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李石岑:中国哲学十讲
定价:46.80元
作者:李石岑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5810853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李石岑先生据其1932年在福建省教育厅暑期讲学会上的讲演稿整理而成的,1935年由世界书局出版,一经上市便受到很多读者的热切关注。此书在叙述和评析中国哲学的过程中,处处贯穿了中西哲学的比较思想,在学术上有不少独到的见解,时至今日依然是哲学类教科书范本。
目录
作者介绍
李石岑(1892—1934),原名邦藩,湖南醴陵枧头洲人。重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十讲》、《人生哲学》(上卷)、《希腊三大哲学家》、《现代哲学小引》、《哲学概论》等。
文摘
序言
初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行文的节奏感非常强,仿佛作者深谙如何引导读者的心绪。它不是那种一上来就抛出核心论点的硬核哲学书,而是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方式,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深入到核心的哲学命题之中。这种写作手法的好处在于,即便你对某些领域只是略有耳闻,也能很快跟上作者的思路,不至于产生强烈的挫败感。更难得的是,作者在阐述过程中,总能巧妙地结合一些现实生活的观察和历史典故,让抽象的理论瞬间变得鲜活起来。我发现自己阅读时,时不时会停下来,合上书本,陷入沉思,思考这些古老的智慧在当代社会如何投射出新的光影。这种强烈的代入感和反思的冲动,是衡量一本优秀学术普及读物的重要标准,而这本书无疑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评分说实话,我对哲学类的书籍通常抱有一种敬畏感,因为很多时候它们都像是一堵高墙,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去攀爬。但这本阅读体验却出乎意料地流畅,它没有故作深奥地使用大量晦涩的术语,而是致力于“翻译”哲学家的思想,让它们能够跨越时空的阻碍与现代人对话。作者的语言风格有一种沉稳的力量,像一条深不见底的河流,表面平静,实则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和流向。我注意到,每当探讨到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时,作者总会引用一些跨学科的知识进行佐证,这极大地丰富了论述的维度,避免了哲学讨论的孤立性。这种融会贯通的表达方式,让原本可能显得枯燥的理论分析,变得像是一场精彩的智力探险,让人欲罢不能地想知道下一页会揭示怎样的洞见。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像是为那些渴望理解思想根源的求知者们量身定制的指南。作者的视角非常开阔,他没有仅仅停留在对某一学派的纯粹阐释上,而是更注重构建一个宏观的知识框架,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各个哲学流派之间的联系与张力。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批判性继承的态度,他既尊重传统,又不盲目推崇,总能在看似中立的叙述中,流露出对问题本质的深刻把握。阅读过程中,我感觉作者像一位高明的导游,带着我穿梭于不同的思想迷宫,他提供的地图精确可靠,同时又鼓励我进行自己的探索。这种既有权威性又不失亲和力的写作风格,使得复杂的哲学史诗变得易于消化,也更容易让人产生持久的兴趣。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它对“理解”而非“背诵”的强调上。作者似乎非常清楚,哲学不是一套需要死记硬背的公式,而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因此,他在构建论点时,总会反复回到那些最根本的问题上去追问,那种锲而不舍的追问精神,极大地感染了我。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模式似乎被微调了一下,看问题的角度变得更加多元和审慎。它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这一点我非常赞赏,因为真正的哲学魅力就在于其永无止境的追问过程。这种引导读者主动参与到思考过程中的叙事策略,让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知识传授,而更像是一次深入的心灵洗礼和智力上的酣畅淋漓的交流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挺有意思,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封面那种朴素又不失深沉的色调吸引了。内页的纸张选择也看得出来是用了心的,阅读起来没有那种廉价感,长时间翻阅眼睛也不容易疲劳。我特别喜欢它排版上的一些小细节,比如章节之间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让人的思绪有缓冲的空间去消化前一部分的内容。当然,一本哲学书的价值最终还是体现在其内容的深度上,而这本书在这方面也确实没让人失望。它不像有些著作那样故作高深,而是用一种相对平实却又充满洞察力的笔触,将复杂的哲学概念娓娓道来。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论述中那种旁征博引却又不显得杂乱的能力,仿佛在跟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进行一场思想上的对话,总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那种把宏大议题拆解到可以被普通读者理解的精妙之处,是很多专业著作所欠缺的,也正因如此,这本书才更具生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