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体育用品及器械标准汇编
定价:168.00元
作者:中国标准出版社第六编辑室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3-01
ISBN:978750664388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以及全国各地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人们对体育用品和器械的需求越来越大。体育用品和器械作为开展体育活动基本的物质条件,其的质量与竞技水平的发挥和运动成绩乃至人身安全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
为了促进体育用品业的健康发展,加强质量监督、检测工作,提高体育用品质量,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标准。为了解决体育行业的生产企业、研究部门和设计部门缺少标准和标准收集不全的实际困难,并且便于各级质量管理部门和检验部门对有关的体育产品进行监督和检验,现将2006年11月底以前出版的有关体育用品和器械方面的国家标准35项、行业标准37项汇编成册。
本汇编收集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属性已在目录中标明(如,GB或GB/T、HG/T、LY/T、QB/T、SN/T等),年号用四位数字表示。鉴于部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是标准清理整顿前出版的,现尚未修订,故正文部分仍保留原样;读者在使用这些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时其属性以目录中标明的为准。
本汇编所收集的标准,由于出版年代不同,在格式、计量单位乃至术语等方面不尽相同。本次汇编只对原标准中技术内容上的错误以及其他明确不妥之处做了更正。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对体育文化和体育产业发展史一直很感兴趣,我本以为这本汇编中可能会穿插一些关于标准制定历史的背景介绍,或者至少能看出不同年代标准演进的脉络,例如,从机械制造到高分子材料应用后,哪些标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然而,这本书完全是静态的、当下的罗列。它只告诉你“现在是什么”,却很少提及“为什么是这样”。这种缺乏历史纵深感的叙事方式,使得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扁平化。它对体育用品的“技术细节”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对这些技术细节背后的“工业演进逻辑”却避而不谈。对我这种喜欢探究事物根源的人来说,这就像在看一份最新的天气预报,精确地告诉你气温湿度,但没有解释为什么冷空气会南下。因此,这本书成功地扮演了“技术参考手册”的角色,但未能成为一本能引发思考、拓展知识边界的“学习资源”。它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而未能深入到“为什么”和“如何发展”的层次。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我一直对装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非常看重。我原以为这本汇编能提供一些关于帐篷、登山绳索或者攀岩装备的国际安全认证标准,毕竟这些涉及到生命安全,标准自然是越细致越好。然而,这本书的内容似乎将重点完全放在了传统的室内和场地类运动器械上。什么田径跑道摩擦系数、游泳池水下灯具的防水等级,这些内容占据了大量的篇幅。至于那些高风险、对材料要求极高的户外装备,里面提到的内容少之又少,或者干脆就是引用了某个我查不到原文的国际标准编号,却没有给出任何实质性的解释或对比分析。这就好比你去看一本菜谱,里面详细描述了如何精确切割胡萝卜丝的刀法,却完全没有提及如何挑选新鲜的蔬菜。对于追求极限体验的人来说,我们更关心的是材料的抗拉强度、耐磨损性在特定环境下的表现,而不是某个运动场地边界线油漆的厚度标准。所以,这本书对我来说,价值大打折扣,更像是一个特定领域内部的参考资料,而非涵盖“体育用品”全貌的百科全书。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排版和编辑方式,让阅读体验成了一场折磨。我理解标准汇编的本质就是信息密度要高,但即便是这样,组织结构也显得过于僵化和机械。它更像是一份原始文档的直接堆砌,缺少必要的导读和索引系统。你很难在短时间内定位到你需要的那个特定标准,比如“关于网球场界线涂料耐候性的标准”,你可能需要翻阅好几页,才能在某个看似不相关的章节下面找到它的一小段描述。如果是电子版倒还好,但纸质书的这种结构,使得它完全不具备快速检索的能力。我希望编辑团队能投入更多精力在“用户体验”上,比如增加跨章节的交叉引用,或者为每个标准提供一个简短的“应用场景摘要”。现在的情况是,你必须对这个领域的标准体系有相当的了解,才能有效地使用这本书,否则,它在你手上更像是一堆有价值但毫无章法的碎片信息,而不是一本可以信赖的“汇编”。
评分哎呀,这本《体育用品及器械标准汇编》可真是让我想找点乐子都费劲啊。我本想着买回来能对照着看看,下次去运动城挑篮球或者羽毛球拍的时候,心里能有个谱,知道什么样的材料配比、尺寸公差才是“标准配置”。结果呢?翻开书,满满当当都是各种技术参数、测试方法、甚至还有一堆我根本看不懂的缩写和图表。这哪里是给普通爱好者准备的,简直是为质检工程师量身定做的教材嘛!我只想知道一个乒乓球拍的甜区到底要多大才算合格,结果书里洋洋洒洒写了一堆关于胶合板层数和碳素纤维编织密度的规定。搞得我头都大了,感觉自己像是在啃一本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集,而不是一本能指导我消费的指南。说实话,这本书的专业性毋庸置疑,但它的适用范围实在太窄了,对于我这种偶尔打打球、跑跑步的业余选手来说,简直是“杀鸡用牛刀”,甚至牛刀的说明书都比这本书亲切点。我期待的是那种图文并茂,用大白话解释“为什么这个标准重要”的科普读物,而不是这样一本硬邦邦、冷冰冰的“标准大全”。它更像是一个库存清单,而不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能够深入了解一些“非主流”体育器械的制造规范。比如,我最近迷上了射箭,想知道符合国际竞赛标准的弓片弯曲度、箭杆的直度标准究竟是什么样的。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到毫米级的技术指标,让我可以和我的教练交流时更有底气。但翻阅下来,我发现内容似乎更偏向于那些大规模生产、拥有成熟产业链的大众化项目,比如篮球架的抗风设计、健身房器械的安全间隙等。对于小众运动的器械标准,要么是寥寥几页带过,要么就是完全缺失。这让我有一种感觉,这本书是基于“最常见”的需求来编纂的,而忽略了那些对专业细节有更迫切需求的细分市场用户。如果它能增加一个关于“小众运动器械标准前瞻与趋势”的章节,或者至少在附录里列出更多针对特定材料的测试标准,那它的价值会大大提升。现在它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个功能齐全的瑞士军刀,但最关键的那个小镊子却找不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