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托·勃拉奇尼编著的《音乐术语对照词典( 原版引进)》是一本以意大利文、英文、中文、德文 、法文五个文种(书中自左至右顺序排列)相对照的 音乐术语词典。内容除常用的表情用语和速度、力度 术语,还涵盖了各乐器名称和演奏技法,通俗音乐、 电子音乐词条,各种音乐曲式体裁、舞蹈名称等领域 ,并附一百部重要名作的各文种称呼。本词典每一个 相同意义的词条都有一个固定的序列号,全书序列号 排至4245。作为常用的工具书,适合所有爱乐者和专 业人士使用。
乐器
1.1 弦乐器
1.12 弦乐器·构件及附件
1.13 弦乐器·演奏技巧
1.2 管乐器
1.22 管乐器·构件及附件
1.23 管乐器·演奏技巧
1.3 打击乐器
1.32 打击乐器·构件及附件
1.33 打击乐器·演奏技巧
1.4 键盘乐器
1.42 键盘乐器·构件及附件
1.43 键盘乐器·演奏技巧
1.5 机械乐器
1.6 电子音乐
1.7 人声
1.72 人声·歌唱与歌唱技巧
记谱
2.1 速度
2.12 速度·加速
2.13 速度·减速
2.2 力度
2.21 力度·*强
2.22 力度·*弱
2.3 性格与表情
2.4 其他
乐理
3.1 专用名
3.2 专用名·音符
3.2.1 时值
3.2.2 音程
3.3 体裁与曲式(一)
3.4 体裁与曲式(二)
常用语
4.1 常用语
4.12 常用词汇
4.2 人体部件
4.52 专业人士
4.3 法语专用术语
4.4 英美专用术语
4.5 通俗音乐
附录
5.名曲100首
索引
6.外文索引
这本词典的装帧设计倒是挺别致,封面色彩搭配得挺有格调,拿在手里感觉很有分量,一看就知道是下过一番功夫的。内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字体排版看起来很舒服,即便是长时间翻阅也不会觉得眼睛特别疲劳。要知道,对于一本工具书来说,阅读体验是非常重要的,毕竟是要经常拿出来查阅的。而且,这本书的开本设计也比较合理,既方便携带,又保证了查阅时的视野开阔。装订工艺方面也看得出是比较扎实的,希望它能陪我度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音乐学习之旅。总之,从实体书的初步印象来看,它给人的感觉是专业且值得信赖的。
评分在使用体验上,这本书的检索效率是让我感到惊喜的。索引做得非常详尽,几乎涵盖了所有可能的入口点。我特别关注了那些专业性很强的、不太常见的术语,看看它们是否能被快速定位。结果是,无论是通过主词条还是通过相关的上下文关联词,都能迅速找到目标信息。这表明编纂者在设计检索系统时,充分考虑了用户在不同认知阶段的查阅需求,真正做到了以用户为中心。相比一些索引混乱的同类书籍,这本书的易用性是无可挑剔的。
评分说实话,我最欣赏这本书的一点是它在处理跨语言概念时的严谨态度。作为一本引进版,它显然不仅仅是简单的词汇翻译,而是深入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音乐术语的语境差异中。比如,对于一些在德语、法语和意大利语中表达相近但实际音乐实践中略有不同的指示词,这本书的处理方式非常审慎和全面。这对于我们这些希望准确理解原版乐谱或古典音乐文献的读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是什么”,更是“为什么是这样”的深层解析,这极大地提升了工具书的学术价值。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是其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平衡点。它既没有为了追求大而全而显得浅尝辄止,也没有因为过于专注于某一小领域而忽略了必要的背景铺垫。它成功地搭建起了一座连接基础知识与前沿研究之间的桥梁。即便是对于那些已经有一定音乐理论基础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依然能够提供新的视角和更精确的定义,帮助我们修正以往可能存在的模糊认知。可以说,它更像是一部浓缩的音乐学小型百科全书,而不是单纯的术语堆砌,绝对是音乐爱好者和专业人士书架上不可或缺的“定海神针”。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结构安排得很有条理,从目录的设置就能看出编纂者花了不少心思去构建一个逻辑清晰的知识体系。不同类别的术语划分得非常细致,这对于查找特定的信息来说简直太友好了。我试着查阅了几个我平时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发现它们不仅给出了准确的定义,还常常配有简要的溯源或者在不同音乐流派中的细微差别解释,这对于深入理解术语的内涵大有裨益。这种层层递进的编排方式,让一本原本可能枯燥的工具书,在使用过程中变得像一本富有探索性的参考手册,让人忍不住想继续往下翻阅,看看下一个术语会带来怎样的惊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