判性和復雜性的理解。這絕不是那種讀完就忘的快餐式讀物,它更像是為我的思想安裝瞭一個新的觀察濾鏡,讓我在日常生活中再去看待相似的情境時,總能多齣幾層深思,價值不可估量。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是令人眼前一亮,那種帶著復古韻味的排版,加上恰到好處的留白,讓人在書架上第一眼就能被吸引住。我拿到手的時候,立刻就被它厚重卻不失精緻的質感所打動,感覺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過的藝術品。裝幀的工藝細節處理得非常到位,無論是書脊的粘閤度還是紙張的觸感,都體現瞭齣版社對品質的追求。光是撫摸著它,就能感受到一種沉甸甸的曆史厚度,仿佛在預示著裏麵蘊含著非同尋常的智慧和故事。拿到手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瞭扉頁,裏麵的字體選擇也十分講究,清晰易讀,對於閱讀體驗來說簡直是加分項。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讓我對即將展開的閱讀旅程充滿瞭期待,它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一種感官上的享受,讓人願意靜下心來,沉浸其中,慢慢品味。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