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H】 心理创伤疗愈之道-倾听你身体的信号

【XH】 心理创伤疗愈之道-倾听你身体的信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Peter A.Levine,Gabor Mate 著
图书标签:
  • 心理创伤
  • 创伤疗愈
  • 身体信号
  • 自我疗愈
  • 情绪管理
  • 心理健康
  • 正念
  • 成长
  • 自助
  • 疗愈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爱尚美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66519
商品编码:2946904278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7-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心理创伤疗愈之道-倾听你身体的信号

定价:59.00元

作者:Peter A.Levine,Gabor Mate,庄晓丹,常邵辰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111566519

字数:

页码:31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美国躯体性心理治疗协会终身成就奖得主、身体体验疗法创始人莱文集大成之作;本书是身体体验疗法的宝典。它结合动物行为学、神经心理研究、及作者丰富的临床经验,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唤醒人体自然的疗愈本能来有效处理因创伤而引发的病症
  不只是战争、、害和袭击这些大事件会造成心理创伤,跌落、接受外科手术、患有严重的疾病、被遗弃、突闻令人震惊或悲伤的消息、目睹暴力事件、遭遇车祸等,所有这些常见的事情都可能给我们留下心理创伤,并产生大量的躯体和情绪症状。受创伤的人会体验到威胁、恐惧、精神/躯体的倦怠和一种身体和意志方面的瘫痪,羞耻、抑郁和自我厌恶随之而来。
  在过去的50年中,彼得·莱文发展出了一套方法,帮助人们逃离不同种类的创伤,这就是“身体体验疗法”,现已成为主流心理疗法之一。无论创伤事件是发生在几小时前或几年前,这种方法都同样适用。彼得·莱文认为,创伤首先发生在身体里,头脑只是跟随而已,因此“谈话疗法”不能做到足够深入,解码非语言的领域才能找到疗愈的关键。有心理创伤的人必须先学会觉察和掌握自身躯体的知觉和感觉,才能安全地学习去倾听和看见自己。本书就是这方面的杰出课程。

内容提要


《心理创伤疗愈之道:倾听你身体的信号》是彼得·莱文集毕生研究大成的之作,他在本书中整合了看似迥异的进化、动物本能、哺乳动物生理学和脑科学以及自己多年积累的治疗经验,全面介绍了身体体验疗法理论和实践,为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精神科医生等提供了新的治疗工具,也适用于受伤的人自我探索和疗愈。

目录


赞誉
译者序一
译者序二
序言
部分 寻根:可以在上起舞的根基

无声语言的力量 / 2
真实的一刻 2 /亲切感的力量 4 /找到出路 8 /自我调 节和自我认知的身体 11 /升上去的……终究会落下来 12 /抖动,咯咯作响,翻滚……颤抖、颤动与哆嗦 13 /
第2章
令人触动的发现 / 16
天生的复原能力 19 /创伤的生物学视角 21 /意外的收获 22 /
第3章
创伤会变脸 / 26
神话的力量 30 /
第4章
恐惧导致僵直
动物教会了我们什么 / 32
应对危险的姿势 33 /恐惧瘫痪 39 /持久的僵直状态 46 /创伤与僵直:一个出路 58 /
第5章
恐惧是心灵的杀手 / 63
第6章
治疗的地图 / 83
原始无言的表达 83 /为什么心理治疗不起效 93 /走出困境 96 /身体与大脑的连接 98 /
第7章
绘制身体地图,愈合心理创伤 / 113
身体作为我们的工具 113 /创伤与身心 115 / SIBAM模型 117 /理解运用SIBAM中的五元素 129 /
第二部分 身体在讲述:超乎你的想象
第8章
咨询室中
案例分析 / 132
米莉娅姆:身体无言的表达 133 /邦尼:一个被遗忘的时刻 142 /莎朗:2001年9月11日 145 /亚当:大屠杀幸存者 156 /文斯:僵硬的肩膀 163 /透过孩子的眼睛看创伤 168 /
第9章
对彼得事故的评注 / 180
亲切感的力量 182 /
第三部分 理性时代的本能
0章
我们不过是一群动物 / 190
天鹅湖 192 /太初,先于语言,有意识 200 /在世间寻 路:本能的目的 203 /在世间迷路:遇见奇缘 206 /
1章
自下而上
三个脑,一颗心 / 211
下如此,上如此 213 /一次个人朝圣之旅 215 /三个脑, 一颗心 219 /完整即平衡 223 /
第四部分 具身化、情绪和灵性:回归善良
2章
具身化的自我 / 228
一次与觉察的简单相遇 230 /初 231 /具身化与创造力 235 /创伤与离身 238 /觉察 242 /缺席的身体,当下的身体 245 /进入内部:内感觉中的探险 247 /
3章
情绪、身体和改变 / 257
人们如何改变 257 /心理治疗的旋转木马 260 /矛盾的两面 271 /感觉对我们的意义 274 /改变我们感觉的方式 280 /姿态:与情绪和感受和解 285 /
4章
创伤与灵性 / 293
超验状态 294 /创伤、死亡和苦难 297 /调节和自我 298 /具身化与改进 299 /
尾声 / 302
注释 / 304

作者介绍


彼得·莱文(Peter A. Levine):莱文博士拥有生物物理学与心理学的双博士学位,是身体体验疗法的创始人的发展者,在压力和创伤的研究和治疗方面拥有50年经验。由于对躯体性心理治疗的原创性贡献,莱文博士于2010年被美国躯体性心理治疗协会(USABP)授予终身成就奖。
  作为人类丰盈基金会的创始人,莱文博士在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中开展培训。他曾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减压顾问,参与了航天飞机项目的设计和开发。他也是全球物专案组机构的社会责任心理学家成员,为大型灾难事故和种族及政治战争提供咨询。
  莱文博士的著作颇丰,对科学、医学和大众出版有巨大贡献。他的国际畅销书《唤醒老虎:启动自我疗愈本能》已经被翻译成22种语言发行,其他著作包括:《创伤与记忆》(Trauma and Memory)《透过孩子的眼睛看创伤》(Trauma Through a Child's Eyes)、《让孩子远离创伤》(Trauma-Proofing Your Kids)、释放疼痛(Freedom from Pain)等。

  庄晓丹(清流),那洛巴大学超个人心理咨询硕士,波士顿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曾为美国科罗拉多州注册心理治疗师,目前为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从事正念冥想和心理创伤相关的教学研究和临床咨询工作。

  常邵辰,心理咨询师,现工作于美国加州圣何塞。曾在美国The Meadows创伤与成瘾治疗中心,学习并使用身体体验疗法,支持帮助被创伤相关症状所困扰的患者。

文摘


《心理创伤疗愈之道:倾听你身体的信号》:
  我走上人行横道……
  下一刻,我躺在路上,全身麻木、无法动弹,呼吸困难。我搞不清楚刚刚发生了什么。我怎么会躺在这里?在天旋地转的困惑和难以置信中,好多人跑过来。他们停在我身边,面露惊骇之色。突然,他们紧紧地围住我,盯着我的软绵绵且扭曲的身体。从我无助的视角看来,他们像一群食肉乌鸦,俯冲向受伤的猎物:我。我慢慢地缓过神来,认出了真正的攻击者。如同那种老式照相机拍出来的照片,我看到一辆带着利齿一般的保险杠和破碎的前挡风玻璃的浅褐色汽车在向我逼近。车门突然打开,一个瞪大眼睛的少女冲了出来,她的脸上写满了迷茫和惊恐。说起来有些奇怪的是,我既知道也不知道刚刚发生了什么。当这些记忆逐渐拼凑起来后,可怕的现实浮现出来:我肯定是在过马路时被车撞了。在困惑与怀疑中,我又置身那个模糊的傍晚。我发现自己无法清晰地思考,无法从这场噩梦中醒来。
  一位男士跪在我身边。他告诉我他是碰巧路过的急救医生。当我试着去找声音的来源时,他严厉地命令道:“不要动你的头。”他尖利的命令和我身体的自然反应(移动头部,朝向他的声音)使我受到惊吓,进入一种僵直状态。我的知觉奇怪地被分离,我感受到一种离奇的“离解体验”。我好像飘到了自己身体的上方,从空中俯视着正在发生的一切。
  当他抓住我的手腕测量脉搏时,我一下子回到自己的身体中。然后,他变换了位置,直接坐在我身上。他用双手固定我的头部,不让其再移动。他突然的动作和严厉的命令吓到了我,进一步让我陷入僵直状态。恐惧渗入了我恍惚且模糊的意识中:我的脖子可能断了。我不能自已地要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另一个人身上。简单地说,我需要被充满安慰的眼神注视,这如同我的救命稻草一般。但是由于过度惊吓,在僵直状态中的我绝望得无法动弹。
  一位好心的见义勇为者马上一个接一个地提问题:“你叫什么?你住哪里?你要去哪里?今天几号?”然而我的头脑无法与自己的嘴巴建立连接,根本说不出话来。我并没有回答这些问题所需的能量。他向我提问的方式让我更加晕头转向,对一切困惑不解。终,我成功地让话语在口中成型,将其说了出来。我的声音非常紧张且不自然。我手嘴并用地告诉他:“请退后一些。”他依从了。我好像一个中立的旁观者,向他保证这个躺在沥青马路上的人不会移动头部,并且稍后会回答他的问题。亲切感的力量
  几分钟之后,一位女士静静地穿过人群,坐在了我身边。“我是医生。儿科医生,”她说,“我能帮上什么忙吗?”
  “请陪着我就好。”我回答道。她简单而亲切的脸庞看起来忧心忡忡,但令人感到安慰。她握住我的手,我攥紧她的手,她轻柔地用手势做出反馈。当我将目光投向她时,我感到自己的眼泪已在眼中打转。她那淡雅且令人熟悉的香水味让我知道,自己并不孤独。她不断地鼓励我,让我在情感上对她产生了一些依赖。一波震颤从我身体中释放出来,我做了次深呼吸。随后,一股恐惧的战栗传遍了全身,眼泪随之夺眶而出。我听到自己在心里说,难以置信这居然会发生在我身上,这不可能,这可不是在布奇生日这天晚上计划该发生的。我被一股难以名状的后悔感卷入谷底。我的身体继续战栗,让我慢慢回到现实。
  过了一阵,更轻微的颤抖开始取代猛烈的战栗。我感到一阵阵恐惧和悲伤袭来。我猛然意识到自己有可能伤势严重,可能我下半辈子要在轮椅上度过,或者走路会一瘸一拐,随时需要依赖他人的帮助。一股深深的悲痛再一次吞噬了我。我害怕被它吞没,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那位女士的双眼。我轻吸一口气,闻到了她的香水味。她一直陪伴和支持着我。慢慢地,我的情绪不再难以控制,尖利的恐惧感也逐渐消退。我看到一丝一闪而过的希望,伴随而来的是排山倒海的愤怒。
  ……

序言



【XH】 心理创伤疗愈之道-倾听你身体的信号 引言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都可能遭遇意想不到的风雨,那些深刻的经历,如同烙印般刻在我们的生命里,有时甚至以我们难以察觉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它们可能来自童年的阴影,人际关系的破碎,突如其来的变故,亦或是长年累月压抑的情感。这些经历,我们称之为心理创伤。它们并非总是戏剧性的灾难,有时只是细微的、被忽视的伤痛,却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我们的内在世界激起层层涟漪,最终显化为各种身心不适。 本书并非要剖析创伤的发生机制,也不是要提供一套万能的治疗方案。它更像是一位温柔的引路人,邀请你一同踏上一段探索自我的旅程。旅程的核心,在于学会倾听。倾听,不仅仅是聆听外界的声音,更是深入内心,聆听那些被我们忽略、压抑,甚至遗忘的身体信号。我们的身体,是心灵最忠实的记录者。那些难以言说的情绪,那些无法摆脱的困扰,很多时候都化作了身体的疼痛、不适,或是行为的模式,默默地向我们传递着求救的讯号。 我们常常专注于解决“问题”,却忽略了问题背后的根源,以及那个正在经历痛苦的“我”。当我们感到莫名的焦虑、低落,或是难以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时,我们可能会寻求外在的帮助,或是尝试各种方法来“治愈”症状。然而,真正的疗愈,往往始于对自身内在世界的深刻理解与接纳。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将目光转向内心,学会识别那些来自身体的细微提示,理解它们所代表的意义,并以一种富有同情心和耐心的方式,去回应它们的需求。 本书旨在为你打开一扇门,让你看见那些潜藏在身体深处的智慧。它将引导你认识到,你的身体并非你的敌人,而是你最宝贵的盟友。通过学习如何解读身体的语言,你将能够更清晰地洞察自己内在的需求,理解那些困扰你许久的症结所在。这不仅仅是一次关于创伤疗愈的探讨,更是一次关于如何与自我建立深刻连接的实践。它将帮助你打破那些限制性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与力量。 第一章:身体的低语:未被听见的创伤信号 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复杂的生命体,它时刻在与我们交流。从轻微的头痛、胃部不适,到长期的疲劳、失眠,再到突如其来的情绪波动,这些都可能是身体在传递信息。然而,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往往习惯性地忽略这些信号,将其归结为“压力太大”、“没睡好”或是“年纪大了”。我们倾向于用药物来压制症状,用忙碌来填补空虚,却很少停下来,去问问身体到底发生了什么。 心理创伤,尤其是一些隐匿的、非典型的创伤,往往不会以显而易见的事件形式呈现。它们可能是在成长过程中,长期处于被忽视、被评判的环境中,或是经历过一段充满压力的关系,甚至是一些微小的、被我们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件。这些经历,如同细小的石子,被我们埋藏在心底,却在身体上留下了痕迹。 本书将带领你认识,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身体不适,可能与你过去的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会探讨: 躯体化症状的普遍性: 为什么情绪上的痛苦会转化为身体上的病痛?我们将了解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情绪之间的复杂互动,以及创伤如何改变这些系统的运作模式。 识别身体的“语言”: 不同的身体部位,不同的感觉,可能对应着不同的情绪和创伤。我们将学习如何辨别那些常见的身体信号,例如: 胃肠道不适: 焦虑、恐惧、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常常与童年时期缺乏安全感、童年创伤或关系中的不确定感有关。 肌肉紧张与疼痛: 肩颈僵硬、背部酸痛、头痛,可能是长期压抑愤怒、恐惧,或是“扛起”过多责任的体现。 呼吸困难与胸闷: 窒息感、心悸,可能源于恐惧、悲伤、无法表达的痛苦,或是感到被束缚。 皮肤问题: 湿疹、痤疮、瘙痒,有时与外界的“侵犯”、边界不清、或是一种“想要隐藏”的心理状态有关。 疲劳与精力不足: 持续的疲惫,可能意味着身体和心灵正在耗竭,需要休息和重建能量。 非语言的信号: 除了疼痛和不适,身体的姿势、表情、甚至是行为模式,也可能传递着创伤的痕迹。例如,不自觉地回避眼神交流,习惯性地缩起肩膀,或是频繁地转移话题,这些都可能是身体在保护自己,或是避免再次受伤的表现。 这一章,将是为你打开身体智慧之门的第一步。它鼓励你放下对身体的评判,带着好奇和善意,去重新认识这个承载了你所有经历的载体。 第二章:从“头”开始:理清思绪,看见情绪的源头 心理创伤对我们的思维模式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常常会扭曲我们对自身、对他人、对世界的认知,形成一些僵化的信念和负面的自动思维。这些思维模式,如同厚重的迷雾,遮蔽了我们看见真实情况的能力,也阻碍了我们做出积极的改变。 在这一章,我们将聚焦于“头脑”——我们的思维与认知。我们将学习如何识别那些由创伤引发的负面思维模式,并开始练习以一种更清晰、更客观的视角来看待它们。 自动负面思维的识别: 创伤会训练我们的大脑,使其更容易自动地生成负面想法。例如,“我不好”、“我不值得被爱”、“别人都会伤害我”。我们将学习如何捕捉这些瞬间闪过的想法,并意识到它们并非事实,而是大脑在试图“保护”我们,但方式却适得其反。 信念系统的重塑: 很多时候,我们的行为模式源于深层的信念。例如,如果一个人从小被教导“犯错是可耻的”,那么他可能会极度害怕犯错,从而影响其工作和生活。我们将探讨如何识别这些潜藏的信念,并开始用更积极、更支持性的信念来取代它们。 认知扭曲的陷阱: 创伤会导致我们在解读信息时出现偏差,例如“以偏概全”(只看到消极的一面)、“灾难化”(将小问题放大到最坏)、“非黑即白”(认为事情只有好或坏)。我们将认识这些认知陷阱,并学习如何避免落入其中。 回忆与重构: 创伤的记忆,有时会以碎片化、闪回的方式出现,带来强烈的痛苦。本章将探讨如何以一种安全、温和的方式来处理这些记忆,不是要遗忘,而是要通过理解和重构,让它们失去控制我们的力量。这可能涉及到对过往事件的回顾,理解其发生背景,并重新赋予其新的意义。 专注当下,而非沉溺过往: 创伤常常将人拉回过去。我们将学习一些方法,帮助自己将注意力从过去的痛苦中抽离,重新聚焦于当下。这包括正念练习、感恩练习等。 理解思维与情绪的运作模式,是疗愈的关键一步。当我们能够清晰地看见思想的运作,就能更有力量去引导它们,而不是被它们所奴役。 第三章:情绪的流动:疏导积压,找回情感的自由 情绪,是生命中最自然的组成部分。然而,对于经历过创伤的人来说,情绪常常会变得失控、麻木,或是被压抑。我们可能难以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是被强烈的情绪淹没,无法自拔。 本章将是关于情绪的探索与转化。我们将学习如何理解、接纳并健康地表达我们的情绪,让它们如同河流般自由地流动,而不是淤积成湖,影响身心的健康。 情绪的种类与功能: 我们将区分不同类型的情绪,例如恐惧、愤怒、悲伤、喜悦,并理解它们各自的生理和心理功能。情绪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它们都是身体在特定情境下的自然反应。 压抑情绪的代价: 长期压抑情绪,会将情绪能量转化为身体症状,或是导致情绪的爆发。我们将认识到,逃避或压抑情绪,只会让问题变得更糟。 情绪的识别与命名: 很多人难以准确地描述自己的感受。我们将学习一些工具和技巧,帮助自己更清晰地识别和命名自己的情绪,例如情绪轮盘,以及通过身体感受来联想情绪。 健康的情绪表达: 如何在不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情况下,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我们将探讨“我”信息的沟通方式,以及如何建立安全的表达空间。 悲伤的处理与释放: 悲伤是创伤疗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将学习如何允许自己悲伤,并以健康的方式处理失去,找回内心的平静。 拥抱愤怒的力量: 愤怒常常被视为负面情绪,但它也可能蕴含着能量和边界的信号。我们将学习如何转化破坏性的愤怒,使其成为积极的行动力。 接纳与整合: 疗愈并非要“摆脱”负面情绪,而是要学会接纳它们的存在,并将其整合到我们的生命体验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与自己内心的“阴影”共处,并从中获得力量。 通过允许情绪自由流动,我们能释放积压的能量,重新获得情感的弹性,并更深入地理解自己。 第四章:身体的疗愈:倾听、关怀与修复 在认识到身心连接的奥秘,并开始处理思维与情绪后,我们将进入更深层的身体疗愈。这一章,将把重点放在如何直接与身体沟通,回应它的需求,并启动身体自身的修复机制。 身体的智慧与直觉: 身体拥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我们将学习如何倾听身体的直觉,相信身体的信号,并与之合作,而非对抗。 接触与安抚: 很多创伤的体验,都会让身体感到疏离和不安全。我们将学习一些简单的身体接触技巧,例如自我拥抱、轻拍,以及如何在身体感到紧张时,有意识地对其进行安抚。 呼吸的力量: 呼吸是连接身心的桥梁。我们将探索不同的呼吸技巧,例如深呼吸、腹式呼吸,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呼吸来缓解焦虑、平静情绪、并增强身体的活力。 觉察身体的能量流动: 创伤会阻塞身体的能量流动。我们将学习如何感知身体的能量,并通过一些温和的运动、伸展,或是简单的能量练习,来促进能量的顺畅。 运动与创造性表达: 适度的身体运动,是释放压力、修复身心的有效方式。我们将探讨不同类型的运动,以及如何将其与情感表达结合,例如舞蹈、绘画、音乐等。 睡眠与休息的修复作用: 充足而高质量的睡眠,是身体修复的关键。我们将探讨如何改善睡眠质量,以及如何认识到休息并非懒惰,而是身心复原的必要过程。 滋养身体: 从饮食、环境到人际关系,我们都将学习如何选择那些真正滋养我们身体和心灵的元素。 这一章,是关于将前几章的认知与技巧,真正落地到身体层面。它强调的是一种温和、耐心、以及充满爱意的自我关怀。 第五章:重塑连接:建立健康的自我与关系 心理创伤,往往会严重影响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与自身建立的连接。我们可能变得孤立、难以信任他人,或是陷入重复的、不健康的关系模式。 本章,将聚焦于如何在疗愈的过程中,重新建立健康的自我感,并学会以一种更积极、更开放的方式与他人建立连接。 边界的艺术: 建立健康的边界,是保护自我、也是尊重他人的重要能力。我们将学习如何识别自己的边界,并学会清晰地表达和维护它们。 信任的重建: 信任的缺失,是创伤留下的深刻伤痕。我们将探讨如何以小步渐进的方式,重新学习信任,首先是信任自己,然后是选择性地信任他人。 健康的亲密关系: 创伤可能影响我们建立深度连接的能力。我们将学习如何识别不健康的亲密关系模式,并努力创造和维护相互尊重、支持和理解的关系。 自我接纳与自我关怀: 疗愈的核心,在于学会全然地接纳自己,包括自己的不完美。我们将练习自我慈悲,将过去对自己严苛的态度,转变为温柔的自我关怀。 寻找支持系统: 疗愈的旅程,并非孤单的。我们将学习如何识别和建立一个支持性的社交网络,无论是朋友、家人,还是专业的疗愈师。 未来的展望: 创伤的疗愈,并非一个终点,而是一个持续成长的过程。我们将学习如何将疗愈的经验,转化为积极的生活动力,并以一种充满希望的姿态,走向更健康的未来。 结语 【XH】 心理创伤疗愈之道-倾听你身体的信号,邀请你踏上一段充满智慧与勇气的探索之旅。它并非提供速效的解决方案,而是引导你发掘内心深处的资源,学会与自己的身体对话,理解它的语言,并最终实现身心灵的整合与疗愈。 这是一条需要耐心、需要勇气、也需要温柔的道路。每一步的深入,都可能触及过往的伤痛,但同时,也意味着一次更加深刻的自我认识与力量的回归。请记住,你的身体,是你最忠实的伙伴,它一直在告诉你,你有多么坚韧,你有多么值得被爱。 愿本书能成为你疗愈旅程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你前行的道路,让你最终找回内心的平静、力量与和谐。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最先被它所传达的一种温暖和治愈的气息所打动。书名中的“倾听你身体的信号”几个字,仿佛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告诉我,你并不孤单,你的身体一直在和你说话,只是你可能还没有学会听。我曾多次尝试通过阅读心理学书籍来理解自己的某些困扰,但总觉得隔靴搔痒,那些理论性的阐述,虽然有道理,却难以真正触及我内心深处那些模糊而纠结的情感。这本书的出现,给了我一种新的希望。我倾向于认为,很多时候,我们大脑里那些挥之不去的念头,那些反复出现的负面情绪,都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警报。它可能是在提醒我们,过去的一些经历,虽然已经过去,但其影响还在,只是以一种不易察觉的方式存在着。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将身体的感知与心理创伤联系起来的,它会提供哪些具体的练习方法,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与自己的身体建立联系,理解那些身体的“语言”,从而找到通往内心平静的道路。我希望它能引导我,不仅仅是理解创伤,更是学会如何去“疗愈”它,而这种疗愈,是从身体开始的。

评分

我被这本书的书名【XH】 心理创伤疗愈之道-倾听你身体的信号所吸引,它传递了一种温和而有力量的信息。我们都知道,心理创伤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仅停留在精神层面,更会以各种方式体现在身体上,比如慢性疼痛、消化不良、失眠等等,这些身体的不适,往往是我们内心深处呼救的信号。然而,我们通常不被鼓励去关注和理解这些信号,反而常常试图压抑它们,或者仅仅关注症状本身。这本书的出现,似乎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疗愈的可能性,不再只是停留在抽象的心理分析,而是回归到最直接、最真实的身体体验。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地阐述,身体的哪些信号与特定的心理创伤有关联,以及如何通过有意识地倾听和回应这些信号,来启动身体自身的疗愈机制。这是一种将身心视为一个整体的智慧,一种回归本源的疗愈方式。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实际的指导和方法,帮助我学会如何与我的身体对话,理解它的需求,从而真正地走出创伤的阴影,重拾身心的健康与平衡。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就深深吸引了我:【XH】 心理创伤疗愈之道-倾听你身体的信号。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身体的智慧,而过于依赖理性的分析。心理创伤更是如此,它不仅仅是一种心理上的伤痛,往往会以各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在身体上留下痕迹,比如持续的疲劳、莫名的疼痛、消化系统紊乱,甚至是睡眠障碍。这本书的切入点就非常独特,它告诉我,与其不断地去“思考”创伤,不如尝试去“感受”它,通过身体的信号去理解它、接纳它,最终实现疗愈。我常常感到,心理的困扰和身体的不适常常是相互缠绕,难以区分,而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有机会去解开这个死结。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如何识别和解读这些身体信号的指导,以及如何通过身体层面的练习来释放和转化那些被压抑的情绪和能量。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心理疗愈的书,更像是一次与自我身体对话的旅程,一次重新连接内在智慧的探索。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真正有效的方法,帮助我理解那些潜藏的、不易察觉的创伤痕迹,并学会以更温和、更具生命力的方式去应对它们。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XH】 心理创伤疗愈之道-倾听你身体的信号,立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心理健康议题的读者,我深知心理创伤的复杂性和隐匿性。很多时候,我们难以直接面对和处理内心的伤痛,它就像一层看不见的网,笼罩着我们的生活。而“倾听你身体的信号”,这个角度非常独特且具有启发性。我一直觉得,身体是我们最诚实的“记录仪”,它会无意识地储存我们经历过的所有情绪和感受,并以各种物理反应表现出来。然而,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些身体信号,将它们简单归结为“疲劳”或“压力”。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它告诉我,身体的疼痛、不适、紧绷,甚至是不为人知的怪癖,都可能是心理创伤在身体上的投影,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求救信号。我非常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将这些身体信号与心理创伤的具体表现联系起来的,它是否会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让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解读身体发出的信息,并且学会如何以温和、有效的方式来回应这些信号,从而真正地达到身心合一的疗愈。这是一种对身体智慧的尊重,一种深入内在的探索。

评分

在我看来,这本书的书名就充满了哲学意味和实践指导的结合。 “心理创伤疗愈之道”,听起来就有一种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探索感,仿佛要带领读者踏上一段自我发现和重塑的旅程。而“倾听你身体的信号”,则精准地指出了这趟旅程的核心方法论。我们常常被教导要理性思考,要分析问题,但对于那些根深蒂固的创伤,理性分析往往显得苍白无力。身体,作为我们最直接的载体,承载着我们所有的经历,它以最真实、最原始的方式记录着一切。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可能性,即通过对身体细微变化的觉察,去触碰到那些深埋的心理伤痛。我很好奇,书中会如何阐述身体信号的具体表现形式,例如,焦虑时身体会有哪些细微反应?抑郁又会在身体上留下怎样的印记?更重要的是,当这些信号出现时,我们应该如何回应?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套系统的、可操作的指南,教我们如何通过呼吸、运动、触碰或其他身体实践,来释放那些被压抑的情绪,修复那些受损的连接?我期待着,这本书能成为我探索自身、实现真正内在和谐的引路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