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的画法---中国画画法丛书 9787532299003

鹰的画法---中国画画法丛书 978753229900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建东著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画
  • 绘画技法
  • 动物绘画
  • 绘画教程
  • 艺术
  • 绘画
  • 国画
  • 技法
  • 入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2299003
商品编码:2962396161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鹰的画法---中国画画法丛书

定价:26.00元

售价:19.0元,便宜7.0元,折扣73

作者:孙建东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32299003

字数

页码:4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鹰是猛禽,矫健雄强。画鹰者自古以来有许多名 家,如花鸟画大师潘天寿、李苦禅等。他们画鹰,浑 厚苍劲,大气磅礴。他们画的鹰都综合了鹰、鹫、雕 几种凶猛型禽鸟的特点,创造了具有大师风格的典型 的鹰的形象。孙建东的这本《鹰的画法》将让你你学 习到各种写意画鹰的技法,书中演绎了画鹰的写意技 法,展示了画鹰百态,造型准确,笔墨娴熟,本书还 收集了大量**名家画鹰作品的范本,是一本很不错 的画鹰技法学习参考书籍。

目录


作者介绍

孙建东,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云南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云南省政协常委,云南省人民参事,云南省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享受特殊津贴专家。擅长中国画,尤其在写意孔雀和写意人物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出版专集论*有:《孙建东中国画集》、《袁晓岑艺术传略》(合*)、《怎样画写意孔雀》、《怎样画笑口常开》、《中国画二十家.孙建东》、《当代*具学术价值和市场潜力的画家‘孙建东》、《写意珍禽画法》、《写意人物画法》等。1999年获中国文联颁发的“99中国百杰画家”荣誉称号。

文摘


序言



《中国传统花鸟画精选》 卷一:兰花的风雅与精神 中国花鸟画,作为东方艺术的瑰宝,以其独特的写意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摹,更是画家心性、情怀与哲思的寄托。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宏大体系中,花鸟画以其生命力和意境美,赢得了无数鉴赏者的青睐。本书《中国传统花鸟画精选》正是以此为宗旨,深入浅出地为您展现中国花鸟画的魅力,并着重选取了其中的经典题材——兰花,进行详尽的解析与引导。 兰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素来被视为“花中君子”,象征着高洁、淡泊、典雅与幽香。文人墨客对兰花的赞美与描绘,早已融入了中国画的血脉。它不仅是物质形态上的美,更是精神气质的化身,承载着中国士人追求精神自由、超凡脱俗的理想。 本书第一卷,将聚焦于兰花的绘画技法与文化意蕴。我们将从最基础的笔墨功力入手,讲解如何运用中锋、侧锋等不同运笔方式,来勾勒出兰叶的遒劲与飘逸。兰叶的形态变化多端,时而挺拔,时而舒展,时而翻卷,每一种姿态都蕴含着画家的巧思。我们将详细演示如何通过笔触的轻重、快慢、干湿,以及墨色的浓淡、枯润,来赋予兰叶以生命力。例如,用焦墨飞白来表现风中摇曳的兰叶,用浓墨重彩来渲染其挺拔的气势,用淡墨晕染来呈现其朦胧的美感。 除了兰叶,兰花的绘制也是重中之重。我们将探讨兰花的点染技巧,如何用简洁的笔触勾勒出花瓣的层叠与娇嫩,如何用点睛之笔描绘出花蕊的灵动与神韵。在色彩运用上,我们将分析传统国画中常用的墨兰、白描兰、设色兰等不同表现形式,以及各自的特点和适用的场景。尤其会深入讲解墨兰的创作,如何在单一的墨色变化中,表现出兰花丰富的情感与意境。从笔法的运用,到墨色的变化,再到构图的安排,我们将层层递进,引导读者掌握绘制一幅生动传神的兰花图。 更重要的是,本书将不仅仅停留在技法的层面,更将深入挖掘兰花的文化内涵。我们将探讨历代文人墨客如何借兰花抒发情怀,例如郑板桥的“兰之猗猗,幽德潜秀”,是如何将兰花与人格品德紧密结合。我们会分析不同画家的笔下兰花所呈现出的不同风格,有的如大家闺秀般温婉,有的如隐士般高洁。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赏析,让读者理解,绘画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精神的交流。在学习技法的同时,也要体悟兰花所代表的“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的高尚情操,将这种精神融入笔端,创作出具有灵魂的作品。 卷二:松竹的坚韧与气节 松、竹,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另一对备受推崇的经典题材。它们与兰花一同,并称为“四君子”,但与兰花的清雅不同,松竹更多地象征着坚韧不拔的意志、正直不屈的气节以及生命力旺盛的精神。在历经沧桑的风雨洗礼后,它们依然挺拔傲立,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本书第二卷,将引领您走进松竹的世界,领略它们在笔墨间的力量与风骨。 首先,我们来谈谈松。松树,历来被视为长寿、坚毅的象征。在绘画中,松树的绘制尤其注重其“古”与“拙”的神韵。我们将详细讲解如何通过对松皮的刻画,来表现其饱经风霜的痕迹,如何用苍劲的笔触描绘出其虬曲盘旋的枝干,以及如何用墨色的浓淡变化来营造出其厚重感。松针的绘制同样至关重要,我们将演示如何运用“夹叶法”、“点叶法”等技法,来表现松针的疏密、长短、枯荣,以及在不同季节、不同光照下的形态变化。从老松的盘根错节,到幼松的生机勃勃,我们将逐一解析,让读者能够驾驭各种姿态的松树。 接着,我们将深入探究竹子的画法。竹子,以其“虚心”、“有节”的美德,成为君子品格的象征。竹的绘画,尤其讲究“神似”而非“形似”。我们将从竹竿的绘制入手,讲解如何用圆润而有力的笔触,表现出竹竿的挺拔与向上之势。竹节的绘制,是竹子绘画的灵魂所在,我们将细致分析如何通过一笔的转折、粗细的变化,来勾勒出竹节的坚实与错落有致。竹叶的绘制,则需要展现其灵动与飘逸,我们将演示如何运用“个字”点叶、散点等技法,来表现竹叶在风中的摇曳、层叠的姿态。从翠竹的生机勃勃,到寒竹的萧瑟孤寂,我们将展现竹子丰富的情感表达。 在松竹的绘画中,我们还将探讨如何通过构图的安排,来烘托其精神气质。例如,将松树绘制在悬崖峭壁之上,更能凸显其顽强的生命力;将竹子描绘于山涧溪流之旁,更能展现其清幽淡雅的韵味。我们还将分析如何运用留白的手法,来表现松竹的空灵与意境。 此外,本书还会结合历代名家的松竹画作,进行深入的赏析。例如,我们会分析文同的“墨竹”,如何以疏朗的笔触,传递出竹的君子之风;我们会欣赏八大的松,是如何以苍劲、奇特的造型,表达其不羁的个性和孤傲的情怀。通过对这些经典作品的剖析,让读者在学习技法的同时,也能领悟到松竹画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以及画家如何借松竹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操。 卷三:梅花的傲骨与坚忍 梅花,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另一位“君子”,以其“凌寒独自开”的傲骨和坚忍不拔的精神,赢得了世人的赞誉。在万物凋零的寒冬,梅花独自绽放,不仅是对生命的礼赞,更是对困境中不屈精神的歌颂。本书第三卷,将带您走进梅花的艺术世界,感受其在笔墨间的凛然正气与独特魅力。 梅花的绘画,重点在于表现其“铁骨冰姿”。我们将从梅枝的绘制开始,讲解如何运用枯笔、湿笔、焦笔等不同的笔法,来勾勒出梅枝的苍劲、扭曲、老辣的形态。梅枝的走向,往往体现着画家的心绪,是刚劲有力,还是婉转曲折,都蕴含着画家的情感。我们将详细演示如何通过笔触的粗细、顿挫、飞白,来表现梅枝的质感和生命力。 接着,我们将聚焦于梅花的点缀。梅花的形态,虽然小巧,却能点亮整个画面。我们将分析梅花花瓣的绘制,通常采用“点蕊”、“钩花”等技法,用简洁而精准的笔触,表现出花瓣的层叠、含苞待放或盛开时的姿态。梅花的颜色,多以冷色调为主,如白梅、红梅、绿梅,每一种颜色都承载着不同的情感。我们将探讨如何运用墨色的浓淡、干湿,以及色彩的晕染,来表现梅花的质感和色彩的变化。尤其会强调如何用极少的笔墨,点出梅花的精神,使其在寒枝中熠熠生辉。 除了梅花的本体,我们还会探讨如何通过环境的烘托,来增强梅花的意境。例如,将梅花绘制在雪景之中,更能凸显其“凌寒”之姿;将梅花置于月夜之下,更能展现其清幽、孤寂的美感。我们将讲解如何运用飞雪、残雪、月光等元素,来丰富画面的层次感和情感表达。 本书还将深入分析历代梅花画作的经典之处。我们会赏析宋代林逋的“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是如何以简洁的笔墨,描绘出梅花的风骨与意境。我们会探讨元代王冕的梅花,是如何以繁密而富有生命力的姿态,展现梅花的勃勃生机。通过对这些名家作品的研习,让读者理解,梅花的绘画,不仅仅是对形态的模仿,更是对生命顽强意志和高洁品格的赞美。 卷四:牡丹的富贵与吉祥 在肃杀的寒冬之后,春天带来了百花齐放的景象,而牡丹,无疑是这其中最耀眼的存在。牡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花中之王”,象征着富贵、吉祥、繁荣与华丽。它的绚烂与张扬,为中国画注入了蓬勃的生机与喜庆的气息。本书第四卷,将为您揭示牡丹的绘画之道,让您领略其雍容华贵与吉祥寓意。 牡丹的绘画,尤其注重其“牡丹三绝”:花、叶、梗。我们将首先讲解牡丹花瓣的绘制,这是牡丹画的重中之重。我们将演示如何运用“染”和“勾”相结合的技法,来表现牡丹花瓣的层叠、饱满和圆润。从含苞待放到盛开怒放,我们将详细解析不同形态牡丹的画法。我们将运用丰富的色彩,来描绘牡丹的各种颜色,如大红、粉红、紫红、黄、白等,并讲解如何通过色彩的搭配与晕染,来营造出牡丹的华丽与厚重感。 牡丹的叶子,同样需要表现其丰厚与翠绿。我们将讲解如何运用大笔触、大墨块来描绘牡丹叶的形状和质感,以及如何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现其不同部位的深浅和光泽。牡丹的梗,虽然常常被花朵遮掩,但其粗壮、有力,同样是展现牡丹生命力的重要元素。我们将讲解如何用粗放的笔触,勾勒出牡丹梗的挺拔与支撑力。 在构图方面,我们将探讨如何安排牡丹的疏密、层次,以展现其富丽堂皇的气势。我们可以绘制单朵牡丹的特写,表现其精致的细节;也可以绘制牡丹丛的群芳争艳,营造出热闹非凡的景象。我们还将讲解如何运用传统的吉祥图案,如祥云、瑞兽等,与牡丹相结合,进一步增强其吉祥寓意。 本书还将分析历代牡丹画的经典之作。我们会赏析宋代崔白牡丹的写实功底,如何将牡丹的形神刻画得入木三分。我们会探讨明清时期,画家们如何将牡丹与吉祥图案相结合,创作出寓意美好的作品。通过这些作品的鉴赏,让读者理解,牡丹的绘画,不仅是对美的追求,更是对生活美满、国泰民安的美好祝愿。 结语 《中国传统花鸟画精选》系列,将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精湛的图文解析、丰富的绘画实例,为您开启一段探索中国传统花鸟画的精彩旅程。从兰花的淡雅,到松竹的坚韧,再到梅花的傲骨,以及牡丹的富贵,本书将带您领略中国花鸟画题材的丰富多彩,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无论您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绘画爱好者,相信都能从中获得启发,并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充满东方韵味的佳作。让我们一同在笔墨丹青间,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这本《鹰的画法---中国画画法丛书》的书号是9787532299003,抱有相当高的期待。我本身就是一名爱好者,虽然平时也临摹过一些画,但总觉得捕捉不到鹰那种“王者之气”。中国画的精髓在于“神韵”,而鹰作为百鸟之王,其威猛、锐利、孤傲的神态,恰恰是中国画最擅长表现的题材之一。我翻阅过不少画鹰的书籍,有些过于写实,缺乏中国画的韵味;有些则过于简略,对于初学者来说难以入手。我特别希望这本教程能够提供一个系统性的学习路径。比如,从最基本的“笔墨”入手,讲解如何运用不同的笔法来表现鹰的不同部位,例如用侧锋画羽毛的蓬松感,用中锋勾勒锐利的爪子,用浓墨点染眼神等等。墨色的运用也是关键,如何通过干湿浓淡的变化来表现鹰身体的体积感和质感,这是我一直想要学习的。更进一步,书中是否会涉及“造型”的要领?鹰的身体结构,不同姿态下的骨骼和肌肉走向,这些在国画中虽然不必完全写实,但也要有基本的支撑。我希望书中能够有详细的步骤图,能够清晰地展示从起稿到最后完成的整个过程。如果书中能附带一些大师的经典画鹰作品赏析,并进行技法上的解读,那就更能帮助我理解和学习了。我关注的重点是,这本书能否让我真正掌握如何用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去“画”出一只活灵活现、充满力量的鹰。

评分

手头上的这本《鹰的画法---中国画画法丛书》(9787532299003)让我感到颇为兴奋。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绘画有着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我一直希望能够深入学习如何绘制具有象征意义的禽鸟,而鹰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我对于这本书最深的期盼,在于它能否真正地带领我走进中国画的笔墨世界,去感受并掌握绘制鹰的独特韵味。我更关注的是,书中是否能提供一套循序渐进的学习体系,从最基本的用笔用墨,到如何捕捉鹰的动态神情,都能有清晰的讲解。例如,我希望了解如何运用不同的笔触来表现鹰羽的层次感和蓬松感,如何通过墨色的变化来塑造鹰的身体结构和光影效果,以及如何用寥寥数笔勾勒出鹰眼的神采,使其炯炯有神。书中对于鹰的不同姿态的描绘,无论是展翅翱翔的壮丽,还是锐利目光的审视,我都希望能够有详细的示范和讲解。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中国画“意境”的阐述,以及如何将这种意境融入到鹰的绘画创作中,那就更完美了。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学会“画”鹰,而是能够“画出”一只充满生命力、具有中国画独特美学意蕴的鹰。

评分

近期入手了一本名为《鹰的画法---中国画画法丛书》(ISBN:9787532299003)的画册。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绘画怀有深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很想学习如何绘制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中国画题材,而鹰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之一。从我对这本书初步的了解来看,我更关注的是它是否能够真正地将中国画的“意”与“形”巧妙地结合起来。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授一些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能引导我理解中国画中“鹰”所蕴含的精神寓意。比如,如何通过笔墨的挥洒,表现出鹰的刚毅、勇猛、高瞻远瞩的品质。我期望书中能够提供不同风格的画鹰技法,例如写意画法和工笔画法,让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进行选择。当然,我最期待的是那些能够帮助我掌握中国画独特笔墨语言的讲解。比如,如何运用“皴法”来表现鹰羽的层次感和质感,如何通过“飞白”来营造鹰爪的锐利感,如何用“渲染”来表现鹰眼的神采。我希望书中能有足够多的范例,从基础的线条勾勒到色彩的晕染,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鹰的解剖结构知识,并将其巧妙地转化为中国画的简练笔法,那将是极大的帮助。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学到如何画出一只既有形神兼备,又富有中国画独特韵味的鹰。

评分

最近刚入手一本关于画鹰的教程,书名是《鹰的画法---中国画画法丛书》,书号是9787532299003。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读,但单凭这几天的翻阅,就已经被这本书所吸引。我一直对中国画中的飞禽走兽颇感兴趣,尤其是鹰,它那矫健的身姿、锐利的眼神,总能给人一种力量感和雄壮美。市面上关于画鹰的教程不少,但能真正让我感到心动的,却不多。这本书的封面就给了我一种沉静而有力量的感觉,书名直白明了,清晰地表达了其内容,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教你如何绘制中国画中的鹰。我特别看重的是这本书是否能从中国画的独特视角来讲解,而不是简单地照搬西画的写实技法。中国画讲究意境、讲究笔墨的变化,对翎毛的勾勒、眼神的传神,都有其独到的方法。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这些技法,从基础的笔触、墨色的晕染,到如何捕捉鹰的神韵,一步步引导读者。我希望书中能有丰富的图例,从简单的线条勾勒到最后的设色渲染,能够清晰地展示每一步骤。同时,如果能有一些关于鹰的形态、不同姿态(例如展翅高飞、俯冲狩猎、栖息枝头等)的详细讲解,那就更好了。中国画的魅力在于“写意”,如何在笔墨之间表现出鹰的锐不可当、坚毅不屈,这才是关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教会我如何做到这一点,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形似。

评分

刚收到的《鹰的画法---中国画画法丛书》(书号:9787532299003)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深深着迷,尤其是那些能够传达出力量感和精神象征的题材。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被视为力量、勇气和高瞻远瞩的象征,因此,我一直渴望能够掌握绘画鹰的技巧。我非常看重这本书能否提供一套系统且易于理解的学习方法。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中国画绘制鹰的独特之处,例如如何运用写意的笔法来表现鹰的羽毛,如何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来营造鹰眼的神韵,以及如何运用简洁而有力的线条来勾勒鹰爪的力度。我对书中是否能够提供不同角度和姿态的鹰的绘制示范尤为感兴趣。毕竟,鹰在空中展翅、在枝头栖息、或是俯冲捕猎,都有其独特的动态和造型,能否在画面中准确地捕捉并表现这些动态,是学习的关键。我希望书中能够有大量的图例,从最基础的笔触训练,到复杂的整体构图,都能有清晰的指导。同时,我也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关于如何“写意”的指导,即如何在不完全写实的情况下,通过笔墨的巧妙运用,传达出鹰的内在精神和气质。这本书是否能让我真正领略到中国画中“以形写神”的精髓,是我非常期待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