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系统分析与设计:敏捷迭代方法(原书第6版)
定价:79.00元
作者:约翰 W. 萨茨辛格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111556411
字数:310000
页码:310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入门教材,以信息系统开发生命周期为主线,以贯穿系统开发始终的完整案例为引导,全面涵盖面向对象方法和UML,强调系统结构、用户界面和系统界面。在此基础上,还重点讲解了项目计划和项目管理方法。书中知识点巧妙融于实际案例,内容由浅入深,并配有大量习题,十分易于教学。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系统开发或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目 录Introduction to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An Agile, Iterative Approach, Sixth Edition出版者的话译者序前言部分 系统开发导论章 从始至终——系统分析与设计概述 21.1 软件开发以及系统分析与设计 21.2 系统开发生命周期 41.3 落基山运动用品(RMO)介绍 41.4 迭发 61.5 RMO贸易展览系统的开发 71.5.1 项目开始前的准备工作 71.5.2 天的工作活动 81.5.3 第二天的工作活动 111.5.4 第三天的工作活动 131.5.5 第四天的工作活动 151.5.6 第五天的工作活动 191.5.7 第六天的工作活动 191.5.8 次迭代回顾 211.6 后续内容导读 211.6.1 部分:系统开发导论 211.6.2 第二部分:系统分析活动 221.6.3 第三部分:系统设计的要点 221.6.4 第四部分:项目和项目管理 221.6.5 第五部分:高级设计和部署概念 22本章小结 23复习题 23第二部分 系统分析活动第2章 系统需求调查 262.1 引言 272.2 RMO综合销售和市场营销系统项目 272.2.1 现有的RMO信息系统与架构 272.2.2 新综合销售和市场营销系统 282.3 系统分析活动 302.3.1 收集细节信息 302.3.2 定义需求 312.3.3 需求的优先级划分 312.3.4 开发用户界面对话框 312.3.5 与用户一起评估需求 312.4 什么是需求 322.5 模型和建模 332.6 利益相关者 352.7 信息收集技术 382.7.1 与用户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访谈 382.7.2 分发和收集调查问卷 412.7.3 检查输入、输出和流程 422.7.4 观察和记录业务流程 432.7.5 研究供应商的解决方案 442.7.6 收集活跃的用户评论和建议 442.8 用活动图记录工作流 44本章小结 47复习题 48问题和练习 48扩展资源 49第3章 用例 503.1 引言 513.2 用例和用户目标 513.3 用例和事件分解 523.3.1 事件分解技术 533.3.2 事件类型 543.3.3 定义事件 553.3.4 使用事件分解技术 573.4 用例和CRUD 583.5 RMO案例中的用例 593.6 用例图 603.6.1 用例、参与者和符号 613.6.2 开发用例图 63本章小结 64复习题 65问题和练习 66扩展资源 67第4章 域建模 684.1 引言 684.2 问题域中的“事物” 694.2.1 头脑风暴法 694.2.2 名词技术 704.2.3 事物的属性 714.2.4 事物间的关系 724.3 实体-联系图 734.4 域模型类图 764.4.1 域模型类图符号 764.4.2 有关对象类的更复杂的问题 794.4.3 RMO案例的域模型类图 81本章小结 86复习题 86问题和练习 87扩展资源 88第5章 需求模型的延伸 895.1 引言 905.2 用例描述 905.2.1 简单的用例描述 915.2.2 完全展开的用例描述 915.3 用例活动图 935.4 系统顺序图——确定输入和输出 945.4.1 系统顺序图符号 945.4.2 开发系统顺序图 975.5 状态机图——确定对象行为 1005.5.1 复合状态和并发性 1015.5.2 开发状态机图的规则 1035.5.3 开发RMO状态机图 1045.6 需求模型的集成 107本章小结 108复习题 108问题和练习 109扩展资源 111第三部分 系统设计的要点第6章 设计与设计活动的基本要素 1146.1 引言 1156.2 设计要素 1156.2.1 什么是系统设计 1166.2.2 设计的主要组件和层次 1166.3 系统设计的输入和输出 1186.4 设计活动 1206.4.1 设计环境 1216.4.2 设计应用程序结构和软件 1226.4.3 设计用户界面 1226.4.4 设计系统界面 1236.4.5 设计数据库 1246.4.6 设计安全和系统控制 1256.5 如何设计环境 1256.5.1 设计内部部署 1266.5.2 设计外部部署 1286.5.3 设计远程和分散的环境 1346.5.4 RMO的企业技术结构 135本章小结 136复习题 137问题和练习 137扩展资源 138第7章 设计用户界面和系统界面 1397.1 引言 1407.2 用户界面和系统界面 1407.3 理解用户界面 1417.4 用户界面的设计概念 1447.4.1 提示性与可视性 1447.4.2 一致性 1457.4.3 快捷方式 1467.4.4 反馈 1467.4.5 完整的对话 1467.4.6 错误处理 1467.4.7 撤销动作 1477.4.8 减轻短期记忆负担 1477.5 从分析到用户界面设计的转换 1477.5.1 用例和菜单层次 1487.5.2 对话和故事板 1507.6 用户界面设计 1527.6.1 设计窗体和格式的指导原则 1527.6.2 网页用户界面的附加指导原则 1547.6.3 手持设备的附加指导原则 1577.7 确定系统界面 1587.8 设计系统输入 1607.8.1 自动化输入设备 1607.8.2 定义系统输入的细节 1607.9 设计系统输出 161本章小结 167复习题 167问题和练习 168扩展资源 168第四部分 项目和项目管理第8章 系统开发方法 1708.1 引言 1718.2 系统开发生命周期 1718.
作者介绍
John Satzinger 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计算机信息系统学院教授,他同时拥有加州州立理工大学的MBA学位和克莱蒙研究大学的博士学位,并具有15年以上的CIS和MIS大学课程教学和研究经验,他的研究兴趣和专长包括:系统分析与设计、图形用户界面设计、面向对象的开发、数据库和客户-服务器系统开发。Robert Jackson 美国杨百翰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博士,之后在该校信息系统学院任教多年,现在已退休。他已经发表了大量有关面向对象系统开发、电子商务、WEB系统、项目管理以及信息系统教育方面的论文和著作。目前,他自己开创了几个新的电子商务业务,并将积累的分析、设计和商业实践经验融入他编写的教材中。Stephen Burd 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副教授,从1984年开始在此校从事管理信息系统、网络、数据库、硬件/软件课程的教学。他分别在美国巴尔的摩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普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个从业多年的老兵,我对市面上那些泛泛而谈的“敏捷”书籍已经感到厌倦了。它们总是在鼓吹敏捷的口号,却很少触及到实际操作中的痛点。然而,这本著作完全不同,它以一种近乎“手术刀”般的精准,剖析了在真实商业环境下实施迭代方法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我特别欣赏它对“业务价值驱动”这一核心理念的强调,这让整个开发过程都有了一个清晰的北极星。书中对系统架构的讨论也非常到位,它没有拘泥于某个特定的技术栈,而是从更宏观的层面讲解了如何设计出能够支持持续交付和快速反馈的系统。读这本书就像是跟一位经验丰富的技术总监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对话,他不仅指出了陷阱在哪里,还手把手地教你如何避开它们。我发现,这本书里的很多案例,都让我联想到了我过去失败的项目,如果当初能有这样的指导,结果可能会大不相同。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敏捷”这个词抱有怀疑态度,总觉得它听起来太虚了,不够“硬核”。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用扎实的理论基础支撑起整个敏捷框架,让我明白敏捷并不是随心所欲,而是一套有章法的、以用户为中心的工程实践。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不同规模团队和不同项目复杂度的适应性进行了深入探讨。你不会觉得它是一本“一刀切”的指南,而是能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找到最合适的敏捷实践组合。它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从宏观的战略规划到微观的技术实现,层层递进,逻辑清晰。对于初学者来说,它提供了一条清晰的学习路径;对于资深人士,它也能提供很多启发和反思的空间。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希望从传统开发模式中解放出来,拥抱更高效、更人性化开发流程的工程师和项目经理。
评分我是一名刚转型做产品经理的新人,面对复杂的系统需求总是感到力不从心。市面上的产品书籍大多偏重于“做什么”,而这本书则清晰地阐述了“如何做”——如何将一个模糊的商业目标,通过一系列可控的、增量的步骤,转化为一个功能完善的软件系统。它的讲解方式极其系统化,从最初的需求发现到最终的部署和维护,每一个环节都对应了相应的敏捷技术和实践。我尤其喜欢它对“迭代计划”和“范围管理”部分的论述,这让我终于明白,敏捷的精髓在于管理变化,而不是消除变化。通过阅读,我学会了如何更专业地与开发团队对话,如何更有效地向利益相关者展示进度和价值。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框架,让你在面对不确定性时,不再感到慌乱,而是胸有成竹地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尤其是在我最近接手的这个复杂项目里。我以前总是陷在那种瀑布模型的泥潭里无法自拔,需求不断变化,每次迭代都像一场灾难。但自从开始接触敏捷开发后,我就一直在寻找一本能真正把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的书。这本书的讲解深入浅出,把复杂的概念掰开了揉碎了讲明白,让人能清晰地看到敏捷的迭代过程是如何构建一个健壮的系统的。它不仅仅是停留在讲故事的层面,而是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工具和方法论,比如如何高效地进行用户故事的梳理,如何设计出既灵活又可扩展的系统架构。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有了一种全新的理解,不再是僵硬地按照流程走,而是学会了如何与时俱进地调整策略。特别是关于风险管理和质量保障的那几个章节,对我帮助极大,让我明白了敏捷并不是意味着可以草率行事,而是在快速变化中保持对质量的苛刻要求。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一部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武功秘籍”,尤其是在这个快速变化的市场里,能让你在技术和业务的十字路口站稳脚跟。我最喜欢它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把“敏捷”塑造成一个完美的乌托邦,而是非常诚实地展示了在迭代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灰色地带”和权衡取舍。比如,如何在保持快速迭代的同时,确保系统的长期可维护性?书中给出的答案既实际又富有洞察力。我发现自己在使用它提供的模型和工具时,工作效率有了显著提升,更重要的是,团队之间的沟通障碍也减少了。以前我们经常因为对最终产品的愿景不一致而争吵不休,但通过书中描述的持续反馈机制,我们现在总能确保每一步的产出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软件开发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有效协作和实现愿景的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