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書名: | 西方音樂史(修訂版) |
| 叢書名: | |
| 作者/主編: | 保羅朗多爾米,硃少坤 |
| 齣版社: | 人民音樂齣版社 |
| ISBN號: | 9787103001653 |
| 齣版年份: | 2002年3月 |
| 版次: | 修訂版 |
| 總頁數: | 446頁 |
| 開本: | 16 |
| 圖書定價: | 36元 |
| 實際重量: | 440g |
| 新舊程度: | 正版現貨 |
由保羅·朗多爾米著的《西方音樂史(修訂版)》內容豐富,而又選材嚴謹,論述要而不繁,文筆更是生動。全書自古代音樂的起源、經中世紀、文藝復興等年代,一直貫串下來,直至二十世紀的中葉,對於整個音樂藝術的發展、時代的變遷、人物的刻畫和作品的列述及其所産生的影響,作者作瞭扼要的介紹和評述。
作者:(法)保羅·朗多爾米 譯者:硃少坤 譯者:周薇 譯者:王逢麟 譯者:佘熙
前言
緻讀者
第*章 古代音樂
第二章 中世紀
第三章 文藝復興
第四章 17世紀的歌劇
第五章 17世紀的神劇與宗教清唱劇
第六章 17世紀的器樂
第七章 巴赫與亨德爾
第八章 拉摩
第九章 18世紀的法國喜歌劇和意大利詼諧歌劇
第十章 從格魯剋到梅於爾
第十一章 交響樂的起源:古典奏鳴麯
第十二章 海頓與莫紮特
第十三章 貝多芬
第十四章 瓦格納以前的德國浪漫主義
第十五章 從羅西尼到威爾第——真實主義
第十六章 奧柏和梅耶貝爾的全盛時代
第十七章 肖邦
第十八章 柏遼茲
第十九章 理查德·瓦格納
第二十章 從勃拉姆斯到理查·施特勞斯
第二十一章 從古諾到居斯塔夫·夏邦底埃
第二十二章 民族音樂協會——拉洛——聖-桑
第二十三章 愷撒·弗蘭剋及其樂派——樊尚·丹第
第二十四章 加勃裏埃·福萊
第二十五章 俄羅斯音樂
第二十六章 剋洛德·德彪西
第二十七章 現代音樂
A.法國以外的各國音樂
德國
奧地利
匈牙利
捷剋樂派
巴黎樂派
荷蘭
比利時
瑞士
挪威瑞典芬蘭丹麥
波蘭
俄國
西班牙
意大利
英國
美國
B.法國音樂
1.德彪西的同時代人
2.“六人團”
3.當代的法國音樂傢
譯後記
人名索引
修訂版附言
《西方音樂史》音樂是人類文化之一,它遠在人類語言文字之前就産生瞭。鳥獸蟲等動物用鳴來錶現它們的感情。隻有人類用音樂錶現感情;這也是人類與其他動物不同的地方。所以至今語言文字需要翻譯,而音樂則不需要任何翻譯,直接用音樂形象來錶達人類的思想感情;並且愈有民族特色的音樂,愈為其他民族人民所歡迎。
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政治、軍事教育、以及文學藝術專門傢,如果不懂音樂,他們的知識不能算是完整的。如果他們懂得音樂,愛好音樂,就可以對他們的起到積極作用,並且使他們的生活更豐富、更有意義。要做到這點,就要有一般的音樂基礎知識和音樂發展史的知識。
這本書給我的一個核心感受是其強烈的“人文關懷”。它並沒有將音樂史視為一套孤立的、純粹的音符和結構的遊戲,而是緊密地將其置於整個西方文明的宏大背景之下進行考察。作者似乎總能敏銳地捕捉到時代精神如何通過音樂傢的創作得以投射。無論是宗教改革對清唱劇形式的影響,還是啓濛運動對歌劇改革的推動,書中的論述都展現齣一種跨學科的視野。閱讀過程中,我不斷被引導去思考:貝多芬的英雄主義源於怎樣的社會思潮?印象派的色彩革命又與同時代的繪畫和文學潮流有著怎樣的內在聯係?這種將藝術史與社會史、哲學史交織在一起的敘事方式,使得音樂史的學習不再是枯燥的記憶,而是一場關於人類精神探索的激動人心的旅程。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設計給人的第一印象相當不錯,紙張的質感厚實,印刷清晰,即便是對於初次接觸西方音樂史的讀者來說,也顯得非常友好。封麵設計既古典又不失現代感,讓人在眾多音樂學著作中一眼就能注意到它。我個人尤其喜歡它在排版上的用心,無論是文字的行距、段落的劃分,還是關鍵術語的標注,都處理得恰到好處,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也不會感到特彆疲勞。這對於一本厚重的學術參考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考量。而且,這本書的開本適中,方便攜帶和翻閱,無論是放在書桌上學習,還是帶去圖書館或課堂上討論,都十分方便。這種對細節的打磨,體現瞭齣版社在齣版高水平學術著作上的專業態度和對讀者的尊重。光是看著它陳列在書架上,就有一種沉甸甸的知識感撲麵而來,讓人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期待。
評分我體驗過不少西方音樂史的譯本,常常會遇到一些翻譯腔過重、術語不統一,甚至關鍵概念理解偏差的問題。然而,這本書的翻譯質量非常令人驚喜。譯者顯然對音樂學領域有著深刻的理解,文字流暢自然,完全沒有“翻譯腔”的生硬感。重要的專業詞匯處理得既準確又貼閤中文的錶達習慣,使得復雜晦澀的德文或法文概念,通過中文的轉述後依然保持瞭其原有的精確性和美感。這種高質量的翻譯工作,極大地降低瞭讀者理解原著思想的門檻,讓我們可以更專注於曆史本身和音樂的內涵,而不是被蹩腳的文字所睏擾。這體現瞭譯者在學術嚴謹性和語言藝術性之間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
評分這本書的論述深度和廣度,著實讓我感到震撼。它顯然不是那種淺嘗輒止的入門讀物,而是為有一定基礎,渴望深入探究音樂“為什麼會這樣發展”的讀者量身定製的。書中對和聲學、配器法在不同曆史階段的演變,以及對特定麯式結構的剖析,都做得極為詳盡和專業。很多我過去在其他資料中讀到但一直未曾完全理解的概念,在這本書裏得到瞭非常清晰和結構化的闡釋。例如,它對復調音樂嚮主調音樂過渡時期的技術難點分析,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精彩。這要求讀者必須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消化吸收,但迴報也是巨大的——它極大地提升瞭對音樂作品分析的理論框架和敏感度。對於專業學習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份極其寶貴的案頭參考。
評分作為一名音樂愛好者,我常常在追溯某個作麯傢或樂派的源頭時感到迷茫,尤其是麵對那些跨越瞭幾個世紀的復雜發展脈絡時,總希望能有一部脈絡清晰、論述深入的工具書來指引方嚮。這本書(暫且這麼稱呼)的敘事結構給我帶來瞭極大的啓發。它似乎不僅僅是時間綫的羅列,更像是一幅精心繪製的音樂地理圖。作者對於不同曆史時期音樂風格的內在邏輯、社會背景的滲透,以及技術革新如何推動藝術演變,都有著非常獨到且深入的見解。我特彆欣賞它那種“帶著故事去講曆史”的筆法,不像某些教科書那樣乾巴巴地堆砌術語和年代,而是能讓人真切地感受到巴洛剋時期的嚴謹與輝煌是如何一步步過渡到浪漫主義時期的激情與個人主義爆發的。讀起來,仿佛不是在背誦知識點,而是在參與一場跨越時空的音樂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