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团队群策群力的实践指南(第3版)

引导:团队群策群力的实践指南(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IngridBens(英格里德·本斯) 著,任伟 译
图书标签:
  • 团队协作
  • 领导力
  • 沟通技巧
  • 问题解决
  • 决策制定
  • 创新思维
  • 会议管理
  • 团队建设
  • 高效工作
  • 集体智慧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电子工业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85851
商品编码:29455487963
包装:平塑勒单衬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5-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读者对象:

   引导者、培训师和咨询顾问、管理者、领导者

 

内容介绍:

       引导,是一项能够有效调动一群人的积极性、促进高质量合作的能力,它已经成为当今经理人、团队领导、部门经理、教育培训工作者的一项核心能力,也是建设学习型组织、提高团队决策力的重要方法。本书第一版出版后,成为学习引导的一本入门必读经典,被广为推崇。全书提供了团队引导的核心技能和过程工具,包括问题清单、评估要素、决策方法等,它们均来自于近30年间在各种场合被验证过的有效的实践经验,适用于组织内外部的引导者在工作场所、团队会议甚至任何需要调动大家群策群力的场合,新版在原来的基础上增添了更多新的工具与方法。

 

目录:

第1章何为引导    1

什么是引导    1

引导者做什么    2

引导者应拥有怎样的信念    3

引导者典型的工作任务是什么    4

过程与内容有什么区别    4

团队引导的技能与工具    5

核心技能概述    6

中立的含义    8

引导者如何做到自信而坚定    11

引导中的语言模式    12

讨论的结构    14

会议引导的启动    15

会议引导过程中    17

会议引导的收场    18

有效的会议记录    20

用词的规则    20

如何使用白板架    21

如何有效提问    22

引导者的最佳经验与最差表现    27

引导者的行为特点和策略    28

引导的核心技能观察清单    31

引导过程观察清单    33

引导胜任力分级    33

引导胜任力的自我测评    34

第2章谁适合做团队引导?    37

何时需要内部人员担任引导者    37

何时使用外部引导者?    38

何时组织内的领导者来做团队引导?    39

适用于团队领导者的引导策略    40

领导者做会议引导时的经验和教训    44

将引导作为一种领导风格    44

其他要面对的挑战    46

第3章团队引导的步骤    50

评估和设计    51

给予反馈和完善方案    52

最终准备    53

开始引导    55

会议引导过程中    57

结尾    58

后续跟进    59

收集关于会议引导的反馈    59

 

第4章了解会议的参会者    61

对参会者进行评估    61

团体和团队    65

团队发展的5个阶段    69

引导者的策略    78

第5章创建群策群力的氛围    85

创建群策群力的条件    86

提高参会者参与积极性的方法    87

引发团队积极参与的技巧    96

鼓励有效的会议行为和习惯    99

会议行为清单    100

会议行为观察表    101

同伴评审    102

第6章引导团队高效决策    105

决策过程中的4种会谈类型    106

授权的4个级别    108

明确授权级别    108

转化决策思维模式    112

决策的6种方式    113

发散收敛模型    118

团队达成共识的重要性    119

做决策的有效行为    122

低效决策的表象、原因和应对策略    122

第7章化解团队冲突    127

争执与研讨的区别    127

管理冲突的步骤    129

管理冲突的规则    136

接收和给予反馈    137

如何干预    142

干预时的语言用词    143

如何应对来自团队的抵触    148

冲突出现的常见情境    152

合作式解决冲突的步骤    156

第8章引导高效会议    165

高效的会议    166

低效的会议    166

引导会议的基本流程    168

引导虚拟会议    181

第9章引导者的过程工具箱    186

创建愿景    187

递进式提问    188

SWOT法    191

SOAR法    193

引导式聆听    194

欣赏式探询    196

头脑风暴    197

书写式头脑风暴    199

亲和图法    200

差距分析    201

供需对话    203

力场分析    204

问题根源分析    206

5个为什么    207

画廊浏览    208

多项投票法    210

决策矩阵    212

建设性争论    215

离场评估表    216

通过问卷获得反馈    218

系统性问题解决    219

扫清障碍    228

第10章设计会议过程    230

会议过程设计范例    231

会议设计工作单    255

 

作者介绍:

 

英格里德·本斯(Ingrid Bens)

国际引导者协会认证引导者(CPF),国际著名的引导者、培训师和咨询顾问,被誉为引导“女王”。她在团队引导、组织发展与团队建设、冲突管理、员工与组织变革方面有30年丰富的实践经验。客户包括众多国际知名企业。

译者简介

任 伟

专业团队引导者、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实践者,他的使命是:促进对话,共创美好。他致力于在各类型组织(企业、政府、NGO、教育领域)中推广并实践团队引导。他将萨提亚成长模式的人本精神融入群策群力的团队引导中,发展出一套团队共创4C模型(Connect,连结;Communicate,沟通;Collaborate,协作;Co-create,共创),促进人与人之间深度连结与沟通,推动个人、团队和组织可持续成长与发展。



作者介绍
任 伟__eol__专业团队引导者、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实践者,他的使命是:促进对话,共创美好。他致力于在各类型组织(企业、政府、NGO、教育领域)中推广并实践团队引导。他将萨提亚成长模式的人本精神融入群策群力的团队引导中,发展出一套团队共创4C模型(Connect,连结;Communicate,沟通;Collaborate,协作;Co-create,共创),促进人与人之间深度连结与沟通,推动个人、团队和组织可持续成长与发展。__eol__

关联推荐
引导者、培训师和咨询顾问、管理者、领导者
目录
第1章何为引导 1 什么是引导 1 引导者做什么 2 引导者应拥有怎样的信念 3 引导者典型的工作任务是什么 4 过程与内容有什么区别 4 团队引导的技能与工具 5 核心技能概述 6 中立的含义 8 引导者如何做到自信而坚定 11 引导中的语言模式 12 讨论的结构 14 会议引导的启动 15 会议引导过程中 17 会议引导的收场 18 有效的会议记录 20 用词的规则 20 如何使用白板架 21 如何有效提问 22 引导者的最佳经验与最差表现 27 引导者的行为特点和策略 28 引导的核心技能观察清单 31 引导过程观察清单 33 引导胜任力分级 33 引导胜任力的自我测评 34 第2章谁适合做团队引导? 37 何时需要内部人员担任引导者 37 何时使用外部引导者? 38 何时组织内的领导者来做团队引导? 39 适用于团队领导者的引导策略 40 领导者做会议引导时的经验和教训 44 将引导作为一种领导风格 44 其他要面对的挑战 46 第3章团队引导的步骤 50 评估和设计 51 给予反馈和完善方案 52 最终准备 53 开始引导 55 会议引导过程中 57 结尾 58 后续跟进 59 收集关于会议引导的反馈 59 第4章了解会议的参会者 61 对参会者进行评估 61 团体和团队 65 团队发展的5个阶段 69 引导者的策略 78 第5章创建群策群力的氛围 85 创建群策群力的条件 86 提高参会者参与积极性的方法 87 引发团队积极参与的技巧 96 鼓励有效的会议行为和习惯 99 会议行为清单 100 会议行为观察表 101 同伴评审 102 第6章引导团队高效决策 105 决策过程中的4种会谈类型 106 授权的4个级别 108 明确授权级别 108 转化决策思维模式 112 决策的6种方式 113 发散收敛模型 118 团队达成共识的重要性 119 做决策的有效行为 122 低效决策的表象、原因和应对策略 122 第7章化解团队冲突 127 争执与研讨的区别 127 管理冲突的步骤 129 管理冲突的规则 136 接收和给予反馈 137 如何干预 142 干预时的语言用词 143 如何应对来自团队的抵触 148 冲突出现的常见情境 152 合作式解决冲突的步骤 156 第8章引导高效会议 165 高效的会议 166 低效的会议 166 引导会议的基本流程 168 引导虚拟会议 181 第9章引导者的过程工具箱 186 创建愿景 187 递进式提问 188 SWOT法 191 SOAR法 193 引导式聆听 194 欣赏式探询 196 头脑风暴 197 书写式头脑风暴 199 亲和图法 200 差距分析 201 供需对话 203 力场分析 204 问题根源分析 206 5个为什么 207 画廊浏览 208 多项投票法 210 决策矩阵 212 建设性争论 215 离场评估表 216 通过问卷获得反馈 218 系统性问题解决 219 扫清障碍 228 第10章设计会议过程 230 会议过程设计范例 231 会议设计工作单 255

《心流:奇妙体验的奥秘》(2024年更新版) 作者:[虚构作者姓名,例如:艾米莉·卡特] 内容简介: 在这本内容深邃、充满洞察力的著作中,[作者姓名]带领我们踏上了一场探索人类潜能最深层次的旅程——“心流”。心流,这个由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一种全神贯注、沉浸其中、忘却时间流逝的极致体验。它并非遥不可及的神秘境界,而是存在于我们日常工作、学习、爱好甚至互动中的一种可实现的状态。本书旨在揭示心流的本质,阐明其产生的条件,并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帮助读者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主动地、系统地进入和维持这种令人愉悦且富有成效的心理状态。 第一部分:解锁心流的门扉 本书的开篇,[作者姓名]首先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心流这一概念的核心。我们将了解到,心流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快乐”或“投入”,它更是一种高度协调的心理活动,在这种状态下,我们的意识清晰,感知敏锐,并感受到一种内在的驱动力。我们会探讨心流体验的九大要素,包括:清晰的目标、即时反馈、挑战与技能的平衡、行动与意识的融合、专注的投入、对行动的控制感、自我意识的消逝、时间感的扭曲以及体验本身的内在价值。通过丰富的案例研究和生动的描述,读者将对心流产生直观的理解,并认识到它在提升幸福感、创造力、学习效率和整体生活质量方面的巨大潜力。 第二部分:心流的触发器与障碍 理解了心流的构成要素后,本书将进一步探究如何主动地创造心流的条件。我们将深入分析哪些外部环境和内部心理状态最有利于心流的发生。这包括如何设定清晰、可衡量、但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目标;如何构建即时、有效的反馈机制,让我们能够随时了解自己的进展;以及如何精确地找到“挑战与技能的甜蜜点”——既能激发我们的潜能,又不会因难度过高而产生焦虑,也不会因过于简单而感到乏味。 同时,本书也将客观地审视阻碍我们进入心流的常见障碍。我们将认识到,分心、缺乏明确的目标、内心的自我怀疑、对失败的恐惧、以及不健康的工作模式,都可能成为我们与心流失之交臂的绊脚石。[作者姓名]将提供实用的方法来识别和克服这些障碍,例如通过练习正念来提升专注力,通过调整工作流程来减少干扰,以及通过重塑对挑战的认知来培养更积极的心态。 第三部分:心流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本书的精彩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将心流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将其应用的可能性延展到生活的各个角落。 职场心流: 在快节奏的现代职场,心流成为提升工作效率、激发创新思维、增强职业满足感的关键。本书将提供具体建议,帮助读者识别工作中的心流“信号”,设计更具吸引力的任务,学会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专注,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团队协作来创造集体的“工作心流”。我们将探讨如何将日常的例行公事转化为充满挑战和乐趣的“游戏化”体验,如何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深度工作,以及如何通过清晰的沟通和互助来培养团队的心流氛围。 学习与成长心流: 对于学生和终身学习者而言,心流是掌握新知识、发展新技能最有效的方式。本书将揭示如何通过主动学习、设置个性化学习目标、及时反馈和刻意练习来点燃学习的激情。我们将分享如何将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有趣,如何找到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利用好奇心来驱动探索,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深刻的满足感。 创造力与艺术心流: 无论是艺术家、作家、音乐家还是发明家,心流都是他们灵感迸发、创造卓越的源泉。本书将深入探讨如何为创造力创造理想的土壤,如何通过排除干扰、沉浸式体验和自由探索来释放内在的艺术潜能。我们将学习如何拥抱不确定性,如何从失败中汲取养分,以及如何通过持续的练习来磨练技艺,最终达到“人与作品合一”的境界。 人际关系与社交心流: 即使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也可能体验到心流。当与他人深度互动,分享共鸣,共同解决问题时,我们会感受到一种独特的联结感和满足感。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积极倾听、真诚沟通、共同参与有意义的活动来增进彼此的理解和情感,从而在社交互动中创造出富有成效且令人愉悦的“社交心流”。 休闲与娱乐心流: 运动、游戏、园艺、烹饪……这些看似放松的活动,其实也是体验心流的绝佳场所。本书将引导读者如何更有意识地去享受这些活动,如何在其中找到挑战与乐趣的平衡,如何将简单的爱好转化为深度参与的体验,从而在休闲时光获得更深层次的放松和满足。 第四部分:构建你的心流生活 本书的最后,[作者姓名]将带领读者将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构建一个更具心流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学习如何进行“心流诊断”,评估自己当前的生活状态,并识别出可以提升心流体验的领域。本书提供了一系列可操作的“心流工具箱”,包括习惯养成技巧、时间管理策略、情绪调节方法以及环境优化建议。 我们将学会如何有意识地设计自己的日程,如何设定微小但可持续的进步目标,如何奖励自己的努力,以及如何建立一个支持性的社交网络。本书强调,构建心流生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的、迭代的过程。通过不断地实践、反思和调整,读者将能够逐渐培养出一种更加专注、更有活力、更富创造力、也更充满幸福感的生活方式。 《心流:奇妙体验的奥秘》(2024年更新版) 是一本关于潜能释放、幸福提升和生命意义探索的指南。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邀请,邀请你深入探索内心深处那份沉浸、忘我、充满活力的奇妙体验,并教会你如何将其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最终实现更充实、更有意义的人生。无论你是希望提升工作效率的专业人士,追求卓越的学子,渴望灵感的创作者,还是渴望改善生活品质的每个人,这本书都将为你提供宝贵的启示和实用的工具。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我一直关注着,从第一版到如今的第三版,每次都给我带来了新的启发。坦白说,我并不是一个团队的领导者,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团队成员。然而,我发现很多时候,团队的效率低下、成员之间的沟通不畅,甚至是项目进度受阻,都与我们缺乏一种有效的“引导”有着莫大的关系。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的认知空白。它不是那种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充满了可操作性的方法论。例如,关于如何进行一次高效的头脑风暴,书中给出的步骤清晰明了,从前期准备到后期总结,每一步都考虑到了可能出现的误区,并且提供了应对策略。我曾经在一次项目中尝试使用书中介绍的“焦点小组”讨论技巧,效果出奇的好。大家都能放开顾虑,畅所欲言,最终我们找到了一个原本被忽略的关键问题,并迅速解决了它。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即使不是领导者,作为团队的一份子,我们也可以主动去“引导”团队的方向,促成更好的协作。它让我从一个被动的参与者,转变为一个积极的贡献者,这种转变是无价的。

评分

我是一名初创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团队虽然不大,但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巨大的责任。每天都在面对各种决策和挑战,需要快速、有效地达成共识。《引导:团队群策群力的实践指南(第3版)》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工具和方法。尤其是在“解决问题”和“创新思考”的章节,让我受益匪浅。书中提出的“集思广益”的几种不同形式,比如“匿名写下想法”、“轮流陈述”等,都非常有创意,能够帮助我们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势,激发更多的可能性。我们曾经为了一个产品功能的优先级问题争论不休,尝试了很多方法都没有定论。后来,我运用了书中介绍的“决策矩阵”方法,清晰地列出了不同方案的优劣势,并且量化了评估标准,最终我们高效地达成了一个令所有人满意的决定。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它能够帮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好的决策,这对于资源有限的初创公司来说,至关重要。它让我认识到,优秀的团队协作,并非偶然,而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精心的引导来实现的。

评分

我是一名项目经理,手下带着一支年轻且充满活力的团队。说实话,管理这支队伍是个挑战,他们有想法,有冲劲,但往往缺乏聚焦,容易陷入各自为政的状态。我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提升团队协作效率的书籍时,无意间发现了《引导:团队群策群力的实践指南(第3版)》。这本书的标题就深深吸引了我,因为“群策群力”正是我们团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我花了几天时间通读全书,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议程设计”和“冲突管理”的部分。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设计一个能够驱动团队思考、激发创新的议程,而不是流于形式的例行会议。它强调了预设目标、明确环节、时间控制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多种议程模板供参考。而冲突管理的部分,更是让我茅塞顿开。以往我总是试图避免冲突,但这本书告诉我,适度的、建设性的冲突是团队进步的催化剂,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它走向积极的结果。书中提出的“共识建立”技巧,帮助我在几次棘手的团队分歧中,找到了化解矛盾、凝聚共识的方法。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让我在管理团队时,不再感到无从下手,而是能够更加自信、有策略地应对各种挑战。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在跨国企业工作的HRD,我深切体会到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职能部门的员工在协作时所面临的挑战。语言、思维模式、工作习惯的差异,常常导致沟通障碍和效率低下。《引导:团队群策群力的实践指南(第3版)》的出现,对我来说简直是一场及时雨。这本书在处理“群体动力学”方面,有着极其深刻的洞察。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组织会议,更是深入剖析了群体在决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现象,比如“群体思维”的陷阱,以及如何通过引导技巧来避免这些陷阱。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视觉化工具”的应用,例如思维导图、流程图等,它们能够有效地将复杂的议题变得清晰直观,帮助来自不同背景的团队成员更容易理解和参与。我尝试将书中介绍的一些“破冰”和“团队建设”活动引入到部门内部的培训中,效果非常显著,不仅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也促进了跨部门的理解和合作。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引导”的艺术,它不仅仅是技能,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赋能他人的能力。

评分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能力。《引导:团队群策群力的实践指南(第3版)》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我将其中的许多方法巧妙地融入到我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例如,书中关于“提问技巧”的讲解,让我能够设计出更具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我曾经尝试在小组项目中,让学生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负责组织讨论、记录要点、总结结论,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沟通和领导能力,也让他们对项目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责任感。此外,书中关于“反馈机制”的讨论,也让我学会了如何更有效地给予和接受反馈,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引导”在知识传递和能力培养中的强大力量,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团队协作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激发个体潜能、赋能团队成长的宝典。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