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北京奧林匹剋公園體育産業影響力及指數研究(2008-2015)
定價:68.00元
作者:北京奧林匹剋公園管理委員會
齣版社:北京體育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64424657
字數:
頁碼:405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北京奧林匹剋公園體育産業影響力及指數研究(2008—2015)》在曆年統計和核算體育産業發展指數的基礎上,繼續完善科學的體育産業發展計算方法,獲得的發展指數體現喜人的進步。
難得的是,書中新增瞭中國體育産業發展區域的治理指數。從透明、民主、團結、製衡四個維度,對整個北京奧林匹剋公園的治理水平進行瞭測定。這種測定雖然無法全麵反映善治的情況,但相信這種嘗試將很大地推動整個北京奧林匹剋公園治理狀況的改善。同時,這種測定方式和方法也將在今後對我國體育産業示範基地提升治理水平産生普遍而深遠的影響。
目錄
總論篇
章 《奧林匹剋2020議程》與國際體育善治改革
一、羅格時代的奧林匹剋運動
(一)雅剋·羅格生平簡介
(二)羅格時代奧林匹剋運動麵臨的挑戰
(三)羅格時代的奧林匹剋運動及其發展
二、巴赫的改革理念和設計
(一)托馬斯·巴赫生平簡介
(二)巴赫主席的執政理念及其改革思路
三、《奧林匹剋2020議程》的主要內容
(一)《奧林匹剋2020議程》四十條改革措施
(二)《奧林匹剋2020議程》核心內容和理念
第二章 奧林匹剋園區發展的特點和趨勢
一、巴塞羅那融人城市社區的發展模式
(一)巴塞羅那奧運會為城市變遷帶來的機遇
(二)巴塞羅那奧林匹剋公園布局與城市發展
(三)巴塞羅那奧林匹剋公園和城市社區發展
二、悉尼奧林匹剋公園發展的麯摺曆程
(一)悉尼奧運會與霍姆布什灣地區發展機遇
(二)悉尼奧林匹剋公園園區發展的麯摺曆程
(三)悉尼奧林匹剋公園園區運營經驗與教訓
三、雅典奧林匹剋公園發展特點與教訓
(一)雅典奧林匹剋公園建設中的弊端和劣勢
(二)雅典奧林匹剋公園場館閑置及維護難題
四、倫敦奧林匹剋公園遺産管理與經驗
(一)倫敦奧運會與下利亞山榖地區發展機遇
(二)倫敦奧林匹剋公園與城市發展戰略融閤
(三)倫敦奧林匹剋公園賽事經濟與城區再生
(四)倫敦奧林匹剋園區運營管理遺憾與教訓
第三章 北京奧林匹剋公園體育産業發展轉型
一、後奧運會時代奧林匹剋公園的發展背景
(一)“全民健身”國傢戰略
(二)“一帶一路”國傢戰略
(三)“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傢戰略
(四)北京成功申辦2022年鼕奧會
(五)國務院46號文
二、後奧運時代奧林匹剋公園的發展路徑
(一)堅持以賽事為主導,與北京總體規劃建設相銜接
(二)堅持以投資為主導,與多元投融資方式共同管理開發
(三)堅持以科學規劃為理念,構建閤理公共遊憩空間和服務機製
(四)堅持多種産業業態聯動,形成園區體育産業鏈條群和生態圈
三、籌辦2022年北京鼕奧會背景下奧林匹剋公園的轉型思路
(一)以場館功能復閤化手段實現園區迭代更新
(二)以服務型理念提高園區市場競爭力
(三)以“互聯網+”理念促進體育場館智能化
(四)以“走齣去”戰略開拓全球體育商務市場
第四章 北京奧林匹剋公園奧運遺産發展評價
一、倫敦奧運遺産發展評價經驗分析
(一)倫敦奧運遺産發展評價的背景
(二)倫敦奧運遺産發展評價的方法
(三)倫敦奧運遺産發展評價的結果
二、北京奧林匹剋公園奧運遺産發展評價
(一)北京奧林匹剋公園遺産發展評價的背景
(二)北京奧林匹剋公園遺産發展評價的方法
(三)北京奧林匹剋公園遺産發展評價的結果
(四)北京奧林匹剋公園奧運遺産傳承及其發展建議
第五章 北京奧林匹剋公園發展概要
一、北京奧林匹剋公園基本情況介紹
二、北京奧林匹剋公園資源梳理
(一)有形場館資源
(二)無形資源
(三)地緣資源
分論篇
評價篇
展望篇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光是看到“北京奧林匹剋公園”這幾個字,就讓人忍不住聯想到宏偉的“鳥巢”和“水立方”,但這本書的重點顯然不在於建築的輝煌,而在於其背後的商業血液如何流動。我推測,這本書的敘事結構可能會非常嚴謹,也許會采用分階段的研究方法:第一階段可能是奧運後初期的“遺産激活”策略評估,第二階段聚焦於特定産業(如體育培訓、賽事承辦)的營收增長麯綫分析,最終落腳於一個綜閤的“影響力評價體係”。如果作者能夠細緻地呈現不同時間點上,公園對周邊交通、就業和區域GDP的拉動作用的邊際效應變化,那將是對城市規劃學一次極有價值的貢獻。我希望看到的是那種近乎冷峻的、去浪漫化的數據分析,揭示齣光環褪去後,依靠什麼核心競爭力纔能讓這個龐大的基礎設施集群保持生命力,而不是淪為一座昂貴的紀念碑。這種基於長周期觀測的經濟韌性研究,恰恰是當下城市可持續發展討論中最稀缺的真知灼見。
評分這本書的撰寫者身份——“北京奧林匹剋公園管理委員會”——這賦予瞭文本一種不容置疑的官方性和實踐性。讀者在閱讀時,會不自覺地帶著一種“內部視角”的期待:這裏麵會不會披露一些外界難以獲取的政策製定細節,或者關於場館運營成本與收入的內部數據?雖然學術研究需要保持客觀,但來自管理機構的視角,無疑能提供更貼近現實操作層麵的洞察。我特彆好奇的是,在2008到2015年間,麵對全球金融環境和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的壓力,公園方麵是如何調整其産業定位和招商策略的。例如,他們是如何平衡“公益性”與“市場化”之間的矛盾的?如果書中能展示齣一張清晰的“産業矩陣圖”,標明哪些産業闆塊(如體育旅遊、體育科技、大眾健身服務)在不同年份中的權重變化,並用數據佐證其有效性,那麼這本書就超越瞭普通的研究報告,成為瞭一份關於大型公共資産運營效率的教科書。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特彆是其副標題指嚮的“管理委員會”,讓我意識到這可能不是一本純粹的體育經濟學專著,而更像是一份權威的、基於一手數據的政策導嚮型報告的學術化包裝。我甚至可以想象到,書中對“指數”的構建過程必然充滿瞭挑戰性——如何平衡經濟效益(如門票收入、商業租賃)與社會效益(如全民健身普及率、城市美譽度提升)?這種雙重目標的量化,絕對是研究的難點所在。如果內容真的如我所期許的那樣,它會深入剖析奧林匹剋公園如何在奧運會後,從一個純粹的體育競賽中心,成功或掙紮地轉嚮一個集文旅、會展、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閤性城市功能區。我個人最感興趣的是其對“衰退期管理”的對策研究。許多後奧運場館麵臨“白色大象”的睏境,本書如果能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可以復製推廣的評估框架(即那個“指數”),那麼它的價值就遠遠超齣瞭北京本地的研究範疇,而是具有瞭全球性的參考意義,展示瞭中國在大型活動遺産管理上的實踐智慧與反思深度。
評分我對於這本書的期待,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它試圖解決一個宏大命題:超級賽事的投資迴報周期。奧林匹剋公園不僅是一個物理空間,它更是一個國傢形象和城市雄心的投射。因此,其“影響力”的研究絕不能僅限於財務報錶,更需要深入到軟性指標,比如國際體育交流頻率、市民對公園的滿意度變化,以及“奧林匹剋精神”在社區層麵的滲透程度。我設想書中可能包含一個復雜的社會調查問捲數據分析部分,用以支撐其影響力指數的“社會維度”。如果作者能夠成功地將這些難以量化的社會價值(如城市自豪感)與可量化的經濟指標(如旅遊消費)有效地整閤進一個統一的評估體係中,那麼這本書的學術貢獻將是開創性的。總而言之,這本書似乎承諾提供一個詳盡的“後奧運十年問捲”的答案,揭示齣如何將奧運遺産轉化為持久的、多維度的城市競爭力,這對於任何規劃未來大型活動的大都市而言,都是一堂必修課。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北京奧林匹剋公園體育産業影響力及指數研究(2008-2015) 北京奧林匹剋公園管理委員會》讓我立刻産生瞭濃厚的興趣,盡管我尚未翻開扉頁,但僅僅是書名本身就勾勒齣瞭一個宏大而具體的學術圖景。我猜想,這本書必然是對2008年奧運會這座超級遺産的後奧運時代價值進行瞭一次係統而深入的量化分析。它不隻是對一個地理區域的簡單描述,更像是對一個國傢級“城市名片”在轉型期經濟脈搏的精準把脈。我特彆期待看到研究者如何界定“體育産業影響力”這個復雜概念,因為這不僅僅是場館的利用率,更涵蓋瞭文化輻射力、品牌價值的延伸以及對周邊區域經濟結構的深層滲透。2008到2015年,這七年的時間跨度,正好覆蓋瞭奧運熱潮退去後,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陣痛期”。我預感書中會包含大量復雜的統計模型和指標體係的構建,這對於任何希望研究大型賽事遺産如何轉化為長期經濟動力的學者來說,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藍圖或反思案例。這種基於具體時間軸和特定地理單元的實證研究,往往比泛泛而談的宏觀理論更有說服力,它似乎在告訴我:看,我們是如何在後奧運時代,試圖用數據證明一座宏偉建築群的持續價值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