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登山技巧全攻略
定价:45.00元
售价:30.6元,便宜14.4元,折扣68
作者:(日)山本正嘉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5525825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的目的就是希望读者能够在登山运动中得到快乐——自己思考、探究如何在登山的过程中更好地运动自己的身体。在登山运动中既要和自己的“身体”对话,同时也要和自己的“心”进行对话,笔者就是要引导读者在这种对话中感受到登山运动的奇妙和不可思议。
内容提要
本书不仅是一本登山运动教材,也是一部涉及运动生理学、健康科学、运动医学、训练科学等各领域的入门作品。作者以多年来的实际登山体验及专业研究,带给读者科学而完备的登山知识 让你一看就懂!书中有详细的图解说明,从登山技巧、恢复疲劳、补充能量等方面给予精心指导,帮助登山者如何安全健康地登山,享受登山带来的无穷乐趣!
目录
目录
部分基础篇
章登山运动与健康
第2章登山运动与疲劳
(1)上山引起的疲劳
爬阶梯与登山运动的速度比较
(2)下山引起的疲劳
(3)“燃料耗尽”引起的疲劳
什么都吃不到的时候怎么办?
冬季登山时维持体温的食物
(4)过热引起的疲劳
为什么人们都认为“不能喝水”?
什么都喝不到时怎么办
(5)人体的疲劳实验
登山比赛运动员的饮食
第3章中老年人、女性、儿童的登山运动
(1)中老年人的登山运动
(2)女性的登山运动
(3)儿童的登山运动
第4章登山运动与体能训练
(1)登山运动必须具备的体能
(2)登山运动必须具备的肌力
(3)登山运动必须具备的耐力
大摄氧量与无氧阈值的自我测定方法
(4)该选择哪种训练方式?
大学登山社时期的体力训练
(5)具体的训练方法
A.耐力训练
B.肌力训练
C.柔软性训练
D.平衡性训练
E.减重训练
F.防卫体力训练
登山体力就是健康体力
第2部分发展篇
第5章攀岩
(1)自由攀岩者的体能特征
(2)攀岩与肌肉疲劳
(3)训练
A.训练的基本姿势
B.肌力训练
C.肌耐力、恢复力训练
D.全身耐力训练
E.柔软性训练
F.休息的重要性
第6章高原登山
(1)低氧与身体
高原登山运动能力的个性差异
(2)高原登山运动必须具备的体力
R?Messner的大摄氧量
(3)高原适应210在低氧室进行适应训练
(4)高原登山运动策略
不同高度出现的高山症表现
(5)高原适应的自我判定方法
(6)高原技能
A.呼吸的方式(呼吸法)
让身心放松的方法
B.步行方式和休息方式
C.进食和饮水方式
远征后如何恢复体能
(7)无氧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可行性
A.在实验室中无氧攀登珠穆朗玛峰
无氧登山运动与闭气潜水
B.以无氧方式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可能性
附录:用于高原登山、健走的体能状态管理表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采取了一种螺旋上升的知识递进方式,而非线性的堆砌。初看之下,某些章节似乎内容略显跳跃,但当你深入到后续章节,再回头去看开头时,就会恍然大悟——原来作者是在用一种更高维度的视角来铺陈全局。它不急于让你掌握所有技巧,而是先建立起一个坚实的概念框架,然后才开始填充具体的“砖块”。例如,它在初期就强调了“负重与平衡”的整体性,而不是孤立地讲解每一种移动方式。这种由宏观到微观,再由微观反馈回宏观的教学逻辑,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对于像我这样时间零碎的业余爱好者来说,这种组织结构非常友好,可以随时抽出一部分进行深入研读,并且能确保所学知识点都能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不是一堆孤立的知识碎片。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故事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极其迷人。它不是那种枯燥的教科书腔调,而是充满了对山脉本身的敬畏与热爱。作者在穿插技术讲解的同时,时不时地会流露出对自然力量的赞叹和对攀登精神的探讨,那些关于“山之所以为山”的文字,读起来简直像诗歌一样。我仿佛能感受到那种征服前的挣扎与最终登顶时,那种与天地融为一体的宁静。这种情感上的共鸣,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时不时地停下来,不是因为没听懂技术要点,而是被那种画面感和氛围所吸引住了。它成功地将冰冷的技术操作,注入了热烈的生命力,让“登山”这件事,从一项运动,升华为一种生活态度和对自我极限的探索。这使得即便是暂不能上山的人,也能从中获得极大的精神滋养。
评分这本书的理论深度让我印象深刻,它绝非那种浅尝辄止的入门指南。我尤其欣赏它对“风险管理”这一核心概念的探讨,作者似乎非常注重培养读者的“预判能力”,而不是仅仅教会我们如何应对突发状况。比如,关于天气系统的演变和应对不同地质结构时装备选择的哲学思考,这些内容显然是建立在常年累月、甚至可以说是“血泪”积累的实践基础上的。它不像一些商业化的指南那样,只会推销最新的装备,而是深入到为什么选择A装备而非B装备的底层逻辑中去,这对于想要真正提升技术水平的严肃登山者来说,价值无可估量。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安全”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哲学层面,不再是简单的规则遵守,而是一种与环境、与自我能力的持续对话。这种深层次的见解,是那些只关注“如何打一个漂亮的八字环”的读物所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恰到好处的留白和字体选择,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有一种非常舒适的体验。我特别喜欢它在插图和文字说明之间的平衡,很多复杂的动作分解图,清晰得仿佛能直接上手操作一样。而且,那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比如在不同海拔、不同天气条件下对绳结的微调,讲解得非常到位,让人感觉作者是真正将每一个环节都反复打磨过。我之前看过的很多户外书籍,要么是文字堆砌,要么是图文分离,让人难以将理论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一本“教你做”的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向导,耐心地在你身边,一步步为你演示正确的姿势和心态。那种沉浸式的阅读感受,极大地激发了我下一次背起行囊的冲动。我甚至在翻阅时,就能想象出自己在攀爬过程中,那种指尖触碰到岩石的真实触感和心跳加速的感觉,足见其叙事的高超技巧。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以说是达到了教科书级别的标准,但又不失可读性。它在介绍工具使用时,那种严谨程度令人称赞。我特别关注了关于“绳索维护与损伤评估”那一章,作者提供了一套非常细致的检查流程和判断标准,这不是那种“看起来没坏就继续用”的模糊指导,而是精确到了纤维磨损的角度和程度。这种近乎偏执的严谨态度,无疑是把读者的生命安全放在了首位。而且,书中对不同类型登山路线的“装备配置清单”的讲解,也极其细致,它不仅告诉你带什么,还解释了为什么在特定场景下,带多一根备用扁带或一个额外锁扣的必要性。这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理念,通过书中的每一个技术细节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信心倍增地去准备下一次探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