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好物对对论 手感衣饰
定价:36.00元
作者:骆亭伶,苏惠昭,陈淑华,黄采薇,黄丽如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6802125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透过好物,看见职人与生活家的美好交会
内容提要
内容简介
透过好物,看见职人与生活家的美好交会
湘云纱 安郁茜×洪丽芬
天然染 沈方正×陈景林
布衣 青木由香×郑惠中
蔺草编 胡佑宗×台湾蔺草学会
棉麻编 陈季敏×龙惠媚
刺绣 绣hsiu×林玉泉
金工 陈俊良×慢镘
皮革 王庆富×谢政伦
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说:「只有实际在生活中使用的,才是美的器物。」本书以有趣的相对论概念切入,从「使用者」角色出发,带出「物」之美,再从物的鉴赏,带到「创作现场」,见证工艺职人的创造过程。报导者化身为工艺鉴赏之旅的带路人,以好物为媒,以故事为饵,大家穿梭各种美学现场,读者不但可从中见识到许多生活家精采的用物观点与美感品味;还可以一次领略多位台湾工艺创作职人的艺术信念与创作历程。是贴近生活、活泼又有趣的工艺鉴赏入门书。附录并提供职人名家所推荐之好物鉴赏采买信息
目录
倾听生活与工艺的美好交会.5
香云纱
温柔坚持造就慢时尚.安郁茜.10
如此美好的生活.洪丽芬.20
天然染
在使用中感受美好.沈方正.38
顺着天赋跳舞.陈景林.48
布衣
工艺让我想要好好生活.青木由香.62
叛逆的布衣禅士.郑惠中.70
蔺草编
为台湾地区的工艺找出路.胡佑宗.80
既是物之用,也是心之用.蔺草学会.90
棉麻编织
单纯,才有丰富的可能.陈季敏.104
回归纯粹,巧手钩织美丽人生.龙惠媚.112
刺绣
从传统出发,打造台味时尚.绣hsiu.126
刺绣是我一生的事业.林玉泉.136
金工
把设计做大,让台湾地区变得更好.陈俊良.150
热情又坚定,捍卫手作精神.“慢镘”.160
皮革
重新定义对美好生活的想象.王庆富.172
破边,成就不规则的美.谢政伦.180
附录
与好物相遇.193
作者介绍
作者
〈撰文〉
骆亭伶─把采访当成旅行的文字记者。觉得采访是忠实的聆听,写稿像角色扮演,在两者间捕捉光辉与幽暗的细节,人生的可苦可乐。
苏惠昭─自由撰稿人,文字散见台湾、中国大陆各媒体。靠着采访人物搜集精采生命故事并从中窃取人生智慧,滋养平凡平淡生活。
陈淑华─文字工作者。曾任《经典杂志》与《大地地理杂志》撰述及采访召集人。着有《岛屿的餐桌》、《彰化小食记》等。曾获金鼎奖、中时开卷美好生活书奖。
黄采薇─旅游记者,现为独立文字工作者,《旅读中国》等两岸媒体特约撰述。
黄丽如─旅游写手,任职于媒体。着有《酒途的告白》、《极南》、《醒来,在地球的一个角落》等。个人部落格:「享乐游牧民族」。
游惠玲─自由文字工作者,曾任《商业周刊》〈alive〉撰述。
沈岱桦─自由编辑、企划,也写一些字,喜欢从土地种出来的生活。给自己的学习是如何用有意思的编辑语言,让更多人关注生活风土,因此和插画家王春子独立出版刊物《风土痣》。
〈摄影〉
林宥任─杂志书籍项目摄影暨策展人。作品广见《乡间小路》、《亲子天下》等。个人摄影展:我爱猫(高雄驳二)、通往职人的道路(台北蘑菇)等。
文摘
序言
这套书真的惊艳到我了!我本来是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入手的,没想到打开之后就彻底沦陷了。首先,它的装帧设计就让人眼前一亮,纸张的质感非常舒服,摸上去有种温润的感觉,而且整体的色彩搭配也恰到好处,既不张扬又充满了艺术感。翻开第一页,就被里面的插图深深吸引了。这些插图画得太精致了,无论是人物的服饰细节,还是场景的氛围渲染,都充满了故事感。我之前对一些古风类的书籍总觉得有些刻板,但这本书里的画风却给了我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充满了灵动和生命力,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能感受到布料的垂坠,听到丝线的摩擦声。而且,书中的文字也同样精彩,叙述流畅,语言优美,对于服饰的描述细致入微,仿佛能看到设计师们在指尖跳跃的灵感。我特别喜欢它对材质的描写,例如丝绸的华丽、棉麻的质朴,都通过文字跃然纸上。读着读着,我仿佛能想象出不同场合下,人们所穿戴的衣物所带来的不同心境和意境。它不仅仅是关于服饰的介绍,更像是在讲述一段段凝结在衣衫里的历史和文化,非常值得细细品味。
评分我经常被一些“返璞归真”的美学所打动,而这套书恰恰给我带来了这样的感受。它并没有追求那种华而不实的装饰,而是将目光聚焦在服饰本身最核心的价值上——那就是它与人体的关系,以及它所能传达的情感。我喜欢它对“手感”的强调,这种感觉非常抽象,但书中的文字和图片却能非常生动地将它具象化。你可以想象到面料在皮肤上的触感,感受到衣服的垂坠感和轻盈感,甚至能够体会到不同材质带来的温度和质地。它让我重新思考“舒适”和“美观”之间的关系,不再觉得它们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可以完美融合的。书中的一些设计案例,也让我看到了如何通过最简洁的设计,去达到最动人的效果。它提醒我,有时候,最简单的往往是最有力量的。这种返璞归真的理念,不仅体现在服饰上,也贯穿了整本书的风格,让人感到非常舒服和放松。它让我开始关注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并从中汲取力量。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感到非常“治愈”的书,每次翻阅都能带给我一种宁静和愉悦。它的内容选取非常巧妙,没有那种枯燥乏味的知识堆砌,而是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的视角来展现服饰的美学。书中的一些小故事和人物描写,让我觉得特别亲切,仿佛是身边发生的事情一样。我尤其喜欢它对一些细节的刻画,比如一件衣服上的刺绣图案,背后可能蕴含着怎样的寓意,或者是一种色彩的搭配,为什么能够给人带来特别的感受。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却构成了服饰的灵魂,也让这本书的内容更加丰满和有深度。我经常会在下午阳光正好时,泡上一杯茶,静静地翻阅这本书,感受文字和图片带来的温暖。它让我意识到,原来我们每天穿着的衣物,背后有着这么多值得探索和欣赏的地方。而且,书中传递出的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也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觉得生活本身就可以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这本书就像一个温柔的朋友,在你疲惫的时候,给你一个温暖的拥抱,让你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套书在内容呈现上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作为一个对服装设计略知一二的人,我一直对如何将概念转化为实际的作品感到好奇,而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的求知欲。它并没有局限于某个特定的朝代或风格,而是以一种非常开放的姿态,探讨了服饰设计中一些根本性的原则和思路。我特别欣赏它在分析一件服饰时,所展现出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它会从廓形、色彩、面料、细节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并且常常能挖掘出一些令人拍案叫绝的设计巧思。读这本书,我感觉就像是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设计大师,一步步地学习如何去观察、去思考、去创造。书中的案例分析也非常有代表性,能够帮助我理解理论是如何应用到实践中的。而且,它还鼓励读者去独立思考,而不是简单地照搬,这对于培养自己的设计思维非常有帮助。看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审美水平和对设计的理解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也更有信心去尝试一些新的设计想法了。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觉得“有料”的书,每一次阅读都能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它不像有些书籍那样,一眼就能看完,而是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书中的内容非常扎实,信息量很大,但又不显得拥挤。作者在梳理和呈现这些信息时,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我特别喜欢它在探讨服饰文化时,那种不落俗套的角度。它不会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会深入到服饰背后的历史、社会、甚至是哲学层面。我从中了解到了很多之前从未接触过的知识,也对服饰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例如,某些款式的流行,背后可能隐藏着怎样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思潮。这种深度的挖掘,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越了一本普通的服饰类读物。我还会时不时地回去翻阅,每次都能从中汲取新的灵感,或者对某个观点有新的领悟。它就像一本宝藏,等待着你去不断地探索和发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