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中国音乐词典 |
| 作者/主编: |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
| 出版社: | 人民音乐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103008560 |
| 出版年份: | 1992年 |
| 版次: | 第1版 |
| 总页数: | 282页 |
| 开本: | 1/16 |
| 图书定价: | 70.00元 |
| 实际重量: | 499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中国音乐词典(续编)》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从学术规范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展现了极高的严谨性。每一个词条的释义都力求做到客观、中立,并且在关键定义后通常会附带明确的参考文献或出处说明,这对于需要进行学术引用的读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保障。我留意到,对于一些存在争议的音乐史实或理论观点,编者并没有采取武断的立场,而是提供了不同的学派观点,引导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这种开放而审慎的态度,使得这本书在保持权威性的同时,也具备了学术对话的潜力。它不是冰冷的知识堆砌,而是充满生命力的学术探讨平台,体现了研究机构在处理敏感或复杂学术问题时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感。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沉稳的深蓝色调,配上烫金的书名,一下子就提升了整本书的质感。拿到手里沉甸甸的,能感受到出版社在纸张选择和印刷工艺上的用心。内页的排版也相当考究,字体清晰易读,字号大小适中,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尤其是一些复杂的乐理符号和外文术语的标注,处理得非常精准到位,体现了专业水准。我特别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严谨,比如页眉页脚的设计,既不抢眼又方便查找定位,这对于工具书来说至关重要。翻阅过程中,那种油墨的淡淡清香混合着纸张本身的质感,让人立刻沉浸到学习和研究的氛围中去。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它代表了一种对知识的尊重和对音乐文化传承的敬意。从拿到手的第一个瞬间起,我就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购书体验,而是一次与经典严肃学术成果的亲密接触。
评分初次翻阅时,我立刻被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所震撼。它不像市面上一些浅尝辄止的音乐普及读物,而是扎扎实实地构建了一个庞大而精密的音乐知识体系。无论是对中国传统音乐中那些极其细微的调式变化,还是对近现代西方音乐流派的精准界定,都做到了言之有物、论据充分。我尤其关注了其中对一些罕见或已近失传的民间音乐术语的考证,那份追根溯源的认真态度,简直令人肃然起敬。很多我原本以为是定论的概念,在这本书里得到了更细致的剖析和更正,让我对一些基础知识有了全新的认识。这种“补漏拾遗”的价值,对于严肃的音乐学者和资深爱好者来说,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宝贵财富。它不仅仅是收录词条,更是在梳理和梳理我们民族音乐史脉络中的关键节点。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厚重而踏实”。它不像一些新出版的速成读物那样追求时髦的概念和短期的热度,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音乐文化的深层结构与长远发展。阅读时,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背后庞大的音乐研究所的学术底蕴和历史沉淀。它仿佛是一座坚实的知识灯塔,在你探索音乐海洋时,能够提供一个清晰可靠的坐标。对于任何希望深入了解中国音乐全貌,而非满足于表面泛谈的读者而言,这本书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基石。它不仅是案头的常备参考,更是一部可以伴随我们音乐学习和研究生涯不断成长的伙伴,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领悟和发现。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它极强的检索效率上。作为一本工具书,如果查找困难,再详尽的内容也形同虚设。我尝试着查找了一些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地域的音乐家名字以及一些晦涩的乐器构造词汇,发现其索引系统的逻辑性非常强。无论是拼音首字母检索,还是按照不同的音乐分类进行交叉索引,都做到了快速定位。这种高效的查找体验极大地提升了我的研究效率,节省了我大量时间去翻找那些零散的资料。而且,不同词条之间的相互引用关系处理得非常巧妙,当你查阅一个词条时,总能顺藤摸瓜地发现与之相关的其他重要概念,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知识网络,这远超一般词典的线性结构。这无疑是编纂团队多年积累的智慧结晶,是真正为使用者着想的设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