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转型期我国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特征与对策研究
定价:15.00元
售价:10.5元,便宜4.5元,折扣70
作者:杨铁黎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4-01
ISBN:9787811009569
字数:
页码:18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转型期我国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特征与对策研究》运用形式逻辑学的归纳法和演绎法等方法对体育赛事概念的内涵、外延、分类标准以及对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转型期我国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特征与对策研究》共分两部分:部分为总报告,分五个部分,包括导言、体育赛事的概念与分类、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我国体育赛事特征分析、转型时期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的特征和转型期我国体育赛事市场化改革对策;第二部分为分报告。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眼球,那种现代感与力量感的结合,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主题的深刻性。拿到手翻阅几页后,我发现作者在行文上非常注重逻辑的严谨,每一个论点似乎都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支撑。尤其是在讨论到一些宏观经济政策对体育产业的影响时,作者的分析角度非常独到,不像以往看到的那些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论述,而是深入到了体制机制的层面去剖析问题。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案例选择上的独到眼光,他没有一味地堆砌国内那些人尽皆知的成功案例,反而挖掘了一些在特定区域或特定细分领域内具有代表性的“隐形冠军”,这些案例的剖析深入且富有启发性,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有“原来如此”的顿悟感。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很像在听一场高水平的学术讲座,节奏张弛有度,既有理论的深度,又不失对现实问题的关照,对于任何想从更高维度理解当前体育产业动态的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容错过的案头参考书。
评分我是一个对体育产业发展历史脉络非常感兴趣的读者,这本书在追溯我国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的源头活水时,做得非常细致。它不是简单的时间轴罗列,而是深挖了历史关键节点的决策背景和社会环境,使得读者能够理解“为什么会是现在这样”。特别是关于产权改革和职业化进程中的一些争议性话题,作者的处理非常冷静克制,提供了多方位的观察视角,而不是急于下定论。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纵深的历史纵观视角,帮助我们理解当前的“转型”并非空中楼阁,而是长期积累、螺旋上升的结果。对于那些希望深入了解体育产业发展底层逻辑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的史料价值和分析深度,绝对值回票价。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个人职业规划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当前体育服务领域的一些供需错配问题。作者在探讨市场化过程中,对“专业人才供给侧改革”的讨论尤为精辟,他指出了当前市场对复合型管理人才的渴求,以及现有教育体系在培养这类人才上的滞后性。书中对不同类型赛事(如大众参与型、商业观赏型)在运营模式上的差异化分析,也极具操作指导意义。我发现,这本书的结论部分,与其说是在总结过去,不如说是在为未来描绘蓝图,充满了前瞻性的思考和对行业未来趋势的精准预判。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既有学术深度,又能指导实践的优秀著作,它让我看到了体育产业未来发展广阔的空间和挑战并存的现实。
评分坦白说,初读这本书时,我带着一丝怀疑,毕竟“转型期”这个词语在各种报告里被用得太多了,很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然而,这本书很快就用其扎实的调研和清新的语言打消了我的疑虑。它的叙事方式非常接地气,没有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学术腔调。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将复杂的市场规律用大众可以理解的语言阐释出来,这对于我这样并非专业科班出身的体育爱好者来说,简直是一大福音。我尤其对其中关于非传统赞助商进入体育赛事的章节印象深刻,它描绘了一个多元化、去中心化的赞助格局正在形成的过程,这对我思考未来体育营销的走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过去几年体育市场的一些“怪现象”有了一个更加清晰、更有条理的认识,仿佛拨开了层层迷雾,看到了事物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质量非常高,纸张的触感也极佳,这使得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更重要的是,作者在构建分析框架时,展现出了一种超越一般研究的系统性思维。他不仅仅是罗列现象,而是试图构建一个能够解释这些现象的理论模型,虽然模型本身非常复杂,但作者在介绍时却做到了化繁为简,令人佩服。在涉及到政策导向与市场自发需求之间的博弈时,作者的论述充满了辩证法,既肯定了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过度干预可能带来的副作用。这种审慎和客观的态度,使得整本书的结论更具说服力和公信力。我注意到书中引用了大量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前沿理论,并将它们巧妙地嫁接到体育产业的具体实践中,这无疑提升了整部作品的理论高度和跨界影响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