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单声部视唱教程(下)(修订版) |
| 作者/主编: | 上海音乐学院视唱练耳教研组 |
| 出版社: | 上海音乐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805531809 |
| 出版年份: | 2014年 |
| 版次: | 第2版 |
| 总页数: | 182页 |
| 开本: | 1/16 |
| 图书定价: | 38.00元 |
| 实际重量: | 499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单声部视唱教程(下)(修订版)》内容由简易到复杂,数量很多,适合于高等音乐学院、师范大学艺术系和中等音乐专科学校采用。也可供艺术师范学校和中等师范学校参考用。
《单声部视唱教程(下)(修订版)》根据调性和节奏两条线的循序渐进和某一阶段突出重点、集中解决某一问题这两项原则编排的。如教程中章主要是解决基本节拍节奏感的问题,调性就只是无升降的。第二章主要是解决调性问题,节拍节奏就只是复习章学过的,没有新课题。第三章是进一步加强节拍节奏问题,调性则仍是复习三升三降各调。这样的编排既突出了每章新课题的重点,又复习巩固了旧课题,教学实践中效果较好。
这本教材的封面设计简约大气,那种经典的上海音乐出版社风格扑面而来,让人立刻感受到它扎实的学术底蕴。我拿到书的时候,首先被它的装帧质量所吸引,纸张厚实,印刷清晰,即便是最复杂的谱例也能看得一清二楚,这对我们这些需要长时间对着乐谱学习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翻开第一页,我就能感觉到编者在内容组织上的匠心独运。他们显然深谙不同学习阶段学习者的困惑点,从最基础的音程听辨、旋律模唱开始,层层递进,难度曲线设计得非常平滑,不像有些教材那样动辄就把人吓住。特别是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调式和节奏型,教材都会用非常直观的方式进行对比讲解,配上清晰的五线谱示例,让你在视觉和听觉上都能迅速抓住重点。我个人尤其喜欢它在附录部分的处理,那里收录了一些经典的、不同时期风格的视唱片段,这不仅仅是练习曲,更像是一部微型的音乐史选段,让人在练习技巧的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吸收不同音乐风格的精髓。
评分与其他视唱教材相比,这本《下册》体现出的学术深度和广度是毋庸置疑的。它所涉及的旋律织体和对位技巧,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专业水准。我印象非常深的是其中关于无调性音乐片段的视唱练习部分,在很多基础教程中这块往往被一笔带过,但在这里,作者用非常严谨的方式引入了音高集合的概念,并将其融入到具体的视唱任务中。这对于我们拓宽音乐视野,接触更前沿的音乐语言至关重要。同时,教材在收录范例时,对音域的跨度和旋律的流畅性把握得非常好,保证了即使是高难度的练习,也依然保持了“可以唱”的美感。这种对技术难度和音乐美学平衡的追求,是上海音乐出版社一贯的高水准体现。总的来说,这套教材的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专业性和权威性,是任何严肃对待单声部视唱学习的人都不可或缺的案头常备书。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简直就像一位经验丰富、循循善诱的导师在手把手地教你。我注意到,它非常注重听觉训练与视觉识别的同步发展。很多难点,比如大调和小调转调的瞬间处理,或者复杂三连音与附点音符的交替,教材不是简单地给出大量例题,而是会先用简短精炼的文字点明核心难点,紧接着就设计出一系列专门“对付”这个难点的组合练习。这种“靶向治疗”式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效率。我们不必在已经掌握的内容上浪费时间,可以直接聚焦于薄弱环节。而且,修订版在部分章节中加入了对“视唱心理”的探讨,虽然篇幅不长,但对于我们这些在考场上容易紧张的人来说,能提供一些调整心态的思路。这本教材的价值,已经超越了一本纯粹的技能训练书,它更像是一本包含了教学法、心理学和音乐实践的综合性参考资料。
评分作为一名在校学习音乐理论和实践的学生,我最看重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这本《单声部视唱教程修订版(下)》在模拟实战场景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的曲目选择既兼顾了西方音乐的经典曲目(比如巴洛克和古典时期的清晰线条),也融入了一些近现代的、更具挑战性的节奏型和旋律写作手法。我发现很多练习的旋律线条非常“活泼”,不像传统教材里那些为了练习而练习的、略显生硬的谱例。这使得我们在日常练习中不容易感到枯燥,反而会有一种“在歌唱”的感觉。此外,书中对节奏的标注系统也值得称赞,它不仅仅是给出拍号和时值,更会通过一些细微的记号提示你重音的落点和呼吸的位置,这对于提升我们演唱的音乐性和流畅度至关重要。我个人强烈推荐给所有准备进行专业音乐考试的同行,它不仅仅是一本应试工具书,更是一部可以伴随你整个本科阶段的、高质量的声乐技巧提升指南。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修订版”三个字有点犹豫,担心会不会只是换个封面老调重弹。但深入学习后才发现,这次修订绝对是下了大功夫的。相比我之前用过的一些老版本教材,新版在对位和和声功能在视唱中的体现上做了非常巧妙的整合。过去很多教材是把视唱和基础乐理分得太开,导致我们在视唱时常常只能机械地唱出音高和节奏,而缺乏对背后和声进行深入理解。这本教材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它会引导你不仅要“唱准”,更要“唱出”和声的进行感和色彩感。例如,在处理那些具有强烈功能性和色彩感的和弦进行时,书中的练习曲目选择明显更具针对性,而且难度梯度设置得极其科学,让你觉得每向上爬升一级都有了实实在在的进步,而不是那种虚无缥缈的“增加练习量”。对于准备考研的同学来说,这种对音乐“内涵”的挖掘,是区分普通学习者和高水平考生的关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