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特种刮痧运板技巧(第二版) 9787542858726 李湘授 齐丽珍

新编特种刮痧运板技巧(第二版) 9787542858726 李湘授 齐丽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湘授 齐丽珍 著
图书标签:
  • 刮痧
  • 运板
  • 中医
  • 康复
  • 理疗
  • 手法
  • 按摩
  • 健康
  • 养生
  • 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和生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2858726
商品编码:2965987124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新编特种刮痧运板技巧(第二版)

定价:65.00元

作者:李湘授 齐丽珍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54285872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刮痧,是民间传统医疗方法,经过大众的严格检验,医疗效果。《新编特种刮痧运板技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各位读者介绍刮痧的手法、基础理论、技巧、常见病症的刮痧技术等内容。该书具针对性、借鉴性、适用性、通俗性、可读性、可重复性。

内容提要


刮痧疗法深深植根于民间,一般人认为它很土。但是刮痧等民间疗法虽然土得掉渣,但许多却是中医发展的源共活水,有眼光的专家不应轻视、排斥它们,而应进行科学的消化,提炼和再创造。正确地对待民间经验,不管在治学上还是学术上,都是对中医药学术传统的继承,关键是善于传承,勇于创新。刮痧疗法是运用特定的工具在选定的、区、带皮肤上施求,因此要对与皮肤有关的某些问题加强研究。《新编特种刮痧运板技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各位读者介绍刮痧的手法、基础理论、技巧、常见病症的刮痧技术等内容。该书具针对性、借鉴性、适用性、通俗性、可读性、可重复性。

目录


章 刮痧——非药物疗法之佼佼者 / 1
节 刮痧适应证广,疗效迅捷 / 3
第二节 刮痧疗疾,气血流通病自已 / 3
第三节 刮痧治病,功在调节,以通为用 / 6
第四节 特种刮痧歌诀 / 10
第五节 特种刮痧板 / 14
第六节 刮痧刺激量 / 16
第二章 特种刮痧法 / 19
节 头部刮痧法 / 19
第二节 面部刮痧法 / 25
第三节 胸腹部刮痧法 / 30
第四节 项背部刮痧法 / 40
第五节 腰骶部刮痧法 / 49
第六节 上肢部刮痧法 / 53
第七节 下肢部刮痧法 / 56
第三章 刮痧疗法基础理论 / 67
节 脏腑学说略述 / 67
第二节 经络学说简介 / 74
第三节 整体治疗观 / 111
第四章 刮痧基本运板法 / 115
节 刮法 / 116
第二节 按法 / 118
第三节 推法 / 120
第四节 点法 / 121
第五节 揉法 / 122
第六节 摩法 / 124
第七节 拍法 / 126
第八节 敲法 / 127
第九节 挑法 / 128
第十节 点揉法 / 129
第十一节 按揉法 / 130
第十二节 弹拨法 / 132
第五章 刮痧补泻手法 / 135
节 辨虚实 / 136
第二节 补泻手法和刮痧 / 137
第三节 刮痧补泻运板要素 / 140
第四节 补泻手法内容 / 142
第五节 决定补泻效果的因素 / 143
第六章 刮痧运板手法及技巧 / 145
节 刮痧运板技巧及分类 / 146
第二节 刮痧运板诸要素 / 149
第三节 刮痧运板基本要求 / 154
第四节 刮痧运板原则 / 155
第五节 如何提高刮痧临床疗效 / 159
第七章 刮痧与阳性反应物 / 171
节 协诊部位和方法 / 172
第二节 阳性反应特点 / 173
第三节 寻找阳性反应物的方法 / 174
第四节 寻找阳性反应(压痛点)的顺序 / 175
第五节 操作规程 / 177
第六节 常见病例举隅 / 178
第七节 阳性反应刮痧的特点及运板原则 / 182
第八章 刮痧临证备要 / 185
节 证、因、、刮 / 185
第二节 病机 / 188
第三节 标、本 / 190
第四节 临证需知 / 192
第五节 刮痧疗法操作规程 / 193
第六节 刮痧注意事项 / 197
第七节 刮痧禁忌证及禁刮部位 / 199
第八节 刮痧中特殊情况及处理 / 200
第九节 刮痧拔罐,病祛大半 / 203
第十节 刮痧浴足,疗效倍增 / 203
第十一节 杂合以治,实为治本 / 204
第九章 治疗各论 / 207
节 常见中医病证 / 207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 / 232
第三节 循环系统疾病 / 241
第四节 消化系统疾病 / 251
第五节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 262
第六节 代谢性疾病 / 272
第七节 妇科疾病 / 275
第八节 儿科疾病 / 291
第九节 外科疾病 / 303
第十节 皮肤科疾病 / 309
第十一节 运动系统疾病 / 317
跋 / 333

作者介绍


李湘授,第二军医大学南京军医学院中医教研室客座教授。2006年12月8日,受聘为中国针灸学会砭石与刮痧专业委员会届委员。目前在上海市老龄大学、上海退休职工大学等处任特种刮痧疗法主讲。
齐丽珍,主任医师。1983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现任《上海针灸杂志》责任编辑。参与研究的“古今针灸文献信息库的建立与应用”获得2010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文摘


序言



《中医刮痧疗法图解与实践》 本书简介 《中医刮痧疗法图解与实践》是一部系统、实用、图文并茂的中医刮痧疗法专著,旨在将古老而精妙的刮痧技艺以现代的视角和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本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刮痧的理论基础、操作方法、适应症、禁忌症,并提供了大量针对常见病症的刮痧治疗方案,是中医爱好者、养生保健从业者以及希望掌握自我保健技能的普通大众的理想读物。 第一部分:刮痧疗法基础理论 第一章 刮痧疗法的起源与发展 本章将追溯刮痧疗法的历史渊源,从古代文献的记载出发,探讨其在中国乃至亚洲其他地区的传播与演变。我们将介绍刮痧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现代科学对刮痧疗效的初步认识和研究进展,为读者建立对刮痧疗法的宏观认知。 第二章 中医基本理论与刮痧的联系 深入剖析刮痧疗法与中医基础理论之间的紧密联系。我们将详细讲解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五脏六腑的功能及相互关系)、经络学说(经络的循行、作用、以及与脏腑的联系)在刮痧中的应用。理解这些理论是掌握刮痧取穴、手法和疗效的关键。 第三章 刮痧的机理与作用 本章将从现代医学和中医理论两个层面,解释刮痧是如何发挥其治疗作用的。 中医角度: 阐述刮痧如何通过“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祛风散寒、解毒止痛”等功效来调理人体。我们会详细说明刮痧产生的“出痧”现象,并解释其在中医辨证施治中的意义,区分“出痧”的正常反应与异常反应。 现代医学角度: 介绍刮痧对局部血液循环、淋巴循环的影响,以及其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的潜在调节作用。我们将引用相关的科学研究,说明刮痧如何促进组织修复,缓解肌肉紧张,降低炎症反应等。 第四章 刮痧的常用器具与介质 本章将全面介绍各种刮痧器具的材质、形状、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材质: 水牛角、砭石、玉石、陶瓷、塑料、金属等,分析不同材质的特性及其对刮痧效果的影响。 形状: 刮痧板(各种边角)、刮痧梳、刮痧棒、刮痧球等,讲解不同形状在身体不同部位的应用。 介质: 讲解刮痧油、刮痧膏、凡士林、植物精油等在刮痧过程中的作用(润滑、增效),以及如何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介质。 第五章 刮痧前的准备与注意事项 详细指导读者在进行刮痧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必须遵守的注意事项,以确保刮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刮痧前: 身体状况评估(是否适合刮痧)、环境准备、器具消毒、介质选择。 禁忌症: 详细列举不适合刮痧的人群和情况,如皮肤病、感染性疾病、出血倾向、孕妇(特定部位)、过度疲劳、情绪激动时等。 刮痧时的注意事项: 避免着凉、控制力度、避免同一区域过度刮拭、关注出痧情况。 刮痧后的护理: 休息、饮水、避免冷热刺激、避免立即洗澡。 第二部分:刮痧操作技巧与方法 第六章 刮痧的基本手法 本章是本书的核心操作部分,将通过详尽的文字描述和清晰的图示,讲解各种基本刮痧手法的要领。 刮拭: 速度、力度、方向、频率。 旋推: 掌握圆周运动的轨迹和力度。 提拉: 讲解提拉式刮法的操作过程。 点按: 适用于特定穴位或痛点。 滚法: 配合滚痧板的使用。 其他手法: 如挤压、揉按等。 我们将强调“由轻到重,循序渐进”的操作原则。 第七章 身体各部位的刮痧方法 本书将按照人体部位进行细致讲解,图文并茂地演示每个部位的刮痧流程和重点。 头部: 刮头顶、额部、颞部、枕部,缓解头痛、头晕、失眠。 面部: 刮面颊、下颌、眼周,改善面部血液循环,提升肤色。 颈部: 重点讲解颈部前、后、侧的刮痧,缓解颈椎不适,改善肩颈酸痛。 肩部: 针对肩井穴、肩髃穴等,缓解肩周炎、手臂麻木。 背部: 重点讲解督脉、膀胱经的刮拭,以及肩胛骨区域,对全身脏腑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缓解腰背疼痛。 胸部: 讲解膻中穴、乳根穴等周边区域的刮痧(需谨慎操作),缓解胸闷、乳腺问题。 腹部: 讲解腹部经络的走向,缓解腹胀、便秘、月经不调。 上肢: 讲解手臂内侧、外侧的经络刮拭,缓解肘部、腕部疼痛。 下肢: 重点讲解大腿、小腿的内外侧,包括足三里、委中穴等,缓解腿部疲劳、水肿、关节疼痛。 足部: 讲解足底涌泉穴、足三里等,促进全身气血运行。 第八章 刮痧与穴位 深入介绍刮痧与中医穴位学的结合。 常见重要穴位: 详细列举与刮痧疗效密切相关的常用穴位(如风池、肩井、大椎、肺俞、胃俞、肝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等),讲解其定位、主治和刮痧要领。 循经刮痧: 讲解顺着经络循行方向进行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调理脏腑的目的。 局部刮痧: 针对特定病症,在局部疼痛点或病变区域进行刮痧。 全息刮痧: 介绍基于全息理论的刮痧方法(如手部、足部反射区刮痧)。 第三部分:刮痧疗法在常见病症中的应用 第九章 刮痧治疗常见内科病症 本章提供针对各种常见内科疾病的刮痧治疗方案。 感冒与咳嗽: 刮拭大椎、肺俞、风门等,缓解鼻塞、流涕、咳嗽、发热。 头痛、头晕: 刮拭风池、太阳、百会、印堂等,缓解不同类型的头痛。 失眠: 刮拭神门、内关、安眠穴等,改善睡眠质量。 胃痛、消化不良: 刮拭中脘、足三里、胃俞等,缓解胃部不适,促进消化。 便秘: 刮拭天枢、支沟、大肠俞等,促进肠道蠕动。 腹泻: 刮拭神阙、天枢、大肠俞等,缓解腹泻症状。 高血压: 刮拭风池、大椎、曲池、足三里等(需谨慎,遵医嘱)。 低血压: 刮拭关元、气海、足三里等(需遵医嘱)。 疲劳综合征: 刮拭肾俞、命门、足三里等,提升精力。 第十章 刮痧治疗常见骨伤科与妇科病症 颈椎病: 重点讲解颈部及肩背部的刮痧,缓解颈部僵硬、疼痛。 腰痛: 针对腰部督脉、膀胱经,以及肾俞、八髎等,缓解腰部酸胀疼痛。 肩周炎: 详细指导肩部、上臂的刮痧方法。 膝关节疼痛: 刮拭委中、阳陵泉、足三里等。 月经不调: 刮拭关元、子宫穴、三阴交、血海等,调理月经。 痛经: 重点刮拭腹部及腰骶部相关穴位。 更年期综合征: 刮拭肾俞、三阴交、肝俞等,缓解潮热、失眠等症状。 第十一章 刮痧在美容养生中的应用 面部刮痧美容: 提拉紧致、改善肤色、淡化皱纹。 身体塑形: 针对身体局部橘皮组织、脂肪堆积的辅助改善。 排毒养颜: 通过刮痧促进身体代谢,排出体内毒素。 提高免疫力: 长期坚持刮痧的养生保健效果。 第四部分:进阶与拓展 第十二章 刮痧与其他疗法的结合 介绍刮痧与其他中医传统疗法(如拔罐、艾灸、针灸、推拿)的配合使用,以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 第十三章 刮痧的常见问题解答与辨误 针对读者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解答,例如: 出痧的颜色和程度代表什么? 刮痧后为什么会出现酸痛? 刮痧多久一次合适? 刮痧力度如何掌握? 如何处理刮痧过程中的不适感? 第十四章 刮痧的进阶技巧与个性化方案 探讨如何根据个体差异、体质、病情进行刮痧方案的调整和优化。 附录: 常见经络循行图。 重要穴位图。 刮痧常用术语解释。 结语 《中医刮痧疗法图解与实践》不仅是一本指导操作的教科书,更是一本传承与创新的指南。本书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深厚的中医底蕴和生动的图文呈现,力求让每一位读者都能轻松掌握刮痧的精髓,在刮痧的实践中,体验到传统医学的智慧与魅力,开启自我健康管理的新篇章。无论您是中医初学者,还是希望提升保健技能的专业人士,本书都将是您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纸张的选择,触感细腻,印刷的字体清晰度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准。每次翻开它,都感觉像是在进行一次与知识的深度对话。虽然我还没来得及完全深入到每一个技术细节中,但光是目录的梳理和章节的逻辑结构就让人感到作者在内容组织上花费了极大的心血。那种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编排方式,让原本可能显得枯燥的专业知识变得富有条理和吸引力。封面设计的风格也透露出一种沉稳而专业的氛围,一看就知道是经过精心打磨的作品。我特别欣赏它在视觉传达上所体现出的匠心独运,这对于一本专业书籍来说,无疑是加分的亮点。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工艺品,让人爱不释手,愿意花时间去品味其中的每一页内容。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晦涩难懂,反而充满了清晰的引导性和感染力。阅读起来非常流畅,有一种被带着走的体验,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耐心细致地为你拆解每一个步骤和原理。尤其是那些涉及到复杂操作的描述部分,作者运用了非常形象的比喻和清晰的图示(虽然我只是从描述中推测),使得抽象的技法具体化、可感知。这种将复杂的专业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叙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门槛,让读者能够更自信地去尝试和掌握书中的精髓。这种教学上的智慧,是衡量一本优秀教材的关键指标之一。

评分

从收藏价值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无疑是具有长期保存意义的。它的内容似乎超越了单纯的时效性,聚焦于那些经过时间检验的根本原理和技巧的打磨。我关注到作者在描述每一种方法时,都详尽地追溯了其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这表明作者的目的并非只是提供一套“快速上手”的流程,而是培养读者真正的内功和洞察力。这种对基础的尊重和对细节的执着,使得这本书的知识体系显得异常坚固和可靠。即便未来技术有所更新,其核心理念和方法论也依旧是宝贵的财富,是日后进阶学习的坚实地基。

评分

这本书在提供知识的同时,还传递出一种强烈的职业精神和人文关怀。从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作者对所从事领域的无限热爱与敬畏,以及希望将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法传递给后来者的那份责任心。书中可能包含了一些关于职业道德、病患沟通的隐性指导,这些都是教科书里不常着墨,但对实际工作至关重要的部分。它不仅仅是在教“做什么”,更是在塑造“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从业者”。这种从“术”到“道”的升华,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技术手册,它更像是一本修行指南,引领读者在专业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健。

评分

我最近在阅读一些关于传统疗法和现代康复相结合的文献,这本书的出现恰逢其时,给了我很多启发性的思考。作者对于理论框架的构建非常扎实,引用了大量的经典文献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作为支撑,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让人肃然起敬。我注意到书中对一些核心概念的阐释非常到位,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迅速抓住关键要点,而对于资深从业者而言,其中蕴含的深层见解也足以引发新的探索欲望。这种平衡不同知识层次读者的能力,是很多专业书籍难以企及的。它成功地架设了一座桥梁,连接了理论的深度与实践的广度,让人在学习过程中既能获得知识的深度,又不失操作的实用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