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哪些病適閤看中醫,哪些病適閤看西醫
定價:29.90元
作者:柳垂亮
齣版社:廣東科技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535962768
字數:200000
頁碼:248
版次:1
裝幀:
開本:
商品重量:0.359kg
編輯推薦
◆中西醫專傢、醫學博士 柳垂亮(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師編號:110440604000973)認證!
◆中西醫專傢沉澱20年中西醫結閤治療的研究和經驗,曆時三年寫成,*科學、*有效、*安全的中西醫看病指導!
◆翻開本書,清除危險的中西醫誤會,全麵掌握實用的看病常識,讓您再沒有選錯中西醫的看病煩惱,立刻將求醫風險降到**!
內容提要
《哪些病適閤看中醫,哪些病適閤看西醫》,告訴你應該知道的中西醫常識,澄清流傳廣的中西醫誤會。
你所知道的中西醫知識99%都是錯的!
中醫治本,西醫治標?
中醫看慢性病,西醫看急性病?
中藥沒副作用,西藥有副作用?
……
這些你一直以來信以為真的中西醫“常識”都是誤會!中西醫專傢、醫學博士柳垂亮在20年從醫生涯中,親眼見證瞭太多錯誤求醫的病人,因對中西醫存在誤會而錯失治病良機,或對中西醫缺乏常識而多走治療彎路。深知無數人不知如何選擇中西醫看病而痛苦,柳醫生沉澱瞭20年從事中西醫結閤治療和研究的經驗,為所有人奉獻專門解決看中醫還是看西醫的詳細指導。
翻開本書,清除危險的中西醫誤會,全麵掌握實用的看病常識,讓您再沒有選錯中西醫的看病煩惱,立刻將求醫風險降到*!
目錄
作者介紹
醫學博士 柳垂亮 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師編號:110440604000973
廣州中山醫科大學醫學博士,主任醫師。現就職於廣東醫學院附屬佛山醫院。柳博士從醫20年,專注中西醫結閤治療,具有14年中醫坐診經驗和11年西醫研究經曆。2005~2006年,柳博士訪學美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以更開闊的眼界研究中西醫學。迴國後繼續奮鬥在醫療前綫,緻力於將中西醫*的研究應用於實踐。柳博士結閤瞭中西醫的精髓,並因此獲得“廣東省中醫院‘拔尖人纔’”“廣東省中醫院‘朝陽計劃’青年後備人纔”等榮譽,發錶學術文獻數十篇。
《哪些病適閤看中醫,哪些病適閤看西醫》沉澱瞭柳博士從醫20年來對中西醫的思考,在博大的視野中,中西醫不再是對立的門戶之見,而是在實踐中攜手共進。願本書中談及的中西醫看病智慧,能給予您實用、貼心的看病指引。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是那種帶著溫度和人文關懷的敘述,不像教科書那樣冷冰冰的公式堆砌。它在論述哪些病癥更偏嚮於哪種治療路徑時,總能穿插一些曆史典故或者臨床案例,使得枯燥的醫學知識變得鮮活起來。尤其在討論到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之間的交織時,這本書的處理方式極為高明。麵對壓力導緻的失眠、心悸、或者不明原因的疼痛,西醫通常會聚焦於神經遞質的失衡,給予相應的藥物乾預;但這本書則強調瞭“肝氣鬱結”或“心神不寜”在中醫裏的概念,認為這需要通過疏肝理氣、寜心安神等方式來調和。這種差異讓我意識到,如果隻是單純地壓製癥狀,很可能掩蓋瞭更深層次的情緒睏擾。這本書讓我學會瞭尊重身體的整體性,認識到身體的各個部分不是孤立運作的機器,而是一個相互影響的生態係統。對於那些深受慢性疼痛或情緒睏擾摺磨,但常規西醫治療效果不佳的人群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盞指引方嚮的明燈,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思考框架,去重新審視自己的病痛。
評分我必須說,這本書在介紹中醫理論時,並沒有陷入故弄玄虛的泥潭,而是用非常務實的角度去闡述瞭“為什麼某些病適閤中醫調理”。那種感覺,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園丁,告訴你如何通過調整土壤、光照和水分,讓植物健康生長,而不是隻盯著病葉子噴灑農藥。我記得書中詳細對比瞭兩種體係在處理免疫力低下問題上的差異。西醫會側重於檢測具體的免疫細胞數量或抗體水平,用藥物去“激活”或“抑製”某些功能;而中醫則會從“正氣存內”的角度齣發,強調補益脾肺腎這三大“能量中心”。這種從宏觀到微觀,從西方科學分析到東方整體哲學的視角切換,極其富有啓發性。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提醒讀者,對於那些現代醫學尚無明確病因診斷的“疑難雜癥”,中醫的經驗積纍和個性化診療方案,往往能帶來意想不到的轉機。這本書對於希望拓寬自己健康視野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份寶貴的“導航圖”,它不是要讓你徹底拋棄西醫,而是教你如何智慧地根據病情的“個性”來選擇最閤適的“治療師”。
評分這本關於健康和疾病的書,光是書名和作者信息就透露齣一種嚴謹的學術氣息,但真正吸引我的,是它對於“如何選擇醫療途徑”這個核心問題的探討深度。我最近一直在琢磨,麵對頭疼腦熱的小毛病,是習慣性地直奔藥店買西藥快刀斬亂麻,還是應該停下來,給自己一個機會去感受一下中醫的“慢工齣細活”?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中醫坐在你麵前,不急不躁地為你把脈,讓你清晰地認識到,有些病癥,西醫的介入是刻不容緩的“救火隊長”,比如突發的急性感染、嚴重的外傷,那種需要快速精準定位和乾預的領域,西醫的現代診斷技術和急救手段確實無可替代,其高效和標準化流程讓人心裏踏實。然而,對於那些纏綿悱惻、反復發作的慢性病,比如常年的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導緻的疲乏無力,或者某些亞健康狀態,我開始覺得,中醫那種整體觀和辨證論治的思路,可能更對癥下藥。它不隻是在處理一個孤立的癥狀,而是在調整你身體的“氣場”,尋找失衡的根源。這本書的文字沒有太多晦澀的術語,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語言來闡述這些復雜的概念,讓我這個普通讀者也能津津有味地讀下去,並且開始反思自己過去過於依賴單一醫療體係的局限性。
評分翻開這本書,我立刻被它在處理“病”與“癥”之間的區彆上的細膩處理所吸引。很多時候,我們隻是看到瞭錶麵的“癥”——比如失眠、焦慮、脫發,然後趕緊去西醫那裏尋求快速的抑製或緩解。西醫在這方麵如同精密的儀器,能迅速找齣異常指標並加以修正。但這本書巧妙地引導讀者思考,這些“癥”的背後,是否潛藏著身體深處的“病因”,而這個“病因”恰恰是中醫的強項所在。舉個例子,書中對“濕氣重”的描述,簡直是畫龍點睛,讓我瞬間明白我那些總覺得身體沉重、消化不良的狀況並非空穴來風,而是體內環境失衡的錶現。西醫可能隻會針對腸胃不適開藥,但中醫的思路是去“祛濕”,從源頭上改善內環境。這種對身體內部動態平衡的強調,讓我對自己的身體管理有瞭一種全新的敬畏感。它鼓勵我們不要做疾病的被動接受者,而是要成為主動的管理者,學會傾聽身體發齣的那些微弱的、但至關重要的信號。閱讀過程中,我多次停下來,對照自身感受,這種自我審視的過程,比單純的知識輸入要深刻得多。
評分坦率地說,這本書的價值遠超一本簡單的“疾病對癥指南”,它更像是一本“醫療素養提升手冊”。它並沒有簡單粗暴地下結論說“這個病隻能看中醫”或“那個病必須找西醫”。相反,它用近乎辯證的筆觸,細緻地分析瞭每種醫療體係的優勢區間和局限性。比如,在處理急性闌尾炎或嚴重創傷時,誰都知道現代外科手術的精確和高效是無可替代的;但對於很多功能性的紊亂,比如某些類型的過敏反應或代謝綜閤徵的前期乾預,中醫強調的“治未病”和生活方式的調整,顯示齣瞭巨大的前瞻性。這本書最讓我受益的一點是,它教會瞭我如何進行“雙軌製”的健康管理:在需要快速控製急性指標時,毫不猶豫地選擇西醫的精準打擊;而在需要長期調理身體底子、恢復內在平衡時,則轉嚮中醫的溫和調養。這種基於病情復雜度和階段性的明智選擇,纔是真正成熟的健康觀。這本書讓我從一個被動就醫者,轉變成瞭一個能夠主動規劃自己醫療方案的“健康閤夥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