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对象:
引导者、培训师和咨询顾问、管理者、领导者
内容介绍:
引导,是一项能够有效调动一群人的积极性、促进高质量合作的能力,它已经成为当今经理人、团队领导、部门经理、教育培训工作者的一项核心能力,也是建设学习型组织、提高团队决策力的重要方法。本书第一版出版后,成为学习引导的一本入门必读经典,被广为推崇。全书提供了团队引导的核心技能和过程工具,包括问题清单、评估要素、决策方法等,它们均来自于近30年间在各种场合被验证过的有效的实践经验,适用于组织内外部的引导者在工作场所、团队会议甚至任何需要调动大家群策群力的场合,新版在原来的基础上增添了更多新的工具与方法。
目录:
第1章何为引导 1
什么是引导 1
引导者做什么 2
引导者应拥有怎样的信念 3
引导者典型的工作任务是什么 4
过程与内容有什么区别 4
团队引导的技能与工具 5
核心技能概述 6
中立的含义 8
引导者如何做到自信而坚定 11
引导中的语言模式 12
讨论的结构 14
会议引导的启动 15
会议引导过程中 17
会议引导的收场 18
有效的会议记录 20
用词的规则 20
如何使用白板架 21
如何有效提问 22
引导者的最佳经验与最差表现 27
引导者的行为特点和策略 28
引导的核心技能观察清单 31
引导过程观察清单 33
引导胜任力分级 33
引导胜任力的自我测评 34
第2章谁适合做团队引导? 37
何时需要内部人员担任引导者 37
何时使用外部引导者? 38
何时组织内的领导者来做团队引导? 39
适用于团队领导者的引导策略 40
领导者做会议引导时的经验和教训 44
将引导作为一种领导风格 44
其他要面对的挑战 46
第3章团队引导的步骤 50
评估和设计 51
给予反馈和完善方案 52
最终准备 53
开始引导 55
会议引导过程中 57
结尾 58
后续跟进 59
收集关于会议引导的反馈 59
第4章了解会议的参会者 61
对参会者进行评估 61
团体和团队 65
团队发展的5个阶段 69
引导者的策略 78
第5章创建群策群力的氛围 85
创建群策群力的条件 86
提高参会者参与积极性的方法 87
引发团队积极参与的技巧 96
鼓励有效的会议行为和习惯 99
会议行为清单 100
会议行为观察表 101
同伴评审 102
第6章引导团队高效决策 105
决策过程中的4种会谈类型 106
授权的4个级别 108
明确授权级别 108
转化决策思维模式 112
决策的6种方式 113
发散收敛模型 118
团队达成共识的重要性 119
做决策的有效行为 122
低效决策的表象、原因和应对策略 122
第7章化解团队冲突 127
争执与研讨的区别 127
管理冲突的步骤 129
管理冲突的规则 136
接收和给予反馈 137
如何干预 142
干预时的语言用词 143
如何应对来自团队的抵触 148
冲突出现的常见情境 152
合作式解决冲突的步骤 156
第8章引导高效会议 165
高效的会议 166
低效的会议 166
引导会议的基本流程 168
引导虚拟会议 181
第9章引导者的过程工具箱 186
创建愿景 187
递进式提问 188
SWOT法 191
SOAR法 193
引导式聆听 194
欣赏式探询 196
头脑风暴 197
书写式头脑风暴 199
亲和图法 200
差距分析 201
供需对话 203
力场分析 204
问题根源分析 206
5个为什么 207
画廊浏览 208
多项投票法 210
决策矩阵 212
建设性争论 215
离场评估表 216
通过问卷获得反馈 218
系统性问题解决 219
扫清障碍 228
第10章设计会议过程 230
会议过程设计范例 231
会议设计工作单 255
作者介绍:
英格里德·本斯(Ingrid Bens)
国际引导者协会认证引导者(CPF),国际著名的引导者、培训师和咨询顾问,被誉为引导“女王”。她在团队引导、组织发展与团队建设、冲突管理、员工与组织变革方面有30年丰富的实践经验。客户包括众多国际知名企业。
译者简介
任 伟
专业团队引导者、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实践者,他的使命是:促进对话,共创美好。他致力于在各类型组织(企业、政府、NGO、教育领域)中推广并实践团队引导。他将萨提亚成长模式的人本精神融入群策群力的团队引导中,发展出一套团队共创4C模型(Connect,连结;Communicate,沟通;Collaborate,协作;Co-create,共创),促进人与人之间深度连结与沟通,推动个人、团队和组织可持续成长与发展。
这本书我一直关注着,从第一版到如今的第三版,每次都给我带来了新的启发。坦白说,我并不是一个团队的领导者,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团队成员。然而,我发现很多时候,团队的效率低下、成员之间的沟通不畅,甚至是项目进度受阻,都与我们缺乏一种有效的“引导”有着莫大的关系。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的认知空白。它不是那种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充满了可操作性的方法论。例如,关于如何进行一次高效的头脑风暴,书中给出的步骤清晰明了,从前期准备到后期总结,每一步都考虑到了可能出现的误区,并且提供了应对策略。我曾经在一次项目中尝试使用书中介绍的“焦点小组”讨论技巧,效果出奇的好。大家都能放开顾虑,畅所欲言,最终我们找到了一个原本被忽略的关键问题,并迅速解决了它。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即使不是领导者,作为团队的一份子,我们也可以主动去“引导”团队的方向,促成更好的协作。它让我从一个被动的参与者,转变为一个积极的贡献者,这种转变是无价的。
评分我是一名初创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团队虽然不大,但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巨大的责任。每天都在面对各种决策和挑战,需要快速、有效地达成共识。《引导:团队群策群力的实践指南(第3版)》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工具和方法。尤其是在“解决问题”和“创新思考”的章节,让我受益匪浅。书中提出的“集思广益”的几种不同形式,比如“匿名写下想法”、“轮流陈述”等,都非常有创意,能够帮助我们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势,激发更多的可能性。我们曾经为了一个产品功能的优先级问题争论不休,尝试了很多方法都没有定论。后来,我运用了书中介绍的“决策矩阵”方法,清晰地列出了不同方案的优劣势,并且量化了评估标准,最终我们高效地达成了一个令所有人满意的决定。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它能够帮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好的决策,这对于资源有限的初创公司来说,至关重要。它让我认识到,优秀的团队协作,并非偶然,而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精心的引导来实现的。
评分我是一名项目经理,手下带着一支年轻且充满活力的团队。说实话,管理这支队伍是个挑战,他们有想法,有冲劲,但往往缺乏聚焦,容易陷入各自为政的状态。我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提升团队协作效率的书籍时,无意间发现了《引导:团队群策群力的实践指南(第3版)》。这本书的标题就深深吸引了我,因为“群策群力”正是我们团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我花了几天时间通读全书,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议程设计”和“冲突管理”的部分。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设计一个能够驱动团队思考、激发创新的议程,而不是流于形式的例行会议。它强调了预设目标、明确环节、时间控制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多种议程模板供参考。而冲突管理的部分,更是让我茅塞顿开。以往我总是试图避免冲突,但这本书告诉我,适度的、建设性的冲突是团队进步的催化剂,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它走向积极的结果。书中提出的“共识建立”技巧,帮助我在几次棘手的团队分歧中,找到了化解矛盾、凝聚共识的方法。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让我在管理团队时,不再感到无从下手,而是能够更加自信、有策略地应对各种挑战。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在跨国企业工作的HRD,我深切体会到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职能部门的员工在协作时所面临的挑战。语言、思维模式、工作习惯的差异,常常导致沟通障碍和效率低下。《引导:团队群策群力的实践指南(第3版)》的出现,对我来说简直是一场及时雨。这本书在处理“群体动力学”方面,有着极其深刻的洞察。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组织会议,更是深入剖析了群体在决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现象,比如“群体思维”的陷阱,以及如何通过引导技巧来避免这些陷阱。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视觉化工具”的应用,例如思维导图、流程图等,它们能够有效地将复杂的议题变得清晰直观,帮助来自不同背景的团队成员更容易理解和参与。我尝试将书中介绍的一些“破冰”和“团队建设”活动引入到部门内部的培训中,效果非常显著,不仅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也促进了跨部门的理解和合作。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引导”的艺术,它不仅仅是技能,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赋能他人的能力。
评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能力。《引导:团队群策群力的实践指南(第3版)》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我将其中的许多方法巧妙地融入到我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例如,书中关于“提问技巧”的讲解,让我能够设计出更具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我曾经尝试在小组项目中,让学生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负责组织讨论、记录要点、总结结论,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沟通和领导能力,也让他们对项目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责任感。此外,书中关于“反馈机制”的讨论,也让我学会了如何更有效地给予和接受反馈,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引导”在知识传递和能力培养中的强大力量,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团队协作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激发个体潜能、赋能团队成长的宝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