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农业统计资料(2010)
定价:50.00元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9-01
ISBN:978710916111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一、《中国农业统计资料》是一本反映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综合性统计资料工具书。为及时满足社会各界人士了解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的需要,《中国农业统计资料》收录了2010年度全国农村经济主要统计数据和种植业、畜牧业、饲料工业、渔业、乡镇企业、农垦、农机、农村能源、农业自然灾害等资料,同时简要列出2000年以来的历史资料。
二、各类全国性数据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数据。
三、由于小数位调整而产生的数据计算差异未作机械调整。“…”表示数据不足本表小单位数,“#”表示其中的主要项。
四、农村经济收益分配表中的各项收入,是生产性收入,不包括非生产性收入(如在外人口寄、带回的收入,从国家财政得到的收入,亲友赠送的收入等),与国家统计局的《农民家庭收支抽样调查》的统计口径不同,请注意在具体使用时加以区别。
五、本书是系列图书,每年出版一本,公开发行。
目录
一、综合
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和农业基本情况
全国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主要物资消耗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各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
各地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增长速度
各地区粮棉油糖播种面积占全国比重及位次
各地区粮棉油糖产量占全国比重及位次
各地区肉蛋奶水产品产量占全国比重及位次
各地区人均主要农产品占有量
二、种植业
全国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增减情况
各地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增减情况
各地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
各地区夏粮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
各地区秋粮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
各地区谷物播种面积和产量
各地区稻谷播种面积和产量
各地区早稻播种面积和产量
各地区中稻和一季晚稻播种面积和产量
……
三、畜牧业
四、饲料工业
五、渔业
六、乡镇企业
七、农垦
八、农机
九、农村能源
十、农村经济收益分配
十一、农业自然灾害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真是太详尽了,简直是了解中国农业发展脉络的宝贵财富。拿到手后,我立刻被它厚重的体量和严谨的排版所吸引。翻开目录,扑面而来的是各种细分的农业统计数据,从耕地面积、播种结构、主要农作物产量,到畜牧业、渔业、林业的生产情况,再到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投入、农村居民收入消费等等,几乎囊括了农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2010年的数据,对于理解近十年前中国农业的面貌至关重要,也为与当下进行对比分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书中的表格清晰明了,数字的呈现方式也很直观,虽然都是冰冷的数字,但在专业人士眼中,这些数字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农业发展信息和政策导向。我尤其关注了粮食产量部分的细分数据,不同省份、不同品种的产量变化,以及与前几年的对比,能够清晰地看出农业结构调整的成效和挑战。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权威性和全面性,作为一名对中国农业发展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我很难想象自己能从其他渠道如此系统地获取到如此详实的信息。它就像一个巨大的数据库,等待着我去挖掘和解读。
评分这本书的信息量之大,让我感到既震撼又受益匪浅。2010年,中国农业正经历着一个深刻的转型期,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书中包含的各种统计数据,如耕地面积的变化、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分布、以及农业从业人员的结构等,都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中国农业的微观视角。我仔细阅读了关于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统计,这部分数据能够反映出农民的生活水平、消费习惯的变化,以及城乡消费差距的动态。同时,书中关于农业经济效益的统计,例如农业总产值、增加值以及农户的经营收入等,也让我对中国农业的经济贡献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的严谨性和系统性,使其成为研究中国农业历史、分析农业政策、理解农村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学者,我发现这本书简直是我的“解题利器”。2010年的数据,虽然已经是过去式,但它描绘了一个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农业所处的关键转型时期。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农业投入和产出效率的统计。书中关于化肥、农药、农机具的投入数据,以及由此带来的产量变化,能够帮助我分析当时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轨迹。同时,我也注意到了一些关于农村居民家庭经营和非经营性收入的统计,这对于理解城乡收入差距、农村消费结构变化等问题非常有帮助。这本书的数据来源可靠,由农业部组织编写,这无疑保证了其权威性和准确性。我曾尝试在网上搜索类似的数据,但往往零散且难以整合,而这本书将所有信息一网打尽,为我节省了大量搜集和整理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这些数据可以作为我进行案例研究和政策评估的基准,通过与当前数据的对比,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农业政策的演变和影响。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名对农业技术和市场发展趋势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宝贵的参照系。2010年的数据,虽然不能完全反映当下,但它为我们理解“过去”奠定了基础,从而更好地把握“现在”和“未来”。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农业科技投入、农田水利建设、以及农业机械化普及程度的数据。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农业的生产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对比不同年份的数据,我可以大致勾勒出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的轨迹。例如,农用机械的普及率在2010年可能还处于一个相对的爬坡阶段,而如今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本书就像一个历史的镜头,将那个时期的中国农业真实地定格下来,让我得以审视其发展中的亮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国农业的体量之大和复杂性之深。2010年,中国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经济腾飞的同时,农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压力。书中详细的数据,如不同区域的种植结构变化、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情况、以及畜牧养殖业的规模化程度,都让我对中国农业的区域差异和发展特色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比如,我对书中关于南方水稻种植和北方小麦种植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发现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重点和面临的问题也截然不同。此外,书中关于农产品价格波动、市场流通等方面的统计,也为理解农业经济运行规律提供了素材。我发现,这些枯燥的数字背后,是无数农民的辛勤耕耘,是国家农业政策的细微调整,更是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每一次探索与突破。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要真正理解中国,就不能忽视其农业的根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