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心理创伤疗愈之道-倾听你身体的信号
定价:59.00元
作者:Peter A.Levine,Gabor Mate,庄晓丹,常邵辰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111566519
字数:
页码:31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美国躯体性心理治疗协会终身成就奖得主、身体体验疗法创始人莱文集大成之作;本书是身体体验疗法的宝典。它结合动物行为学、神经心理研究、及作者丰富的临床经验,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唤醒人体自然的疗愈本能来有效处理因创伤而引发的病症
不只是战争、、害和袭击这些大事件会造成心理创伤,跌落、接受外科手术、患有严重的疾病、被遗弃、突闻令人震惊或悲伤的消息、目睹暴力事件、遭遇车祸等,所有这些常见的事情都可能给我们留下心理创伤,并产生大量的躯体和情绪症状。受创伤的人会体验到威胁、恐惧、精神/躯体的倦怠和一种身体和意志方面的瘫痪,羞耻、抑郁和自我厌恶随之而来。
在过去的50年中,彼得·莱文发展出了一套方法,帮助人们逃离不同种类的创伤,这就是“身体体验疗法”,现已成为主流心理疗法之一。无论创伤事件是发生在几小时前或几年前,这种方法都同样适用。彼得·莱文认为,创伤首先发生在身体里,头脑只是跟随而已,因此“谈话疗法”不能做到足够深入,解码非语言的领域才能找到疗愈的关键。有心理创伤的人必须先学会觉察和掌握自身躯体的知觉和感觉,才能安全地学习去倾听和看见自己。本书就是这方面的杰出课程。
内容提要
《心理创伤疗愈之道:倾听你身体的信号》是彼得·莱文集毕生研究大成的之作,他在本书中整合了看似迥异的进化、动物本能、哺乳动物生理学和脑科学以及自己多年积累的治疗经验,全面介绍了身体体验疗法理论和实践,为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精神科医生等提供了新的治疗工具,也适用于受伤的人自我探索和疗愈。
目录
赞誉
译者序一
译者序二
序言
部分 寻根:可以在上起舞的根基
章
无声语言的力量 / 2
真实的一刻 2 /亲切感的力量 4 /找到出路 8 /自我调 节和自我认知的身体 11 /升上去的……终究会落下来 12 /抖动,咯咯作响,翻滚……颤抖、颤动与哆嗦 13 /
第2章
令人触动的发现 / 16
天生的复原能力 19 /创伤的生物学视角 21 /意外的收获 22 /
第3章
创伤会变脸 / 26
神话的力量 30 /
第4章
恐惧导致僵直
动物教会了我们什么 / 32
应对危险的姿势 33 /恐惧瘫痪 39 /持久的僵直状态 46 /创伤与僵直:一个出路 58 /
第5章
恐惧是心灵的杀手 / 63
第6章
治疗的地图 / 83
原始无言的表达 83 /为什么心理治疗不起效 93 /走出困境 96 /身体与大脑的连接 98 /
第7章
绘制身体地图,愈合心理创伤 / 113
身体作为我们的工具 113 /创伤与身心 115 / SIBAM模型 117 /理解运用SIBAM中的五元素 129 /
第二部分 身体在讲述:超乎你的想象
第8章
咨询室中
案例分析 / 132
米莉娅姆:身体无言的表达 133 /邦尼:一个被遗忘的时刻 142 /莎朗:2001年9月11日 145 /亚当:大屠杀幸存者 156 /文斯:僵硬的肩膀 163 /透过孩子的眼睛看创伤 168 /
第9章
对彼得事故的评注 / 180
亲切感的力量 182 /
第三部分 理性时代的本能
0章
我们不过是一群动物 / 190
天鹅湖 192 /太初,先于语言,有意识 200 /在世间寻 路:本能的目的 203 /在世间迷路:遇见奇缘 206 /
1章
自下而上
三个脑,一颗心 / 211
下如此,上如此 213 /一次个人朝圣之旅 215 /三个脑, 一颗心 219 /完整即平衡 223 /
第四部分 具身化、情绪和灵性:回归善良
2章
具身化的自我 / 228
一次与觉察的简单相遇 230 /初 231 /具身化与创造力 235 /创伤与离身 238 /觉察 242 /缺席的身体,当下的身体 245 /进入内部:内感觉中的探险 247 /
3章
情绪、身体和改变 / 257
人们如何改变 257 /心理治疗的旋转木马 260 /矛盾的两面 271 /感觉对我们的意义 274 /改变我们感觉的方式 280 /姿态:与情绪和感受和解 285 /
4章
创伤与灵性 / 293
超验状态 294 /创伤、死亡和苦难 297 /调节和自我 298 /具身化与改进 299 /
尾声 / 302
注释 / 304
作者介绍
彼得·莱文(Peter A. Levine):莱文博士拥有生物物理学与心理学的双博士学位,是身体体验疗法的创始人的发展者,在压力和创伤的研究和治疗方面拥有50年经验。由于对躯体性心理治疗的原创性贡献,莱文博士于2010年被美国躯体性心理治疗协会(USABP)授予终身成就奖。
作为人类丰盈基金会的创始人,莱文博士在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中开展培训。他曾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减压顾问,参与了航天飞机项目的设计和开发。他也是全球物专案组机构的社会责任心理学家成员,为大型灾难事故和种族及政治战争提供咨询。
莱文博士的著作颇丰,对科学、医学和大众出版有巨大贡献。他的国际畅销书《唤醒老虎:启动自我疗愈本能》已经被翻译成22种语言发行,其他著作包括:《创伤与记忆》(Trauma and Memory)《透过孩子的眼睛看创伤》(Trauma Through a Child's Eyes)、《让孩子远离创伤》(Trauma-Proofing Your Kids)、释放疼痛(Freedom from Pain)等。
庄晓丹(清流),那洛巴大学超个人心理咨询硕士,波士顿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曾为美国科罗拉多州注册心理治疗师,目前为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从事正念冥想和心理创伤相关的教学研究和临床咨询工作。
常邵辰,心理咨询师,现工作于美国加州圣何塞。曾在美国The Meadows创伤与成瘾治疗中心,学习并使用身体体验疗法,支持帮助被创伤相关症状所困扰的患者。
文摘
《心理创伤疗愈之道:倾听你身体的信号》:
我走上人行横道……
下一刻,我躺在路上,全身麻木、无法动弹,呼吸困难。我搞不清楚刚刚发生了什么。我怎么会躺在这里?在天旋地转的困惑和难以置信中,好多人跑过来。他们停在我身边,面露惊骇之色。突然,他们紧紧地围住我,盯着我的软绵绵且扭曲的身体。从我无助的视角看来,他们像一群食肉乌鸦,俯冲向受伤的猎物:我。我慢慢地缓过神来,认出了真正的攻击者。如同那种老式照相机拍出来的照片,我看到一辆带着利齿一般的保险杠和破碎的前挡风玻璃的浅褐色汽车在向我逼近。车门突然打开,一个瞪大眼睛的少女冲了出来,她的脸上写满了迷茫和惊恐。说起来有些奇怪的是,我既知道也不知道刚刚发生了什么。当这些记忆逐渐拼凑起来后,可怕的现实浮现出来:我肯定是在过马路时被车撞了。在困惑与怀疑中,我又置身那个模糊的傍晚。我发现自己无法清晰地思考,无法从这场噩梦中醒来。
一位男士跪在我身边。他告诉我他是碰巧路过的急救医生。当我试着去找声音的来源时,他严厉地命令道:“不要动你的头。”他尖利的命令和我身体的自然反应(移动头部,朝向他的声音)使我受到惊吓,进入一种僵直状态。我的知觉奇怪地被分离,我感受到一种离奇的“离解体验”。我好像飘到了自己身体的上方,从空中俯视着正在发生的一切。
当他抓住我的手腕测量脉搏时,我一下子回到自己的身体中。然后,他变换了位置,直接坐在我身上。他用双手固定我的头部,不让其再移动。他突然的动作和严厉的命令吓到了我,进一步让我陷入僵直状态。恐惧渗入了我恍惚且模糊的意识中:我的脖子可能断了。我不能自已地要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另一个人身上。简单地说,我需要被充满安慰的眼神注视,这如同我的救命稻草一般。但是由于过度惊吓,在僵直状态中的我绝望得无法动弹。
一位好心的见义勇为者马上一个接一个地提问题:“你叫什么?你住哪里?你要去哪里?今天几号?”然而我的头脑无法与自己的嘴巴建立连接,根本说不出话来。我并没有回答这些问题所需的能量。他向我提问的方式让我更加晕头转向,对一切困惑不解。终,我成功地让话语在口中成型,将其说了出来。我的声音非常紧张且不自然。我手嘴并用地告诉他:“请退后一些。”他依从了。我好像一个中立的旁观者,向他保证这个躺在沥青马路上的人不会移动头部,并且稍后会回答他的问题。亲切感的力量
几分钟之后,一位女士静静地穿过人群,坐在了我身边。“我是医生。儿科医生,”她说,“我能帮上什么忙吗?”
“请陪着我就好。”我回答道。她简单而亲切的脸庞看起来忧心忡忡,但令人感到安慰。她握住我的手,我攥紧她的手,她轻柔地用手势做出反馈。当我将目光投向她时,我感到自己的眼泪已在眼中打转。她那淡雅且令人熟悉的香水味让我知道,自己并不孤独。她不断地鼓励我,让我在情感上对她产生了一些依赖。一波震颤从我身体中释放出来,我做了次深呼吸。随后,一股恐惧的战栗传遍了全身,眼泪随之夺眶而出。我听到自己在心里说,难以置信这居然会发生在我身上,这不可能,这可不是在布奇生日这天晚上计划该发生的。我被一股难以名状的后悔感卷入谷底。我的身体继续战栗,让我慢慢回到现实。
过了一阵,更轻微的颤抖开始取代猛烈的战栗。我感到一阵阵恐惧和悲伤袭来。我猛然意识到自己有可能伤势严重,可能我下半辈子要在轮椅上度过,或者走路会一瘸一拐,随时需要依赖他人的帮助。一股深深的悲痛再一次吞噬了我。我害怕被它吞没,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那位女士的双眼。我轻吸一口气,闻到了她的香水味。她一直陪伴和支持着我。慢慢地,我的情绪不再难以控制,尖利的恐惧感也逐渐消退。我看到一丝一闪而过的希望,伴随而来的是排山倒海的愤怒。
……
序言
拿到这本书,我最先被它所传达的一种温暖和治愈的气息所打动。书名中的“倾听你身体的信号”几个字,仿佛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告诉我,你并不孤单,你的身体一直在和你说话,只是你可能还没有学会听。我曾多次尝试通过阅读心理学书籍来理解自己的某些困扰,但总觉得隔靴搔痒,那些理论性的阐述,虽然有道理,却难以真正触及我内心深处那些模糊而纠结的情感。这本书的出现,给了我一种新的希望。我倾向于认为,很多时候,我们大脑里那些挥之不去的念头,那些反复出现的负面情绪,都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警报。它可能是在提醒我们,过去的一些经历,虽然已经过去,但其影响还在,只是以一种不易察觉的方式存在着。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将身体的感知与心理创伤联系起来的,它会提供哪些具体的练习方法,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与自己的身体建立联系,理解那些身体的“语言”,从而找到通往内心平静的道路。我希望它能引导我,不仅仅是理解创伤,更是学会如何去“疗愈”它,而这种疗愈,是从身体开始的。
评分我被这本书的书名【XH】 心理创伤疗愈之道-倾听你身体的信号所吸引,它传递了一种温和而有力量的信息。我们都知道,心理创伤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仅停留在精神层面,更会以各种方式体现在身体上,比如慢性疼痛、消化不良、失眠等等,这些身体的不适,往往是我们内心深处呼救的信号。然而,我们通常不被鼓励去关注和理解这些信号,反而常常试图压抑它们,或者仅仅关注症状本身。这本书的出现,似乎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疗愈的可能性,不再只是停留在抽象的心理分析,而是回归到最直接、最真实的身体体验。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地阐述,身体的哪些信号与特定的心理创伤有关联,以及如何通过有意识地倾听和回应这些信号,来启动身体自身的疗愈机制。这是一种将身心视为一个整体的智慧,一种回归本源的疗愈方式。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实际的指导和方法,帮助我学会如何与我的身体对话,理解它的需求,从而真正地走出创伤的阴影,重拾身心的健康与平衡。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深深吸引了我:【XH】 心理创伤疗愈之道-倾听你身体的信号。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身体的智慧,而过于依赖理性的分析。心理创伤更是如此,它不仅仅是一种心理上的伤痛,往往会以各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在身体上留下痕迹,比如持续的疲劳、莫名的疼痛、消化系统紊乱,甚至是睡眠障碍。这本书的切入点就非常独特,它告诉我,与其不断地去“思考”创伤,不如尝试去“感受”它,通过身体的信号去理解它、接纳它,最终实现疗愈。我常常感到,心理的困扰和身体的不适常常是相互缠绕,难以区分,而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有机会去解开这个死结。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如何识别和解读这些身体信号的指导,以及如何通过身体层面的练习来释放和转化那些被压抑的情绪和能量。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心理疗愈的书,更像是一次与自我身体对话的旅程,一次重新连接内在智慧的探索。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真正有效的方法,帮助我理解那些潜藏的、不易察觉的创伤痕迹,并学会以更温和、更具生命力的方式去应对它们。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XH】 心理创伤疗愈之道-倾听你身体的信号,立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心理健康议题的读者,我深知心理创伤的复杂性和隐匿性。很多时候,我们难以直接面对和处理内心的伤痛,它就像一层看不见的网,笼罩着我们的生活。而“倾听你身体的信号”,这个角度非常独特且具有启发性。我一直觉得,身体是我们最诚实的“记录仪”,它会无意识地储存我们经历过的所有情绪和感受,并以各种物理反应表现出来。然而,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些身体信号,将它们简单归结为“疲劳”或“压力”。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它告诉我,身体的疼痛、不适、紧绷,甚至是不为人知的怪癖,都可能是心理创伤在身体上的投影,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求救信号。我非常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将这些身体信号与心理创伤的具体表现联系起来的,它是否会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让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解读身体发出的信息,并且学会如何以温和、有效的方式来回应这些信号,从而真正地达到身心合一的疗愈。这是一种对身体智慧的尊重,一种深入内在的探索。
评分在我看来,这本书的书名就充满了哲学意味和实践指导的结合。 “心理创伤疗愈之道”,听起来就有一种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探索感,仿佛要带领读者踏上一段自我发现和重塑的旅程。而“倾听你身体的信号”,则精准地指出了这趟旅程的核心方法论。我们常常被教导要理性思考,要分析问题,但对于那些根深蒂固的创伤,理性分析往往显得苍白无力。身体,作为我们最直接的载体,承载着我们所有的经历,它以最真实、最原始的方式记录着一切。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可能性,即通过对身体细微变化的觉察,去触碰到那些深埋的心理伤痛。我很好奇,书中会如何阐述身体信号的具体表现形式,例如,焦虑时身体会有哪些细微反应?抑郁又会在身体上留下怎样的印记?更重要的是,当这些信号出现时,我们应该如何回应?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套系统的、可操作的指南,教我们如何通过呼吸、运动、触碰或其他身体实践,来释放那些被压抑的情绪,修复那些受损的连接?我期待着,这本书能成为我探索自身、实现真正内在和谐的引路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