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心旅驛(中國古代社會文化心態之源)——東方學術文庫
定價:26.00元
作者:趙輝
齣版社:東方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3-04-01
ISBN:9787506016100
字數:310000
頁碼:41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開始寫作這本書時,便確定瞭寫作原則:它不應去介紹先秦時代的各種文化現象和文化成就,不是從某個方麵或某個人物的思想去闡述另文化精神的某個方麵,而應力圖從上古時期各階層人們的世界觀、審美觀、宗教觀、倫理道德觀、文藝觀,以及風俗、人格理想,包括人們的日常生活風尚、願望、意嚮、情緒和動機等方麵,去展示社會文化心態,即人們在這些方麵想些什麼,為什麼這樣想,並對其産生、發展、衰亡的原因做齣分析,從源頭上去總結中國曆史和文化發展的深導原因。但是,在後來的寫作過程中,我卻沒能很好地把握這一原則,對社會的日常生活風尚、願望、意嚮、情緒和動機方麵論述不夠,留下瞭不少的遺憾。這一點,我將在寫作《商周社會生活心態》時予彌補。
內容提要
《心旅驛動:中國古代社會文化心態之源》一書,是解析古代中國社會心理的力作。是著作從古代中國各階層人們的世界觀、審美觀、政治觀、生命觀、價值觀、宗教觀、倫理道德觀、文藝觀,以及風俗習慣、人格理想諸側麵展示社會心態,特彆用力於這些社會心態的推原究委工作,而“從起源中理解事物,就是從本質上理解事物”。是著兼取傳世古文獻和齣土文物,並參的西方文化人類學、社會心理學的理論與方法,對古代中國人的鬼神觀、人道觀、功名觀等群體心理做探本溯源的考究,每每彆有會心,直逼社會心理的本質。
目錄
導言
章 鬼神歸隱
人助神虐
放逐上帝
“有”“無”之間
神殿花殘
第二章 從獸到人
殘忍的進步
可恤
籬下之思
第三章 人生在世
後羿情結
修己求名
使命與立言
糞土烏紗
第四章 理情相搏
是非性情
枷鎖不朽
酒神不死
第五章 棄多求一
眾理歸一
王權無權
求同之異
第六章 有智無力
力的亢奮
尚學求知
目注智謀
第七章 白日尋夢
古道熱腸
幻滅之悲
除舊圖新
第八章 親近自然
原始體驗
物我同一
儀象天地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翻開這本書,我立刻被一種沉靜而厚重的學術氣息所吸引,雖然我尚未深入閱讀具體內容,但從其嚴謹的裝幀和書名所蘊含的宏大命題,我便能預感到這並非一本輕鬆的讀物,而是一次對中國古代社會文化心態的深刻挖掘。我一直覺得,理解一個民族的曆史,光看帝王將相的功過是非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去觸碰那些構成社會肌理,影響個體行為的內在邏輯,也就是所謂的心態。作者趙輝先生,作為東方學術文庫的一員,其研究必定是紮實而有分量的。我期待他能夠運用跨學科的視角,將曆史學、社會學、民俗學、甚至心理學等多種方法融會貫通,為我們呈現一個立體而豐富的中國古代社會圖景。我想象著,書中會探討那些影響古代中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根本性因素,比如儒傢思想如何潛移默化地塑造瞭社會的倫理道德,道傢思想又如何給予瞭人們精神上的慰藉與超脫,佛教傳入後又如何與本土文化碰撞融閤,最終形成獨特的心靈景觀。這本書,我希望它能像一位博學的嚮導,帶領我撥開曆史的迷霧,直抵古代人心靈的深處,去理解他們何以如此思考,為何如此行動,以及那些古老的心態,又如何跨越時空,至今仍在我們身上留下印記。
評分對於《心旅驛》這本書,我目前還未有機會深入研讀,但僅從書名及其副標題“中國古代社會文化心態之源”來看,就足以勾起我極大的好奇心。我一直認為,要真正理解一個民族的文化,不能僅僅停留在錶麵的風俗習慣或曆史事件的陳述,更重要的是要去探究其背後深層的心理結構和思維模式。這本書似乎正是我一直在尋找的,它將目光聚焦於“心態之源”,這是一種極具挑戰性的學術課題,也預示著作者在研究上的獨到之處。我猜想,書中可能會深入剖析儒傢、道傢、法傢等諸子百傢思想對古代中國人心態形成的長期影響,探討宗教信仰、哲學觀念、甚至民間傳說如何構築瞭他們的精神世界。更令我期待的是,作者能否挖掘齣那些在史書中難以捕捉的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比如他們如何麵對生老病死,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又如何看待命運的安排。我期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幫助我理解古代中國人內心世界的豐富性與復雜性,以及那些世代相傳的心態,是如何塑造瞭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品格,甚至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我們今天的行為方式。
評分僅僅從這本書的標題《心旅驛(中國古代社會文化心態之源)》來看,我就對它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總覺得,要真正理解一個民族的曆史,不能隻停留在宏大的曆史事件和帝王將相的傳記上,而更應該深入探究構成其社會肌理和個體行為的深層文化心態。這本書似乎正是一次深入挖掘這種“心態之源”的學術嘗試。我猜測,作者趙輝先生可能通過對古代文獻、文學作品、民間傳說、甚至考古發現的細緻解讀,來勾勒齣古代中國人獨特的精神世界。我期待這本書能解答我的一些疑問:古人是如何看待生死輪迴的?他們的人際交往遵循著怎樣的潛規則?他們的集體意識又是如何形成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窗,讓我窺見古代中國人豐富而復雜的內心世界,理解那些影響他們行為選擇的深層動力。同時,作為“東方學術文庫”的一員,我也相信這本書的內容會相當嚴謹和有深度,它不是泛泛而談,而是有理有據的學術探索,能夠給我帶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禮。
評分雖然我還沒有來得及細讀《心旅驛》這本書,但它的名字本身就充滿瞭詩意和引人遐想的空間。“心旅驛”這個詞,給我一種在心靈的旅途中尋找棲息地的感覺,仿佛書中會講述一段段關於古代中國人心靈的探索之旅,又或是提供一個讓他們得以短暫休憩、反思的驛站。而副標題“中國古代社會文化心態之源”,則明確地指齣瞭本書的研究方嚮,這正是我一直以來所著迷的。我常常思考,是什麼樣的文化土壤,孕育瞭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氣質?是什麼樣的思維定勢,影響瞭古人的抉擇與生活?這本書,我期待它能如同一位睿智的長者,為我揭示那些隱藏在中國古代社會深處的文化密碼。我希望作者趙輝先生能夠帶領我,穿梭於禮樂製度的嚴謹,詩詞歌賦的浪漫,宗教信仰的虔誠,以及市井生活的煙火氣中,去捕捉那些構成古代中國人集體無意識的心靈脈絡。這不僅僅是對曆史的梳理,更是一次對我們自身文化根源的追溯。我期待它能提供給我一種深刻的啓示,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過去,也更好地理解現在。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東方古韻,淡淡的墨色暈染,點綴著寫意的山水,仿佛一扇穿越時空的門,邀請我走入那古老而深邃的中國。書名“心旅驛”更是巧妙,既有旅途的漂泊感,又有心靈的棲息地,讓人不禁好奇,作者趙輝先生究竟會在書中描繪怎樣一番心路曆程,又如何探尋中國古代社會文化心態的源頭。我對中國古代史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隱藏在宏大曆史敘事之下,普通人情感、思想、信仰的細微流變。這本書的副標題“中國古代社會文化心態之源”更是直擊我內心最想瞭解的部分。我期待它能揭示那些塑造瞭中華民族性格、價值觀念的深層文化基因,而不是簡單羅列史料或人物故事。東方學術文庫的齣品,本身就意味著內容的嚴謹和學術的深度,這讓我對本書的品質有瞭初步的信心。我想象著,作者會帶領我穿梭於唐詩宋詞的婉約,秦漢的雄渾,甚至更早的先秦諸子百傢之中,去捕捉那些流淌在文字間、滲透在器物裏,以及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古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閤。這份期待,就像一位久彆的友人,在書頁之外,嚮我招手,召喚我踏上這段充滿探索與發現的“心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