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高速DSP原理、应用与实验教程(高等院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特色教材)
定价:32.00元
售价:21.8元,便宜10.2元,折扣68
作者:李海森,李思纯,周天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5-01
ISBN:978730219753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22kg
美国德州仪器(TI)公司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问世以来,以其独特的体系结构、灵活的资源配置方式、快速实现各种数字信号处理和精密控制算法的突出优点成为全球市场占有率高的主流产品。本书以TI公司三个主推DSP系列产品之一的C2XXX定点芯片为核心,系统地论述其结构组成原理、工程应用和验证实验,并配合一定的思考与练习题。
本书适合于从事TIDSP研究和开发的电气工程和电子信息类学科等的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以及业界的工师和其他专业相关人员参考。
原理篇
章 绪论
1.1 数字信号处理系统概述
1.2 数字信号处理实现技术途径
1.2.1 什么是DSP
1.2.2 数字信号处理的实现方法
1.3 DSP芯片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3.1 什么是DSP芯片
1.3.2 DSP、DSP芯片与DSPS
1.3.3 DSP芯片的产生与主要生产厂商
1.3.4 DSP芯片的发展趋势
1.4 DSP芯片的分类
1.5 DSP芯片的应用
1.6 TMS320C2XXDSP的主要特点
1.6.1 TMS320系列
1.6.2 TMS320C2XX的主要特点
本章思考题
第2章 C2XX硬件组成与体系结构
2.1 概述
2.2 C2XX的硬件组成
2.2.1 中央处理单元(CPU)
2.2.2 存储器和I/O空间
2.2.3 片内外围
2.3 C2XX的总线结构
2.4 引脚和信号说明
2.4.1 逻辑扫描电路
2.4.2 C203和F206芯片的封装
2.4.3 C203和F206信号描述
本章思考题
第3章 C2XX中央处理单元与程序控制
3.1 概述
3.2 输入定标部分
3.3 乘法部分
3.3.1 乘法器
3.3.2 乘积定标移位器
3.4 中央算术逻辑部分
3.4.1 中央算术逻辑单元(CALU)
3.4.2 累加器
3.4.3 输出数据定标移位器
3.5 辅助寄存器与状态寄存器
3.5.1 ARAU和辅助寄存器功能
3.5.2 状态寄存器ST。和ST1
3.6 程序地址生成与流水线
3.6.1 程序计数器(PC)
3.6.2 堆栈(STACK)
3.6.3 微堆栈(MSTACK)
3.6.4 流水线操作
3.7 转移、调用和返回
3.7.1 无条件转移、调用及返回
3.7.2 有条件转移、调用和返回
3.8 重复指令
3.9 中断与中断管理
3.9.1 中断操作的三个阶段
3.9.2 中断表
3.9.3 可屏蔽中断
3.9.4 中断标志寄存器(IFR)
3.9.5 中断屏蔽寄存器(IMR)
3.9.6 中断控制寄存器(ICR)
3.9.7 非屏蔽中断
3.9.8 中断服务程序(ISR)
3.9.9 中断等待时间
3.10 复位操作
3.11 节能方式
本章思考题
第4章 C2XX存储空间与I/O空间
4.1 概述
4.2 存储器和I/O空间概况
4.3 程序存储器
4.4 数据存储器
……
第5章 C2XX片内外设接口
第6章 C2XX寻址试试和指令系统
应用篇
第7章 系统硬件应用
第8章 系统软件应用
第9章 定点DSP数据格式及定标技术
0章 C2XX DSP开发工具与实验平台
1章 DSP专门实验
附录 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这次拿到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干货”十足,完全没有那种学院派教材常见的晦涩难懂和故作高深的腔调。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直白且富有条理,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个领域的新手,也能凭借清晰的逻辑脉络抓住重点。特别欣赏它在讲解一些关键算法时,会辅以大量的图示和流程图,这些视觉辅助工具极大地降低了理解复杂数学模型的难度。我翻阅了其中关于某个核心模块的章节,发现作者对不同实现路径的优缺点进行了非常客观的对比分析,这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行业积累,而不是简单的知识搬运工。这种深入剖析的写作手法,使得读者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能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工程决策能力。这套教材的编写质量,绝对是能与市面上那些顶尖的国外原版教材相媲美的,甚至在某些方面更贴合我们本土的学习和应用环境。
评分说实话,我对技术教材的期待通常都很高,但常常会失望。然而,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的匠心独运,让我感到惊喜。比如,在处理一个涉及到快速傅里叶变换的章节时,作者不仅清晰地推导了蝶形运算的公式,还特意用一个表格对比了不同算法在计算复杂度上的细微差异,这种对性能瓶颈的敏感度,体现了作者极高的工程素养。再者,全书的术语翻译和定义都非常统一和规范,这对于建立跨团队的交流标准至关重要。我注意到,书中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比如采样率与带宽的关系,都进行了非常详尽和多角度的解释,确保读者不会产生根深蒂固的错误理解。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塑造一种严谨、细致、注重实效的工程思维模式。如果能配上一套配套的在线资源库,提供更多的代码示例和硬件接口说明,那将会是完美无缺的。
评分我从一个更偏向于教学管理的角度来审视这本教材。首先,它在章节末尾设置的“思考题与自测”部分的详略得当,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当天学到的知识,又不会因为题量过大而产生畏难情绪。这种平衡的难度设置,非常适合作为高校核心课程的指定教材。其次,教材中穿插的“拓展阅读”或“工程实例点拨”部分,虽然篇幅不长,但往往能将理论知识与前沿的研究热点或实际工业应用场景联系起来,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看到了所学知识的实际价值。从整体的叙事风格来看,作者非常擅长用一种既保持学术严谨性又不失亲切感的语调进行阐述,这对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是极为有利的。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从基础理论到复杂应用的桥梁,相信无论是在本科高年级还是研究生入门阶段,都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技术人员,我更关注教材的实用性和前瞻性。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注释、公式推导和关键术语的标注都做得极为精细,几乎没有产生阅读上的歧义。我特地翻阅了关于系统级设计与调试的那部分,发现它不仅仅停留在告诉我们“怎么做”,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为什么这样做”,这一点非常关键,它指导我们构建的是一个健壮的知识体系,而不是一堆零散的知识点。从章节结构来看,它似乎很注重工程实现细节的把控,比如不同硬件平台的适配性讨论,以及如何处理实际项目中的噪声和时序问题,这些都是教科书往往会避开但对工程师至关重要的环节。如果后续章节能够提供更多关于最新一代处理器的特性分析和优化技巧,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将得到进一步的几何级提升。总体而言,它的专业度毋庸置疑,是一部值得反复研读的工具书。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扎实,一看就是那种为专业学习者量身打造的教材。装帧和纸张质量都挺上乘的,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翻阅起来也比较舒服,长时间阅读眼睛不容易疲劳。内容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晰的目录结构,这对于我们快速定位知识点至关重要。我注意到它在章节安排上似乎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基础概念的引入到复杂算法的深入探讨,逻辑过渡非常自然,这点对于自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从章节标题的措辞来看,作者对学科的把握非常精准,没有那种为了凑字数而堆砌的空泛理论,每一个标题都直指核心技术点。整体感觉是,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手把手带着你走过整个技术栈的路线图,让人对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充满了期待。希望它在后续的实战案例和代码示例上也能保持这种高水准,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而不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