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你真的懂我嗎——思想往右,行為往左
定價:36.00元
作者:和力
齣版社:中華工商聯閤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1581667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同步行為與非同步行為
凍結、逃跑與戰鬥反應
並不單純的“點頭”、“搖頭”
“握手”也有奧妙
“會說話”的穿著打扮
吵架反映人的內心活動
人為什麼容易受
飽含深意的“尖塔”、 “連鎖”手勢
……
本書教你看清人的意識與自控能力是如何“較量”的。
內容提要
本書是心理學知識普及讀本。本書結閤大量生動、貼切的案例,係統講解瞭怎樣通過一個人的行為瞭解其思維的實用方法,告訴讀者怎樣纔能更好地生活、怎樣纔能更好地與人交往、怎樣纔能在工作中遊刃有餘等等,做到思想和行為的高效統一。
目錄
章?認識行為語言,瞭解行為心理
1.解讀行為語言 // 3
行為語言是人的第二語言 // 3
瞭解距離對行為的影響 // 8
解讀軀乾行為語言的信號 // 16
麵部語言的生動性 // 22
舉手投足的語言 // 24
2.解讀大腦行為 // 28
不要忘記我們的大腦 // 28
凍結、逃跑和戰鬥反應 // 31
有趣的“安慰”行為 // 36
“小動作”透露內心活動 // 44
第2章?行為語言錶現內心世界,透露真話與謊言
1.行為語言是人內心活動的外錶再現 // 49
“指使”行為 // 49
並不單純的“點頭”和“搖頭” // 52
2.真話、謊話學問大 // 56
說謊者的本能反應 // 56
通過細微行為輕鬆辨識謊言 // 62
人的同步行為與非同步行為 // 66
“不經意的話”是潛意識的真情流露 // 73
為什麼人容易受 // 76
第3章?麵部的細微錶情不容忽視
1.“察顔觀色” // 83
讀懂錶情不簡單 // 83
錶情的調色闆 // 87
嘴的行為變化 // 90
鼻子的“語言”不可忽視 // 94
眼神的動作 // 98
眉宇間的心情 // 103
2.笑容,飽含深意的“溫度計” // 109
解密真笑還是假笑 // 109
笑的方式有“深意” // 113
第4章?行為語言中的態勢錶現
1.姿態中暴露的信息 // 121
坐姿識人不簡單 // 121
站姿中的形象 // 127
彆忽視瞭“快樂腳” // 133
2.手的影響力 // 136
人的另外“一張臉” // 136
飽含深意的“尖塔”和“連鎖”手勢 // 140
情感的“發送器”—手臂 // 144
不得不提的“握手”奧秘 // 148
第5章?說話中透露的多樣性
1.聽話聽音 // 155
幽默背後的潛颱詞 // 155
認清真謙虛還是假客套 // 158
過分強調的話可信度低 // 161
2.高低聲中的差異 // 165
聲音中能聽齣對方的心思 // 165
不能忽略“打招呼”背後的意義 // 172
第6章?生活中行為與思想關聯中的奧妙
1.富有錶情話語中的人心 // 179
“特殊話語”見思想端倪 // 179
口頭禪間接反映性格 // 185
“吵架”顯現內心活動 // 190
2.富有錶情“細節”中的個性 // 197
哭笑聲中傳情達意 // 197
閑談中識人破綻 // 199
聊天時中識人破綻 // 202
第7章?社交中行為與思想關聯中的玄機
1.“會說話”的穿著打扮 // 207
衣裝的特有價值 // 207
裝飾品具有“延長自身”的特點 // 209
2.交際場上的錶情與心理學 // 213
學會轉移注意力 // 213
鎮定謹慎,學會讓步 // 217
作者介紹
和力,編輯齣身,為我社寫過多種心理類和勵誌類圖書。其作品文筆優美凝練,見解犀利獨到,富有深刻的哲理性,深受讀者喜愛。
文摘
序言
第五段: 這是一本能夠讓你安靜下來,認真思考的書。作者的文字,有一種不動聲色的力量,它不會激昂澎湃,也不會煽情過度,但卻能在你的內心深處留下深深的烙印。我尤其喜歡他對於“習慣”與“自由”之間關係的探討。我們總是被各種各樣的習慣所束縛,卻又常常誤以為那是自己的自由選擇。作者用一些極具說服力的論證,讓我們看到瞭那些看似閤理的行為背後,可能隱藏著多少無意識的重復和惰性。這種清醒的認知,讓我開始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並試圖去打破那些固有的模式。這本書最可貴的地方在於,它並沒有販賣焦慮,而是提供瞭一種思考的角度,一種認識自我的方法。它讓我明白,真正的“懂”,不是去模仿,不是去迎閤,而是去理解那些隱藏在行為之下的深層需求和情感。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強大,也更加清晰瞭。
評分第三段: 這本書有一種奇特的魔力,它能讓你在閱讀的過程中,一次又一次地發齣“原來如此”的感慨。作者的洞察力簡直令人驚嘆,他總能抓住那些我們習以為常,卻從未深入思考的細節。例如,他對於“群體效應”的分析,讓我恍然大悟,為什麼在人群中,我們往往會做齣一些平時不會做的事情。那種被集體意誌裹挾的感覺,被作者描繪得淋灕盡緻。更讓我著迷的是,作者並沒有停留在現象的描述,他深入到行為背後的心理機製,去剖析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因素,是如何最終導緻瞭截然不同的結果。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與他人的關係,我開始思考,我真的“懂”我身邊的那些人嗎?還是我隻是用我自己的理解框架去衡量他們,然後輕易地下結論?這種反思,讓我感到一絲不安,但也更充滿瞭對真相的渴望。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內心的盲點,也激發瞭我去探索更廣闊的精神世界。
評分第四段: 每次讀完這本書,我都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澄澈。作者的文字就像一股清流,滌蕩瞭我心中那些雜亂的思緒。他對於“動機”的解讀,是我讀過的所有同類書籍中最深刻的。我們總是習慣於從錶麵的行為去判斷一個人,卻很少去探究其背後隱藏的復雜動機。作者用非常精妙的案例,說明瞭同一個行為,背後可能有著截然不同的驅動力,而這些驅動力,往往與我們最初的認知大相徑庭。比如,一個人看似在幫助彆人,但其內心可能源於一種不安全感,或者對他人評判的恐懼。這種對人性的深刻洞察,讓我對許多人際交往中的睏惑有瞭新的理解。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懂”的書,它更是一本關於“理解”的書。它教我如何去穿透錶象,去感受那些不易察覺的情緒和渴望。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變得更加平和,也更加有同理心瞭。
評分第二段: 坦白說,初次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市麵上的心理學、哲學類的書籍太多瞭,大多是觀點陳舊,或者過於晦澀難懂。然而,這本書卻給瞭我巨大的驚喜。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他不像是在講課,更像是在和你進行一場心與心的對話。他善於運用比喻和類比,將那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讓我這個對理論不太感冒的讀者,也能輕鬆理解。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承諾”的部分,作者描繪瞭一個場景:一個人明明內心深處不願意,但迫於麵子或者習慣,卻硬著頭皮答應瞭某件事,結果在執行過程中痛苦不堪。這種“口是心非”的掙紮,作者用寥寥數語就點破瞭,讓人拍案叫絕。這本書並沒有提供什麼速成的技巧,它更多的是一種思維的啓迪,一種對自我的深層探索。它讓我意識到,我們所謂的“懂”,很多時候是一種慣性思維,是一種對固有模式的盲從。真正的理解,需要跨越錶象,去觸碰那些更深層、更真實的內心驅動力。這本書就是這樣一本,能夠讓你在閱讀中不斷“破圈”的書。
評分第一段: 這本書,我真的已經讀瞭好幾遍瞭。每次重讀,總能從中發現新的東西,就像一個沉睡的寶藏,每一次挖掘都有意外的驚喜。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他並沒有像很多心靈雞湯那樣,簡單粗暴地告訴你“你應該怎樣”,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不動聲色地剝開瞭人心的復雜。我尤其喜歡他對於“思想”與“行為”之間張力的描繪,那簡直是寫到瞭心坎裏。我們常常覺得自己對某件事、某個道理瞭如指掌,信誓旦旦地認為自己就是這麼想的,這麼做的。但當真正麵對的時候,那些看似堅定的思想,卻在行為的洪流中搖擺不定,甚至完全背離。這種矛盾,這種掙紮,作者用一種旁觀者清的冷靜,卻又飽含洞察的深情,將其一一呈現。讀著讀著,我常常會陷入沉思,反思自己過往的種種,那些自以為的“懂”,究竟有多少是真正的理解,又有多少隻是錶麵的附和?這本書讓我看到瞭自己內心深處的幽暗角落,也看到瞭潛藏在行為背後的無數動機。它不是要給你一個標準答案,而是拋齣一個個問題,邀請你去探索,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