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照相机与镜头
定价:49.00元
作者:于琪林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56570863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由于琪林编著的《照相机与镜头(21世纪摄影专业基础教材)》内容为摄影爱好者在选购镜头时,花了多年积蓄却没买到适用镜头的情况时有所闻。买什么镜头实用?购买的镜头能否与自己的照相机配套?如何鉴别镜头的质量?怎样挑选、使用和保养镜头?数码相机镜头和传统镜头有何差异?传统镜头用在数码照相机上焦距为何会变长?……这些问题都可以在《世纪摄影专业基础教材:照相机与镜头》中找到答案。介绍35mm单镜头反光照相机镜头是《世纪摄影专业基础教材:照相机与镜头》的主要内容。随着数码照相机技术的发展,数码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已经走下神坛,正逐渐被专业摄影师和业余摄影爱好者所接受。
目录
作者介绍
于琪林,1982年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天体物理专业本科毕业;原北京景山学校教师;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现为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教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摄影与摄像》杂志编委;国家高级摄影技师、中国摄影家协会全国摄影师等级考试考评员。 先后出版《教你学会拍照片》(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摄影》(教育科学出版社)等专业书籍;并与中国人民大学徐国兴、北京电影学院杨恩璞、清华大学苏民安等教授合著《全国青少年摄影等级培训教材》一套(其四本,中国摄影出版社),同时拍摄了其中的光盘两张。1998—2010年,先后在《大众摄影》、《中国摄影》、《中国摄影家》、《照相机》、《摄影与摄像》、《中国摄影报》和《人民摄影报》等报刊发表摄影专业论文180余篇,总字数达120万字:1992—2000年在报纸上发表反映学校教育教学、学生生活、教师风貌和对外交流等方面的照片120余幅,
文摘
序言
我对影像的魅力有着天然的敏感,尤其是在接触摄影之后,我发现自己越来越着迷于那些能够定格时间和空间的工具。相机和镜头,在我眼中,它们不仅仅是冰冷的机械设备,更是通往艺术世界的桥梁。我一直对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之处深感兴趣,而摄影恰恰是这种结合的完美体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更能结合实际的拍摄案例,来阐述相机和镜头的功能。例如,我期待书中能有关于如何根据不同题材,如人像、风光、微距、静物等,来选择最合适的相机和镜头进行拍摄的指导。我希望书中能有详细的图文解析,比如不同光圈值下景深的表现,不同快门速度下动态模糊的控制,以及不同镜头畸变对画面构图的影响。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启发我,让我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它或许能帮助我发现,原来我一直苦苦追寻的那种独特的画面质感,是可以通过对相机和镜头的深入了解和合理运用来实现的。我渴望通过这本书,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创作能力,让我的摄影之路更加顺畅和富有成就感。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我是在书店里偶然翻到的。那是一种沉静而专业的质感,厚实的纸张和精美的排版,立刻就勾起了我对摄影的兴趣。封面上那些略显复古的相机和镜头图片,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光影的故事,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里面到底蕴含着怎样的摄影秘诀。我一直觉得,摄影不仅仅是按下快门那么简单,它更是一种观察世界、记录生活的方式。这本书的名字,直观地告诉我,它将带我深入了解相机和镜头这两样最核心的工具。我脑海中浮现出许多关于学习摄影的画面:在迷人的风景前,如何用镜头捕捉那一瞬间的壮丽;在城市的喧嚣中,如何用相机记录下人潮涌动的脉动;亦或是静静地坐在咖啡馆,用特写镜头捕捉一杯咖啡的香气与温度。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让我看到摄影背后更深层次的艺术和技术。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关于不同类型相机的特性,比如单反和微单的区别,以及它们各自擅长的领域。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了解各种镜头的功能,例如广角镜头的视角之广,长焦镜头的压缩空间能力,以及微距镜头下的微观世界。我知道,一副好的镜头,能极大地提升照片的质感和表现力,而相机则是实现这一切的基础。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不再只是“拍照”,而是真正懂得如何“创作”照片。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摄影艺术,不仅仅在于按下快门的那一瞬间,更在于前期对工具的选择和理解。这本书的名字,直击了摄影的核心要素,这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常常在想,为什么同一个场景,不同的人用不同的相机和镜头去拍,会有如此大的差别。这背后一定隐藏着许多我尚未知晓的奥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揭开这些神秘的面纱。我希望它能用一种更加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解相机和镜头的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比如,CCD和CMOS传感器的区别,以及它们对画质的影响。还有,不同镜头的光学素质,如锐度、色彩还原、焦外虚化等,是如何影响照片最终呈现效果的。我更希望能从书中了解到,如何根据自己的拍摄需求,去辨别一款相机的优劣,以及如何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镜头。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例如,在购买相机或镜头时,应该关注哪些关键参数,如何通过实拍来测试镜头性能。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科学的相机和镜头选购和使用指南,从而避免盲目消费,真正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让我的摄影创作更加得心应手。
评分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梳理相机和镜头知识的书籍。市面上有很多摄影技巧的书,但真正深入讲解工具本身的书却不多。这本书的出现,填补了我的这一需求。我之前对相机和镜头的了解,大多是零散的,不成体系。我可能知道长焦镜头可以拍远,广角镜头可以拍大,但具体它们的光学结构、成像原理,以及在不同拍摄场景下的最佳应用,我却知之甚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介绍各种类型的相机,不仅仅是它们的规格参数,更重要的是它们的设计理念和适用人群。例如,为什么有些人偏爱胶片相机,它的魅力何在?而数码相机的不同传感器又会带来怎样的成像差异?关于镜头,我更希望能深入了解其光学设计,比如焦距、光圈、视角、畸变等概念。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个百科全书一样,将这些复杂的概念一一剖析,并用清晰的图示和实例来辅助说明。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够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相机和镜头知识体系,从而在未来的摄影实践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拍出更具专业水准的照片。
评分我一直对光学世界充满好奇,尤其是当它与图像捕捉结合的时候。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份指南。我之所以对它产生浓厚兴趣,是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对事物原理充满求知欲的人。我不仅仅满足于看到一张好照片,更想知道它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相机和镜头,在我看来,是现代科技的奇妙结晶,它们将我们的眼睛所见,以一种更加持久和艺术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希望这本书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那些复杂的物理学原理,比如光圈如何影响景深,快门速度如何定格瞬间,以及焦距如何改变我们的视角。我猜想,书中一定有关于不同传感器尺寸对成像质量的影响的讨论,还有关于各种镜头镀膜技术如何减少反光和提高透光率的介绍。我期待着能从这本书中,了解到如何根据不同的拍摄场景和创作意图,选择最合适的相机和镜头组合。我希望它能帮助我理解,为什么有些镜头拍出来的照片会有一种独特的“味道”,而有些则显得平淡无奇。也许,这本书还能解答我长久以来的一些困惑,比如为什么同样的场景,用不同的设备拍摄,效果会天差地别。我渴望深入了解这两个“眼睛”背后的科学与艺术,从而更好地驾驭它们,捕捉我眼中的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