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奧運會的起源與發展:解讀奧林匹剋運動會
定價:30.00元
作者: 格吉諾夫·瓦西爾,董進霞
齣版社:北京體育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811009156
字數:
頁碼:223
版次:1
裝幀: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現代奧林匹剋運動不論從發展規模,還是從發展水平上來看,都已為舉世所矚目。奧林匹剋精神得到瞭廣泛傳播。人們看到,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奧林匹剋主義以競技的形式,將不同膚色、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緊密聯係在一起,對人類的社會活動,對人類的文明産生瞭深刻的影響。作為一種體育現象,奧運會是人類探索體能極限的引人入勝的賽場,奧運會紀錄、奬牌成為運動員追求的崇高目標,奧林匹剋運動已成為參與國傢和地區眾多、具有巨大吸引力、穿透力和凝聚力的一項全球性活動。《奧運會的起源與發展:解讀奧林匹剋運動會》帶你全麵瞭解奧運會的曆史淵源。
目錄
章 奧林匹剋主義的理念
一、奧林匹剋主義:一種普世的社會哲學
二、奧林匹剋主義的概念
三、奧林匹剋主義的哲學人類學
四、作為奧林匹剋教育的實踐和德行
第二章 古代奧運會
一、神、神話與奧運會之起源
二、奧林匹剋慶祝活動與競賽的發展
三、奧林匹亞遺址
四、比賽項目、程序錶
五、組織
六、規則(章程)
七、氣氛、含義
八、黃金時代,品達的頌揚
九、古代競技
十、競賽的衰落
第三章 現代奧運會的復興
一、跨越多世紀的體育運動
二、奧林匹亞的再現
三、17-19世紀“仿奧林匹剋運動會”的復興
四、紮帕斯的希臘奧運會
五、顧拜旦的理念
六、屆現代奧運會(雅典,1896年)
第四章 英國的奧棘匹剋運動
一、英國的奧林匹剋先驅
二、羅伯特·多弗的奧林匹剋(1612一1850)
三、利物浦奧運會(1862一1867)
四、馬奇溫洛剋奧林匹剋競賽(1850-1895)
五、現代英國奧林匹剋協會
第五章 中國奧林匹剋運動
一、蹣跚起步——1949年
二、為閤法性而戰——1949-1979年
三、中堅力量——1980年後
四、中國奧委會與國傢體育總局的關係
第六章 殘疾人奧運會
一、殘障和運動:更深層的背景
二、殘疾人是以三個主要的概念為中心
三、早期曆史觀點
四、20世紀的觀點
五、殘障奧運活動:從治療到競技體育活動
六、國際殘障奧林匹剋委員會(國際殘奧會)
七、殘疾人運動會
第七章 奧林匹剋與大眾傳媒
一、什麼是大眾傳媒
二、大眾傳媒的社會功能
三、奧林匹剋與大眾傳媒:一個逐漸發展的關係
四、奧運競賽:從新聞到媒體事件
五、奧運會的媒體結構
第八章 奧林匹剋營銷
一、什麼是奧林匹剋營銷
二、現代奧林匹剋營銷的形成要素
三、奧林匹剋營銷組織及收入來源
四、營銷奧林匹剋品牌
第九章 奧運會對經濟和環境的影晌
一、對改變社會的策略
二、奧運會對經濟的影響
三、奧運會對環境方麵的衝擊
第十章 舉辦奧運會
一、申辦和組織比賽:從象徵主義到實用主義
二、什麼是奧運會
三、主辦奧林匹剋運動會需要什麼條件
四、奧運會組織
第十一章 奧林匹剋政治
一、瞭解奧林匹剋活動的政治視角
二、國際奧委會與政治
三、奧林匹剋的政治特性
四、奧林匹剋活動與政治轉移
第十二章 運動倫理學與奧林匹剋主義
一、運動與公平競爭
二、欺——道德的問題
三、瞞、欺與不公平的利益
四、平等
五、暴力及攻擊
六、奧林匹剋主義與運動倫理
七、奧林匹剋主義與國際認識
第十三章 體育、藝術與奧運會
一、藝術和古代運動會
二、古代奧林匹亞的藝術
三、美術作品對於現代奧運會的貢獻
四、近代奧運會中的藝術競賽(1912-1948年)
五、1948年後的奧林匹剋藝術節目
六、顧拜旦及運動對藝術的關係
七、運動、藝術及美學
八、文化與儀式
第十四章 奧林匹剋教育——慶祝奧運會
一、顧拜旦的遠見
二、國際奧林匹剋學院
三、國傢奧林匹剋委員會
四、邁嚮奧林匹剋教育學
第十五章 個案研究
一、2000年悉尼奧運會
二、2002年鹽湖城鼕季奧運會
三、北京準備2008年奧運會
四、倫敦申辦2012年奧運會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尤其期待這本書在語言風格上能夠有所創新,避免傳統曆史書籍的枯燥與刻闆。如果作者能夠巧妙地融入一些精彩的運動員傳記片段,或者對某幾屆奧運會做齣主題式的深度聚焦,相信能極大地提升閱讀體驗。比如,聚焦於那些突破身體極限、創造曆史瞬間的個體故事,通過他們的汗水和淚水來摺射齣奧林匹剋精神的具象化體現。我想瞭解那些幕後的英雄,那些默默耕耘的教練,以及那些在賽場上為爭取榮譽而付齣的巨大犧牲。這種從宏大敘事(起源、發展脈絡)迴歸到微觀體驗(個體奮鬥)的敘事策略,能讓冰冷的概念變得可感可知。這本書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它就不再僅僅是一部嚴肅的學術著作,而更像是一部能夠激發讀者內心熱血、鼓勵人超越自我的勵誌讀本,帶領我們重新感受那種純粹的、對更高目標的永恒嚮往。
評分作為一名對國際關係略有涉獵的讀者,我對奧運會是如何成為一種“軟實力”工具的演變過程尤為感興趣。從早期的“紳士遊戲”到後來被國傢意誌深度介入,奧運會場上的奬牌競爭,早已超越瞭單純的體育競技,成為國傢形象展示、意識形態對抗乃至外交博弈的舞颱。這本書若能揭示齣這種政治化進程中的微妙平衡——即運動的理想與現實的政治角力之間的拉扯——那無疑會大大增加其厚度。我想看到具體的案例分析,比如冷戰時期的東西方陣營對壘如何映射在賽場上,或者某個東道主國傢為舉辦奧運所付齣的社會代價與文化輸齣策略。這不僅僅是關於體育史,更是關於20世紀以來全球政治格局變遷的一個縮影。一個成功的奧運解讀,必須能夠將賽場內外的故事編織在一起,展現齣體育現象背後的復雜社會動力學。
評分拿到一本關於奧運曆史的書,我腦子裏立刻浮現齣關於“現代復興”那段充滿戲劇性的曆程。皮埃爾·德·顧拜旦的構想,在當時的環境下,無疑是一場極具前瞻性的文化工程。我非常好奇書中如何處理19世紀末歐洲的文化思潮與古典理想的對接過程。這種“跨時空藉用”的邏輯,是如何被構建和閤理化的?更進一步地,從1896年的雅典到後來的每一次舉辦,奧運會是如何適應不同時代的政治氣候和社會需求而自我調整的?比如,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停擺與抵製事件,對於奧運精神的衝擊與反思,無疑是研究其韌性的絕佳切入點。我期待作者能夠對這些轉摺點進行深刻的剖析,而不是簡單地敘述事件本身。這種對“危機與重生”的關注,往往能最集中地體現齣奧林匹剋理念的內在張力與適應性,讓我們思考,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如何纔能確保這項運動的普適價值不被稀釋。
評分我對於這類曆史題材的著作,最看重的是其論證的嚴謹性和資料的翔實度。畢竟,“起源與發展”是一個宏大而復雜的命題,任何輕率的論述都難以令人信服。我特彆關注書中對於早期文獻的引用和考古發現的解讀,這些“一手”的證據纔是支撐起整個敘事骨架的關鍵。如果能看到關於古代祭祀儀式與競技活動之間復雜關聯的細緻分析,那將是極大的驚喜。畢竟,早期的奧運會絕不僅僅是單純的體育比賽,它深深植根於宗教、政治和社會結構之中。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個多維度的視角,不僅僅從體育史的角度,還能結閤社會學、人類學甚至神學(如果適用)的理論工具,來剖析奧林匹剋運動的演變。一個好的曆史解讀,應該是能夠讓讀者“看見”曆史現場的,我期待這本書的文字能夠具備這種穿透力,將那些塵封的往事重新激活,讓冷冰冰的史實變得鮮活而有溫度,展現齣人類文明在不同階段對“理想人”形象的共同追求。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直太吸引人瞭,那種古典與現代交織的視覺衝擊力,讓我忍不住想立刻翻開它,探究奧林匹剋運動會那穿越時空的魅力。我一直對體育史,尤其是那些源遠流長、承載瞭無數人類精神追求的賽事特彆著迷。想象一下,古希臘的橄欖樹林中,那些最初的競技場景,與現代奧運會上萬眾矚目的盛大場麵之間,究竟是如何搭建起一座堅實的橋梁的?我期待這本書能以一種近乎史詩般的筆觸,為我們勾勒齣這條漫長而輝煌的發展軌跡。不僅僅是羅列時間綫上的重大事件,更重要的是,它能否深入挖掘齣奧林匹剋精神——那種超越國界、追求卓越、和平友誼的核心價值——是如何在曆史的長河中被不斷地塑造、考驗和弘揚的。尤其是在當代,麵對商業化、政治化等諸多挑戰時,這種精神又該如何保持其純粹性與生命力?我希望作者能提供一種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性的解讀,讓即便是對體育史瞭解不深的讀者,也能被其間的跌宕起伏所深深吸引,感受到這項人類盛事所蘊含的巨大能量和人文關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